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间接树脂冠和根管内增强纤维来修复龋坏的上颌乳切牙的方法。每颗牙齿都先进行了根管治疗。使用根管内增强纤维的优点包括:树脂冠强度增加,透明,相对操作简便。另外,使用间接树脂冠能够获得很好的外形和美观,同时能够减少儿童的椅旁时间。间接树脂冠和根管内增强纤维在一名3岁女孩的使用以图示说明这一技术。

  • 标签: 根管 增强纤维 儿科 上颌 乳切牙 牙齿
  • 简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hemangioendothelioma,EH)属罕见的中间型血管源性潜在恶性肿瘤,而发生于口腔的EH更为罕见,我院近期收治了1例上颌骨EH患者。

  • 标签: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病理学诊断
  • 简介:目的比较超声与机用环形钻针在拆除平行根管桩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选取人离体单根尖牙,截去牙冠后预备并接受预成钛桩修复,使用PanaviaF树脂粘结剂粘固。10颗牙做为对照;10颗牙使用机用环形钻针在桩周围切割出4mm深的窄沟;另有10颗牙用超声器械处理10分钟。使用通用测量仪检测使桩脱位所需的外力大小,数据进行标准差分析。结果环形钻针可去除桩周围的复合树脂粘结剂,但相当困难。两种方法均不能有效地使桩脱位。

  • 标签: 根管桩 脱位 尖牙 超声器械 预备 粘固
  • 简介:目的:比较新型根管冲洗剂MTAD与传统冲洗剂对粪肠球菌的抗菌作用。方法:在离体牙上建立粪肠球菌根管内感染模型,实验组用新型冲洗剂MTAD及3种常用的冲洗剂(2.5%NaClO、3%双氧水、0.2%浓替硝唑含漱液)、对照组用0.9%NaCl溶液冲洗根管。冲洗前、后用吸潮纸尖进行细菌取样培养计数,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菌培养计数结果显示,各组根管内细菌数量的差异在冲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冲洗MTAD组与其他三组相比较,根管内细菌数量最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TAD冲洗剂较2.5%NaClO、3%双氧水、0.2%浓替硝唑含漱液对根管内的粪肠球菌有更优异的抗菌效果。

  • 标签: 根管内粪肠球菌 MTAD根管冲洗剂 浓替硝唑含漱液 NACLO 双氧水
  • 简介:目的:分析下颌下腺导管内结石的位置和形态,研究结石的分布规律。方法:对连续就诊的65例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通过口底双合诊和下颌横断片判断结石的位置,手术取石,其中57例经口内直接切开导管取石或内镜辅助下取石,8例行下颌下腺切除术后取石,观察、测量术后所取结石的形状和大小。结果:下颌下腺导管结石在导管中发生的位置由前向后依次升高,62.5%患者结石位于导管的后段,结石以圆形和椭圆形为多,位于后段者体积多较大。结论:下颌下腺导管结石好发于导管后段,原因可能与导管后段的某些特殊解剖形态有关。

  • 标签: 涎石病 涎石 下颌下腺导管
  • 简介:目的:探讨口底蜂窝织炎合并DIC(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治疗策略。方法:将我科于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入的26例口底蜂窝织炎患者分为合并DIC组与未合并DIC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检查指标及治疗经过。结果:(1)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例、中性粒细胞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口底蜂窝织炎合并DIC组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9.73±3.97μg/mLvs.3.20±1.61οg/mL,(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8.95±3.06svs.11.01±1.15s,(P〈0.05)、纤维蛋白原5.95±1.64g/Lvs.2.70±0.54g/L,(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7.2±10.48svs.38.34±4.26s,(P〈0.05)、行紧及气管插管人数7/4vs.2/13s,(P〈0.05)、行床旁血滤人数5/6vs.0/15,(P〈0.05)、死亡人数3/8vs.0/15,(P〈0.05)、平均住院日23.45±15.66vs.12.20±3.87,(P〈0.05)数值均高于未合并DIC组。(3)口底蜂窝织炎合并DIC入院处理不当时白细胞计数9.93±2.71%vs.14.09±3.31%,(P〈0.05)低于未合并DIC组。结论:口底蜂窝织炎合并DIC患者病情危重,处理不当有严重出血可能,需结合凝血指标及临床症状明确诊断,对于确实合并DIC者,在纠正DIC的前提下先行通畅气道,紧急治疗全身中毒,改善微循环,局部病灶应视情况于全身症状稳定后再行处理。

  • 标签: 口底蜂窝织炎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老年人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A系小鼠胚腭突细胞增殖和DNA、蛋白质及PGE2合成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9组,每组设平行4孔(瓶),分别加入VEGF,使其终浓度为0.005ng/ml、0.01ng/ml、0.05ng/ml、0.1ng/ml、0.5ng/ml、1ng/ml、5ng/ml、10ng/ml、50ng/ml.每组均设空白对照.在实验后第1、3、5天分别检测细胞的OD值、DNA、蛋白质和PGE2的含量.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VEGF促进DNA及蛋白质合成,明显刺激A系小鼠胚腭突细胞的分裂增殖.VEGF对腭突细胞PGE2的合成具有双重效应,即加入VEGF后,培养早期促进PGE2的合成;而在VEGF作用后期,则抑制腭突细胞PGE2的合成.结论VEGF促进腭突细胞的增殖,与其他生长因子一起,共同调节腭突的发育.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腭突 细胞培养 增殖 代谢
  • 简介:人们已经对牙体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便未来能应用于再生口腔医学。本研究从正常阻生的第三磨牙中分离人类牙髓干细胞(DPSC)。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DPSC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别用茜素红S和油红O染色进行评估),显示出其多能性。在正常培养条件下,DPSC造血干细胞标志(CD45、CD31、CD34、CD144)呈阴性,间充质细胞标志(CD29、CD90、CD105、CD166、CD146、STRO-1)呈阳性。在成骨诱导液中培养3周,这些标志的表达均有所下降。

  • 标签: 成骨性分化 牙髓干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干细胞增殖 体外研究 人类
  • 简介: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对婴幼儿增殖期血管瘤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增殖期血管瘤婴幼儿23例,分别于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d时采集瘤内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瘤内血清中VEGF的含量。结果: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后3d和7d时,瘤内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4d时,瘤内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婴幼儿增殖期血管瘤,能明显降低瘤内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但具有时效性,仅依此来评估婴幼儿血管瘤生长增殖速度及平阳霉素的治疗效果有待商榷。

  • 标签: 血管瘤 平阳霉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与黏液表皮样癌(MEC)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6月至2010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口腔科手术切除、病理科保存的涎腺肿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包括正常涎腺组织40例、MEC68例(40例高分化、28例中低分化),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中VEGF的表达和MVD。结果VEGF的阳性表达率和MVD计数在正常唾液腺组织、高分化MEC、低分化MEC中依次增加,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C中MVD计数随着VEGF表达的增强而升高(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的MEC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和MVD计数均高于非转移组(P〈0.05)。结论VEGF的表达和MVD与MEC的临床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黏液表皮样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