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6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T)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 方法: 对2015年 1月至 2019年 6月诊断的 60例 E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0例 ET患者中,男 24例,女 36例,中位年龄 49.5( 18~ 81)岁。 JAK2V617F、 CALR、 MPL-W515基因突变分别占 46.7%、 20%、 3.3%。 JAK2V617F阳性患者起病平均年龄较阴性者大、脾大者占比较多。 JAK2V617F阳性组比 阴性组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均更高,但血小板水平较阴性组低, 形成血栓比例更高。结论: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因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JAK2V617F基因突变在 ET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不同基因突变 ET患者有着不同的临床和血液学特征,治疗需个体化分层治疗。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摘 要:目的: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聚集,研究患者的 对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反应性 。 方法: 201 3 年 3 月到 2018 年 3 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中选择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药学服务作用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接收近年接收的脑缺血、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2例,以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作为抽取对象入院时间段,依据电脑随机分组法进行组别区分,均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干预,对照组31例不加药学服务干预,观察组31例实施相关药学服务干预。比较两组用药不良反应、依从性及对药物知识的认知度结果。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呈更低显示(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处于更高水平(P<0.05)。观察组对药物知识的认知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开展药学服务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知度及配合度,进而有效降低不良反应。

  • 标签: 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治疗 药学服务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假性血小板减少(pseudo thrombocytopenia, PTCP)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全面掌握引起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原因,避免误报、漏报,保证检验质量,更好地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准确数据。方法:对我院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64例假性血小板减少样本进行血涂片染色复检、手工计数血小板。结果:64例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中,25例为EDTA依赖患者,15例存在大血小板的患者,20例为采血不顺或未及时充分混匀采血管,2例为冷凝集患者,2例为不明原因患者。仪器阻抗法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手工计数血小板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结论:采用手工计数血小板复检假性血小板减少标本,可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日常检验工作中,对不明原因血小板计数减低,应改用其他检测方法复查,避免误诊、漏诊。

  • 标签: 假性血小板减少 原因分析 解决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寻求一种准确的测定血小板数的方法。方法选取4组患者共200例,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0×109/L、(30—50)×109/L、(50—100)×109/L、(100—300)×109/L,每组各50例。分别通过XE-5000血细胞分析仪电阻抗法(PLT-I法)和光学法(PIT—O法)及显微镜计数血小板(PLT)。结果当PLT<30x109/L时.血小板电阻抗法与镜检法对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学法与镜检法对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PLT介于(30~50)×109/L、(50—100)×109/L、(100—300)×109/L时,PLT-I法、PLT-O法与镜检法血小板计数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PLT低于30×109/L时,XE—5000血细胞分析仪PLT-0法比PLT-I法更准确。

  • 标签: XE-5000 血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 显微镜目测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15.79%)对照组(18.42%)不良反应发生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效果良好,血小板升高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风险极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 标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及白细胞介素-11治疗血液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血液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患者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输血,对照组采用白细胞介素-11联合输血治疗。结果 治疗后3d,7d,14d实验组血小板计数水平上升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血液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可显著提升患者血小板水平。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白细胞介素-11 血液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斯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效果。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来我院诊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把阿斯匹林干预对象定为实验1组,加用氯吡格雷的定为实验2组,对其血小板功能比较分析。结果与实验1组相比,实验2组患者血小板功能恢复较好,预后好。结论应用阿斯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以氯吡格雷,可提升治疗价值。

  • 标签: 阿斯匹林 氯吡格雷 脑梗死 血小板功能
  • 简介:随着2012新国标《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实施,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已由原标准的4周,调整为现今的不少于2周,不大于24次/年;因特殊配型需要,由医生批准,最短间隔时间不少于1周.采集频次的增加,给采血机构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如何加强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管理,尤其是捐献者血管保护问题,则应给予高度重视.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血管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90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分为a组(硫酸镁组)、b组(阿司匹林50mg+硫酸镁组)、c组(阿司匹林75mg+硫酸镁组),观察3种临床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治疗后b、c组妊娠时间明显延长,新生儿存活显著增高,三组母体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可显著改善早发型子痫前期的母儿结局,50mg/d小剂量阿司匹林同样有效.关键词早发型子痫前期;硫酸镁;阿司匹林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71-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降温速率制备方法对冰冻血小板凝血质量的影响,以选择最优降温速率。方法收集16例健康捐血者200ml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按照不同冷冻速率(A组1℃/min、B组10℃/min、C组20℃/min)冰冻血小板,储存1周后复温,测定血小板凝血质量,与对照组(新鲜血小板)及(D组)非程序降温组比较。结果A、B、C、D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小板计数、回收率及聚集均明显高于A、C、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组CD42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组CD62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D4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冻血小板凝血质量受降温速率影响比较大,10℃/min为最优降温速率。

  • 标签: 降温速率 冰冻血小板 凝血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小板膜微粒(IPMs)的制备工艺,并对研制的IPMs的止血功能及对凝血系统的影响进行动物实验研究。方法用街头采集的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悬液,用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轻离心去除红细胞后,用生理盐水洗涤血小板并调血小板浓度为2×10^9/ml,置-80℃反复冻溶3次,再用生理盐水洗涤,然后置60℃、20h灭活病毒,用高压匀质机进行匀质化破碎血小板膜,即为IPMs。用粒度测定仪检测IPMs的粒度;应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检测IPMs的体外促凝血活性;将IPMs输入血小板减少症兔出血动物模型体内,观察IPMs止血效果及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制备的IPMs颗粒均匀,大小为200~300nm;50μg/mlIPMs相当于250×10^9/L新鲜血小板的体外促凝血活性;将IPMs按2mg/Kg输入兔血小板减少症的出血动物模型体内,在输注2~12h内.兔耳出血时间和APCT均明显缩短.而其他凝血指标(PT、APTT、Fg、TT)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血小板膜微粒止血效果好,输注IPMs并不影响凝血系统,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生物止血剂。

  • 标签: 血小板膜微粒 制备 止血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小板计数出现假性减少的原因及纠正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时出现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标本进行复核,总结分析此现象出现的原因及纠正方法。结果在76例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患者中,有47例患者是因为乙二胺四乙酸诱导凝集导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占61.84%,有24例(31.58%)患者为大血小板导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白细胞周围卫星现象及冷凝集现象导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患者分别为2例、3例。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存在着无法避免的干扰因素,尤其是在计数血小板时有可能会存在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现象,应进行手工复检,找到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并及时处理,以提高血小板计数准确性,防止误诊。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 假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