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重症肺炎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科于2010年01月至2014年01月收治的68例新生重症肺炎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资料,总结新生重症肺炎的护理要点。结果68例新生重症肺炎的患儿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58例痊愈,8例好转,2例家长要求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新生重症肺炎必须严密监测病情变化,一定要给予精心的护理,尤其是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降低患儿的病死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肺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有效的护理来提高新生肺炎的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方法选择78例新生肺炎患儿,运用改善体温、合理喂养、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抗感染等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有效的对症治疗和护理,痊愈65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4%。结论肺炎危害患儿生命健康,对患儿进行细致、科学、有效的护理,能够最大程度的改善症状,缓解病情,提高治愈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惊厥病因、临床特点及急救方法,减少惊厥及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0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的148例惊厥新生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121例,有症状出院的19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3例,20例遗留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围产期窒息是引起惊厥的首要原因,其次是感染性疾病、糖及电解质紊乱、各类先天性遗传代谢病。发作类型以微小性发作为多见,其次为阵挛性发作。治疗重点在于止痉,首选苯巴比妥,14.9%的患儿足量用药不能控制。结论围产期窒息是导致新生惊厥的主要病因;苯巴比妥仍是抗惊厥的首选药物,少数患儿须加用二线药物;发作形式以微小性发作最为多见;EEG背景波是判断预后的一个良好的指示。

  • 标签: 婴儿 新生儿 惊厥 病因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中新生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近2年本院重症监护病房中心律失常的新生46例,对其采用心电监护等检查手段以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分析其预后。结果交界性心律2例,房性早搏7例,室性早搏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6例,房室传导阻滞7例,室性心动过速10例,可见本实验室上行心动过速的发生机率最高,占34.8%,其次是室性心动过速和房室传导阻滞。经抗心律失常治疗后,43例治愈或好转,3例死亡。结论重症监护病房中新生心律失常以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预后多与其原发病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有关,心律失常的患儿应及时治疗其原发病,选择合理的方法治疗心律失常。

  • 标签: 新生儿 心律失常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9名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以其中43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172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509例妊娠妇女中,共检出妊娠糖尿病患者43例,发病为8.45%,两组研究对象在孕前BMI、腰围、股围、文化程度及糖尿病家族史方面差异显著。结论孕前BMI、年龄≥25岁、糖尿病家族史及文化程度是影响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危险因素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脐动脉血气分析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853例单胎新生分为三组,健康组4822例,轻度组27例,重度组4例,针对所有入选新生均行脐动脉血气分析,比较三组的血气指标项目。结果健康组的pH指标为(7.33±0.06),轻度组为(7.30±0.10),重度组为(7.07±0.11)。健康组的PCO2指标为(43.31±7.77)mmHg,轻度组为(44.22±6.26)mmHg,重度组为(58.45±8.26)mmHg。健康组的PO2指标为(30.09±6.56)mmHg,轻度组为(28.67±5.78)mmHg,重度组为(19.10±8.01)mmHg。结论脐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方法能揭示新生窒息多器官损害的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脐动脉血气分析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新生腕带佩带规范性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根据QCC流程进行查检,解析,制定对策,实施对策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活动前后新生腕带佩带规范、护士综合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动后品管圈进步为23.29%,目标达成为106.25%。结论运用品管圈可以有效提高新生腕带佩戴规范及护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新生儿腕带佩戴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新生沐浴时吐奶的效果。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选定降低新生沐浴时的吐奶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新生沐浴时吐奶的因素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对采取的措施不定期检查,并采取有效的巩固措施。经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新生沐浴时的吐奶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新生儿沐浴 吐奶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护理模式降低新生红臀发生的有效性及实践途径。方法选取本院752例新生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参照组376例和干预组384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PDCA护理模式,对两组红臀发生及严重程度、新生家属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相较于参照组,干预组红臀发生更低、症状更轻微且家属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新生红臀的防治护理中实施PDCA护理模式有利于减少红臀现象的发生,减轻发红、斑丘疹等炎症反应,提升患儿身心舒适度,对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多有裨益。

  • 标签: PDCA 护理模式 新生儿红臀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新生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血液标本合格和检验准确,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方法随机抽取我科350例新生进行不同部位采血,在采血的过程中比较几种采血方法的优缺点。结果每种采血方法各有利弊。结论应根据患儿胎龄,体重,病情、静脉条件选择合适的采血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黄疸是新生时期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尤其在早产儿中发生更高,一般可以分为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两种类型。严重的黄疸会对患儿的神经系统造成遗留性损害,因此降低新生黄疸致死和致残的关键就是要正确的把握其有效治疗时机。一般来说临床上常用的对新生黄疸的治疗方案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光疗等。本文主要对新生黄疸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血清胆红素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外周静脉输血、肱动脉或桡动脉抽血在生命体征监护下进行同步换血。结果80例新生换血病例中,换血量为100~150ml/kg,换血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换血后血红蛋白、血糖及电解质无明显改变。结论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对于治疗新生黄疸方便有效且又安全。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外周双管 同步换血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新生窒息的预防、复苏和护理。方法1.预防产前、产时、产后预防措施。2.复苏复苏的准备、复苏的方案(ABCD),复苏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呼吸气囊面罩复苏,药物辅助复苏)。3.护理复苏时的护理、复苏后的护理、喂养时的护理、做好心理护理,结果本院通过加强孕妇及新生的预防措施,并及时准确处理新生窒息,大大地避免或减轻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提高对产前预防措施及高度重视新生抢救成功率,当前仍属围产医学领域中进一步探索的难题,护理人员对新生窒息在抢救过程中的配合及监护成功率经验总结。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预防 复苏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足月分娩的,体重在2.5kg以上,Apgar1min评分8~10分的196例正常足月新生(除外胎儿宫内窘迫,生后窒息,头颅血肿,围产期感染,红细胞增多症,新生溶血等疾病,母孕期均健康,均无有关家族遗传病史)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干预组)98例和对照组(非干预组)98例。观察组在新生出生后24小时内口服妈咪爱,每次0.5g,每日2次,当测得TBC读数≥8mg/dl,相当于血清胆红素值为136.8μmol/L,开始口服苯巴比妥5mg/kg.d,分2次,对新生黄疸进行早期干预性用药,对照组出生后3天内未给任何处理。两组均采用性能良好的经皮测定黄疸仪(TBC)测定黄疸指数。对比两组新生TBC读数。观察组若TBC读数≥12mg/dl,则给予新生输白蛋白和蓝光照射退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黄疸发病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新生黄疸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新生黄疸的发病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早期干预 黄疸指数
  • 简介:摘要阐述了新生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内涵,国内外新生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研究现状、研究范畴,并以此为鉴,对我国培养新生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进行类分析,从而为我国培养新生专科护士提供参考,促进我国新生专科护士的发展。

  • 标签: 新生儿 专科护士 核心能力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