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杜光庭曾两次入蜀。第一次,早在僖宗广明元年(880)出逃长安之前,就已在三蜀乃至汉水流域的均州游访圣迹、纂记异闻,后来“漂寓成都”,并非中和初随僖宗一起赴蜀。在成都期间,光庭曾奉敕修斋设醮,四年后,扈从僖宗还京,同年(光启元年)底,又从僖宗幸兴元,并在此地撇开僖宗,“乞游成都”。此即光庭第二次入蜀,并终老于成都。

  • 标签: 杜光庭 四川 道教 宗教信仰
  • 简介:金阁寺是五台山的名刹,位于南台西北岭畔,距台怀镇约十余公里。寺宇创建于唐代,赐名“大圣金阁保应镇国寺”。五代后几经重修,至今虽然基址未变,但是已非原来的“金阁”之貌。寺院周围群山如黛,鸟鸣谷应,环境极其幽静。

  • 标签: 金阁寺 鸣谷 台怀镇 那烂陀寺 金刚智 仁王经
  • 简介:本文从《铅汞甲庚至宝集成》中涉及的本草文献入手,详论其纂著年代。研究认为:此书卷1之《神仙养道术》,卷4之《丹房镜源》、《金二十种论》、《造丹法》等均是从《证类本草》中撮抄有关炼丹术文字汇编而成。卷1之《涌泉匮法丹序》虽有唐宝应年号,但其内容仍系据《证类》伪托,其年代仍在《证类》成书之后。综合所有证据,认为《铅汞甲庚至宝集成》的纂集者为赵耐庵,纂著年代为元延祜三年(公元1316年),或明洪武九年(公元1366年)。

  • 标签: 《铅汞甲庚至宝集成》 年代
  • 简介:每论及《道藏》源流,咸谓六朝刘宋陆修静“总括三洞”,分道教经书为洞真、洞玄、洞神三大部;继之有“孟法师”撰《玉纬七部经书目》,以“四辅”佐“三洞”,即以太玄辅洞真部,以太平辅洞玄部,以太清辅洞神部,正一兼辅诸部,总称为七部经书。然则,“孟法师”究系何许人,名叫什么,史籍记载不详,因之后世说法不一,亟待考证。

  • 标签: 道教义枢 孟景翼 陆修静 孟智周 洞真部 正一论
  • 简介:克幽禅师为中唐川东名僧,与保唐无住禅师、神清禅师等同为无相禅师嗣法弟子。本文对其生平进行了考察,并对其中的一些疑点进行了辩正。通过考证,本文认为,克幽并不是保唐无住。而散见于地方文献中的有关克幽禅师的史料,正可补中唐时期禅宗正史之不足。

  • 标签: 克幽 无住 禅宗史
  • 简介:我国的寺庙历来有编纂寺志的优良传统。通过编纂寺志,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本寺的历史及其变迁的发展情况。古代的寺志,并不等于今天的寺志。历史发展到今天,寺庙的情况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佛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寺庙的功能亦由过去单纯的道场和宗教活动场所,变成了人们旅游的胜地,成为发展地方旅游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所以更需要我们重修寺志,以忘记史,继往开采

  • 标签: 佛教文化 中国佛教 天台山 天台宗 优良传统 佛寺
  • 简介:本文就明代道藏内有关文昌梓潼帝君的典籍作了述,分别考证它们的鸾降或编写年代、作者等,指出正文与序或附录情况各自不同;从道教文献学的角度侧重探讨宋元间梓潼神这种文化现象与道教的关系,并订正《道藏提要》相关条目的讹漏。

  • 标签: 道藏 考述 文昌 文化现象 文献学 道教
  • 简介:根据《道藏》等道教文献资料和古今词学著作,结合有关《莺啼序》的词集,对词调《莺啼序》始于何人的问题作了考证。认为《莺啼序》既不是始于传统观点所认为的吴文英,也不是比吴文英早数年出生的高似孙,从填词时间和内容上看,该词调应始于比高似孙早五十年左右出生的全真道创始人王嚞。他填《莺啼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道布教的需要。同时本文对该词调始于王嚞的原因作了分析。

  • 标签: 《莺啼序》 全真道 王嚞 传教布道 高似孙 最长词调
  • 简介:智yi在《摩诃止观》中讲到天台止观思想时,自称是根据《大集经》有关内容而提出三十六兽说,作为禅病对治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经过考证认为,智yi此说另有渊源,实际上并非出自《大集经》,而是出自古式书《六壬大全》。本文对晋代葛洪著《抱朴子》、《晋书》、隋代萧吉著《五行大义》、近年出土的六朝铜式盘,以及六朝时期佛教界人士熟悉三十六兽说等有关情况进行了考证,对智yi生活的时代三十六兽说在社会文化中的流行情况等进行了分析。最后,作者对《摩诃止观》中的三十六兽说与天台止观学说的关系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 标签: 止观 考论 《抱朴子》 《晋书》 六朝时期
  • 简介:泰山灵应宫内明万历铜钟铭文《太上老君说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护世弘济妙经》属藏外遗经。它的发现,对于研究碧霞元君信仰和搜辑道教遗经续修道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铸经的因缘、经文内容、著作时问等予以初步考证辨析,并校录经文。

  • 标签: 碧霞元君 护世弘济妙经 考辨 《碧霞元君护世弘济妙经》 道教
  • 简介:杜光庭可谓唐末五代时期的高道大德,在僖宗朝即获赐紫加官,曾被目为:“扶宗立教,海内一人”的大人物。唐亡,杜光庭依仕前蜀。先后被王建、王衍父子赐号、封爵,甚至担任各种俗职。这些直接关系到对杜光庭的认识和了解,但今人对此辨析考证不足,面对史籍繁复纷乱的记载,征引稍有不当,便致矛盾、舛误错杂其间。本文即就此试作梳理辨,愿抛引玉之砖,为杜光庭研究尽绵薄之力。

  • 标签: 杜光庭 矛盾 考辨 五代时期 辨析 王建
  • 简介:通过对宗教传说“雪山弘法”的还原,论证了“雪山”即指五台山的观点,揭示了佛陀指定文殊继位首座、东移大法的历史真相及这一重大转折的意义.

  • 标签: 雪山 五台山 还原历史 文殊继位 佛法东移
  • 简介:仅存于敦煌写卷中的《无量寿观经义记》和《无量寿经义记》,虽然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曾引起日本学者的注意,但至今尚无人对此二义记作深入的探讨。本文对它们的时代和撰者作了考证,修正了日本学者望月信亨先生认为它们皆为隋释灵裕所撰的观点;净土往生者的阶位判属问题是二义记的主要的思想内容,阐明其特点对于全面而正确地认识弥陀净土教理的演进史是非常有价值的,故本文对它们的思想特点也作了论述。

  • 标签: 敦煌写本 观经义记 灵裕 阶位判属
  • 简介:1942年10月12日,正在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终老的弘一大师,由于衰病顿作而卧床逾旬,断食一周,病体已是十分虚弱,可是仍拒绝医药,谢绝探望,一心诵念“南无阿弥陀佛”,祈求往生。及晚,他手书字条交付侍者妙莲法师,宣布“所有一切,均待明天裁定。”

  • 标签: 弘一大师 考述 晚年 1942年 阿弥陀佛 养老院
  • 简介:赵州从谂(778-897),是唐代最著名的禅宗僧侣之一。他所开创的不立一家家谱、独来独往的禅风,使他得以卓然屹立于五家之外,影响远播日本、韩国等汉传佛教圈,千年不绝。本文依据古今中外的典籍,对赵州和尚的生平化迹作了较为清晰的勾勒,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标签: 赵州从谂 云游参学 住持观音院 道化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