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功能障碍采用不同痴呆量表进行诊断对比情况。方法选择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0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分别采用CDT量表、HDS-R量表、MMSE量表测评。结果<80岁患者不同量表所得分值均高于≧80岁组,但仅CDT量表具统计学差异(P<0.05)。较高教育程度的患者各量表得分均高于较低文化程度者,具统计学差异(P<0.05)。CDT、HDS-R诊断结果具一致性的比例明显高于MMSE与CDT、MMSE与HDS-R,具统计学差异(P<0.05)。MMSE量表中,占较高比例的为认知功能正常;CDT与HDS-R量表中,占较高比例的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而三种量表中度、重度认知功能障碍占比无差异(P>0.05)。结论CDT量表和HDS-R量表在测评结果上,具更高一致性,二者合用,可使准确率明显提高,并确保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检出,为临床治疗提供正确参考依据。

  • 标签: 痴呆量表 认知功能障碍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诊断、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减少精神致残,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81例重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者按不同表现采用手术、药物、心理、针灸、理疗、高压氧等治疗。结果81例治愈66例,治愈率为81.5%,好转13例,无改善2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者早诊断、早治疗、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减少精神致残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及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4例老年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肺部感染患者,经随机双盲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1.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肺部感染护理中,实行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 标签: 老年脑卒中 并发吞咽障碍 肺部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收治的402例开颅手术病人给以探讨,平均分组,参考组选择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选择并发精神障碍原因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分析,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较大。结论针对开颅手术病人选择精神障碍原因的护理,降低精神障碍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促使病人康复,适合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颅脑手术 精神障碍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本文简单分析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犯罪主观心理,阐述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司法鉴定,针对一例具体的案例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可以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司法鉴定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提高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司法鉴定有效性。

  • 标签: 反社会型 人格障碍 司法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0例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对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症对症治疗,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控制。结论注意再性障碍性贫血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注意规范护理,提高缓解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和生存质量。

  • 标签: 再性障碍性贫血 并发症 预防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复苏室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后在手术复苏室内出现睡眠障碍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观察睡眠障碍类型,分析引发原因,制定预防性的护理对策。结果睡眠障碍主要类型为初入睡困难(31.0%)、频繁夜醒再入睡困难(55.2%);引发原因包含疼痛(43.7%)、体位不适(21.8%)、憋尿、腹胀等(9.2%)、心理因素(11.5%)、环境因素(13.8%)。结论多种因素可导致手术复苏室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具体存在的因素积极干预,降低睡眠障碍发生率,促使患者良好的康复。

  • 标签: 手术复苏室 睡眠障碍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抗凝血杀鼠剂中度所致的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患儿临床特征,探讨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抗凝血杀鼠剂中毒致凝血功能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儿中65%无明确灭鼠药接触史,既往均无出血倾向。临床以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瘀斑等出血起病。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凝血因子筛查均有Ⅱ、Ⅶ、Ⅸ、X因子水平降低。29例患儿外周血中均检测出溴鼠灵或溴敌隆。治疗上使用维生素K1、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等治疗有效。结论不明原因儿童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需高度警惕抗凝血灭鼠药特别是溴鼠灵、溴敌隆中毒可能。治疗上早期使用维生素K,必要时输注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维生素K疗程约1~8月,应随访检测凝血指标,停药过早可能会有反复出血。

  • 标签: 抗凝血杀鼠剂 凝血功能障碍 维生素K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浪型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流浪型精神障碍患者60例进行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探讨护理对策,提高心身疾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结果60例流浪型精神障碍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年龄在15~70岁之间,入院方式多为民警送入及救助站遣送,入院原因以言语、行为紊乱,街头游荡多见。结论流浪型精神障碍患者需政府加大力度关注,建立相应的收容点、福利院或救助站,给予社会上的援助。

  • 标签: 精神障碍 心理特点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科病人睡眠障碍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4月11日到2018年4月11日期间心理科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及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科病人开展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认知睡眠障碍,消除不良心理,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科 睡眠障碍 心理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药物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治疗价值。方法在医院2013年12月到2017年6月期间诊治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中抽取61例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观察组(n=31)采取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n=30)单纯采取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障碍、精神状态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治疗后的MMSE评分是(28.45±1.93)分;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后的MMSE评分是(24.82±2.19)分;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后的MMSE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药物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治疗价值显著,患者认知障碍和精神状态均有明显改善。

  • 标签: 针灸联合药物治疗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精神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的患者多因阴阳失衡,心神不安出现夜不寐,昼不醒的睡眠障碍情况,高炀教授以“五心穴”疗法为主,临床中配伍治疗该类睡眠障碍的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跟随高教授学习多年,现整理高教授对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经验认识,及自己对“五心穴”疗法的认识。

  • 标签: 脑卒中 睡眠障碍 针刺 五心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从我市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收的老年手术患者中,抽取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不同的术前麻醉将其平均分作两组,即A组60例,B组60例。A组采取全身麻醉,B组采取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情况。结果B组术后MMSE评分高于A组,POCD发生率与码子药物用量均优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不同,与全身麻醉对比,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造成的影响更轻,安全性更与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麻醉 老年患者 认知功能 障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临床心理科住院并愿意接受研究的6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于干预前和干预后2周评定患者睡眠改善情况。结果干预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睡眠总分及各个因子评分变化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睡眠效率,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护理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情况。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5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主体。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精神障碍发生几率、疾病类型和智力损伤情况。结果5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出现精神障碍的几率是81.36%(48/59)。疾病类型为神经症样症状、人格改变、智力损伤、抑郁性障碍和躁狂综合征等。发生率最高的疾病类型为智力损伤,占比68.75%(33/48),与其他类型相比,差异显著(P<0.05)。智力损伤等级中,边缘损伤和轻度损伤几率低于中度和重度损伤几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精神障碍的几率较高,以智力损伤为主要疾病类型,其影响因素包括颅内血肿、脑干损伤、文化程度等。临床中应结合实际病情和诸多影响因素,对该病进行全面分析。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精神障碍 疾病类型 损伤等级
  • 简介:摘要抑郁障碍患者除了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还伴有认知功能损害,而工作记忆是高级认知功能的核心。但是治疗上,医疗工作者往往会忽视后者,导致患者即使“治愈”后,仍残留认知功能的损害。本文就抑郁障碍患者的工作记忆损伤近十年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抑郁障碍 工作记忆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环节互动达标理论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取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互动达标理论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前预后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嘱占比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42%(P<0.05)。结论运用互动达标理论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互动达标理论 双相情感障碍 依从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实施DIY数字油画训练认知功能康复效果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精神心理科住院治疗的70例认知功能康复效果情况,将年龄、职业、性别、教育年限、症状、康复训练依从性、病程等纳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结果显示,症状、病程、康复训练依从性是影认知功能康复的影响因素(P<0.05),而年龄、性别、职业、教育年限等情况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预后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复发、加强康复训练对双相情感障患者的认知功能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认知功能训练 康复效果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