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对肝纤维化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抗肝纤维化的策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由过去的抗炎治疗为主转变为针对肝星状细胞激活为基础的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业已知道,肝纤维化过程实质上是机体应答各种慢性刺激,形成损伤与抗损伤反复演变的过程。期间涉及肝细胞的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因子作用以及肝组织中细胞外基质过度产生和沉积等复杂变化。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且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不少患者肝脏机能储备严重下降,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门静脉高压等临床症状,生命安全直接受到危害。因此,以肝星状细胞作治疗标靶的理念转变将为摆脱多年来肝纤维化临床处理的困境带来希望。本文以下就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及某些抗肝纤维化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治疗
  • 简介:胰腺实性一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ofthepancreas,SPTP)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随着病理组织对其认识的深人,近年来逐渐被临床、影像科医师所关注。由于其局部切除后预后良好,因此术前的明确诊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SPTP病例的影像资料,旨在提高对SPTP的诊断水平。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影像学特点 病理对照 手术方式 诊断水平 病理组织学
  • 简介:目的了解有血液异常的HIV感染患者的血细胞形态特点。方法分析16例有血液异常HIV感染患者的外周血、骨髓细胞和骨髓病理学特点。结果患者外周血可表现1~3系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增生活跃以上占68.8%,各系细胞增生与骨髓细胞增生情况不全一致,粒、红、巨核三系细胞都存在发育异常的表现,淋巴细胞、浆细胞比例增高。骨髓病理学检查:三系细胞比例和形态与细胞检查结果接近,部分患者的骨髓出现纤维化。结论HIV感染患者常出现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常存在发育异常的表现,但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相关疾病鉴别,避免漏诊和误诊。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骨髓细胞 细胞形态
  • 简介:目的探讨以囊性成分为主的甲状腺癌(predominantlycysticthyroidcarcinoma,PCTC)的超声和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以囊性成分为主且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超声图像,并观察其内实性成分的偏心结构、边缘不规则及血流丰富程度3项超声特征在所有PCTC中的分布情况;对其中9例PCTC的CT图像进行分析,并观察其内实性成分的边缘不规则、强化不均匀及乳头状结构3项CT特征在PCTC中的分布情况。结果30例PCTC的整体形态在超声图像中26例(86.7%)呈卵圆形、24例(80.0%)边缘光滑,其内实性成分26例(86.7%)呈偏心分布、20例(66.7%)血流丰富、19例(63.3%)边缘不规则,仅7例(23.3%)出现微钙化;且全部PCTC内实性成分均存在偏心结构、边缘不规则及血流丰富3项超声特征中的一项或一项以上。9例PCTC的实性成分在增强CT图像中7例(77.8%)边缘不规则、6例(66.7%)强化不均匀、6例(66.7%)具有乳头状结构,且均存在以上3项CT特征的一项或一项以上。结论当以囊性成分为主甲状腺结节内的实性成分在超声或增强CT图像中出现一些可疑恶性的影像特征时,应警惕PCTC的可能。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分子遗传特征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103例AM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通过PCR技术对其基因突变、融合基因等进行检测。结果:在103例患者样本中所检测到的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的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突变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点突变(FLT3-TKD)、核磷蛋白1(NPM1)基因突变、神经母细胞瘤RAS癌(NRAS)基因突变、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A)基因突变、人类原癌基因C-KIT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4.3%、3.3%、14.3%、12.4%、5.6%、10.6%和18.8%;NPM1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骨髓幼稚细胞比例高(P=0.0105),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病死率低(P=0.0285),而C-KIT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病死率高(P=0.0255)。结论:AML患者的分子遗传特征细化了基于核型的AML危险度分层,其中FLT3-ITD、NPM1、C-KIT突变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关联。

  • 标签: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遗传学特征 临床特征
  • 简介:心力衰竭是一个综合征而不是一个具体诊断,是许多种心脏病的最终结果。心力衰竭通常被看作是心肌疾病,其他原因还包括瓣膜性心脏病与慢性心律失常。在工业化社会中,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但也有极少数病人患“扩张性心肌病”,其冠状动脉正常而心肌有内在性损害。

  • 标签: 心力衰竭 流行病学 病理生理学 冠心病 心脏病 诊断
  • 简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一类重要的有临床意义的出生缺陷,保守估计其发生率为50/1000活产儿。该病的遗传机制相当复杂:染色体畸变,单基因突变和多基因突变都有可能导致先天性心脏畸形。本综述回顾了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遗传机制
  • 简介:癫痫定义为复发性、无缘无故发作抽搐的趋势。它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许多不同的可能原因引起的潜在临床脑功能障碍的表现。单次和偶尔的痫性发作(如热性痉挛)和在急性疾病期间出现的不应该被分类为癫痫。

  • 标签: 癫痫 流行病学 临床评价 自然病史 MRI检查 神经心理
  • 简介: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最初作为一种肝细胞有丝分裂原是从肝部分切除大鼠的血清中分离得到的。1931年,英国学者Higgens等发现部分切除后的残存肝脏可迅速增殖,其体积和功能较快恢复正常。20世纪60年代,Barcher等在肝大部分切除大鼠与正常大鼠之间建立交叉血循环,发现在肝大部分切除大鼠肝再生期间,正常大鼠肝细胞也有增生现象。

  • 标签: 肝细胞生长因子 生物学 实验研究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癌与糖尿病的流行病关系。方法收集1997年至2007年间收治的220例胰腺癌病例,以同期非消化系统、非肿瘤及非代谢异常类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糖尿病的发病率、糖尿病病程与胰腺癌的关系;比较胰腺癌组内糖尿病患者及血糖正常者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胰腺癌组和对照组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33.2%和9.7%,差异显著(P〈0.05)。胰腺癌组糖尿病病程〈2年与≥10年者的比例分别为78.1%(57/73)和9.6%(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1%(18/29)和6.9%(2/29),两组比较有统计差异(χ^2=46.15,P〈0.01,OR=6.07;χ^2=4.72,P〈0.01,OR=4.90);胰腺癌组糖尿病病程2~〈5年及5~〈10年者比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胰腺癌组内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糖尿病者肿瘤分化以乳头状或高分化腺癌为主,而无糖尿病者肿瘤以低分化腺癌为主。结论糖尿病与胰腺癌关系密切,可能是胰腺癌的临床表现之一,也可能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胰腺肿瘤 糖尿病 流行病学
  • 简介:鉴于世界范围的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心力衰竭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蛋白质组技术现已能对组织和血液中的蛋白谱、蛋白功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相关研究。目前,该技术已被有效地应用于各项心衰研究,并发现多种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与心衰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相信随着蛋白质组技术更迅速的发展,以及更广泛地被运用于心衰研究,人们将会不断深化对该疾病的认识,并有潜力发现更多新的生物标志,从而为心力衰竭的诊断、评估、治疗等提供有效指导。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蛋白芯片 心力衰竭
  • 简介:当前,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流行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一直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重要的原因在于随着疾病谱的改变,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已经不再是一种罕见病,它在临床中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并干扰诊断和影响治疗的结果。人们对于该病了解的程度远远没有像结核病那样深入,相关的大病例数和前瞻性的报道较少,相当一部分病例的处理是个人的经验性操作,许多问题至今没有界定和定论,这就给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诊断治疗 流行病学 有效治疗 病例数 疾病谱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级别医院体液常规细胞检查的规范化情况。方法采用体液常规细胞检查情况调查问卷表调查50家不同级别医院体液常规细胞检查的情况,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多数医院并未意识到体液细胞检查工作的重要性,检查操作不够规范。结论医院应充分认识体液细胞检查工作的重要性,规范检查操作程序,提高检查效率与质量。

  • 标签: 体液常规 细胞学检查 规范化
  • 简介:由王士雯院士创办并担任总编辑的英文版《老年心脏病杂志》(JournalofGeriatricCardiology),在2011年11月的评审中,被国际知名检索系统——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SCIE)收录。

  • 标签: 老年心脏病学 SCIE 杂志 英文 科学引文索引 检索系统
  • 简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程度一直是影响乳腺癌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术前准确了解其状态,不仅能预测乳腺癌的分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还能指导术中腋窝淋巴结的清扫范围等[1]。腋窝淋巴结通常分3组:Ⅰ组即胸小肌外侧组,包括肩胛下组、中央组,腋静脉淋巴结,胸肌间淋巴结(Rotter淋巴结)等;Ⅱ组即胸小肌后组,指胸小肌深面的腋静脉淋巴结组;Ⅲ组即胸小肌内组,位于胸小肌内侧的腋淋巴结,即锁骨下淋巴结[2]。据2011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如术前评估腋窝淋巴结为阴性,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决定是否行腋窝淋巴结的清扫;如评估为阳性,根据临床分期,行相应的治疗模式[3]。因此,术前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尤为重要。医学影像对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评估是不可缺少的。

  • 标签: 腋窝淋巴结 淋巴结状态 影像学评估 乳腺癌预后 前哨淋巴结活检 胸肌间淋巴结
  • 简介:<正>用ELISA法作HBV血清五项指标(两对半)检测,将1860位内科疾病患者按科室主要分为消化、肾病、呼吸、心血管、内分泌、神经6大疾病组,对其电脑存档的临床检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19种两对半模式,特殊模式较多出现;共检出HBsAg阳性345例,总阳性率为18.55%,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10.20%,具有显著性意义(x~2=19.59,P<

  • 标签: 检验资料 血清学调查 统计分析 总体平均 常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