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3 个结果
  • 简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炎症反应及免疫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在内的TNF-α拮抗剂已成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肾小球疾病、银屑病及炎性肠病等疾病的有效手段。随着临床应用的逐渐增多,TNF-α拮抗剂诱发或加重银屑病的报道逐渐增多。该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TNF-α拮抗剂的应用导致TNF-α、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失衡有关,也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TNF-α拮抗剂品种和血药浓度也可能对银屑病的发生产生影响。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类 银屑病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儿童性早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3月50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孩、50例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女孩,再选取同时段50例正常发育女孩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之间的IGF-1差异。结果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组、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组及对照组的IGF-1水平为(362.45±109.45)ng/mL、(231.58±81.63)ng/mL和(221.58±86.95)ng/mL,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组的IGF-1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GF-1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并且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与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中具有较好的鉴别作用。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单纯性乳房早发育
  • 简介: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bFGF),以治疗前,治疗后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效果好,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治疗组积分减少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FGF是治疗脑梗塞有效药物,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FGF治疗,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 标签: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脑梗塞 BFGF 药物疗法 疗效
  • 简介:恶性肿瘤的发生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其不仅涉及基因遗传因素,而且还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生存环境及饮食方式等有关。尽管目前对恶性肿瘤采用了综合治疗的方式,在一定程度缓解了病情的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患者长期生存率及预后仍然不理想,不是出现癌细胞的转移就是表现为对化疗药物的不敏感或抵抗,资料显示,这可能与肿瘤干细胞的存在有关[1]。

  • 标签: 八聚体转录因子类 消化系统肿瘤 肿瘤干细胞
  • 简介:目的对拮抗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小分子化合物进行综述和分析。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针对现有的药物和新型结构类型化合物研究能够拮抗CTGF的小分子化合物的文献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拮抗CTGF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针对现有的药物或天然产物展开的;另一部分是一系列不同结构类型的小分子化合物。结论CTGF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细胞因子,只在间质细胞中表达,主要介导TGF-β的促纤维化作用,是一个更有效和特异的抗纤维化作用的靶点,虽然仅有几种结构类型,但是也开启了能够拮抗CTGF小分子化合物研究的序幕。

  • 标签: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组织纤维化 小分子化合物
  • 简介: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一大隐患,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临床上,大多数肿瘤放射治疗的疗效较低,因此,如何提高放射敏感性便成为肿瘤放射治疗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热点。研究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起到保护细胞放射损失的作用,EGFR抑制剂对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现对EGFR抑制剂的增敏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抑制剂 辐射增敏药
  • 简介:目的探讨正常生育妇女和不明原因不孕妇女着床期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表达的差异。方法应用酶链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正常生育妇女和不明原因不孕妇女,着床期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血病抑制因子蛋白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正常生育妇女着床期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血病抑制因子蛋白的浓度为(541.2±158.6)pg/m1.而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浓度为(139.9±49.5)pg/ml,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着床期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表达减少.可能是不明原因不孕的原因之一,调控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的表达可能成为治疗不明原因不孕的一种方法。

  • 标签: 不孕妇女 子宫内膜 白血病抑制因子 基因表达 早期胚胎发育 胚泡着床
  • 简介:近年来,越多越多的研究表明,microRNA(miRNA)作为一类重要的小分子miRNA和包括药物在内的许多环境因子有功能相互作用。然而,这两者的相互作用目前仍缺乏系统的分析和建模,而相关研究对于理解miRNA和环境因子相互关系,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潜在价值。在本文中,我们系统整理和注释了具有实验证据支持的miRNA一环紧因子相互作用数据,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建模。

  • 标签: MIRNA 药理学方法 相互作用 环境因子 建模 网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性皮肤溃疡的效果。方法: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采用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性皮肤溃疡患者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65~72岁,中位数67.5岁,均为Ⅱ型糖尿病。其中背部深层溃疡4例,骶尾部溃疡8例(Y-K分级Ⅳ级),髋部溃疡8例(Y-K分级Ⅳ级),小腿溃疡6例,足部溃疡9例(Wagner分级Ⅲ~Ⅳ级)。23例合并窦道形成,2例形成骨髓炎伴死骨。皮肤溃疡至就诊时间5~7个月,中位数6.5个月。患者如1次治疗效果不满意,可在治疗结束后4周后再次行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结果:35例患者共行73次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治疗前溃疡面积为18.29~21.51 cm2;治疗后1周溃疡面积为14.48~18.25 cm2;治疗后2周面积为10.65~15.37 cm2,治疗后3周面积为8.18~12.08cm2;治疗4周后溃疡面积愈合速度开始减慢;治疗8周后35例溃疡基本愈合,愈合率为93.3 %。23例合并窦道形成的患者,治疗前窦道体积为4.89~6.84 cm3;21例患者在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后窦道完全愈合,愈合率为 91.3 %。其中12例在第1次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后4 d窦道完全愈合;6例第1次治疗后窦道体积明显缩小,经过第2次治疗后4 d窦道完全愈合;2例经第3次治疗后窦道完全愈合;1例形成骨髓炎伴死骨的患者,在死骨未清除之前行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2次后窦道无变化,后经骨科手术清理坏死骨,再次治疗后4 d窦道完全封闭;1例左髋部窦道在3次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后窦道体积无明显变化。另2例在治疗2周后溃疡愈合。结论: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性皮肤溃疡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糖尿病 骨折 胫前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异位妊娠 (EP)患者治疗中癥杀胚煎剂辅助甲氨蝶呤、米非司酮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本次研究的 80例异位妊娠患者入我院治疗时间均为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随机分组后对照组通过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基础上增加癥杀胚煎剂治疗,统计对比 80 例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 治疗有效率对比来看,研究组较高,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来看,研究组较低(P< 0.05)。结论 异位妊娠 (EP)患者治疗中癥杀胚煎剂辅助甲氨蝶呤、米非司酮的应用能够提升药物作用效果,尽早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能够降低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建议推广实施。

  • 标签: 消癥杀胚煎剂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异位妊娠 (EP)
  • 简介:目的探讨具有“扶正解毒祛瘀”作用的中药复方岩汤对耐顺铂人肺腺癌A549/DDP细胞多药耐药基因(MDR)的表达产物P糖蛋白(P-gP)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耐顺铂人肺腺癌A549/DDP细胞系作为获得性耐药模型,给予岩汤含药血清,采用WesternBlotting免疫印迹法及RT-PCR技术检测MDR的表达产物P-gP的含量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着岩汤含药血清药物浓度的增加,P-gP蛋白表达逐渐减弱(P<0.05);与对照组比较,经不同浓度岩汤含药血清作用后,A549/DDP细胞中的MDR1基因的mRNA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基因表达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岩汤逆转肺癌耐药的可能机制为通过抑制细胞膜上P-gP及其基因的表达而阻止细胞对顺铂的输出,从而聚集细胞内的药物浓度达到有效逆转肺癌耐药的效果.

  • 标签: 中药 消岩汤 肺癌 A549细胞 顺铂 多药耐药
  • 简介: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骨刺痛胶囊中3种单酯型生物碱含量。方法色谱柱为InertSustainC18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A为乙腈-四氢呋喃(25∶8),流动相B为0.1mol·L-1醋酸铵溶液(每1000mL加冰醋酸0.5mL),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4nm;柱温:30℃。结果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在进样量为0.0246~0.615μg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低、中、高浓度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8%、98.9%、97.8%,RSD分别为0.94%、0.88%、0.95%;苯甲酰乌头原碱在进样量为0.0987~2.4675μg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低、中、高浓度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1%、99.8%、100.3%,RSD分别为0.43%、0.25%、0.19%;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在进样量为0.0118~0.295μg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低、中、高浓度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99.8%、98.1%,RSD分别为0.91%、1.2%、0.97%。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作为骨刺痛胶囊中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 标签: 骨刺消痛胶囊 单酯型生物碱 苯甲酰新乌头原碱 苯甲酰乌头原碱 苯甲酰次乌头原碱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软肝积饮治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文献分析对软肝积饮中可能的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筛选和预测,并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网络;通过GenCards及OMIM数据库获取肝纤维化的疾病靶点,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运用STRING软件平台构建蛋白质互作用(PPI)网络,并将结果在Cytoscape进行可视化分析处理;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有效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的相关通路分析。最后通过软件积饮的水煎液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进行病理验证,考察软肝积饮水煎液对大鼠肝脏组织的AST和ALT水平的影响。结果:根据OB≥30%及DL≥0.18筛选出软肝积饮防治肝纤维化的主要活性成分224个以及1204个可能的作用蛋白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4251个生物过程条目;利用KEGG数据库对相关通路进行富集得到560条通路,主要涉及cAMP、NF-κB、AMPK、TGF-β1等与肝炎、肝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病理实验结果显示软肝积饮能有效减轻CCl4对大鼠的损伤。CCl4组肝组织ALT、AST水平升高,提示肝损伤。秋水仙碱和软肝积饮治疗组与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ALT、AST活性显著降低(p

  • 标签:   网络药理学 软肝消积饮 肝纤维化 分子机制,实验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活血癥散结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后实施经阴道超声检查评价价值进行探究。方法:研究时段为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研究对象为院内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计50例,利用活血癥散结汤开展所有患者治疗工作,在患者治疗前后均对患者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工作,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在患者接受治疗前后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后,发现患者盆腔内膜厚度明显减少、血流阻力指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显著(P值

  • 标签: 经阴道超声检查 活血消癥散结汤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目的:探讨皖南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AHV-PI)对家兔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新西兰家兔2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动脉血栓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奥扎格雷钠,5mg/kg),AHV-PI(0.1mg/kg)实验组共4组,每组6只。应用70%FeCl3溶液化学损伤的方法来制备家兔颈动脉血栓模型,采用血栓弹力仪(TEG)描计血栓弹力图,比浊法测定家兔血小板聚集率,ELISA测定各组血浆中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栓素B2(TXB2)水平,光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动脉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形态的改变。结果:AHV-PI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栓弹力图凝血时间(R)值和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延长(P〈0.01和P〈0.05),Alpha角度、最大幅度(MA)和凝血指数(CI)减小(P〈0.05和P〈0.01);血小板聚集率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血浆中GMP-140和TXB2含量降低(P〈0.01)。AHV-PI实验组光镜下动脉内未见血栓形成,血小板电镜显示血小板形态基本规则,与模型组相比伪足较少,α-颗粒和致密颗粒无明显减少,胞浆空泡化现象减轻。结论:AHV-PI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血栓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之保护血小板超微结构,减少血小板脂质代谢和颗粒内容物的释放有关。

  • 标签: 蝮蛇毒 血小板抑制因子 动脉血栓 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