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导管室的介入治疗过程中,动脉血压监测非常重要,可以为诊断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介入护士在监护过程中要不断地认识到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趋势,即压力波形变化比绝对值变化更重要。

  • 标签: 心血管 动脉压力 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入路椎管内肿瘤切除的护理配合措施及实施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本院接收的椎管内肿瘤患者18例,对其实施加强护理配合。观察护理效果。结果18例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无病灶残留,肿瘤切除成功率为100.00%,且术后无并发症和复发情况出现。结论在后入路椎管内肿瘤切除中加强护理配合可促进肿瘤切除成功率的提高,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后入路 椎管内肿瘤切除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于提高心血管科的病人治疗依从性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自2016年3月自2018年6月期间收录的18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对策进行术后护理,记录并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治愈效果、遵医行为及满意度。结果结果显示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实验组病人其预后改善效果明显,遵医效果更好,病人满意度更高,SAS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施优质护理干预对于提升心血管科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效果明显,且病人预后改善效果明显,满意度也有所提升,大大促进了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心血管内科 依从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对老年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使用血管介入和单纯药物治疗的具体效果和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老年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56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28例,1组为对照组,使用单纯药物治疗;2组为观察组,使用血管介入。比较两组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动脉狭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2.86%和67.8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使用血管介入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延缓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时间,在临床上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 标签: 血管内介入 老年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 单纯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和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心血管科护理人员30名作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我院其他科室护理人员3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护理人员发放同样的自拟调查问卷,分析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焦虑心理评分、抑郁心理评分及生活满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平均焦虑心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平均抑郁心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平均生活满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科护理人员普遍心理压力较大,其原因主要是心血管科护理工作繁重和需要学习的知识较多,对此,医院应当进一步分析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促进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人员 心理压力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分析这12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结果在心血管科的护理中采取人性化护理,提高了患者病情的恢复以及护理的满意程度,减少了住院时间,提高医疗效果。结论人性化服务对心血管患者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临床应用上不但提高了医疗效果,还充分满足了患者的心理要求,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服务 心血管内科 临床护理 心血管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心血管科急性心绞痛病患,除常规护理外,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方式,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心血管科就诊,并患有急性心绞痛的病患102例,一组51例。其中一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命名为常规组;另一组在其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干预,命名为干预组。比对两组病患的治疗前后心电、高血压、高胆固醇等预后的平均评分,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干预组心电、高血压、高胆固醇治疗后平均评分为(3.80±0.48)分、(130±12)分、(74±13)分,而常规组为(3.98±0.49)分、(137±16)分、(81±15)分,;且干预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4.71%,各项数值比对结果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心血管科急性心绞痛病患,除常规护理模式外,增加心理护理干预,不但可有效提高其预后效果,且能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绞痛 心理护理干预 临床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安全教育对心血管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以常规管理组(n=55例)和强化安全教育组(n=54例)的形式将109例心血管科患者进行分组,进而对两组患者管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强化安全教育组经过管理后生理功能(90.88±4.62)分和总体健康(92.55±5.03)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管理组经过管理后生理功能(80.03±2.56)分和总体健康(81.74±3.09)分的改善情况,并且强化安全教育组经过管理后安全知识掌握程度评分(9.23±1.25)分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经过管理后安全知识掌握程度评分(8.09±1.03)分(P<0.05)。结论护理人员在对心血管科患者进行管理工作时,为了能够持续提升患者经过管理后对于疾病的认知水平,同时减少安全隐患和医患纠纷的发生,保证医院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就需要将强化安全教育运用到患者的管理工作之中。

  • 标签: 强化安全教育 心血管内科 安全管理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从医学的角度来讲,在心血管疾病中,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包括高血压、心绞痛、心肌炎、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相关的疾病,这样的疾病类型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针对相关的临床用药问题进行观察和评价,其根本宗旨是为有效提升临床用药的科学性、合理性,现在把相应的研究内容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临床用药 常见问题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在临床上,心血管疾病包括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炎等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性极大,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合理的临床用药对患者的治疗及身体健康尤为重要。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临床用药 常见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固定支架及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7年6月--2018年7月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2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临床研究,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外固定支架及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外固定支架治疗,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中指标。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胫腓骨骨折中应用外固定支架及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扩大应用范围。

  • 标签: 外固定支架术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胫腓骨骨折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椎体成形后应用唑来膦酸联合维生素K2治疗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3年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共收治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525例,其中女412例,男113例;年龄64-91岁,平均(79±11)岁。所有患者均予CT引导下椎体成形手术治疗,术后2-4d给予唑来膦酸静脉输注,同时补充维生素K2以及钙剂、维生素D。获得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年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及术后3年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术后与术前,术后不同时间获得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坚持1年随访为189(36%)人,2年随访为131(25%)人,坚持3年随访的患者为56(10.7%)人,56例中17例为发生再次椎体骨折。经3年随访,患者腰背痛VAS评分(t=3.01)、ODI评分(t=0.98)、骨密度同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代谢指标中,骨钙素较术前明显提高(t=5.75),β-CTX较术前显著下降(t=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长期随访治疗的依从性不高。经过椎体成形后联合多种抗骨质疏松药物3年的干预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提高骨密度。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药物疗法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将个体化护理用于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分析其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行输尿管内支架置入的患者分组研究,乙组行常规护理,甲组行个体化护理,对两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甲组并发症率为8.0%,与乙组18.0%相比,相对更高(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用于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术后效果显著,可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内我院心血管科收诊的患者100例作为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优质组两组,其中对照组(n=50)实施常规护理,优质组(n=50)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优质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优质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血管科临床护理中,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满意,建议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心血管内科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8年5月在我院心血管科护理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2017年5月之前患者划分为常规组,其余患者分为实验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实验组针对我院心血管科护理风险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统计并对比两组在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护理投诉等方面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护理投诉等方面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多项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心血管科护理管理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安全防范对策非常重要,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还可以预防护理缺陷的发生,改善医患、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风险 实践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血管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心血管科就诊的35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统计分析研究对象的临床用药中的常见问题。结果发生用药问题的比例为18.57%,其中最常见的用药问题是抗菌药物给用问题和药物配伍问题。结论常见用药问题主要有抗菌药物给用问题、药物配伍问题、给药方法问题、给药护士禁忌症、给药剂量问题、给药疗程问题、给药不合适等,为了实现合理用药,医护人员应该强化自身药理知识的学习,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用药问题,清楚认识药物配伍禁忌知识,强化对患者用药的指导。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临床用药常见问题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血管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方法将我院心血管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且还要对心血管科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统计与分析,进而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结果造成心血管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了护理人员的因素(36%)、患者的因素(33%)以及医院的因素(31%)。结论为了保证心血管科的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期间拥有良好的效果,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进行规避,有利于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不安全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血管科患者中应用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心血管科接收的90例患者作为这次研究选取的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45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优良率为73.33%,对照组为46.67%;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82.22%,研究组护理优良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心血管科患者中应用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取得较高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 心血管内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心脑血管患者的康复过程的作用。方法从医院2015年1月份到2016年1月份和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所有到医院来医治所有心血管科疾病患者中各选取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这200名心血管科疾病患者当中有120名男性患者,女性患者有80名,然后对这200名患者进行满意度以及陪护率的调查。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使家属的陪护率得到了大大的降低,并且家属也非常认可优质的护理服务。结论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开展情况来看,有效的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过程,包括患者以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程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降低了陪护率,使护理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从各方面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从而优质护理服务可以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心血管内科疾病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