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乳房外Paget病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皮肤恶性肿瘤,手术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但由于本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方式等因素影响,术后复发仍较高。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降低EMPD手术复发的研究进展。

  • 标签: 佩吉特病,乳腺外 外科手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测量肾脏深度校正和优化的采集及后处理方法在Gates法测定肾小球滤过(GF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定GFR的患者157例[男102例,女55例,年龄(51.4±14.5)岁],包括正常肾区组(肾脏位置和形态正常,且排除肾积水、肾占位及腹膜后包块等影响肾脏深度因素的成人患者)118例和非正常肾区组39例(移植肾19例,马蹄肾11例,异位肾9例)。对正常肾区组分别采用CT测量、传统Tonnesen公式、李乾公式(简称Li法)计算肾脏深度,并得到相应GFR;对非正常肾区组,分别采用优化的采集和后处理方法、传统的后处理方法、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KD-EPI)推荐的基于酶法测定血清肌酐(Scr)估算法得到的GFR(分别用GFR优、GFR传和eGFR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比较正常肾区组Tonnesen公式和Li法所得的肾脏深度及相应GFR与CT实测法的差异、非正常肾区组GFR优和GFR传与eGFR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评价不同方法计算GFR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正常肾区组,CT实测左、右肾脏深度分别为(7.40±1.43)和(7.51±1.37) cm。Tonnesen公式低估了肾脏深度[左肾(6.03±0.82) cm,右肾(6.06±0.84) cm; F值:64.145和68.567,均P<0.01],且肾脏深度偏差随CT实测深度的增加而增大(r值:0.847和0.834,均P<0.01)。Tonnesen公式相应的总肾GFR为(56.93±28.42) ml·min-1·1.73 m-2,与CT实测法[(73.43±36.56) ml·min-1·1.73 m-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23, P<0.01);Li法估算的左、右肾脏深度分别为(7.55±1.03)和(7.52±0.98) cm,相应的总肾GFR为(73.65±34.50) ml·min-1·1.73 m-2,与CT实测法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i法所得GFR与CT实测法相关性(r=0.901, P<0.01)和一致性更好。非正常肾区组,GFR优、GFR传和eGFR分别为(63.11±27.40)、(48.40±25.45)和(59.89±32.24) ml·min-1·1.73 m-2,其中GFR传与GFR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70,P=0.025);GFR优与eGFR相关性(r=0.941, P<0.01)和一致性更好。结论Tonnesen公式低估了肾脏深度且存在局限性,利用CT图像测量肾脏深度,进行深度校正,可以提高Gates法测定GFR的准确性。对于移植肾、马蹄肾、异位肾及腹膜后包块等特殊情况,优化采集方案及后处理方法对于获得准确的GFR非常重要。

  • 标签: 肾小球滤过率 放射性核素显像 99m锝五乙酸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几种大豆产品与全因死亡以及疾病特异性死亡之间的关系。研究设计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研究地点日本公共卫生中心的前瞻性研究,包含日本11个公共卫生中心区域。参与者92 915名参与者(42 750名男性,50 165名女性),年龄45~75岁。暴露因素总大豆产品、发酵大豆产品(纳豆和味噌)、非发酵类大豆产品和豆腐摄入量的5年调查问卷。主要结局指标全因死亡和病因特异性死亡(肿瘤、总心血管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外伤),来源于居民登记和死亡证明。结果在14.8年的随访期中,出现13 303例死亡。在多因素调整模型中,大豆产品总摄入量与全因死亡无显著相关性。与大豆产品总摄入量最低的1/5人群比较,摄入量最高的1/5人群风险比男性为0.98(95%可信区间0.91~1.06,P趋势=0.43),女性为0.98(0.89~1.08,P趋势=0.46)。两个性别观察人群中都发现发酵大豆产品摄入量与全因死亡负相关[摄入量最高的1/5人群比最低者:男性为0.90(0.83~0.97),P趋势=0.05;女性为0.89(0.80~0.98),P趋势=0.01)]。纳豆摄入量与两个性别人群总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显著负相关。结论本研究发现发酵类大豆产品高摄入量与低死亡风险有关。但并未发现总大豆产品摄入量和全因死亡的显著相关性。需谨慎解释这一发现:发酵类大豆产品效用的显著性可能受未调整混杂因素影响而低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醛酶A(ALDO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90例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AML组)及18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正常对照组)骨髓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ALDOA mRNA相对表达量。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疗效与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持续完全缓解组和难治复发组。分析AML组与正常对照组及持续完全缓解组与难治复发组之间ALDOA m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AM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AML组ALDOA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5.71±0.44比1.1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P<0.001);难治复发组ALDOA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持续完全缓解组(6.69±0.67比4.3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P<0.001)。不同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1个疗程诱导治疗是否完全缓解的ALDOA mRNA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LDOA高表达患者总生存差于低表达患者(χ2=5.59,P=0.018)。多因素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预后分层、1个疗程诱导治疗是否达完全缓解、ALDOA表达均是AML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ALDOA在AML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骨髓中ALDOA表达水平可作为AML患者预后评估的指标,并可能为AML治疗的潜在靶点。

  • 标签: 白血病,髓系,急性 果糖二磷酸醛缩酶A 糖酵解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nti-reflux mucosectomy,ARMS)和贲门窄术(endoscopic cardial constriction ligation,ECCL)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ARMS或ECCL治疗,并定期随访的4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病例资料,其中20例行ARMS(ARMS组),28例行ECCL(ECCL组),比较两种术式短期及长期临床疗效。结果两种术式的操作成功率均为100.0%,ECCL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RMS组[(8.43±1.59)min比(34.05±12.35)min,t=-9.227,P<0.001]。术后2个月随访,ECCL组和ARMS组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9.3%(25/28)和6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8,P=0.042),ECCL组GERD Q评分低于ARMS组[(6.24±1.22)分比(7.35±1.79)分,t=-2.400,P=0.023]。术后1年随访,两组症状改善有效率、GERD Q评分,以及DeMeester评分和pH<4时间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MS和ECCL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长期临床疗效相当,但ECCL短期疗效更具优势。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对比研究 抗反流黏膜切除术 贲门缩窄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酶1(GPX1)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与宫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的4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分娩的正常产妇48例为对照组,分别取两组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进行分析测定,对两组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出血量、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测定发现,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对照组大于观察组(P<0.001),观察组收缩频率及活动力均较对照组低(均P<0.001);对照组出血量为(286.71±56.38)ml,观察组为(597.84±87.62)ml,观察组出血量更大(P<0.001);经过比较发现,观察组平滑肌组织中GPX1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NF-κB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对子宫平滑肌中GPX1水平及NF-κB水平进行有效调节,能够提高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进而抑制宫乏力性产后出血,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产妇 子宫平滑肌组织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1 NF-κB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唇腹式呼吸+立式呼吸体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本院诊治的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呼吸科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唇腹式呼吸+立式呼吸体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加入唇腹式呼吸训练与立式呼吸体操可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缩唇腹式呼吸训练;立式呼吸体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IVC)在无症状人群中的发生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无血管疾病而行全腹增强CT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于不同水平面测量髂静脉前后径,并根据公式计算出髂静脉受压程度。以受压程度50%为界分狭窄组与非狭窄组,分析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和凝血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共有692例患者纳入该研究,男性351例(50.7%),年龄(38.76±10.90)岁(范围:18~71岁),BMI(22.79±3.72)kg/m2。IVC总体受压百分比中位数为43(19,65)%,不同受压程度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5%者74例(10.7%),≥25%且<50%者368例(53.2%),≥50%且<75%者196例(28.3%),≥75%者54例(7.8%)。狭窄组与非狭窄组相比,性别、年龄、BMI、凝血酶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髂静脉受压程度≥50%者在无症状人群中较为多见。男性、高龄、肥胖可能与髂静脉受压的发生相关。

  • 标签: 髂静脉压迫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May-Thurner 综合征 Cockett综合征 发病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移植物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的通畅及其危险因素,为进一步优化血管通路选择、提高透析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新建AVG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AVG通畅,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AVG通畅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AVG 381例次,年龄为(55.5±11.8)岁,男性154例次(40.4%),糖尿病140例次(36.7%)。AVG中位一期通畅时间为377.00(95%CI 314.26~439.74)d,术后1年、2年和3年一期通畅分别为51.0%、30.7%和15.4%。中位一期辅助通畅时间为839.00(95%CI 668.89~1 009.11)d,术后1年、2年和3年一期辅助通畅分别为78.3%、56.4%和39.1%。术后1年、2年和3年二期通畅分别为96.7%、90.1%和78.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吻合静脉为贵要静脉和头静脉(以肘正中静脉为参照,HR=1.869,95%CI 1.124~3.107,P=0.016;HR=2.110,95%CI 1.176~3.786,P=0.012)及吻合静脉术前内径<3.5 mm(HR=1.411,95%CI 1.020~1.952,P=0.037)为AVG一期通畅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男性(HR=1.680,95%CI 1.127~2.503,P=0.011)、平均动脉压<70 mmHg(HR=3.228,95%CI 1.109~9.394,P=0.032)、Acuseal移植物类型(以Intering为参照,HR=1.884,95%CI 1.185~2.994,P=0.007)、吻合静脉为头静脉(以肘正中静脉为参照,HR=2.817,95%CI 1.328~5.977,P=0.007)、吻合静脉术前内径<3.5 mm(HR=1.555,95%CI 1.048~2.306,P=0.028)、血磷≤1.78 mmol/L(血磷1.13~1.78 mmol/L />1.78 mmol/L,HR=1.737,95%CI 1.111~2.716,P=0.015;血磷<1.13 mmol/L />1.78 mmol/L,HR=2.162,95%CI 1.072~4.362,P=0.031)以及铁蛋白<200 μg/L(HR=1.850,95%CI 1.231~2.780,P=0.003)为AVG一期辅助通畅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白蛋白<40 g/L(HR=2.165,95%CI 1.096~4.275,P=0.026)为AVG二期通畅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VG术后1年、2年和3年一期通畅分别为51.0%、30.7%和15.4%。AVG术后1年、2年和3年二期通畅分别为96.7%、90.1%和78.5%。吻合静脉为头静脉和贵要静脉及内径<3.5 mm是AVG一期通畅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吻合静脉为头静脉及内径<3.5 mm是一期辅助通畅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40 g/L为二期通畅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系统评估以及患者良好的营养状态对于维持AVG的长期通畅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肾透析 动静脉瘘 危险因素 通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的活产相关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行IUI治疗的9077例患者共15 74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不孕因素、周期方案、周期次数、授精时机、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浓度、排卵数等方面对活产的影响。分析促排卵周期中不同排卵数的活产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5 740个IUI周期,临床妊娠为11.3%(1784/15 740),活产为8.5%(1339/15 740)。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因素中 <30岁活产[10.62%(462/4349)]与0~35岁及>35岁的活产[8.27%(748/9048)、5.51%(129/2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孕因素中女性因素在IUI治疗后活产[11.51%(357/3101)],与男性因素、双方因素及不明原因的活产[8.14%(337/4142)、8.09%(216/2670)、7.36%(429/5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周期方案中促排卵周期活产[10.19%(850/8343)]与自然周期[6.61%(489/7397)]活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排卵个数组中排卵数≥3时活产[11.80%(19/161)],与排卵数为1及2的活产[8.31%(1233/14 837)、11.73%(8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不同的不孕类型、授精时机、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浓度、不孕年限、授精次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0.766,95% CI=0.700~0.838)、不孕因素(男方因素OR=0.762,95% CI=0.649~0.893;双方因素OR=0.759,95% CI=0.634~0.909;不明原因OR=0.708,95% CI=0.608~0.824)、周期方案(OR=1.421,95% CI=1.260~1.604)、排卵数(OR=1.206,95% CI=1.018~1.430)是IUI活产的独立影响因素。促排卵周期中不同排卵数的活产差异比较,排卵数为2的活产[13.45%(83/617)]高于排卵数为1及3以上的活产[9.89%(750/7582)、11.81%(17/144),P=0.016]。结论女方年龄、不孕因素、周期方案、排卵数是IUI活产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方年龄在30岁以下、周期方案为促排卵周期、促排卵周期中排卵数为2时活产最高。

  • 标签: 授精,人工(丈夫供体) 不育,女性 活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病理科冰冻报告完成及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舟山医院病理科2019年1-8月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前的1 926例快速冰冻报告的基本资料,统计30 min内完成冰冻报告的例数及冰冻报告完成及时,并与PDCA循环法实施后2019年9-12月1 051例快速冰冻报告完成及时比较。结果通过PDCA循环法管理,冰冻报告完成及时从(84.51±3.61)%提高到(91.87±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P < 0.05)。结论PDCA循环法应用于病理管理中可有助于发现冰冻报告完成情况,便于合理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冰冻报告完成及时

  • 标签: 病理学,临床 戴明循环(PDCA循环) 冷冻切片 细胞诊断学 诊疗工作管理,医学 冰冻报告时间 病理标本 质量管理 应用 及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启东市1972~2016年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病例作生存分析,为预后评价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启东市癌症登记报告系统中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66 386例登记资料,以主动随访与被动随访相结合的方法追踪生存结局,按性别、年龄别、肿瘤部位别和诊治医院级别进行分析。结果启东市1972~2016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恶性肿瘤共计66 386例,占同期全人群恶性肿瘤病例的56.66%。老年人恶性肿瘤5、10年观察生存(OSR)分别为14.52%及9.53%,相对生存(RSR)分别为19.76及18.92,其中男性5年RSR为16.98%、女性为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83,P<0.001)。男性和女性的5年RSR,分别从1972~1976年的7.53%和15.83%,提高到2012-2016年的28.06%和39.01%。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80~84岁及85岁及以上各年龄组5年RSR分别为22.84%、20.53%、17.74%、18.30%、18.02%及1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27,P<0.001)。前10位主要恶性肿瘤中,5年相对生存(RSR)较好的为女性乳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结直肠癌、恶性淋巴瘤及胃癌,较差的为肝癌、食管癌、肺癌及胰腺癌。2002~2016年与1972~1986年比较,5年RSR绝对值提高较多的为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膀胱癌,其次为胃癌、恶性淋巴瘤、肝癌、食管癌、肺癌,未见提高的为胰腺癌。区乡级、县级市、地市级(三甲)及省部级(三甲)医院诊治患者的5年RSR分别为13.97%、23.71%、26.12%和2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93,P<0.001)。此45年间,5年观察生存(OSR)的恶性肿瘤生存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3.88%(t=6.75,P<0.001),5年RSR的AAPC为3.69%(t=7.44,P=0.001);其中男性5年RSR的AAPC为3.91%(t=9.66,P<0.001),女性AAPC为3.42%(t=6.08,P=0.001)。各年龄组5年RSR的AAPC值:60~64岁为4.08%,65~69岁为4.18%,70~74岁为3.91%,75~79岁为3.12%,80~84岁为3.81%,85岁及以上为0.51%;除85岁及以上外(P=0.615),其余各年龄组的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恶性肿瘤已成为启东当地的主要恶性肿瘤负担,且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与年龄差异。45年来老年人恶性肿瘤的总体生存有了显著的提高;老年人恶性肿瘤生存的提高可能与诊治水平及诊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有关。

  • 标签: 肿瘤 生存率
  • 作者: 宋扬 王盛书 王建伟 刘少华 陈仕敏 李雪航 杨姗姗 刘淼 何耀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研究所,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衰老与相关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53 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统计学与流行病学教研室,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研究所,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衰老与相关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疾病预防控制科,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统计学与流行病学教研室,北京 100853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国社区老年人群营养不良患病进行Meta分析。方法通过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11年8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的中国地区社区老年人群(≥60岁)营养状况研究的相关文献,根据不同文献中营养评估筛查工具定义营养不良。拟合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患病,并根据纳入文献数据情况进行亚组分析和组间差异分析。结果共有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包括19 938名≥60岁的参与者。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和界定共计7种方法。文献报告的营养不良患病水平差异较大(2.4%~52.5%),其中7篇文献报告了营养不良风险的患病(21.3%~67.0%)。Meta分析显示,中国社区老年人群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合并患病为41.2%(95%CI:29.5%~54.0%,I2=99.6%,P<0.05),且2017年后患病低于2017年以前(29.6% vs. 66.6%,χ2=274.20,P<0.05)、男性低于女性(44.9% vs. 52.2%,χ2=10.67,P=0.001)、非独居者低于独居老年人群(41.2% vs. 49.6%,χ2=14.23,P<0.05)。结论中国社区老年人群营养不良的患病情况较为常见,且女性和独居老人的营养不良患病较高。

  • 标签: 老年人 营养不良 患病率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近距离放射治疗在局限期前列腺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高剂量近距离放疗经过几十年发展,作为单纯治疗或结合外照射增量治疗,与其他治疗相比,具有众多优势:精确提升靶区剂量,降低危及器官受量等。前列腺癌α/β值较小,单次高剂量HDR会诱导肿瘤基因的转录,提高放射敏感性。本文从HDR近距离放疗发展历史、患者选择、技术应用、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展开综述。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近距离放疗 高剂量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allstent支架在髂静脉应用中通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7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行wallstent支架植入患者的随访资料,分析影响其通畅的危险因素,其中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3年随访总累计通畅95.5%(64/67)。单因素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下肢浅表静脉炎病史、支架直径是影响支架通畅的主要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下肢浅表静脉炎病史是影响支架通畅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wallstent支架具有较长的通畅时间和明确的疗效。下肢浅表静脉炎病史是wallstent支架植入后发生支架内狭窄或闭塞的高危因素。

  • 标签: 髂静脉 Wallstent支架 通畅率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allstent支架在髂静脉应用中通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7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行wallstent支架植入患者的随访资料,分析影响其通畅的危险因素,其中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3年随访总累计通畅95.5%(64/67)。单因素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下肢浅表静脉炎病史、支架直径是影响支架通畅的主要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下肢浅表静脉炎病史是影响支架通畅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wallstent支架具有较长的通畅时间和明确的疗效。下肢浅表静脉炎病史是wallstent支架植入后发生支架内狭窄或闭塞的高危因素。

  • 标签: 髂静脉 Wallstent支架 通畅率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高分辨食管测压(HREM)是诊断食管动力障碍疾病的金标准。准确的诊断建立在规范的操作之上。为了提高HREM的操作质量,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专业委员会牵头制定本指南。通过邀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检索、讨论,并召开2次专家研讨会,确定了指南的内容。本指南内容涉及HREM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详细的操作指导,以及结果阐述。

  • 标签: 指南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操作 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中心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的合格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5-10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对患者肠道准备状况进行评分,并分析患者肠道准备合格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肠道准备的合格为72.15%(114/158),BBPS评分为(5.86±1.17)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便秘史、服药后是否主动运动、运动习惯、开始服药-首次排便的时间间隔、服药后排便次数、是否完整服药、服药到检查时间间隔、最后一次粪便形状、检查前1 d饮食摄入均对患者肠道准备合格有影响[χ2(t)=5.572、12.326、17.135、7.646、(15.107)、(6.826)、11.114、12.294、11.063、17.625,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开始服药-首次排便的时间间隔长、服药后排便次数少、未完整服药、服药到检查时间间隔长、最后一次粪便形状为残渣或黄水、检查前1 d高纤维饮食均是导致患者肠道准备合格低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17、2.091、8.527、3.184、10.111、2.134,均P<0.05)。结论内镜中心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的合格不高,BBPS评分较低。多种独立危险因素会影响患者肠道准备质量,降低其肠道准备合格,应对此类患者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其肠道准备质量的提高。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灌肠 灌洗疗法 聚乙烯二醇类 肠道准备 合格率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