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王阳明知行合一说与致良知说虽然提出时间相隔五年之久,二者提出原因也不尽相同,但二者内涵并无实质区别。知行合一与致良知都是要人们体认自己本心,并按自己本心做事。提出良知学说以后,王阳明较少谈知行合一,但从二者各自针对性来看,致良知说并不能取代知行合一说。王阳明反对向外探求道德之理,更反对道德空谈,知行合一说仍然极具价值。

  • 标签: 知行合一 致良知 关系
  • 简介: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先生曾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有忍耐力民族,其他国家可以忍耐几十年,他们则可以忍耐几百年。中国是不会被毁灭,因此它经得起忍耐。"揆诸史实,罗素先生所论洵然洞达。

  • 标签: 中国 文化 古代 智慧 美德 中华民族
  • 简介:研究科幻文学如果不从‘现代性’着手,就不能真正接触它内核”1,吴岩此言乃是确论。在世界范围内,科幻小说存在两条发展路径,进而也形成了两个彼此密切交融但其差异性特征又极为鲜明传统。

  • 标签: 科幻小说 现代性 传统 科幻文学 世界范围 差异性
  • 简介:虽然利奥塔在《话语,图形》(1971)一书中语图(语言和绘画)观与梅洛一庞蒂有冲突,但该书发表15年后利奥塔仍强调自己在对理性主义批判方面是“梅洛一庞蒂追随者”。大卫·卡罗尔指出:“自梅洛一庞蒂以来,可能没有哲学家像利奥塔那样用艺术提供对一般话语批判性视角方式关注绘画和批判性话语联系和\或非一联系问题。”

  • 标签: 利奥塔 梅洛-庞蒂 对话 视域 批判性 理性主义
  • 简介:叙述必然是分层。虚构叙述还可以是回旋跨层:两个故事中的人物分别是对方叙述者。纪实型叙述"元故事"不是真正跨层叙述,但是具有指明纪实体裁作用。第一人称虚构叙述是回旋跨层叙述,叙述者和人物互相叙述对方,叙述层和被叙述层看似在两面,其实在一面。因此虚构叙述是一个自足莫比乌斯带体系,在曲面上叙述可以自我解释。用莫比乌斯带解释文学语言、自我、虚构与真实关系,都可以得出有趣结论。

  • 标签: 虚构叙述 纪实叙述 分层 回旋跨层 莫比乌斯带
  • 简介:在哲学理论上,王阳明以良知释知行本体,从知行合一走向致良知,同时将万物一体思想根基诉诸致良知之学,即他用致良知作为其心学思想之核心,通贯知行合一与万物一体。这种理论架构及推演与王阳明治理思想内在逻辑一体相连、密不可分,具体表现为:"治天"关键在于"治心""治世",其中,"治世"又可以转化为"治心",由"治心"可以达到对自然、社会治理。三者之中,"治心"是核心,是主导。

  • 标签: 王阳明 治世 治心 治天 逻辑统一
  • 简介:《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第五卷)-外国文学译介研究》(谢天振、许钧主编)近期由北京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2010-2013)最终成果——《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六卷本,申丹、王邦维总主编)其中之一,

  • 标签: 外国文学研究 文学译介 新中国 北京大学出版社 学术 国家社科基金
  • 简介:"和谐美"作为一种审美理想,源远流长,在中国和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和孔子对和谐美的追求更明显,他们都把和谐美作为一种审美理想为之追求。但他们存在着许多根本差异,这着重表现在他们音乐美学思想上。毕达哥拉斯音乐美学思想以数本源为基础,音乐和谐美是由数和谐原则规范,同时,孔子在仁基础上提出以礼乐为实践途径和谐音乐美学思想。

  • 标签: 数的和谐 仁的和谐 音乐和谐美
  • 简介:民俗文化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具有一定民族性与艺术性。民俗文化融合了传统艺术与民族特色,赋予艺术更多寓意,再现审美意识,表现自由奔放、豁达艺术境界。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将民俗文化融入平面设计中,为平面设计提供大量素材,丰富文化内涵,保持民俗文化活力,既是对平面设计创新,也是对民俗文化传承。

  • 标签: 平面设计 标志设计 视觉表现 自由奔放 审美意识 字体设计
  • 简介:尊敬南帆老师:您好!《文艺争鸣》第6期刊发了杜书瀛先生一篇文章——《文学可以定义吗,如何定义——兼论南帆、陶东风文学理论教材功过是非》,不知您有否看到?杜先生对两部教材反本质主义功绩赞誉有加,也批评您和陶东风教授追随乔纳森·卡勒,在界定文学时有主观随意毛病。

  • 标签: 杜先生 文学传统 反本质主义 文学理论教材 卡勒 乔纳森
  • 简介:伴随文本随着符号文本同时发送,隐藏于文本之后、文本之外或文本边缘,积极参与文本意义建构。伴随文本决定了文本解释方式,严重影响文本意义阐释。本文以当代最具代表性3位非裔美国女作家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非裔女性小说生产性伴随文本和解释性伴随文本,包括副文本、型文本、元文本、先/后文本、全文本以及前文本语境压力,来探讨当代非裔美国女性性属思想变化及社群观念发展。

  • 标签: 格洛丽亚·内勒 艾丽斯·沃克 托妮·莫里森 伴随文本 社群建构
  • 简介:如果真如亨利·詹姆斯在《小说艺术》中所说,“小说这种东西在正确观点指引下,依然是最独立、最灵活、最奇妙文学形式”,那么人们在谈论这一文体时一再提及“现实主义”,肯定就是“批评术语中最独立不羁、最富弹性、最为奇异一种了”。确实,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文学中“现实主义”都是一个过于复杂概念,对其详尽探讨非笔者能力所及。因而本文只想就小说切入现实方式,来适时地讨论近期几部长篇小说创作问题。

  • 标签: 长篇小说 札记 阅读 文学形式 现实主义 批评术语
  • 简介:3D动画自诞生以来,凭借先进技术手段、“拟真”审美意趣和独特社会文化价值,成为当代公共视觉文化生活中重要“媒体奇观”。本文以3D动画视觉奇观形成时代语境为研究背景,对其技术维度与文化维度进行综合分析,获得3D动画视觉奇观成因和特性客观认知,进而为我国3D动画发展和研究拓展新思路。

  • 标签: 动画技术 审美意趣 文化维度 社会文化价值 数字技术 功夫熊猫
  • 简介:荀子将性定义为人与生俱来自然属性,包括知、情、意、行等内容。在做出性朴基本认定后,荀子关注了人性中消极层面(欲)而有了性恶论断,最后指出人性应该向善也能够向善,并给出了礼义、师法与乐等向善途径。荀子层层递进的人性学说不仅逻辑清晰,而且坚持了儒家基本立场。

  • 标签: 荀子 性朴 性恶 向善 层次
  • 简介:让鲁迅弃医从文著名“幻灯片事件”,是现代中国一段重要集体记忆。1922年在《呐喊·自序》中,鲁迅提及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课堂“画片”上,见到替俄国人做军事侦探中国人正要被日军砍头,周围是“赏鉴这示众盛举的人们”。四年后,这一段经历在《藤野先生》中得以重述,课堂电影放日本人枪毙中国人,围着看也是中国人,而“在讲堂里还有一个我”。

  • 标签: 鲁迅 “看” 阴影 《藤野先生》 中国人 弃医从文
  • 简介:著名古典文史研究家、台湾成功大学张高评教授语及治学方法,有这样精辟见解:“学界研究问题,起始多从单一、个别、专业、定向角度进行探论。等到研究成果积累相当丰富之后,就有必要进一步作学科整合,将边缘学科、姊妹艺术、兄弟文艺间,作一交叉探索,整合考察,如此方能反映学术之客观真实。”

  • 标签: 学术 诗集 杂文 评解 创作 学科整合
  • 简介:引言作为“火凤凰”丛书之一《狱里狱外》是这样结尾:我一生四次从监狱里走出来,都是处于风雨骤变年代。一九三六年出狱,一年以后爆发了全面抗战;一九四五年八月第二次出狱,正是日本侵略军宣布投降翌日;一九四八年第三次出狱,一年以后国民党就在大陆垮台。

  • 标签: 文学创作 监狱 贾植芳 话语 人学 叙事
  • 简介: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古典诗歌英译成为影响美国诗歌创作一个重要因素,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美国现代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模仿。在各种模仿形式中,取现有中国古诗译文某些句子、词语或意象入诗颇引人注目。本文把中国传统文论中"点化说"运用到美国诗人对中国古诗模仿中,以卡洛琳·凯瑟和雷克思罗斯作品为例进行文本分析,并讨论了"语际点化"理论依据。"语际点化"研究有助于了解中国古诗在英语世界接受和传播方式,也能从文化交流角度加深理解中西诗歌兼容性和互补性。

  • 标签: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 美国现代诗歌 点化
  • 简介:一里尔克进入汉语世界,是在新诗发轫约十年后。这一时机意味着,新诗作为一种新汉语文学形式自“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受到里尔克影响。在不断被翻译和阅读中,在诗人们模仿、借鉴和移用中,里尔克作品对中国新诗产生了持续效应。时至今日,这一效应仍在发酵之中。

  • 标签: 中国新诗 《杜伊诺哀歌》 里尔克 中国当代 文学形式 汉语
  • 简介:在"中国抒情传统"奠基者高友工美学论域中,以"抒情"命名中国古典诗,绝不可以简单理解为"以抒发感情为内容诗歌"。高友工从西方现代主义美学汲取"经验"和"形式"因素,又从中国儒家诗学继承"道德"理想,从而在"自我现时经验"、"内化形式"、"道德理想之体现"三个层面定义"抒情诗",显现出其化合中西美学探索心迹。高氏定义"抒情诗"本质上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一个现代再发现。

  • 标签: 高友工 抒情美学 抒情诗 经验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