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在社会主义中国,民法典的编纂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以实证化寻求确定性的民法典,成为市民社会在政治国家中维持并发展自由的中介。民法典承载的自由为政治国家的存续合法性提供基础,为建立法权共同体提供支撑。

  • 标签: 民法典 法权共同体 自由
  • 简介:2016年《贪污贿赂刑事案件解释》颁布以后,第13条将“明知请托”与“事后受贿”新增为“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情形。对“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解读,经历了“从无到有”的立法变迁,以及“从窄到宽”的理论变迁。《贪污贿赂刑事案件解释》第13条从规范的角度理解“为他人谋取利益”,只要行为人接受贿赂的行为在一般人的角度来看具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表征,或者与事后的行为结合来看可以规范评价为“为他人谋取利益”,就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该解释颁布以后进一步扩大了受贿罪的犯罪圈。

  • 标签: 规范论 事后受贿 一般人标准 从事实到规范
  • 简介:民族习俗是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形成的为本民族共同遵循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文化惯性及其嬗变的滞后性,民族习俗在民族地区具有较强的心理认同基础,并继续发挥着指示、评价、规制个体行为以及参与构建“本土化”秩序的功能。在国家法制统一的制度前提下,法院在解决民事纠纷的审判活动,应当对民族习俗加以考量,以推动制定法和民族习俗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纠纷解决效果的最优化。

  • 标签: 民族习俗 民事审判 适用
  • 简介:《欧盟运行条约》第102条虽然规定了禁止滥用市场力的行为,但并没有给出市场力滥用行为的法律定义及其明确的认定标准,而是仅仅在第l句对行为进行概括性描述,之后在第2句列举了几种典型的市场力滥用行为。因此在适用第102条认定市场力滥用行为时,需要欧盟委员会和司法实践预先确立一个分析标准。然而,实践是否真正存在这样一个普适性的分析标准呢?如何确立这样的分析标准?本文拟从第102条的内容以及对于滥用行为的认定现状入手,结合医药领域对市场力滥用行为的认定,分析确立普适性标准的可行性,并就创新保护与自由竞争保护之间的紧张关系提出看法。

  • 标签: 欧盟运行条约 市场力滥用行为的认定 普适性分析标准 最新司法实践
  • 简介:针对统一欧洲买卖法的建议在不同层面上均提出了重要难题。因此该计划不仅关涉买卖法体系进一步发展,且涉及买卖法的根本构建。就此而论,以个人利益平衡为取向的合同法传统概念与作为市场和消费的支持手段,并通过欧委会建议所体现出的买卖法概念是相对而立的。此外鉴于法律适用方法的框架条件,统一买卖法的通过亦要求进行一定整顿。特别在于保障欧洲范围内统一的法律适用,毕竟在欧盟层面没有广泛而独立的民事法院可供其支配。

  • 标签: 买卖法 合同法 欧洲私法 法律一体化 法学方法论
  • 简介:近年来,在“‘老虎’、‘苍蝇’一起打”的高压反腐态势下,一大批贪腐官员先后落马。贪污贿赂犯罪隐蔽性较高,对口供依赖性较强,且有关当事人易结成攻守联盟,案件侦办难度较大。因此,有专家学者提出将辩侦交易规范化地运用到刑事案件的侦查过程,尤其是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

  • 标签: 职务犯罪案件 侦查过程 交易规范 应用 谈辩 贪污贿赂犯罪
  • 简介: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及迎面而来的全国司法体制改革对基层检察机关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检察机关应深入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构架和精髓,立足检察职能、找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为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坚实的检察监督保障。

  • 标签: 发展理念 检察职能 服务
  • 简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正式印發了《保護司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規定》。規定共二十七條,細化了司法人員各類權益保障機制、拓展丁司法職業保障範圍,是首個全面加強法官檢察官依法履職保護的綱領性文件。保護司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是黨的十八屆三、四全會部署的重點改革任務。《規定》的出台,對於全面推進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司法體制改革,確保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長期以來,權益保障機制不健全是妨礙司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的重要障礙。

  • 标签: 權益 JUDICIAL COURT ENFORCEMENT 獨立 OFFICIALS
  • 简介:2015年7月1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他要前去探访美国的监狱。16日,他真的来到了位于俄克拉荷马州艾尔雷诺市的联邦监狱。还邀请了副总统同行。在这次探访,他与六名监狱中的在押犯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没有采取通常会采取的任何保护和隔离措施。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于在任期间探访监狱的总统。在美国,对于政治家来说,不管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对犯罪都唯恐避之不及,对打击犯罪都无所不用其极。奥巴马为什么还要高调探访监狱?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因为“大规模监禁让我们的国家陷入泥潭”,他希望促进公正司法制度的建立。

  • 标签: 美国总统 司法制度 正义 救赎 苦难 慈悲
  • 简介:韩波老师的论文内容十分丰富,论文层次分明,是一篇关于辩论主义的全景式力作,对于我们全面把握辩论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该文就辩论主义的内涵、外延进行了法哲学层次的思辨,给人深刻的启迪。文章强调了合作主义(协动主义)存在的价值在于充实辩论主义,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法上的类似制度具有指导意义。作者并以中国法上的再审制度为例,全面分析了辩论主义在其中的体

  • 标签: 主义合作 原则评议 合作原则
  • 简介:热点案件的不断涌现揭示了民意与法意之间不可消弭的矛盾.在现代司法程序,民意处于司法合法性与司法理性构筑的二元困境之中,一方面民意是司法合法性的基础,另一方面民意审判又违背了现代司法理念的要求.如何正确处理司法程序的民意是现代司法不可回避的课题.实际上,司法程序的民意可以划分为制度化民意与非制度化民意两种类型.司法合法性的基础是制度化的民意,而与现代司法理念不相容的是非制度化民意.因而,吸纳制度化民意应当成为化解民意与法意之间矛盾的努力方向.就我国而言,司法活动中曾经出现过人大个案监督、涉诉信访、品格证据、人民陪审员制度等制度化民意表达机制.但是只有人民陪审员制度实现了民意与法意的平衡.人民陪审员制度产生的目的便是表达民意,基于此也就产生了评价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三个标准,即民意表达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从这三个标准出发,检视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可以进一步提出更加明确的完善措施.

  • 标签: 民意 司法合法性 制度化民意 人民陪审员制度
  • 简介:家庭暴力是世界范围内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根据妇联权益部门的调查统计,我国百分之三十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其中施暴者多为男性。2016年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笔者试结合目前反家庭暴力工作、妇女维权工作的现状以及司法实践,对检察机关在实施反家庭暴力法过程的职能进行探索。

  • 标签: 妇女维权 家庭暴力 检察 反家庭暴力法
  • 简介:2011年我国电信联通案引发互联网接入市场涉嫌垄断的热议。电信和联通面对反垄断执法机关的主动认错行为,实际上是在谋求一种和解。这里的'和解',其实就是反垄断法规定的'中止调查'程序。该案涉案企业做出限期整改的承诺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结案,在我国反垄断执法过程并不多见,然而,该结案方式在欧盟和德国的竞争法实践却已屡见不鲜。这种经营者做出承诺、执法者接受承诺的制度,在欧盟法和德国法均有系统的规定。我国亦将该制度一定程度地移植到了我国法律制度之中,但尚处于实践初期。本文将借鉴欧盟及德国相关立法经验,运用比较法研究法就反垄断义务承诺制度的优势、价值及构建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以期对我国义务承诺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 标签: 承诺 和解 核心卡特尔 反垄断 比较研究
  • 简介:在行政诉讼设置暂时权利保护制度,可以及时有效地回复原告的合法权益。目前,我国的暂时权利保护制度尚未形成完整严密的法网体系,因而民众无法获得无漏洞且具有实效性的司法救济。我们今后对该制度的完善,应以司法裁量标准的建构为中心,即对停止执行制度和保全制度的实体要件予以明晰并引入阶段性审查模式,由此满足化解现代行政法律关系多种私益和公益间冲突的需要。此外,为顺应诉讼类型多元化的发展,还应对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适用财产保全措施的情形予以明确,扩大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

  • 标签: 行政诉讼 暂时权利保护 停止执行制度 保全制度 司法裁量标准
  • 简介:小额诉讼制度是落实司法便民利民、优化司法资源配置、解决'案多人少'矛盾的有效制度设计。该项制度在实际运行存在适用率不高、适用类型单一、程序转换率高等现象,影响了民事诉讼法的实施效果。司法实践需要明确小额诉讼的功能定位,坚持小额诉讼的强制适用,简化审理程序,强化司法宣传,激活小额诉讼的制度优势和价值。

  • 标签: 小额诉讼 强制适用 民事诉讼
  • 简介: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拘传是法院针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仍无正当理由不出庭之行为作出的强制措施,这与域外民事诉讼立法拘传仅适用于证人之通例大相径庭。拘传制度的立法目的乃在于强制当事人到庭,以有助于法官查明案情,推动诉讼顺利进行。由于拘传制度具有人身强制性,其制度设计应符合比例原则和法律保留原则的内在要求,然而从诉讼法理和司法实践来看,拘传制度不仅无益于实现其立法目的,还有违比例原则。2015年《民诉法解释》[1]突破现有民事诉讼法,将拘传对象扩大至原告,更是背离了法律保留原则,属于错误的规定。

  • 标签: 民事诉讼 拘传 比例原则 法律保留原则 必须到庭的当事人
  • 简介:既有关于现行宪法"国家所有"性质的研究因未能区分宪法文本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所有"而未能揭示宪法"国家所有"的真实含义。《宪法》第9条和第10条的"国家所有"分别代表两种不同性质的国家所有:前者属于"全民所有型"的"国家所有",是全民所有制的组成部分,是宪法的一种价值选择和政治决断,是有待立法形成的制度框架;后者是"非全民所有型"的"国家所有",是属于非基本权利的民法所有权。在"全民所有型"的"国家所有"的部门法实现方面,各部门法应该根据自身的功能、调整范围、方式,运用自身的概念和立法技术自主地进行制度设计。但各部门法的制度设计应该彼此协调,避免冲突,合力助推"全民所有型"的"国家所有"价值目标的实现。

  • 标签: 国家所有 全民所有制 民法所有权 制度框架
  • 简介:在关于赦免的讨论,被赦免者的意愿常常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纵观美国判例法发展史,围绕这一问题产生了"关于总统特赦的目的是一般福利还是仁慈","特赦的性质是公共行为还是私人行为"等一系列争议。事实上,这些争议背后隐藏着人们普遍认可的一般性原则——赦免必须能够为被赦免者带来利益,这一原则要求被赦免者的意愿必须被赋予法律意义,因为赦免是否能够带来更佳处境,被赦免者最具有发言权。这一逻辑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制度要求:一方面,在我国自上而下启动的特赦模式,未经同意的赦免对于特定被赦免者而言不具有约束力;另一方面,应赋予犯罪人或者受其委托的近亲属或律师自下而上申请特赦的权利,并设置相应的渠道和程序。总而言之,赋予被赦免者个人选择以法律意义,意味着现代赦免制度必须在政治目的和人权保障两种价值之间寻求平衡。

  • 标签: 赦免 宪法实施 人权 仁慈
  • 简介:在多因一果造成的特殊体质被害人死亡案件,由于被害人特殊体质情况的存在或者介入,导致在司法实践如何认定刑事责任出现较大争议。一般认为,准确处理此类案件的关键在于认定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是否应该在构成要件内对行为进行价值判断。我国刑法学理论危害行为的有害性特征已经包含了对行为的价值判断,可以判定行为是否具有刑法上的评价意义,没有必要在其他层面再进行类似评价。针对目前有害性特征的判断相对模糊的情况,可以在方法论意义上借鉴客观归责理论的具体规则以确定有害性。

  • 标签: 特殊体质 危害行为 有害性 客观归责
  • 简介:"初步程序"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首创,专为保护沿海国免于因陷入过多诉讼而被削弱权利。"初步程序"实质上构成了对争端的预先审判,具有反对国际法庭管辖权的效果。有权受理"初步程序"的主体并非仅限于国际海洋法法庭,尚包括国际法院、附件七下仲裁法庭与附件八下仲裁法庭;所受理的争端只与第297条规定有关;关于滥用程序行为的审理并非仅限于第297条第2款、第3款规定。《国际海洋法法庭规则》第96条作为目前唯一的固定程序规则,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尤其是其中第3款与第7款规定所涉及的问题。"初步程序"的问题亦出现于"中菲南海仲裁案"之中,仲裁法庭的相关意见不仅自相矛盾,而且其所制定的程序规则也存在令人质疑的公平正义问题。

  • 标签: 初步程序 有关第297条的争端 初步证明 滥用法律程序 中菲南海仲裁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