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7月-2007年12月共有1124例产妇在我院住院分娩,由于胎位置异常导致难产160例,其中有83例行阴道徒手旋转胎位置而顺产。胎位置异常包括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胎高直位、前不均倾位、额位及高位,其中以枕横位及枕后位发生率最高。旋转条件为无明显盆不对称,盆评分≥7分;胎儿情况良好;产妇无高血压、妊高症及心、肺、肝、

  • 标签: 氧化亚氮 胎头位置异常 徒手旋转助产
  • 简介:目的:研究针结合语言训练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分别采用语言训练联合针和单纯语言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语言功能及孤独严重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PEP-3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EP-3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0%(23/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1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结合语言训练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语言障碍有助于改善患儿症状,提升其语言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弧独症谱系障碍 语言障碍 头针 语言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频电刺激下行肌力训练改善股四肌肌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因骨伤术后及脑卒中导致的股四肌肌力下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股四肌肌力下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中频电治疗,同时配合肌力训练护理干预,对照组中30例患者单纯采用中频电治疗,不配合肌力训练,对两组患者的股四肌肌力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持续治疗2周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电刺激下行肌力训练护理对改善股四肌肌力有显著作用,可将治疗有效率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股四头肌肌力训练 中频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推拿功法《易筋经》练习对膝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患者股四肌肌力的影响,为推拿功法《易筋经》干预KOA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9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进行《易筋经》锻炼,每日1次: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观察8星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8星期后,观察组患者股四肌等速肌力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对照组患者股四肌等速肌力无明显变化。结论:推拿功法《易筋经》练习对改善KOA患者股四肌肌力具有一定作用,是干预该疾病的有效运动方法。

  • 标签: 骨关节炎 易筋经 运动 股四头肌 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针治疗对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5月 -2018年 3月的中风恢复期患者 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四肢活动情况和生活自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四肢活动情况和生活自理情况的结果远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具有差异性, P

  • 标签: 四海之腧取穴法 头针 中风
  • 简介:目的:观察按法对男性健康志愿者肱二肌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的影响.方法:男性大学生志愿者共30名,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名.空白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模型组接受非利侧上肢主动负重离心运动造模,不接受任何治疗;治疗组接受造模和按法治疗.各组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即刻以及造模后24、48、72、96和120h进行主观体力等级评定量表(RPE)、主观酸痛感觉阈和酸痛等级测定;于造模前、造模后即刻、以及造模后24、48和72h测定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于造模前、造模后24、48和72h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M(CK-MM).结果:造模后24、48、72和120h,治疗组的酸痛等级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造模后即刻及造模后24、48、72、96和120h,治疗组的RPE评分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造模后即刻及造模后24、48、72和96h,治疗组的主观酸痛感觉阈高于模型组(均P<0.0S).造模后即刻,治疗组T-AOC值高于模型组和空白组(均P<0.05);造模后48h和72h,治疗组CK-MM值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按法通过加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与肌肉细胞的抗损伤能力对肱二肌DOMS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以有效减轻酸痛,加速疲劳损伤的恢复.

  • 标签: 推拿 按摩 按法 肌痛 疲劳 肌酸激酶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尾叶香茶菜中Kamebakaurin、excisaninA、rabdokunminC、Kamebanin四种二萜类成分的HPLC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多评法方法学考察模式,以验证一多评法在尾叶香茶菜药材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用性。方法:以尾叶香茶菜中的4种活性成分为指标成分,采用两种校正方法分别建立各成分与Kamebakaurin的相对校正因子(fk/s),计算各成分含量,实现一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尾叶香茶菜中这4种成分的含量,并比较两种一多评法所得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建立了尾叶香茶菜中4种二萜类成分一多评法方法学考察模式;不同仪器和色谱柱多点校正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斜率校正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时测定尾叶香茶菜中Kamebakaurin、excisaninA、rabdokunminC、Kamebanin4种二萜类成分的多点校正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尾叶香茶菜药材的质量控制。

  • 标签: 一测多评 尾叶香茶菜 Kamebakaurin excisanin A rabdokun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