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检测老年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活动性感染情况,探讨hCMV感染与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CMV-IgM抗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hCMV-mRNA的表达.结果:老年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血清hCMV-IgM抗体阳性率和hCMV25ku蛋白基因mRNA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1),而腔隙性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的ELISA和RT-PCR法检测体内hCMV-IgM抗体,能够反映患者体内hCMV的近期感染情况.hCMV近期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老年性脑梗死有关,这项研究可能对进一步研究老年性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防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酶联免疫吸附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且消除了并发症后的患者予以抗病毒治疗,并分析该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都属于患有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且消除了并发症后的患者,据数据统计有50例,按照电脑编码的形式分为2组,编码为单数则标记为研究组,编码为双数则标记为对照组,2组实施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标记为研究组的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对治疗前后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组间差异对比中,有明显差异的项目是治疗后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P<0.05。结论予以抗病毒治疗患有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且消除了并发症后的患者,其临床效果十分突出。

  • 标签: 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 并发症 抗病毒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同期的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均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检测,对检查阳性结果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观察组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人员,两组数据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细菌性阴道病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对细菌性阴道病实施积极治疗,能够降低高危型人乳头感染几率,降低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几率。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高危型人乳头感染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epatitisBviruslargeprotein,HBV-LP)含量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乙肝)治疗效果的相关性,为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测192例乙肝患者和同期120名健康体检者(NC组)乙肝五项及HBV-LP含量,并检测乙肝组治疗前后HBVDNA、HBV-LP含量变化,分析HBV-LP含量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乙肝组HBeAg阳性率、HBV-LP阳性率均高于NC组,其HBV-LP阳性率亦高于HBe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患者与HBeAg阴性患者HBV-L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患者HBVDNA、HBV-LP阳性率及定量逐渐降低,治疗6个月后HBeAg阳性率及定量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HBV-LP含量与HBV-DNA拷贝数呈正相关(r=0.773,P<0.05)。以HBVDNA为金标准,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HBV-LP评价乙肝治疗效果的灵敏度逐渐降低、特异性逐渐上升。结论定期检测乙肝患者血清HBV-LP含量对评价其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效果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HCV病毒载量及HVC抗体水平变化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诊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8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患者HCV-RNA病毒载量进行测定,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HVC抗体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研究中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HCV-RNA阳性37例,阳性率54.41%;②随着患者的HCV抗体S/CO值越高,HCV-RNA的阳性率越高,分别为11.76%、45.45%、86.21%(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CV-RNA阳性检出率与其HVC抗体水呈正相关,随着患者的HCV抗体S/CO值的升高患者的HCV-RNA阳性率升高。

  • 标签: 慢性丙肝 HCV病毒载量 HCV抗体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联合苦参碱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择选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腺苷蛋氨酸联合苦参碱治疗,观察对比组间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43.7±29.1)μmol/L、(13.7±3.3)s,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苦参碱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显著。

  • 标签: 腺苷蛋氨酸 苦参碱 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检验中的前S_1抗原和HBV-DNA检测价值对比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入我院检验科的400例乙肝病毒检验标本进行检验,依照血清学检验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前S_1抗原检验,观察组给予HBV-DNA检验,观察每组对在乙肝病毒检验血清标志物HBeAg的诊断疗效。结果观察组HBeAg阳性和HBeAg抗阳性的检验正确率为95(190/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检验正确70%(140/20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S_1抗原在乙肝病毒检验中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中的检验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和正确率,且HBV-DNA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强特点,前S_1抗原的假阴性并不意味着HBV-DNA检测价值的缺失,而是在期间承担着更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征,值得临床连用实施。

  • 标签: 乙肝病毒 检验 前S_1抗原 HBV-DN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恩替卡韦联合霉酚酸酯治疗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病毒学应答、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占46.99%(39/83),运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占53.01%(44/83),运用恩替卡韦联合霉酚酸酯治疗;以HBV-DNA阴转率、生化学复常率、HBeAg转换率、HBsAg滴度下降50%比例、肌酐、尿素氮、白蛋白、尿蛋白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BV-DNA阴转率、生化学复常率、HBeAg转换率、HBsAg滴度下降50%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肝功能稳定,对恩替卡韦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无耐药病例出现。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霉酚酸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具有较好的病毒学应答效果,显著改善肾功能,安全性尚可,值得研究使用。

  • 标签: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恩替卡韦 霉酚酸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肠道病毒(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70例无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检测其脑脊液标本,分析其中49例肠道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临床特点。结果共检出EV感染49例(70.00%),17例脑炎,32例脑膜炎;脑炎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3例柯萨奇病毒B3型脑炎患儿病情危重,治疗后1例康复,2例遗留后遗症;脑膜炎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头痛、腹泻、畏光、乏力、肌痛,治疗后全部康复。结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脑膜炎和脑炎症状较轻,预后良好,重症脑炎可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肠道病毒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观察组口服恩替卡韦,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HBVDNA转阴率上,观察组为65.00%(26/40),远高于对照组的35.00%(14/4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B高于对照组,TBIL、ALT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抗病毒治疗中应用了恩替卡韦,疗效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恩替卡韦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 肝硬化失代偿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科室2014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单药组与联合组各42例,单药组采用阿昔洛韦治疗,联合组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单药组的总有效率为81.5%,联合组为95.2%,联合组高于单药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患儿的头痛缓解时间、退热时间、抽搐消失时间、意识障碍消失时间、脑膜刺激症消失时间均短于单药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联合组的IL-6、IL-1β、NSE均低于单药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的临床疗效满意,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值得推行。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脑炎 神经节苷脂 阿昔洛韦 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基因型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在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诊治的HCVRNA阳性患者276例,采集其血清样本,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分析HCV基因型(1a、1b、2a、3a、3b和6型);对不能确定型别的样本采用非结构蛋白5B(nonstructuralprotein5B,NS5B)测序法进行分型。结果:276例患者的HCV基因型中,主要为6型120例(43.48%)、3b型80例(28.99%),其次是1b型33例(11.96%)、3a型30例(10.87%)、1a型9例(3.26%)、2a型4例(1.45%)。其中德宏地区的患者有151例,主要为6型61例(40.40%)、3b型53例(35.10%),其次是1b型15例(9.93%)、3a型14例(9.27%)、1a型4例(2.65%)、2a型4例(2.65%)。将德宏地区151例基因分型分布结果与国内其他地区进行比较,结果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云南省德宏州地区的HCV6型及3型(包括6n、6u、6a、6m、6型混合)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1a和2a型检出百分比较低(P〈0.05)。结论:云南省德宏州地区的HCV基因亚型共检出9种,主要以3b型和6型为主,其次是1b型及3a型,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有显著差异,提示本地区HCV亚型有其独特性。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基因测序 PCR反向点杂交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不同核酸检测方法对献血者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检测能力。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到血站进行无偿献血的8000名人员,对其分别选择ProcleixUltrio以及nested-PCR两种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对其血浆标本予以HBV核酸检测,同时序列分析核酸阳性标本。结果通过研究后可知,40名献血者HBsAg检测结果为阳性,比例经计算后为0.50%,420名献血者抗-HBc结果为阳性,比例经计算后为5.25%,25例献血者经过ProcleixUltrio以及nested-PCR能力相当,表现为阳性结果。结论献血人员中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比例较高,而核酸检测方法的差异性致使检测能力有所不同。

  • 标签: 核酸检测 献血者 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对乙肝病毒(HBV)低水平病毒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50例乙肝病毒基因(HBVDNA)低水平复制的CH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护肝药)、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组、恩替卡韦组3组,每组均为50例,分别于治疗第0周、24周、48周检测患者肝功能变化、HBVDNA水平,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第24周和48周时,3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分别为(30.0%、62.5%、70.0%和40.0%、87.5%、92.5%),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组与恩替卡韦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组略高于恩替卡韦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阴转率分别为(10.0%、80.0%、90.0%和15.0%、90.0%、97.5%),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组与恩替卡韦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组不良事件频数相似,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组、恩替卡韦组未见耐药。结论HBV低水平复制的CHB患者应积极抗病毒治疗,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恩替卡韦可作为一线推荐抗病毒药物。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乙型 恩替卡韦 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重型乙型肝炎临床对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88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拉米夫定组进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组进行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抗病毒治疗有效性;腹腔积液消失时间、低蛋白血症消失时间、门脉高压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VEGF、IL-6和TNF-α。结果恩替卡韦组抗病毒治疗有效性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恩替卡韦组腹腔积液消失时间、低蛋白血症消失时间、门脉高压消失时间优于拉米夫定组,P<0.05;干预后恩替卡韦组VEGF、IL-6和TNF-α优于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重型乙型肝炎临床效果优于拉米夫定治疗,可更快促进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改善机体炎症水平和内皮细胞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抗病毒治疗 重型乙型肝炎 临床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祛风明目汤联合雾化熏眼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80例,按照盲选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昔洛韦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阿昔洛韦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给予祛风明目汤+雾化熏眼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状况进行比较,以统计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半年随访,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明目汤联合雾化熏眼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在用药后,患者的视力改善明显,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祛风明目汤 雾化熏眼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流行性感冒应用奥司他韦联合抗病毒合剂的临床价值。方法择选2016年7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流行性感冒患儿83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1)。奥司他韦于对照组治疗中应用,观察组则以此为基础,加用抗病毒合剂,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均明显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流行性感冒患儿,将奥司他韦联合抗病毒合剂于其临床治疗中应用,收效显著。

  • 标签: 奥司他韦 儿童 抗病毒合剂 流行性感冒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SARS冠状病毒抗体IgM、IgG检测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16例SARS患者、147例发热隔离患者、23例体格检查健康者进行血清SARS抗体:lgM、IgG检测。结果12例SARS患者单份标本中入院标本7例有4例检出SARS抗体IgM阳性,出院5例有3例检出SARS抗体IgG阳性,2例重症患者血清动态结果观察到,从入院到出院的标本均同时检测到高滴度的SARSIgM、IgG;2例轻症SARS患者各只检测到一次SARS抗体IgM弱阳性;发热隔离区患者有6例从入院至出院均检测到SARS抗体IgG,其中两例滴度较高。健康体检者无一例SARS抗体阳性。结论ELISA检测SARS冠状病毒抗体IgM、IgG可作为一种辅助鉴定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检测和确诊手段。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冠状病毒 抗体 IGM IgG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临床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37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8例单纯实施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B组19例患儿实施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组间治疗效果,显示,B组患儿各症状的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皮质激素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症状,缩短治疗周期,其临床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皮质激素 重症病毒性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两组患者采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以上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显著(P<0.05);观察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结合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临床疗效显著,患儿临床症状消失用时短,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炎琥宁注射液 麻杏石甘汤加味 小儿病毒性肺炎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