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由唐入宋,重建成圣工夫成为儒家主要问题,旧有的《中庸》诠释范式已不能解决这一问题。李翱作《复性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回应,但未形成新《中庸》诠释范式。北宋契嵩禅师依据佛教如来藏系思想,将佛教本体论思维模式纳入《中庸》,形成了以中庸之体、用、境为内容《中庸》新范式。这一新范式正式回应了重建成圣工夫问题,即中庸之体是重建成圣工夫本体依据,中庸之用是重建成圣工夫经验依据,中庸之境是重建成圣工夫最终效果。

  • 标签: 契嵩 范式 中庸之体 中庸之用 中庸之境
  • 简介:继闻一多(1899—1946)学术兴趣转向对中国文学史与上古文化研究①之后,对于神话研究倡导,在闻一多学术研究中是极具特色一个领域。1935年,闻一多开始在清华大学指导中国古代神话研究,此后则长期着力于“研究我国古代神话之起源及其演变”。

  • 标签: 神话研究 学术成就 闻一多 中国古代神话 诗学 范式
  • 简介:2016年6月6日,由吉林省文艺理论研究室、《文艺争鸣》杂志社、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中心成立暨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松苑宾馆隆重召开。来自国内二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三十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强化史料意识,助推当代文学研究"历史"问题展开了研讨。《文艺争鸣》主编王双龙主持了开幕式,

  • 标签: 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史料 历史化 文艺争鸣 史料研究
  • 简介:一就徐刚近年来发表一系列文章来看,他学术兴趣和关注点十分广泛,举凡电影和文学评论研究均有涉及。纯文学之外,对于诸如科幻小说、青春文学、官场写作与武侠传奇等等类型文学也都有论述。总体上看,他文章给人最为深刻印象莫过于“繁复”二字。说其“繁复”,一方面,是因为他文章常常不免反复而兼重复,他会围绕一个核心理论问题前后左右、“不厌其烦”地加以辨析和梳理,直到让你不得不心悦诚服地“接”下他观点为止。另一方面,这也是他学术表达上迂回战术。在看似漫不经心文字表达背后,是他朝向某个中心议题不同方面的同时出击。

  • 标签: 文学批评 徐刚 文本化 对话 历史 评论研究
  • 简介:人类社会历史是由男性与女性共同书写历史,哈萨克族女性作为哈萨克族社会半边天,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原始社会关于哈萨克族族源和族名“白天鹅”神话传说,

  • 标签: 哈萨克族 形象研究 女性 民歌 人类社会 神话传说
  • 简介:本文通过对王船山"合知能而载之一心"观念解读,分析"己""物""能""所"等认知概念,阐述学思与格致认知方法,探讨船山关于认知来源于实践思想深层原因,从多个层面对王船山认知思想进行了研究研究船山认知思想,不仅能管窥中国传统认识论,还能够通过船山思想对毛泽东思想影响,让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源流、基础与未来有更准确认识。

  • 标签: 王船山 认知 毛泽东 《实践论》
  • 简介:近代以来,学术史研究成为众多学科门类一个极为重要研究领域,并以“类例既分。学术自明,以其先后本末俱在”(郑樵1894)而蔚成风气。严复《论治学治事宜分二途》、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开启了近代中国学术史研究先河。此后,不同学科门类学术史研究各领风骚.欣欣向荣。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史研究再次形成热潮,外国文学学术史、学科史研究也获得了很大发展。

  • 标签: 学术史研究 近代中国 英国文学研究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国别文学 《论治学治事宜分二途》
  • 简介:一我同意这样看法:近几十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相当活跃,相当多元,亦相当混乱,它一直处在各种“转型”中,至今也没有停歇。但是,这种“转型”存在两条不同路径,一条是逐步向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形态靠拢,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转型” 误区 反思 当代形态 中国化
  • 简介:众所周知,“文化研究”(CulturalStudies)并不是通常意义上学术研究,而是一种新兴“反学科知识实践”,或者说是一种新兴学术探求范式或学术思潮。“文化研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英国左翼思想界,1960年代中期逐渐进人高等教育体制,随后又扩散到世界各地,

  • 标签: “文化研究” 学术思想界 英国 实践 传统 大陆
  • 简介:20世纪20年末期代至80年代末期,中国文学理论和写作模式,主要有两个外来路向选择和经验资源:一个是苏俄文学路向和经验,一个是英美的文学路向和经验。伟大俄罗斯文学传统,经过苏联对抗和改造(外国古典文学,也经过同样严格意识形态过滤(1)),已变成结构单一“苏维埃文学”。

  • 标签: 路向 莎学研究 梁实秋 中国文学理论 意义 人性
  • 简介:引言丁玲作为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女性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显著位置。丁玲女性作家身份,以及她与政党政治之间曲折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给她生活和写作带来影响,使她与众不同,

  • 标签: 丁玲 文本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史 英译 选本 白露
  • 简介:很荣幸参加这次会议,对当代文学史料问题有了更多学习机会。我结合自己研究谈谈对于史料想法,也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一、我做基础工作在座学者都是当代文学史料研究发起者和践行者,我从各位著述中受益良多,

  • 标签: 《废都》 当代文学 批评指正 文学史料 孙见喜 践行者
  • 简介:在中国当代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中,杨周翰堪称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他早年领衔主编《欧洲文学史》,对现代主义以前欧洲文学有着总体把握和精当描述。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他步入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并开始发表中西比较文学方面的论文。但他研究并没有受到欧洲中心主义束缚,而是强调作为中国学者研究比较文学,一定要有中国人灵魂,也即从中国学者视角来看待世界文学;此外,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诗学也有着很深造诣,在对中国文学研究中,他也能自觉地将其放在一个广阔世界文学语境中考察研究。即使在对国别文学——英国文学研究中,他也始终贯穿着一种比较视野和中国理论视角。这些都是他能够赢得国际学界尊重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我们今天纪念他并继承他留给我们遗产重要原因。

  • 标签: 杨周翰 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 比较的视野 中国的视角
  • 简介:黔中王门李渭思想有着独特魅力与价值。在心性论上,他固然对阳明心性思想也有所认识,但更重"仁"讨论,直接以仁为体。这既表现一种回归先秦孔孟之根本精神倾向,更是为了对治有些阳明后学理论流弊。如此,他在功夫上选择和发展上,从"毋意"说转向了"先行"论,这是他对心性本体不断深化认识结果。李渭首先以"毋意"为学说主旨,把源于孔子"毋意"与孟子、程颢观点结合起来,对"毋意"做了心学诠释、发挥。而"先行"说是把阳明学"知行合一"论与孔子以来"先行其言而后从之"道德要求结合起来,其说剑走偏锋只重"行"目的,是为反对"良知现成"论带来空疏流弊。

  • 标签: 李渭 王阳明 仁体 毋意 先行
  • 简介:人们生活在世界上必然要以某种身份(i—dentity)示人,进而对自己及他人进行定位,这样才能促使交往行为继续进行下去,从这个角度讲,思考身份问题也是思考“我是谁”以及自己在社会或群体中角色与归属问题。①同时,身份还是一个跨越社会学、文学、历史、哲学、语言学、人类学等众多领域学科,

  • 标签: 话语 现状 维度 交往行为 身份问题 社会学
  • 简介:一、中国人文学术使命多年来,我有一个观点,我们所经历现代,即与西方相遇时代,相当于历史上五胡乱华时代。这是一个黑暗、混乱和苦难时代。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又一次面临生死存亡。我们不仅面临"亡国灭种"威胁,而且面对文明失败,即顾炎武所谓"亡天下"。我们对自己种族与自己文化彻底丧失了信心。这是古人所没有面对过巨大黑暗深渊。

  • 标签: 现代文学研究 仰望星空 人文学术 亡国灭种 五胡乱华 现代性
  • 简介:中亚东干文学是国际汉学中一个特殊分支。中亚东干文学特殊性在于它在阅读时具有中国汉语语音特征,但不用中文书写。常文昌主编《世界华语文学“新大陆”:东干文学论纲》(以下简称《论纲》)对这一特殊分支给予了关注。

  • 标签: 东干文学 文学论 新大陆 语文学 文学研究 中亚
  • 简介: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在《福乐智慧》中运用象征手法,借用大刀、三脚凳和圆球形象阐释了"幸福"、"幸运"、"正义"含义,成功缔造了大刀、三脚凳和圆球文化意象。本文认为这种文化意象具有互文性特征,与遥远希腊文化存在一定联系。这种文化意象互文性经两位译者之手,在英语文本中又呈现出截然不同特点。

  • 标签: 《福乐智慧》 文化意象 互文性 英译比较
  • 简介:实现全人类普遍自由和普遍平等,是反映全球发展必然趋势后现代文化哲学核心价值诉求。这一价值观至少包含如下精神内容:(1)"特殊人性"向"普遍人性"转变文化整合观;(2)"文化革命论"向"文化建设论"转变文化发展观;(3)基于"地球家园意识"和"文化建设论"文化研究整体思维方式和和谐思维方式;(4)以后现代范畴公有制和民主制普遍自由和普遍平等为基本内涵文化价值观;(5)以人人享有求知、有知、用知的当然权利为本质内容普遍自由概念和相应地以保障这种普遍自由得以落实而免遭侵害公平机制为本质内容普遍平等概念。

  • 标签: 全球化时代 后现代文化哲学 普遍自由 普遍平等
  • 简介:基于新中国成立后文艺管理机制和作家管理方式,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作家收入主要包括工资和稿酬两大部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社会上曾有"三名三高"(即名作家、名记者、名演员和高工资、高奖金、高稿酬)一说,作家位列其中,可见当时作家收入水平与社会整体水平相较而言属于较高群体。中心作家不仅能获得极高荣誉,同时在收入方面也甚为丰厚。

  • 标签: 刘绍棠 傅雷 文艺管理 汤原农场 生活水平 五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