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70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一个不到3万字的纲领,在1848年2月发表,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共产党宣言》。"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共产党宣言》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欧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经典文献 共产主义者同盟 《共产党宣言》 无产阶级政党 文化发展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著名的其产党人和革命理论家卡尔·柯尔施提出的。最初他用这一概念指称以匈牙利其产党人乔洽·卢卡奇和他自己为代表的一种新的对马克思主义的诠释和理解的路径,以区别于当时被视为正统的“俄国马克思主义”。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脉络 柯尔施 理论家 卢卡奇 匈牙利
  • 简介:马克思一生写了多少书评、序跋和笔记,很难有个精确的统计,这是因为他的许多著作,都和书评有关,例如《哲学的贫困》一书,就是针对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所作的批判;至于序跋,有好多是和恩格斯含写的,如《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和1882年俄文版序言;也有许多是我们没有看到的。本文提到的数字,仅是根据散见于许多著作和书信所作的粗略统计。

  • 标签: 《哲学的贫困》 蒲鲁东 德文版 马恩 费尔 哲学历史
  • 简介:信仰是人主观充足的状态,是希望、信心、信念的最高级,内含最理想图景,蕴含最深厚伟力。信者对信仰对象坚信不疑,为信仰对象至真至善至美至能之终极性而慑服,委身信仰对象而期许终极关怀。信仰高于理智,是一种价值取向、精神状态。马克思主义主张先求证后信仰,宗教要求先信仰后求证。信仰的主体、主导方面是情感,是对信仰对象无条件的爱,伴随有畏、依赖感、神圣感,故信者总是激情满怀。与此相关,信仰也总表现为坚不可摧的意志,是转化了"本我"(依弗洛伊德理论)的磅礴动力,实现了对有限自我的超越,化身无限。最终,这些都在信仰者的行为中展现出来。

  • 标签: 信仰概念 马克思主义视域 解读
  • 简介:<正>解放思想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是为解决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指导问题而提出的重要命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能更好地解放思想,而思想解放了,又能促使我们更好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但目前更迫切的问题是克服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否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做不好,解放思想也是一句空话.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坚持马克思主义 解放思想 利于发展 实事求 毛泽东思想
  • 简介: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举措的理论基础。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 标签: 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 群众路线
  • 简介:学风问题不是简单的学习方法问题,而是关系到是否真正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践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原则问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抓住理论联系实际这个核心,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 标签: 弘扬 马克思主义 学风
  • 简介:马克·吐温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的诸多作品大部分是游记。马克·吐温创作的游记这一文学体裁的作品具有结构紧凑、语言幽默、主题深刻、题材广泛等特点。马克·吐温的游记为我们逼真地呈现了一幅美国社会的生活画卷,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作者在旅途中流露的心路历程。

  • 标签: 马克·吐温 游记 心路历程
  • 简介: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把人类的活动分为理论、实践和创制,他的这一理论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直到德国古典哲学的康德,对人类活动或者说对实践的理解也没有突破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主要指向的仍是人的伦理道德活动。直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产生,把各种具体劳动抽象成一般劳动,那么从事各种具体劳动的人也就成为平等的劳动者,都是作为实践主体而存在的,从根本上否定了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把从事创制活动的人作为手段和工具的依据,从而找到了突破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致命缺陷的钥匙。

  • 标签: 理论 创制 实践
  • 简介:马克思的自由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反思、批判欧洲文明的基础上建构的理论。马克思认为自由是指社会生产实践中自我意识所表现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状态,人类自由的理想状态应是人与自然、人的形式与本质相统一的状态。马克思对自由的科学认识,既是对欧洲文明史上自由观进行的回应,又进一步发展了欧洲自由观,促进了欧洲政治文明。同时,马克思对自由的科学认识,与中华文明观念中的世俗化基因不谋而合。马克思的自由观超越了中西方文明传统中“二元对立式”的自由观,为人类自由指明了方向,即人类自由将达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条件下所有人全面发展的自由状态。

  • 标签: 马克思自由观 共同体 人类文明 欧洲文明 中华文明 智能时代
  • 简介: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人学的核心内容,他从整体上对完整意义的人的本质作了系统的规定,社会主义建设目的就是要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这决定了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以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为基础,结合现实需要赋予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新的内容,为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新的深刻启示。

  • 标签: 本质 劳动 社会关系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 简介: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晚年针对俄国的特殊情况提出来的.马克思这一理论含义深刻,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卡夫丁峡谷” 原因 主要内涵 意义
  • 简介:在当代,社会哲学的研究价值正愈益显示出来。其中,“交往”观是马克思社会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深入探究马克思的“交往”观,不仅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世界经济趋于一体化的今天,对理解和把握世界全球化的进程和我国的改革开放具有比较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全球化 社会形态 生产力 中国 国家利益
  • 简介:合理推进当代中国的“新启蒙”,需要从历史性和结构性两个维度来充分发掘马克思对启蒙传统的继承与批判。从历史性角度看,马克思对启蒙传统的批判继承逐步深化为针对“市民社会一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扬弃,始终伴随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所理解的启蒙传统也先后呈现出三重面向:一是作为精神运动的启蒙;二是作为意识形态的启蒙;三是作为物化的经济制度的启蒙。从结构性角度看,马克思对启蒙传统的批判继承形成了三个彼此关联的问题域:一是政治“异陌化”即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裂问题;二是经济权力的主导即市民社会的自我分裂问题;三是资本的统治即经济关系的内在矛盾问题。在这些结构性问题的解决方式上,马克思与启蒙主义、浪漫主义及其自由主义、非理性主义后裔具有本质差异。当代中国需要规避启蒙思潮与反启蒙思潮的抽象对峙,自觉汲取马克思反思和超越启蒙现代性的精神资源,实现发展道路的合理选择。

  • 标签: 马克思 新启蒙 现代性 继承 批判
  • 简介:曾经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写成的一部宏大的奠基之作!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科学地再现了典型的资本运动的历史和发展逻辑。然而对其内在逻辑结构的研究,对于掌握《资本论》的体系结构、方法论以及主题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资本论》 内在逻辑结构 方法论
  • 简介: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蕴含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马克思首先借鉴了人本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确立了实践哲学关于人的现实本质及其生成过程,又通过异化劳动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对人现实本质的否定。实践哲学是马克思剖析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出发点,但实践哲学的这一重要内涵却长期遭到忽视。

  • 标签: 马克思 实践哲学 人的现实本质 社会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