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的不良反应,总结其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到的350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结果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共涉及14种药品,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头孢哌酮(64例)、头孢曲松(52例)和头孢噻肟(41例),分别占18.3%、14.9%、11.7%;给药方式以静脉注射最为常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以损害皮肤及其附件为最多。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在临床中时有发生,应加大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减少或者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临床合理用药 静脉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切除与胆管切开取石术对于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共计7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对比各自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中显著例数23例,有效例数11例,无效例数1例,有效率97.1%;对照组中显著例数11例,有效例数18例,无效6例,有效率82.9%。治疗组患者中1例发生胆漏;对照组中4例发生结石残留,2例发生切口感染。比较发现治疗组在并发症发生以及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切除术是一种有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术种。该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 标签: 肝段切除术 胆管切开取石术 肝内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4.07-2015.07期间进行介入治疗的74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计算机取样法进行平均分组,一组37例患者采取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作为对照组;一组37例患者在介入治疗的同时加用替罗非班治疗作为试验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ST回落及血流情况。结果心肌梗死溶栓(英简TIMI)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流3级比率91.89%(34/37)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7.57%(25/37),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能有效促进疗效的提高,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中继续推广、应用。

  • 标签: 替罗非班 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国内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方法将阿奇霉素、罗红霉素以及克拉霉素作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总结分析国内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与阿奇霉素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经检索,红罗霉素、阿奇霉素以及克拉霉素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各系统受损以及皮肤,其中以胃肠道反应为主。结论经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均以胃肠道反应为主。在今后使用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时,必须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应用,同时加强患者用药情况的观察和指导。

  • 标签: 药物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方法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对钙离子拮抗剂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学习;结果在心血管等各种疾病中,钙离子拮抗剂都具有比较广泛的应用,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外周水肿、牙龈增生、便秘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是常见的不良反应。结论在临床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时,在重视临床治疗效果和药物药力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有效预防,从而让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钙离子拮抗剂 降压药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和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12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不良反应表现、用药情况、基本资料等。结果120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范围最多的是60岁以上者,最少的是11-20岁者;患者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为主,涉及到的药物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占比较多,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易引发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中应保持高度警惕,合理用药,加强抗生素不良反应监测,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头孢菌素 抗生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ADR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一般可累及多个系统与器官,可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强化ADR监测报告制度。本文分析了ADR监测报告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解决监测报告问题的相关对策,包括完善监测报告体系,全面了解ADR发生情况;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处罚力度;调整分级标准,充分发挥药师作用。

  • 标签: 监测报告 不良反应 药品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预防接种时会发生的副反应以及处理方法,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接种的5000例适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且统计受种者发生副反应的情况,并给予积极处理。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有120例受种者发生了副反应,占受种儿童总数的2.40%。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预防接种副反应主要是过敏性反应、局部炎性反应以及精神类反应,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治疗和处理。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灭活疫苗 副反应 处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血流感染的可行性。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血流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存在感染现象,但经过血液培养后显示为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各收集100例。给两组感染患者,都实施血培养,并进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观察两组感染患者的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流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阳性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感染患者(P<0.05)。结论使用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血流感染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为血流感染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在临床上有非常高的可行性。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血流感染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我中心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关于抗菌类药物的管理资料,采用卫生部抗生素使用指导原则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因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7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菌药物使用中占主要地位,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戒酒硫样反应、神经精神系统毒性等。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加强管理,患者和医生应当充分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禁忌证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临床使用 不良反应 过度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连云港市新浦区2013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特征,评价疫苗安全性。方法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中新浦区的AEFI的报告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全区共报告165例AEFI不良反应病例,发生率为91.87/10万。其中一般反应136例,占报告总数的82.42%,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异常反应表现为过敏性皮疹。共有18种疫苗发生不良反应,其中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发生例数最多,共48例占29.09%。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接种后≤1d。结论继续完善、规范AEFI检测系统,提高AEFI的检测敏感性,保障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 标签: 预防a接种 不良反应 检测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精神分裂症药物奥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的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丰富临床治疗的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72例,随机分为三组,应用奥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治疗,根据药物特征及临床实际应用,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精神分裂症药物奥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在体质量增加及对心血管影响中,奥氮平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药物(P<0.05)。结论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应继续规范使用奥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治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奥氮平 利培酮 齐拉西酮 精神分裂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银杏达莫注射液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ADR)及特点,探讨临床合理用药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5年8月间47例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分布、ADR发生时间、累及系统的分布、临床表现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47例ADR患者中,51~60岁年龄患者ADR发生例数所占比例最高,为44.7%,用药后最快在1/6h内发生ADR,最慢发生在用药后的第10d,其中用药后1/6~1/2h之间发生ADR所占的比例最高,为34.0%。ADR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其中发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为36.2%。47例患者中有42例(89.4%)为单独用药,5例(10.6%)患者为联合用药。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表现较多,应加强对用药患者的监测,合理使用该药物,以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银杏达莫注射液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采用格拉司琼与奥美拉唑联合应用对不良反应的防范效果。方法本次选取乳腺癌化疗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格拉司琼联合奥美拉唑对化疗反应的防控效果(观察组,n=40)与单纯应用奥美拉唑防控效果(对照组,n=4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化疗1-6d,观察组选取病例无+轻度恶心率高于对照组,第1-4d、第6d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第1-6d呕吐有效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第2、3d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仅个别病例腹部不适,头晕,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化疗患者,采用格拉司琼与奥美拉唑联合应用,可降低消化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对提高患者化疗依从,保障化疗方案成功实施,确保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格拉司琼 奥美拉唑 乳腺癌化疗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回访对比实验评价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对患者所造成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接收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对所用患者应用阿仑膦酸钠(J20080073,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alendronate,ALN)治疗,并对该12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碱性膦酸酶ALP、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TX)、尿NTX及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区骨密度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观察。结果在对该120例患者的回访记录统计分析中发现,两组患者ALP水平、β-CTX水平、尿NTX水平在经过1年的治疗后都有了一定水平的下降,此外,患者的骨密度在经过为期一年的治疗后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且该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统计结果发现只有少数患者出现了轻微的胃肠道反应。结论阿仑膦酸钠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治疗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且基本不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

  • 标签: 阿仑膦酸钠 绝经 骨质疏松症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卵巢高反应人群在体外受精中,可以选用温和刺激、延迟启动的GnRH拮抗剂灵活的用药方案,既可以获得与GnRH激动剂长方案一样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有效控制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当GnRH拮抗剂方案中使用GnRH激动剂激发排卵后,全胚胎冷冻保存予期待复苏周期移植,也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妊娠率。

  • 标签: GnRH拮抗剂 体外受精 卵巢高反应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生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方法分析总结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影响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患者年龄等个体差异、药物配置浓度不合理、用药时间过长、输液速度过快。患者服药期间饮酒、情绪、饮食、环境因素等。结论须遵循用药规则,加强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告知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以此降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头孢菌素 抗生素 不良反应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015年间的60例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口服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氯吡格雷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累积发生率、治疗第1d和第7d时两组患者hs-CRP和IL-8、NT-proBNP的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MACE累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hs-CRP和IL-8、NT-proBNP水平下降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能显著降低细胞炎症因子,有利于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减少MACE的发生。

  • 标签: 替格瑞洛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 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ST下移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58例患者,对其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58例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共发生缺血性ST下移384次,其中无症状缺血发作315次,有症状缺血发作69次。SMI持续时间(14.24±3.16)min/次,有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30.62±8.97)min/次,心肌缺血平均持续时间(17.65±5.42)min,ST压低平均值为(1.65±0.35)mm。ST下移发生于6时~12时245次,12时~18时80次,18时~24时32次,24时~6时27次。结论动态心电图对SMI的临床诊断、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具有检出率高、无创、价格低廉等优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ST段下移 冠心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胸腰脊柱骨折采用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效果对比。方法本次选取60例成人胸腰脊柱骨折,均为我院骨科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前路内固定治疗(前路组,n=30)与后路内固定治疗(后路组,n=3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前路组总有效率经统计示为96.7%,与后路组无差异(P>0.05)。两组疗前Cobb角无明显差异(P>0.05),疗后均有降低,前路组幅度大于后路组(P<0.05)。前路组并发症率低于后路组(P<0.05)。结论成人胸腰脊柱骨折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均为有效方法,其中前路内固定预后更为理想,可防范并发症,改善Cobb角情况,更具应用价值。

  • 标签: 前路 后路 内固定 成人 胸腰段脊柱骨折 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