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的检验指标中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和5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检测其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三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健康组;三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细菌感染组、健康组、病毒感染组。结论感染性疾病的检验指标中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其的诊断价值较高,且血清降钙素原还对感染性疾病的类型有判定作用。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应用两种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确诊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采用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低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药前后常规血脂四项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用药后12个月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用药前、后常规血脂四项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用药后12个月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低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激性胃溃疡采用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应激性胃溃疡患者80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4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咪替丁治疗,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生命质量的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生命质量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相较于西咪替丁,奥美拉唑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生命质量的评分,从而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身体健康,因此值得被推广。

  • 标签: 应激性胃溃疡 奥美拉唑 西咪替丁 治疗效果 生命质量
  • 简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是一种以夜间慢性间歇低氧(chronicintermittenthypoxia,CIH)为特征的睡眠呼吸紊乱,可导致包括心血管系统在内的多种靶器官损害。在OSAHS导致的多种病理生理改变中,CIH所致的氧化应激水平增加及由此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OSAHS导致心血管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氧化应激 血管内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叶皂甙钠联合托拉塞米对脑出血患者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七叶皂甙钠联合托拉塞米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和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SOD、CAT和GSH-Px明显低于观察组,MDA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AdT、PCV、PV和WHV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拉塞米与七叶皂甙钠联合使用能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氧化应激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七叶皂甙钠 托拉塞米 脑出血 氧化应激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小剂量微泵滴注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此次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将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应激性溃疡新生儿6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基础治疗,观察组用基础治疗+持续小剂量微泵滴注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新生儿各项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治疗后胃内pH值水平比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优,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应激性溃疡选择基础治疗+持续小剂量微泵滴注奥美拉唑治疗效果显著,可充分改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及pH值水平,未见相关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持续小剂量微泵滴注 奥美拉唑 新生儿 应激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合适镇静深度及用量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取2014年11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7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2组均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静滴丙泊酚。结果观察组麻醉后T1、T2及T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2组麻醉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1h、3h、12h及24h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NE、E、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与对照组14.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患者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时静滴丙泊酚,剂量标准为OAA/S评分III级最佳,对患者的应激反应相对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 镇静深度 用量 外科手术 应激指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磷酸肌酸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12日至2017年5月12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将其抽签化分组,两组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磷酸肌酸钠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NOX2(0.32±0.02)、ROS(516.39±15.42)U/ml、NO(80.41±2.63)umol/L、LDH(265.48±15.81)U/L、AST(30.69±2.54)U/L、CK(1.69±0.48)U/ml、cTnI(345.15±15.69)pg/ml、总有效率(98.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效果显著,能够保护患儿心肌受损,改善患儿氧化应激反应

  • 标签: 磷酸肌酸钠 缺氧缺血性脑病 氧化应激 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寻常型银屑病和氧化應激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对4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了重度组17例,轻中度组29例,并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TNF-α、骨桥蛋白(OPN)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轻中度组合重度组患者的血清T-AOC、SOD、GSH-Px水平比对照组低,血清CAT水平比对照组高(P<0.01),重度组患者的血清T-AOC、SOD、GSH-Px水平比轻中度组低,CAT水平比轻中度组高(P<0.01,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血清T-AOC、SOD、CAT、GSH-Px、TNF-α、OPN水平是对患者病情程度诊断的检测指标,临床中可以积极的预防。

  • 标签: 寻常型银屑病 氧化应激 炎性因子 疾病活动指数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正念疗法对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应激、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方法 :选 68 例 择期行介入治疗的 SCAD 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 34 例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 正念疗法 干预,比较两组患者 SAS 、 SDS 、 PQSI 评分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 。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 SAS 、 SDS 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PSQI 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 。 结论: 在 SCAD 介入患者中应用 正念疗法 可有效的减少不良情绪,从而可降低心理应激水平,改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

  • 标签: 正念疗法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介入治疗 心理应激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足月新生儿肺炎治疗中一氧化氮吸入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接受祛痰止咳、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抗炎指标、抗氧化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MDA(丙二醛)、AOPPs(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IP-2(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TAOC(总抗氧化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MIP-2、TAOC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肺炎治疗中一氧化氮吸入能够显著改善应激状态和炎症,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一氧化氮吸入 新生儿肺炎 抗氧化 抗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临床病例在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药学分析。方法选择儿科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并随机分组,阿奇霉素就口服(观察组,n=40)与行输液(对照组,n=40)治疗展开对比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患者在治疗期间使用阿奇霉素口服,可显著减少病程不良反应,保障临床安全。

  • 标签: 儿科 临床应用 阿奇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培门冬酶(PEG-ASP)应用于初治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ALL)中,并对其不良反应发生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阴性)的80例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诱导化疗中培门冬酶的用药次数将其分为培门冬酶1次组(n=40)与培门冬酶2次组(n=40),对预后差组患者应用2次培门冬酶,对预后好组患者应用1次培门冬酶,观察并记录化疗后疗效,以及治疗期间培门冬酶的不良反应发生及严重程度。结果经VDCLP化疗后,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诱导化疗ALL患者的VDCLP方案之中,应用1次与2次培门冬酶治疗患者均具有治疗效果,但应用2次培门冬酶不良反应较为明显。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培门冬酶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司匹林肠溶片与阿司匹林普通片剂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132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用药种类分为普通阿司匹林片组(60例)和阿司匹林肠溶片组(72例)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统计以及分析比较不良反应。结果两种药物在临床上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刺激所致不良反应多见。阿司匹林肠溶片组出现腹胀以及上腹不适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几率为2.78%,显著低于普通阿司匹林片组的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更安全性,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与普通阿司匹林片相比更少。

  • 标签: 阿司匹林肠溶片 普通阿司匹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将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方法实行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分析临床意义。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入以及予以诊断的3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收入实验组,并将同期本院收入并开展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者收入参照组,对参照组体检当天、实验组治疗之前及治疗之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计算2组受检者的C反应蛋白检测值、白细胞数目。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之前的C反应蛋白检测值、白细胞数目相较于参照组健康者数值,P<0.05,获得数据检验的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之后的C反应蛋白检测值、白细胞数目相较于治疗之前数值,P<0.05,获得数据检验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开展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呈现良好效果。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期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檢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组25例、中度组38例、重度组27例;同期选取9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用药方案在解痉平喘、祛痰止咳、静注抗生素、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60mL+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溶液250mL,1次/d,持续治疗2周。应用奥普UppergoldU2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采用免疫胶体金标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45.2±12.8)mg/L,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5.6±1.8)mg/L,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29.0639,P<0.05)。观察组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结果显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24.6±11.8)、(37.5±16.4)、(51.1±14.5)mg/L,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9.9±3.6)、(11.9±7.4)、(15.4±10.8)mg/L,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检验血清C反应蛋白对鉴别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评估病情变化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血清C反应蛋白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本文主要将某医院收治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病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百白破疫苗接种过程中,不良反应受免疫程度、季节和百白破疫苗种类的影响最为明显。结论在准确的了解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后,予以针对性措施干预对预防百白破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百白破疫苗 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右美托咪定降低老年患者全麻患者的副反应的效果。方法我院选取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这一期间收治的86例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在全麻术后给予一定量的生理盐水,观察组在全麻术后等量的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全麻术后的老年患者,能有效缩短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并明显减轻其在术后产生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临床借鉴与推广价值。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老年患者 全麻手术 副反应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静脉滴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的不良反应特点。方法选取我院50例经静脉滴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对其不良反应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发应的多为女性,且年龄在60岁以上;而呼吸系统疾病为不良反应发生者主要原发病;患者用药后最快2min内即可发生不良反应,最慢为用药后3d,而30min内发生者为多数。5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共有35种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水肿、疼痛、皮肤瘙痒、过敏性休克、皮疹、荨麻疹等,涉及9个器官与系统。结论采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静脉滴注后患者发生不良发应的特点为多为女性,且年龄60岁以上,而呼吸系统疾病为患者主要原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时间为用药30min以内。

  • 标签: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 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 特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4例,按不同入院时间将其分为研究组(n=65)及对比组(n=59),分别予以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与硝苯地平片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均显著优于的对比组(P<0.05)。结论将非洛地平缓释片应用于治疗高血压患者中具有显著优势,其在提升临床治疗的同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故可广泛推广运用。

  • 标签: 高血压 非洛地平缓释片 硝苯地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