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对急性胃炎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1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8例急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自护能力。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理论结合体验教育 急性胃炎 自我护理能力 遵医嘱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通过利用过敏原检测结果对荨麻疹患者日常行为进行护理干预所产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皮肤科住院患者100例,根据患者自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通过敏原检测结果给与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日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平均住院日为10.3天,对照组平均住院日为12.5天,观察组出院后满意度为98.9%,对照组出院后满意度为90.4%。结论:过敏原检测技术对皮肤科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护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检查结果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指导患者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致敏物质,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瘙痒与痛苦,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实际工作中应用效果良好,取得患者的好评。

  • 标签:   过敏原 荨麻疹 护理干预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盐酸舍曲林+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医院5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盐酸舍曲林+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与对照组(盐酸舍曲林治疗),比较抑郁程度(HAMD)、认知功能(MoCA)。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且MoCA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盐酸舍曲林+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可减轻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改善其认知功能。

  • 标签: 盐酸舍曲林 认知行为疗法 青少年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内科患者接受系统性护理对其疾病认知度及自我照顾行为的影响。方法:从本院收治的心脏内科疾病患者中随机选择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均介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通过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系统性护理),各60例。对临床护理效果展开观察。结果: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分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脏内科 系统性护理 疾病知识认知度 自我照顾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前瞻性护理干预后对攻击行为产生的影响。方法:设置本次实验时间范围在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之间,纳入对象合计88例,结合统计学计算要求按照奇偶分组方法将组别类目划分为前瞻组及常规组,其中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前瞻组使用前瞻性护理干预内容,将实施不同护理内容前后的MOAS评分及人身伤害事件发生率进行组间数据对比。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前,两组患者MOAS评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常规组患者MOAS评分显著差于前瞻组,P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实施 前瞻性护理 攻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为护理干预模式对腹部手术后并发炎性肠梗阻患者肠蠕动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70例腹部手术后并发炎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行为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时间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后并发炎性肠梗阻患者护理中实施行为护理干预模式可缩短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行为护理 腹部手术 炎性肠梗阻 肠蠕动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为护理干预模式对腹部手术后并发炎性肠梗阻患者肠蠕动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70例腹部手术后并发炎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行为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时间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后并发炎性肠梗阻患者护理中实施行为护理干预模式可缩短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行为护理 腹部手术 炎性肠梗阻 肠蠕动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袋鼠式护理(KMC)对新生儿神经行为、体格发育以及母乳喂养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9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基于对照组护理方案上采用KMC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体格发育情况,统计新生儿母乳喂养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NBNA评分(39.58±0.4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21±0.95)分(P<0.05);出生30d后,观察组身高、体质量、头围等体格发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BAT得分与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新生儿实施KMC护理有助于促进神经行为和体格发育,并提高母乳喂养率,临床价值高。

  • 标签: 新生儿 袋鼠式护理 神经行为 体格发育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采用行为和环境护理干预对疼痛感受和生命体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间,我院选择了100名新生儿,按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名。研究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还进行了行为和环境的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只接受了常规护理。我院对比了两组在桡动脉采血后的疼痛评分和生命体征变化。结果:研究组的疼痛平均评分为2.72±0.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80±1.75(P<0.05)。研究组在采血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也没有显著差异。但对照组在采血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血氧饱和度均有所增加,而呼吸频率则有所降低,这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采血时哭闹的平均时间为7.65±3.12秒,远少于对照组的17.57±3.14秒(P<0.05)。结论: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实施行为和环境护理干预,既可以明显降低疼痛感受,又能够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因此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行为和环境护理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 生命体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暗示联合行为干预对于提高电子支气管镜护理质量的作用,分析可应用性。方法 研究设置时间段为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在该时段内医院急诊入院接受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的基本资料,调选144名符合要求的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开展对照实验,组内各设置72名患者,将患者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内镜检查时,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内患者急诊入院后选择心理暗示联合行为干预进行护理,评估最终护理质量与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情绪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研究结果说明,针对电子支气管镜诊断,患者采用心理暗示联合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使患者无痛内镜诊断中麻醉质量得到提升,具有良好可应用价值。

  • 标签: 支气管镜 心理暗示联合行为干预 负面情绪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肾内科血液透析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但患者常常伴随着情绪问题。情绪行为护理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本文旨在探讨情绪行为护理在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我们发现情绪行为护理在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情绪行为护理在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中具有积极的护理效果和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情绪行为护理,肾内科血液透析,护理效果,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肺康复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尘肺患者肺功能、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选取80例尘肺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和综合肺康复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研究组),比较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对于尘肺知识的掌握水平更高;研究组护理后的肺功能指标改善幅度更大;研究组护理后的健康行为水平更高;研究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水平更高(P<0.05)。结论:综合肺康复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尘肺患者提升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其对于患者肺功能与身心健康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综合肺康复护理 健康教育 尘肺 肺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医疗阶段的强化性护理措施应用价值。方法:于2021年12月到2023年1月期间共计收入接受医疗干预的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将7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分析强化性护理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病情干预阶段的强化性护理措施开展进一步,优化了患者对病理表现的认知(P<0.05);落实强化性护理干预措施后,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行为,患者的饮食行为、作息行为、情绪控制效果以及遵医嘱行为均有效提升(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中,相关调研结果表明了强化性护理措施能进一步促进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提升,并进一步改善了患者在医疗干预阶段的依存行为,使得相关医疗措施的开展有序落实,优化病情干预效果。

  • 标签: 强化性护理 老年高血压 脑梗死 疾病认知 健康行为 改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住院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予以认知行为干预的临床价值以及对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方法:纳入84例,划分为2组,即:参照组、实验组,各组计容量42例,划分依据为:抓阄法,患者筛选时间为2022.3-2022.12,临床检查各项与“冠心病”诊断标准符合;且治疗实施阶段,常规护理用于参照组,认知行为干预用于实验组,就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知晓率对比。结果:对抽取冠心病患者展开负性情绪分析,干预前值相似(P>0.05),干预后实验组水平值低(P<0.05)。疾病知晓率率中,组间测定数据有意义,且实验组较高(P<0.05)。结论:临床干预工作中,纠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冠心病患者疾病知晓率,认知行为干预具备优势,可推行、使用。

  • 标签: 冠心病 认知行为干预 负性情绪 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情志护理结合中医行为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恐动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6-2022.6期间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恐动症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8例)以及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情志护理结合中医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依从度、心理状况、疼痛评分。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依从度,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恐动症患者实行中医情志护理结合中医行为干预,能显著提升患者依从度,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减少患者疼痛情况,值得应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恐动症 中医情志护理 中医行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有效性。方法:共有72例研究对象,均为2021.09-2022.09期间我院治疗的阿尔兹海默病伴精神行为症状者。双盲法划分组别,单药组36例予以喹硫平治疗,双药组36例予以喹硫平与奥氮平联合治疗。比较二组的治疗有效性。结果:在治疗后,双药组的精神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均高于单药组,且治疗有效性较高(P<0.05)。结论:将喹硫平与奥氮平联合治疗运用到研究患者中,可改善精神状态,增强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有效性,推荐使用。

  • 标签: 喹硫平 奥氮平 阿尔兹海默病 精神行为症状 治疗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阶段个性化训练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分阶段个性化训练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优良率、腰椎功能评分及腰椎活动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康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JOA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腰椎前屈与后伸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分阶段个性化训练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可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康复优良率,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及腰椎活动度。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分阶段个性化训练 认知行为疗法 腰椎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无缝隙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开展分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无缝隙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认知功能、自我意志、情感表达、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无缝隙护理 认知行为干预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康复群组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行为规范及始动性缺乏状态的影响。方法:收录于2022.1-2023.6,收治的60例患者。采用抽签规范性分为2组,每组30例样本。对照组常规干预,观察组精神康复群组管理分组探究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Butler量表评分更低,比较P<0.05。观察组日常行为更加规范,比较P<0.05。结论:精神康复群组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可以帮助慢性精神病患者得到充分的支持和照顾,促进他们的康复和重返社会。

  • 标签: 精神康复群组管理 慢性精神分裂症 日常行为规范 始动性缺乏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在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病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以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病患者80例为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应用常规管理,研究组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入院2周、入院4周、出院时的攻击行为自我控制结局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患者入院2周、入院4周、出院时的冲动自我控制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患者入院4周-出院伤人次数、毁物次数、保护性约束次数均低于参照组,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减少伤人次数、毁物次数、保护性约束次数,促进治疗,改善治疗效果。

  • 标签: 暴力行为 男性精神病 预见性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