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以"绿色锻炼"思想为基础,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户外自然环境,探讨不同锻炼情境中的中等强度自行车锻炼对大学生心境、主观用力感量表(RPE)和身体自尊的影响及其差异。30名大学生随机分配到单一运动组、运动音乐组、虚拟环境运动组,每组10名大学生,男女各5名,然后完成40min的中等强度的踩踏功率自行车任务。运动前后分别评估心境状态和身体自尊,运动10min后每隔5min评估RPE。结果:(1)心境,组别的主效应显著,测量的主效应显著,组别和测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运动结束后虚拟环境运动组心境的紧张、疲劳、慌乱水平显著低于运动组,精力水平显著高于运动组;(2)身体自尊,组别、测量的主效应均不显著,组别和测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但运动后虚拟环境运动组大学生的身体自我价值显著高于运动组;(3)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3组大学生的RPE均显著增加,但虚拟环境运动组大学生的RPE显著低于单一运动组,同一时间点虚拟环境运动组大学生的RPE显著低于单一运动组。结论:中等强度的运动对心理有改善作用,虚拟锻炼环境对心境有更好的调节效果,是一种良好的锻炼方式,同时研究结果进一步为绿色锻炼的心理效益提供了实证支持。

  • 标签: 绿色锻炼 虚拟环境 身体锻炼 心境 身体自尊 RPE
  • 简介:为了探讨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内在机制,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身体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体格焦虑问卷和自编的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问卷,对752名天津市在读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锻炼量与身体自尊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确实可以提高身体自我概念。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和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3个变量分别在锻炼量与身体自尊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还将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3个中介变量整合在一起,构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中介效应整合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身体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中介效应整合模型整体拟合较好,总的中介效应占39.32%,即体育锻炼影响身体自我概念的总方差中有近40%可以由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解释。上述结果提示,身体锻炼可以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降低社会体格焦虑,缩小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进而促进身体自我概念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身体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心理机制所在。

  • 标签: 体育锻炼 身体自我概念 自我效能感 社会体格焦虑 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
  • 简介: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和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大学生773人,其中男生423人,女生350人,平均年龄19.93岁;中学生285人,其中男生118人,女生167人,平均年龄16.20岁。总计1058人,男生541人,女生517人。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人格、锻炼动机和锻炼情绪效益在体育锻炼情绪效益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体育锻炼的情绪效益具有复杂的结构,其产生不是由单一因素所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人格、锻炼动机和锻炼取向对体育锻炼情绪效益影响的整体模型是有效的;大五人格与情绪效益之间的动机中介模型为最佳模型;动机作为大五人格对情绪效益的中介调节作用,仅体现于高动机个体。研究从整体视角展开克服了仅从单一视角研究提高锻炼情绪效益的局限,对从全局把握有关变量与情绪效益的关系,以及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方法,为准确理解影响锻炼情绪效益的因素和提高情绪效益的方法奠定了实证基础。研究提示,重视个体的人格特质、关注锻炼动机和锻炼取向的引导是达到理想锻炼情绪效益的重要保证,并表明任何环节的缺失都会降低锻炼的情绪效益。研究所得人格、锻炼动机、锻炼取向和情绪效益的结构关系为从整体上理解如何增加情绪效益,促进心理健康,采取相应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人格 锻炼动机 锻炼取向 体育锻炼 情绪效益
  • 简介:采用纵向研究对广东省457位高职生进行考察,探讨锻炼目标内化对高职生锻炼行为(近期锻炼锻炼坚持)的作用及其途径,即锻炼自我决定动机和锻炼基本心理需求的中介作用,以及这些作用途径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锻炼目标内化对高职生近期锻炼锻炼坚持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其作用的序列顺序为:锻炼目标内化→锻炼自我决定动机→锻炼基本心理需求→近期锻炼锻炼坚持;2)在这一作用途径中,锻炼目标内化对高职生锻炼坚持的解释优于对近期锻炼的解释;3)锻炼目标内化对高职生近期锻炼锻炼坚持的作用路径存在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锻炼目标内化对女生锻炼自我决定动机的影响比男生明显。

  • 标签: 锻炼目标内容 锻炼行为 自我决定理论 高职生
  • 简介:身体发展是学校体育的评判依据和考察指标,但是,身体发展在学校体育建设过程中,却是被某些性能指标替代着。技术性身体、体质性身体、健康性身体等等构建,是将身体作为学校体育实质性建设的"领域化"设计,身体被肢解在指标里进行着方向性的规划与领域化目标的建设,这不免在一定程度上将身体发展的学校体育目标塞进独特的范式路径里,实施指向性明确的操作规范。学校体育将身体发展的规划进行着有棱有角的"器物"规范,身体发展的结果是对于特定范式的恪守。研究认为身体在学校体育教育范畴内遭遇到了"轨道预设"的阉割,作为身体教育手段的学校体育不是在促成身体发展的多元化、生态化,而是在以教育的名义缩减、规训身体发展的范围。因此,为了实现学校体育对于身体发展的积极作用,应进行学校体育身体发展的客观规划。

  • 标签: 学校体育 身体 批判 构建
  • 简介:课外1h体能锻炼是院校体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1h体能锻炼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员体能训练水平的保持和提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课外1h体能锻炼进行干预,并通过实验和相关数据的分析,检验干预实验的效果。

  • 标签: 课外1 H 体能锻炼 干预实验 效果分析
  • 简介:身体功能训练作为一种先进的训练理念,值得引入和借鉴到军事技能实战化训练改革当中。这对于精细化设计战场动作,丰富军事技能训练内容;评估军事技能训练动作质量,促进军事训练实战化的细节落实;加强臀部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训练,提高军事技能训练的准确性;即时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及错误动作纠正,降低军事技能训练伤病的发生都将是非常有利的。

  • 标签: 功能训练 实战化 军事技能 改革
  • 简介:目的以核心力量训练理论为指导研制一套老年人防跌倒健身体操,并通过12周运动干预实验检验其效果。方法以56名六七十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分别在干预前、中(第4、8周)、后进行11项体适能测试。采用2(实验前、后)×2(实验组、对照组)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比较,并采用简单效应及多重比较检验实验组不同干预阶段的锻炼效果。结果所有指标训练主效应×组间主效应的交互作用显著(P〈0.01),且实验组所有的测试结果在干预后均有显著提高(P〈0.01),但只有在运动干预的中期阶段是所有指标均有显著提高。结论1)12周基于核心力量训练的健身体操运动干预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核心肌力等,对预防老年人跌倒具有积极作用;2)运动干预的中期对于改善老年人各项体适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老年人 运动干预 核心力量训练 健身体操
  • 简介: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反映身体素质的指标有: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度、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的发展有其生理功能基础,又与运动能力密切相关。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逐步下降,据《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得知,“学生肥胖率迅速增加,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的比例,初中生接近六成,高中生为七成六,大学生高达八成三等。”因此,本研究将核心力量训练引入到青少年平时的训练中,为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核心力量训练 身体素质 青少年 运动能力 机能能力 生理功能
  • 简介:通过人体不同部位肌肉含量的研究,探寻提高健美运动员科学训练的有效途径。选取8名国内高水平健美运动员,在赛季初期利用双能X射线体成分与骨密度扫描仪,对运动员上肢、下肢、躯干、全身肌肉含量进行测量,并进行比值分析。为健美运动员在大训练周期中科学改善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健美运动员 肌肉含量 均衡性 对称性
  • 简介:以430名青少年学生为被试,问卷调查其目标定向和自主性动机,通过聚类方法将目标定向分为高任务/高自我、高任务/低自我、低任务/低自我和低任务/高自我4种组合。通过调查了解青少年课外活动选择情况,考察不同目标定向组合和不同自主性动机水平的学生选择课外体育活动的差异。结果显示:(1)高任务/高自我、高任务/低自我的青少年平均每天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最长,其次是低任务/高自我,而低任务/低目标的花费的时间最少。无论是何种目标定向的青少年在一般身体活动和教育娱乐两种活动类型中平均每天花费的时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在体育活动和一般身体活动中,倾向于内部动机的青少年要比倾向于外部动机的青少年花费的时间更长。但在教育和娱乐活动类型中,不同动机倾向性的青少年平均每天花费时间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提示,培养学生的高任务定向为主的目标定向和给予更多自主性动机支持有助于促进青少年学生更趋向于参与体育活动。

  • 标签: 目标定向 动机自主性 青少年 身体活动
  • 简介:通过排舞锻炼干预改善更年期女性出现的异常心理症状的研究发现,排舞锻炼对改善更年期女性异常心理症状效果显著,特别对缓解和改善更年期女性出现的抑郁、焦虑、偏执、人际关系和睡眠的效果明显,有助于更年期女性保持心理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排舞 更年期女性 异常心理症状 干预
  • 简介:体育是指向竞争本性和内在自由的促进类本质的身体活动,其之于人的元价值在于强健体魄。中国大学体育在安全第一、学术至上和竞技本位的实践中失去了肉体上的力度与张扬,出现了偏离于人的发展异化问题。研究认为责任缺位、崇智情结和功利诱惑是造成中国大学体育“温柔敦厚”和学生“身体退化”的根源所在。基于此,提出践行负责任的民族精神、强化本真性的运动体验和打造有良知的体育课程等救援之策。

  • 标签: 大学体育 身体退化 竞争 运动体验
  • 简介:为了探讨“照镜子”行为与身体自尊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303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照镜子”行为和身体自尊状况进行测查,结果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照镜子的态度良好;每天照镜子的次数多集中在3~5次,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中等偏上,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不同照镜子态度、频数以及满意度在身体自尊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 标签: 体育专业大学生 照镜子 身体意象 身体自尊
  • 简介:通过研究太极拳运动干预前后肥胖大学生体质与身体自我概念的变化,探讨太极拳对肥胖大学生的影响与价值。采用16周太极拳练习进行干预,选取身体成分、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部分指标进行前后比较,并通过身体自我描述问卷评估身体自我概念前后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运动后BMI指数变化不显著,体脂率和甘油三酯下降,肺活量、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1上升,身体自我概念变化显著。

  • 标签: 太极拳 肥胖 体质 身体自我
  • 简介: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在借鉴相关的身体自尊量表的基础上,对中央民族大学2013级选择部分藏族、汉族男生的进行了身体自尊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民族但同一运动项目的学生身体自尊存在差异,同一民族不同运动项目存在身体自尊差异,特别是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身体自尊感确存在着显著差异。对藏族和汉族学生身体自尊进行比较发现,藏族学生身体自尊水平高,这其中民族特点占有很大的因素。学生身体自尊也和学生的饮食习惯,休闲娱乐活动,环境差异,自我评价标准以及运动项目有关。

  • 标签: 藏、汉族大学生 不同运动项目 身体自尊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针对目前乒乓球运动员在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中存在的训练方法老旧孤立、缺乏针对性和关联性的问题,研究设计了"单臂持哑铃""负重专项步法""两张球台步法极限练习""30m多级连续跨跳""直线连续50m侧滑步""单腿跳台阶"等6项创新性专项身体素质组合训练方法。通过两个半月的测验测试发现,研究设计的组合训练方法使得被测试乒乓球运动员的主要专项身体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训练效果显著。

  • 标签: 乒乓球 优秀运动员 专项身体素质 组合训练方法
  • 简介:研究目的:了解"长三角"地区城市儿童与随迁儿童身体发育与营养状况。研究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南京和杭州等7~13岁城市和随迁子女学龄儿童共7315名(男3996名,女3319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1)身体发育方面,总体上城市儿童男女身高、体重和BMI分别高于随迁儿童,并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2)营养状况方面,营养不良率城市儿童和随迁儿童男生生长迟滞率分别为3.2%和5.9%,女生为3.4%和7.6%。城市儿童和随迁儿童男生消瘦率为4.6%和5.3%,女生为4.0%和3.5%,男女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超重肥胖方面,城市儿童和随迁儿童男生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0%和8.0%,女生为9.8%和5.6%。研究结论:城市儿童身体发育和营养状况总体好于随迁儿童;无论城市还是随迁儿童其超重和肥胖率均处于较高水平,需加强儿童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逐渐促使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标签: 随迁儿童 营养不良 生长迟滞 消瘦 超重 肥胖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身体成分测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体工队技能主导类优势项群411名运动员身体成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不同技能主导类优势项群运动员群体BMI、身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肌肉重量、体肌百分比、含水总量、WHR等指标均存在一定差异,但绝大多数指标都在理想范围之内。分析其原因除与不同项群运动员选材有关外,还与运动员平时的饮食营养及不同项群对运动员身体成分的特殊要求有关。

  • 标签: 身体成分 技能主导类项群 运动员 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