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8 个结果
  • 简介:艺术是一本打开的审美心理学。创作主体对客体的审美心理体验越丰富、越细腻,其作品就越有看头,越值得玩味。而审美心理体验的深度、广度,是因人而异的,饱经沧桑的老人与人生阅历尚浅的少年对同一事物的审美心理体验会大不相同,就是相同年龄段的人也会因文化素养、审美经验的不同,而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体验。因此,我们常说“工夫在画外”,意在强调艺术家要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因为综合素养会直接间接的作用于艺术家的审美心理体验并从而影响创作。

  • 标签: 金纳 画家 审美心理学 工笔画 艺术创作 艺术风格
  • 简介:"影像艺术"在中国的出现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一批艺术家开始对录像媒介进行关注,并形成一定的创作规模。转眼,我们早已踏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影像艺术越发理所当然地"炙手可热",又或者,是被迷失在某种泛滥的、物化的、甚至所谓先锋的幻境中难觅出路。由此,我们提出了"再影像"的追问,时间与存在仍旧摆在眼前,我们需要做的却并非重复,而是在观念、材质、创作、呈现等直接媒介的转译之外,去寻求某种深层次的、内里的拓展与超越。

  • 标签: 影像艺术 再影像 观念
  • 简介:"神圣人"非神圣,而是渎神、而是人的"例外"。因为"例外"而不为他的同时代人接纳的孤独行程,他才是真正的"同时代人"。唯有他们才能"距离化"地预知他们的同时代的"弥赛亚"救赎的可能性。于是,"含混性"的视觉艺术由于逃脱了语言言说出的碎片化世界的灾难,人的"灵蕴"便在其中闪耀。这是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阿甘本为视觉艺术开出的新的救赎药方。

  • 标签: 视觉艺术 救赎 含混 阿甘 可能性 弥赛亚
  • 简介:每一次艺术展都会组合不同的艺术品,即便是观众观看过的作品,当它们被置于新的展览矩阵时,也会产生新的互文关系,从而使观众从新的角度去重新思考它们。这次在上海明圆美术馆举办的“九宫格”则制造了一个新的矩阵,容纳跨越各种媒介的艺术品,重整当代艺术创作中古、今、中、西之多元因子。

  • 标签: 九宫格 展览 观看 视觉化 结构 互文关系
  • 简介:“十面埋伏——另一种社会视觉的介入”由俞可、冯博一联合策展,展出了陈界仁、陈文骥、丁乙、缪晓春、宋冬、徐冰、尹秀珍、张大力、张恩利、张晓刚当今十位资深的、成熟的、活跃的艺术家,呈现了他们近年的绘画、雕塑、装置、影像、新媒体等的代表性作品,以及一代人对艺术的坚守。

  • 标签: 社会视觉 当代艺术 观念
  • 简介:视觉文化研究跨视觉艺术研究和文化研究等多个学科领域,是20世纪末艺术史研究的转向和发展。在视觉文化研究的领域里对图像再现和图像叙事进行研究,主要涉及图像符号,而研究方法则主要来自符号学。作为一门关注培养通识艺术基础、全面认知视觉艺术人才的课程,《图式语言》的教学过程重视对学生审美思维和主观意识表达的训练,通过跨学科、方法论、文化特性等内容的渗透,以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研究课题并以文本结合图像的文献(document)作业形式呈现该课程在通识艺术人才的培养成效。将视觉文化研究导入《图式语言》课程,使教学重心更集中在通识教育的范畴而非造型语言训练的范畴,学生视觉文化修养的提高必将影响到《素描》创作和《色彩》创作。

  • 标签: 图式语言 视觉文化 课程目标 人才培养
  • 简介: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里,更注重艺术家的观念。观念也就是艺术创作的理念、想法,这种观念是受特定的文化背景制约。在后现代艺术的影响下,创作任何一件艺术品都要有创意,“观念”摆在了首要的地位。当下,传统笔墨的地位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表现上更注重书法视觉图式的彰显。从这种意义上看,后现代主义的精神无疑是可嘉的,但后现代主义的精神无疑又是极端的。

  • 标签: 后现代语境 书法艺术 视觉图式 后现代主义 境遇 艺术创作
  • 简介:当今社会,各种思想潮流涌现出来。特别是享乐主义文化在当代极为流行,基弗艺术犹如一股清泉,给当代艺术注入了非同一般的意义。作品之中所运用的符号意义,不仅仅是表达了作者本身对民族与宗教的理解,更是上升到了对人类文化与命运的关怀与思考。

  • 标签: 安塞尔姆·基弗 符号图像 绘画材料
  • 简介:当代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下,视觉艺术设计早已是一种广泛充斥于人们日常生活和设计艺术审美活动中的设计形态随着当代社会炙化、艺术及审美价值等圆素的发展变化,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在发展的同时,也体现出众多的内在矛盾。一方面是视觉艺术设计其外在的张扬的富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展示形态同理性的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男一方面当代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商业化审美价值的存在与发展,导致当代视觉艺术设计的内在价值同世俗化和商业化要求之间的矛盾。

  • 标签: 当代文化 视觉艺术设计 视觉图像 影像 视觉符号化 商业化
  • 简介:尽管现代艺术评论界将20世纪的西班牙超现实主义油画艺术在绘画表现形式上硬性的区分为两种派别,但它们作为植根于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同一艺术哲学大观念中的艺术创作活动,其艺术主题与内容具有显著的民族文化共性因素。也正是这些形式背后的共性因素构成了20世纪西班牙超现实主义油画艺术的内在价值,成为20世纪西班牙油画的艺术革命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 标签: 20世纪 西班牙 超现实主义 油画 视觉艺术
  • 简介:“中国绘画”与“中国画”——我们常常不太绎意这一对术语涵义所指,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坐标上所处的位置。不同维度决定了它们各自处在不同层面应有的涵义。

  • 标签: 中国绘画 中国画 视觉表现 意义 当代 价值
  • 简介:高小华作为首开伤痕美术先河的代表人物,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节点上贡献出一幅名为《为什么》的作品,这幅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以“文革”红卫兵武斗现象为视觉材料实现了对“文革”的反思,为20世纪的中国人铭刻下难以淡忘的“创伤记忆”,并因此开启了新时期艺术史上辉煌的第一页。

  • 标签: 批判现实主义 创伤记忆 绘画艺术 追问 历史 “文革”
  • 简介:对于"心在朱明身在清"的明代汉族士人来说,追缅故朝在某个时刻会起抚慰伤损之心及延承汉制希望的作用,但方式必须隐讳。本文试图对张穆(1607-1863)的《七十龙媒图》进行分析,结合时代背景探究张穆画作的象征与托寓,藉以阐示明清鼎革之际遗民画家借助图像所唤起的集体记忆

  • 标签: 集体记忆 张穆 《七十龙媒图》 明遗民
  • 简介:关伟是我国当代水彩画坛上较为纯净、低调、另类,同时,也最为勤奋的画家之一。他默默地将其独有的“记忆现实”渗入到他的水彩画作品之中,这些充满淡淡哲思的作品,集结成了一本献给旧时光的图像礼赞。画家通过典型化的视觉形象去记录画家对个人“记忆现实”的真切体验,而这种回忆性的“记忆现实”无疑就是上世纪60-80年代所盛行的中式理想主义映照下的旧时光。

  • 标签: 水彩画 记忆 关伟 视觉形象 理想主义 80年代
  • 简介:时代的记忆通常是以时间为标尺,追求一种反映那个时间段特征的普世价值;场所记忆则是以地理区位相区别,反映的是传统积淀所形成的场所特征;记忆的组合形成传统,传统文化则是不同时代记忆的升华。通过引入"记忆"这个概念,同时对场所记忆进行阐释,分析环境设计中场所记忆的连续性。

  • 标签: 场所记忆 连续性 环境设计 文化传统
  • 简介:明心见性是佛家词汇,是禅宗修止观而悟道的真理。明心指修观自己的真心;见性则是体察自己的真性。如能止观到自己本真的率性,必须先得开示,明晰直指本心,初明本心,终见不生不灭的本性。明"心"而见"性",正是视觉艺术教育和视觉图像研究的两条必经之路,一条是发掘内"心"——应物而象形,这必然是视觉艺术教育主流的也是现代图像学的高阶模式。另一条则是体察真"性"——随类而赋彩,这是与之相应,并试图回归于图像本体的思考。而康定斯基所引入的"点、线、面",作为视觉化的本体语言的思考,则为本文研究视觉图像传达和艺术教育的内在动力提供了重要基础。带着上述思考和启示,我们将就明"心"而见"性"在视觉艺术教育之中的必然联系,及其作为视觉艺术创作原动力的必然性,展开分析立论。

  • 标签: 明心 见性 艺术教育 视觉
  • 简介:具象表现绘画研究如若从1991年司徒立先生来杭宣讲相关主张,最早播撒艺术现象学的火种算起,今年正值二十个年头。草木知秋,更何况一班至情至性的艺术同道。虽来路多有曲折,行道深浅亦不尽相同,但二十载的风雨阳光,毕竟共同经历。司徒立先生、孙周兴先生热情一呼,大家便同携画与文,共赴南山的邀约。具象表现绘画研究是一张书桌。这书桌上,一班诸如吾辈的性情之人静心读书,

  • 标签: 具象表现 当代绘画 书桌 绘画研究 二十年 艺术劳动
  • 简介:杜塞尔多夫和天津,两个看起来相当遥远的城市,来自这两个城市的四位杰出艺术家,他们艺术的相聚仿佛一次文化的邂逅:从不同的方向走来,在某个特殊的时刻不期而遇。

  • 标签: 文化 交错 视觉 作品 中德 杜塞尔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