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出现迟发性神经损伤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期间是否出现迟发性神经损伤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对照组(50例,未发生迟发性神经损伤)、观察组(50例,发生迟发性神经损伤)。查阅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折部位、腰椎功能(ODI评分)、影像学检查结果(起始后凸角、基线高度丢失、椎体内真空征)。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引起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出现迟发性神经损伤的风险因素。结果:两组胸腰椎骨折发生率、基线高度丢失率、椎体内真空征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起始后凸角相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胸腰椎骨折、基线高度丢失是引起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迟发性神经损伤的风险因素,OR=5.964、2.531,95%CI=4.258-6.987、1.687-3.582。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发生迟发性神经损伤与胸腰椎骨折、骨折部位基线高度丢失严重密切相关。

  • 标签: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迟发性神经损伤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护理中运用规范化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科室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神经内科脑卒中的护理中采取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可以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规范化健康教育 神经内科脑卒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证型辨证论治及治法进行总结分析,并针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展开临床治疗和观察,有利于进一步明确本病的病因病机。方法:选取我院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二组各42例患者。分别给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的方法,具体的疗程时间定为三十天,将两个组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26例,好转15例,无效1例,中医临床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8.1%;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22例,好转14例,无效例6例,西医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7%,观察组的患者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 标签: 中医辨证治疗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按神经梅毒认知障碍确诊的患者重视开展全面护理干预和管理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按神经梅毒认知障碍确诊的患者共计50例,病例搜集地点均为我院,搜集时间段介于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期间,随机做规范的分组处理,各25例,对照组参与者运用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参与者运用护理干预与管理模式,就两组患者人身安全不良事件评估值、认知障碍测定值、不良情绪评测分值、护理满意度测评值展开对比。结果:经展开对两组患者人身安全不良事件观测值、认知障碍测定值、不良情绪评测分值进行观测,相较对照组均呈更优显示(P

  • 标签: 神经梅毒 认知障碍 护理干预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级综合性医院神经外科在2021.3—2022.6收治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根据临床护理工作要求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提供护理风险管理的患者发生意外管道滑脱、药液外渗、跌倒/坠床、下肢深静脉血栓、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护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以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方满意度。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神经外科 应用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护理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策略,以评估护理干预对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选取86例神经外科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护理干预,包括定期生命体征监测、早期康复护理、术后疼痛管理、感染预防措施、液体管理和心理支持;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服务。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和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护理干预在预防术后并发症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23.26%vs.69.77%),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97.67 vs.83.72)。结论:本研究表明护理干预对减少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效果。因此,在未来的护理实践中,应加强对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整体康复水平。

  • 标签: 护理 神经外科患者 并发症的预防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在神经内科中开展,分别于实施风险控制前、后选取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4例,并分别将其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结果:在实施风险控制后,观察组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明确神经内科护理工作潜在的护理风险后给予针对性防范可有效预防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安全性。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工作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检测应用于新生儿湿疹中的价值。方法: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86例湿疹婴儿(观察组)和57例正常对照婴儿(对照组)进行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测定,分析食物不耐受与IE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检测3~6项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E患儿血液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水平较高,提示其可能与食物不耐受有关。可见检测免疫球蛋白G有助于明确新生儿湿疹的病情,其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新生儿湿疹 过敏原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荧光法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微生物快速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收集了112名上呼吸道感染病的临床资料,从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进行了调查。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对纳入病例的鼻、咽、喉分泌物进行微生物检测,并对纳入病例的病毒感染率和类型分布进行统计。结果:在112名病人中,共检测到100名病毒感染,其中病毒感染率达89.29%;其中30.00%的患者是腺病毒感染;流感病毒 A型和 B型流感病毒的比例分别为20.00%和15.00 %;合胞病毒的比例为12.00%;副流感病毒1,2,3例分别为6.00%,7.00%,10.00%。结论: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可以快速检测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类型和类型,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免疫荧光法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微生物快速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对膀胱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从本院收入的患者中选取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选取时间在2022年5月—2023年4月,共获得患者104例。以随机为原则分成两组进行对比,52例康复组实施康复训练,52例针康组实施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膀胱功能各项指标当中的任意一项对比,P>0.05。经过治疗,两组膀胱功能得到改善,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减少,单次最大尿量、膀胱压力增加,对比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两组中,针康组残余尿量、排尿次数更低,单次最大尿量、膀胱压力更高,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对膀胱功能的改善效果明确。

  • 标签: []针灸 康复训练 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重塑中粘附分子(NCAM)以及C-fos在黄芪多糖(AG)的影响后的表达。方法:本次研究所用大鼠来自Wistar雄性大鼠200只,将其分为10组每组大鼠20只,分组细节为:假手术组(SOG)、模型组(MG-1d;3d;7d);低剂量黄芪多糖治疗组(L-AGTG-1d;3d;7d);高剂量黄芪多糖治疗组(H-AGTG-1d;3d;7d);MG及AGTG组行颈切口术致大鼠脑组织缺血后,经颈切除术封闭右脑中动脉;AGTG组以5mg/kg和15mg/kg的方式分别注射AG。于第1天、第3天、第7天进行脑血流量的重新灌流;对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进行评定后,采集标本,计算凋亡神经元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半定量分析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NCAM和c-fos的表达。结果:与MG组相比,L-AGTG组及H-AGTG组的脑损伤分数及海马区凋亡神经元数目均明显降低(P

  • 标签: 黄芪多糖 海马 保护作用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观察磁共振成像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4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FIESTA)、时间飞跃序列(3D-TOF)检查,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回顾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价值。结果 4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患侧、健康侧三叉神经最大长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三叉神经脑桥夹角、桥小南角池截面积、三叉神经横截面积较健康侧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3D-FIESTA+3D-TOF检查联合诊断神经血管压迫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均较高,漏诊率、误诊率均较低。3D-FIESTA+3D-TOF检查联合判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神经责任血管分布情况同手术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中采取磁共振3D-FIESTA、3D-TOF检查准确性较高,可以观察患者患侧具体病情,判断责任血管,建议广泛推广。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 时间飞跃序列 神经血管压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预防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客体,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于对照组,分别从日常用药、病房管理以及知识宣讲等方面着手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对于观察组,则基于常规护理之上进行优质护理。结果:对照组中,出现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压疮、皮肤感染的患者分别有5例、3例、3例、6例;实验组中,只有1例患者出现了皮肤感染,1例出现了尿路感染。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感染发生率更低,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计算,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总满意度分别为72%、88%,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比对照组更高,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预防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减少了患者身体各项感染情况发生,同时也提高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优质护理 神经内科 重症监护室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致残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脑血管介入手术成为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然而,手术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团队的协作和护理配合。本文发现实施神经内科脑血管介入手术的团队合作与协调护理对手术成功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优化团队结构和流程,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可以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同时,关注患者的需求和心理状态,加强护理协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康复效果。

  • 标签: 神经内科脑血管 介入手术 团队合作与协调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带状疱疹伴周围神经疼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和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双盲分组法将本院收治的51例带状疱疹周围神经疼痛患者分成两组(2020年7月-2022年6月),其中25例A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干预,26例B组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B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A组,而睡眠质量评分、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带状疱疹伴周围神经疼痛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十分显著,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增进护患沟通,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 标签: 带状疱疹伴周围神经疼痛 护理干预 睡眠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和肌肉刺激仪镇痛在自然分娩中的使用时机、如何使镇痛效果达到最佳化 。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自然分娩的96名各48名初产妇、经产妇将专用电极片分别粘贴于孕妇的合谷穴,内关穴,腰部上:脊柱中心线,T10~L1区域(第10胸椎-第一腰椎),腰部下:脊柱中心线,L5~S4区域(第1-4骶椎)。脉冲电流依据孕妇的耐受力和疼痛程度由低到高调至,神经和肌肉刺激仪镇痛属于非药物分娩镇痛法,非药物镇痛法多使用物理方法且操作简单、易行、安全,且对母儿很少发生不良影响,它既无药物的影响,也无创伤性操作,但应用效果个体有差异,因此需要操作的人员及时观察动态调整脉冲电流,同时结合手法按摩、指导放松技巧、拉玛泽呼吸减痛法、听音乐、改变体位、想象、暗示等方法进行非药物分娩镇痛,提升孕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通过临床观察使用神经和肌肉刺激仪对比最终总结使用的最佳时机及效果。

  • 标签: 神经和肌肉刺激仪 非药物镇痛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在创伤胫腓骨骨折老年患者麻醉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本院收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期间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 采取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对观察组进行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情况。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的各项麻醉指标,都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区域神经阻滞 创伤胫腓骨骨折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结合蜡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7月于本院治疗的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体外冲击波结合蜡疗。治疗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结合蜡疗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颈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体外冲击波 蜡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紫杉醇对有无糖尿病肿瘤患者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将100例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50例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作为A组,另外无合并糖尿病的50例患者为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紫杉醇化疗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并在治疗前后对A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分析紫杉醇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A组患者在紫杉醇化疗后,出现周围神经毒性的有47例,占94.0%,对照组的发生率为72.0%,两组患者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后检测A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发现,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水平更高,与治疗前的检测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肿瘤患者在使用紫杉醇来进行化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关注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的情况,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周围神经毒性,应当做好对肿瘤患者的血糖监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紫杉醇 糖尿病 肿瘤 神经毒性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