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例患者在手术中使用琥珀明胶注射液发生过敏性休克。第1例为16岁女性患者,在行恶性神经瘤切除术过程中静脉滴注琥珀明胶,输入20—30m1后,患者血压突然下降至26/20mmHg,HR150次/min,全身皮肤呈橘皮样改变。立即停止手术,给予抗过敏、抗休克治疗后好转。3d后再行手术.麻醉方法同前,无不良反应发生。第2例为46岁女性患者,因卵巢癌术后复发,再次开腹探查,术中应用琥珀明胶静脉滴注。输入约100ml时,患者血压突然下降至40/20mmHg,球结膜水肿。立即停药,给予抗过敏、抗休克治疗后好转,继续手术。

  • 标签: 琥珀酰明胶注射液 过敏性休克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磷脂乙醇胺结合蛋白(PEBP)是海马胆碱能神经刺激肽(HCNP)的前体蛋白,参与多种信号转导过程。本课题组前期蛋白质组研究发现PEBP在吗啡依赖大鼠不同脑区具有差异表达。因此,本研究目的为观察该蛋白是否在阿片依赖过程中发挥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验证PEBP蛋白在吗啡依赖大鼠不同脑区的差异表达。建立大鼠吗啡依赖与自然戒断模型,

  • 标签: 磷脂酰乙醇胺 结合蛋白 阿片依赖 吗啡依赖大鼠 免疫印迹实验 差异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肝纤维化大鼠联素(ADN)及ADN受体2(AND-R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36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用四氯化碳(CCl4)背部皮下注射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药物组于造模开始每只大鼠缬沙坦灌胃(30mg·kg-1·d-1),8周末处死.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进行肝纤维化分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ADN、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中ADNmRNA(ADN-R2)mRNA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肝脏ADN、ADN-R2、Ⅰ型胶原表达水平.结果①模型组大鼠造模成功,药物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②模型组较对照组血清联素水平降低,TNF-α、TGF-β1水平增高(P〈0.01),药物组较模型组ADN增高(P〈0.01)、TNF-α和TGF-β1水平下降(P〈0.01或〈0.05);③肝脏ADN和ADN-R2mRNA水平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药物组较模型组增高(P〈0.05);④模型组较对照组ADN、ADN-R2蛋白表达减少,Ⅰ型胶原蛋白增高(P〈0.01),药物组较模型组ADN蛋白表达增高(P〈0.01),ADN-R2蛋白表达增高(P〈0.05),Ⅰ型胶原蛋白下降(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可能通过增高大鼠ADN、ADN-R2的表达,减少TNF-α、TGF-β1水平,减轻肝脏炎症,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 标签: 肝硬变 肝硬化 缬沙坦 脂联素 受体 脂联素 血管紧张素Ⅱ
  • 简介:目的:研究毫米波和ADM分别单独应用以及联合应用对K562细胞株培养体系中的氧化自由及抗氧化酶系的调控和影响,来探讨毫米波及ADM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机制,为研究白血病细胞体外净化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毫米波和阿霉素分别单独以及联合作用于K562细胞株,测定细胞培养体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测定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单用ADM或毫米波辐射均对K562细胞内MDA的含量有显著的增高(P<0.01);对K562细胞内SOD、GSH-Px两种重要的抗氧化酶系的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毫米波与ADM联合应用能产生协同作用(P<0.01).结论:毫米波和阿霉素联合作用于人白血病K562细胞能产生协同治疗效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毫米波 阿霉素 白血病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K562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注射液应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1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仅给予缩宫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加用卡前列素氨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24h出血量情况,并记录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后2h出血量为(285.6±60.9)ml、产后24h出血量为(410.3±32.6)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5.7±50.5)、(537.4±41.2)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产妇中,发生2例颜面潮红、3例腹泻、3例恶心呕吐及5例血压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4%;对照组产妇中,发生1例颜面潮红、2例腹泻、4例恶心呕吐及4例血压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卡前列素氨丁注射液应用于产后出血临床防治中,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出血 宫缩乏力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 缩宫素
  • 简介: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注射液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医院数据库的记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3例,对照组患者32例。胎儿娩出后,胎盘存在粘连、植入,胎盘剥离面广泛渗血,出血量大于500mL时,对照组以宫腔填塞碘仿纱条行止血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方法基础上,在填塞碘仿纱条的过程中在子宫壁注射卡前列素氨丁注射液250μg,若患者仍有产生出血现象,可在0.5h时后行1次注射,但是总注射剂量应在2mg以下。宫纱放置用时为48h,取纱前的30min对其静脉滴注缩宫素。综合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的改变情况、子宫切除率和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跳动以及血氧饱和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2h、产后24h的出血量分别为(380.12±12.77)、(461.48±13.33)mL,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的(952.34±111.65)、1160.7±132.8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的切除率为0%,对照组的子宫切除率为9.38%,观察组的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脉搏次数、血氧饱和度治疗前后提升也不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卡前列素氨丁注射液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明显,能够很好地控制患者产后的出血量,治疗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 剖宫产 碘仿纱条 前置胎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卡前列素氨丁在产妇产后出血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影响评价。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11月期间治疗产妇产后出血患者(共92例),作为参考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宫缩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治疗,根据所得数据,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卡前列素氨丁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产妇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治疗后,提高了临床疗效,其药物安全性相对较高,是值得预防产妇产后出血临床应用的药物之一。

  • 标签: []产妇产后出血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对预防行剖宫产术患者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来医院接受治疗的32例行剖宫产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分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16例)。对照组予以缩宫素注射液,观察组实施卡前列素氨丁,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产后情况(包括产后24h出血情况、宫缩持续时间、止血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 治疗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用于产后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有效率。方法:选择40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除采用缩宫素治疗之外,还采用卡前列素氨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产后出血量、不良结局发生率、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 产后出血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对预防行剖宫产术患者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来医院接受治疗的32例行剖宫产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分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16例)。对照组予以缩宫素注射液,观察组实施卡前列素氨丁,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产后情况(包括产后24h出血情况、宫缩持续时间、止血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 治疗效果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腰痛几乎每个人都遭遇过,这使很多研究者将目光投到治疗腰痛的研究上。《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刊登的一则为期一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服用葡萄缓解慢性腰痛的患者较之服用安慰剂的组群无显著疗效。来自奥斯陆大学医院的研究者们指定250名息慢性腰痛的成人,服用1500mg硫酸氨基葡萄或安慰剂。

  • 标签: 硫酸氨基葡萄糖 慢性腰痛 缓解 挪威 大学医院 安慰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结果显示,羧胺唑(CAI)在多种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炎症模型中均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本研究以正常大鼠的腹腔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可能具有潜在抗炎作用的抗肿瘤药物CAI对与多种炎症相关因子的体外调节作用。方法:收集正常大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待细胞贴壁后,将一系列浓度的CAI与上述细胞共同孵育48小时后,利用MTT法测定CAI对正常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活力的影响。分别将5μm、10gm、20gm和40μm的CAI加入已经贴壁的巨噬细胞中,共同培养24小时,同时加入浓度为10μg/mL的多糖(LPS)以诱导上述细胞的活化。培养上清中NO的含量和TNF-α的水平分别用硝酸还原法和TNF—α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测定,用Westernblot法测定iNOS蛋白的表达和NF—κB活化情况。

  • 标签: 大鼠腹腔巨噬细胞 NF-ΚB活化 INOS蛋白 脂多糖诱导 WESTERNBLOT法 三唑
  • 简介:2015年7月24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新一代调药alirocumab上市,8月27日又批;住了第二个调药evolocumab。欧盟则于2015年7月21日批准了evolocumab上市。这些药均属于新一代调药——PCSK9抑制剂,我们有必要及时了解其与他汀类调药物异同以及临床应用情况。

  • 标签: 他汀类调脂药物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临床应用 抑制剂 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