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9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对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分子量、浓度及处理时间等三个影响番木瓜叶肉原生质体转化效率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同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表达体系进行了转化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经40%PEG8000溶液处理10min,可使GFP在原生质体中平均转化率达到45.26%;沉默抑制载体pGreen-Hcpro和GFP瞬时表达载体共转化番木瓜叶肉原生质体,可使GFP在原生质体中平均转化率进步提高到68.75%,相比单独转化瞬时表达载体pRNAi-GFP增长了51.90%。PEG介导番木瓜叶肉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建立为番木瓜功能基因组和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可为热带作物研究提供又模式作物,推动热带作物在分子及细胞生物学领域发展

  • 标签: 番木瓜 原生质体 PEG 瞬时表达
  • 简介:季节性休眠是多年生植物在生态和进化上种“权衡”机制,也是植物界多样性生存策略组成部分。林木季节性休眠机理研究已经在多个物种中开展,涉及生理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众多领域。在林木中发现CO/FT调控机制,揭示了植物“休眠”本质。旦生长停止,植物休眠便进入程序性阶段,并最终导致分生组织细胞对生长信号响应能力完全丧失。研究表明,林木在响应环境信号中止或恢复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复杂分子调控网络。本文着重阐述了多年生木本植物在季节性休眠诱导、建立和解除过程中分子调控机理。

  • 标签: 多年生木本植物 季节性休眠 分子机制
  • 简介:本研究把碳酸盐(NaHCO3、Na2CO3)对植物造成逆境称为“碳酸盐逆境”(Carbonatestress)。从水稻根cDNA文库中筛选出些与碳酸盐逆境相关基因,水稻线粒体ATP合成酶6kDa亚基基因(简称:RMtATP6基因)为其中之。该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与Jansch等人(1996)从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线粒体中纯化线粒体ATP合成酶6kDa亚基氨基酸序列(F1F0ATP合成酶F0部分)具有同源性,但是这个小蛋白功能尚不清楚,其基因也没有被鉴定。本研究克隆了这个基因(Accessionnumber:AB055076),并解析了在碳酸盐逆境胁迫下它表达特性。RMtATP6基因编码蛋白预测分子量为6578kDa,预测细胞内存在位置为线粒体膜间间隙,结果预示了RMtATP6基因编码蛋白为水稻线粒体ATP合成酶6kDa亚基基因。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RMtATP6基因是水稻核基因组中个单拷贝基因。通过对RMtATP6基因在植物中表达特性及在碳酸盐逆境下在酵母中功能解析,表明了该基因与碳酸盐逆境有关。

  • 标签: 碳酸盐逆境 F1F0-ATP合成酶 ATP合成酶6kDa亚基 线粒体
  • 简介:FT被认为是汇集各个开花途径关键因子,其超量表达可促进植物提早开花。本研究通过RT-PCR方法,以纽荷尔脐橙(Citrussinensis(L.)Osbeck)叶片为材料,成功地克隆到了2个FT基因cDNA序列,分别为534bp和537bp,各自编码177个和178个氨基酸,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相关分析。荧光定量分析了2个CsFT基因在脐橙不同器官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二者在果皮、果肉、茎、叶、花中均有表达,但CsFT1基因在果肉中表达量最高,CsFT2基因在叶中表达量最高;这2个基因在不同花器官中均有表达,CsFT1基因在花瓣中表达最高,CsFT2基因雌蕊中表达最高,并都在开花后第7天花器官中达到最大,随后下降。将2个基因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上,得到了过量表达载体pCAMBIA1301-35S-CsFT1和pCAMBIA1301-35S-CsFT2,并成功转化农杆菌,为下步转化柑橘获得转基因植株提供了技术参考。

  • 标签: 柑橘 FT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 载体构建
  • 简介:本研究对基因枪导入了pBAC128F/R质粒(含有玉米Adh1内含子1CaMV35S启动子驱动bar基因作为选择标记,以来自拟南芥菜逆境诱导表达类型——亲水蛋白rd29b基因启动子驱动脱水应答转录因子DREB1B基因逆境诱导表达类型质粒)T4代转基因小麦进行了稳定表达研究。PCR、PCR—Southern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外源转录因子DREB1B基因已稳定整合到转基因株系基因组中。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部分转基因株系DREB1B基因相对表达量有所增强。叶片除草剂抗性检测结果显示有8个转基因株系可抗到150mg/L。叶片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有4个株系(编号为1,18,30和76)脯氨酸含量提高幅度较大,同株系,干旱与未干旱处理相比,脯氨酸含量提高了3~5倍。干旱处理后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相比,脯氨酸含量高2~3倍。在干旱条件下,T4代田间小区产量统计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有4个转基因株系(编号为30,51,70和76)产量与非转基因植株相比有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利用逆境诱导型rd29b基因启动子来增强外源DREB1B基因表达,能显著改良小麦抗旱性。

  • 标签: 小麦 转基因 DREB1B基因 脯氨酸 抗旱性
  • 简介:在育种实践中,叶色基因可作为标记性状,对提高杂交制种效率和降低杂交种子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xws是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大面积制种田中发现株自然黄叶突变体,本研究比较了xws与野生型主要农艺性状,并对该突变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基因定位及育种利用。结果表明:xws比野生型始穗期推迟3d,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数、穗粒数均比野生型有所增加,而千粒重比野生型略有减少。遗传分析表明xws黄叶性状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暂时将其命名为XWS。以xws与R华占杂交F2群体作为定位群体,将XWS基因定位在水稻第3号染色体分子标记WY152到WY244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2cM和0.5cM。此外,通过xws开展相应育种利用研究,已选育出稳定带叶色标记性状两系不育系黄13S,其所配组合展示出极大应用潜力。

  • 标签: 水稻 黄叶突变体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育种利用
  • 简介:以前期获得紫苏HPPR基因cDNA序列为模板,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染色体步移方法分离出HPPR基因启动子,全长2216bp,以此研究HPPR基因启动子结构及功能特点。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中存在TATA-box和CAAT-box等典型真核生物启动子基本元件,以及对茉莉酸甲酯、生长素、水杨酸和脱落酸等植物激素应答相关顺式作用元件,另外也存在非生物胁迫顺式作用元件。将HPPR启动子部分缺失序列替代pBI121载体中CaMV35S启动子,构建了与GUS融合启动子元件缺失表达载体。本试验研究为该启动子在今后紫苏转基因定向改良提供了有用候选资源。

  • 标签: 紫苏 迷迭香酸 HPPR 启动子 序列分析 缺失片段
  • 简介:本研究利用Me2Em4正反向引物组合对影响梾木属SRAP-PCR反应体系Mg2+、Taq聚合酶、dNTP和引物浓度4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采用正交设计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对影响SRAP反应4个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模板DNA浓度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梾木属SRAP-PCR20μL反应体系最佳组合为:Taq聚合酶2.0U、Mg2+浓度1.5mmol/L、dNTP浓度0.15mmol/L、Primer浓度0.30mmol/L、模板DNA浓度5.5mg/L以及含有2μL不含Mg2+10倍稀释缓冲液。各因素对梾木SRAP-PCR反应影响大小依次为:dNTP、Taq聚合酶、Mg2+和Primer。最后运用优化体系从100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26个多态性SRAP标记,可用于梾木属不同种间亲缘关系、系统进化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

  • 标签: 梾木属 SRAP 正交设计 反应体系 引物筛选
  • 简介:本研究对来源于全球22个国家130份分子育种亲本材料,在福建省上杭县茶地上自然鉴定其田间苗瘟、叶瘟和穗颈瘟发病率,旨在筛选出稻瘟病抗性亲本,丰富现有的水稻品种资源。供试130份水稻亲本材料中,高抗(脉)、抗性(R)亲本分别都占全部鉴定材料11.5%,说明稻瘟病抗性资源丰富。但不同国家或地区存在抗源丰富程度不同,在东南亚或南亚国家抗源比较丰富,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抗性材料相对较少。

  • 标签: 水稻 分子育种 供体亲本 稻瘟病 抗性筛选
  • 简介:为预防小反刍兽疫,生产稳定高效小反刍兽疫植物疫苗,本研究以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F基因为目的基因,以pBI121为基本表达载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基因)为标记基因,并通过添加核基质附着区序列(MAR序列)、驻内质网膜信号序列(KDEL序列),使用强启动子CsVMV替换启动子CaMV35S,以期使F基因在苜蓿中能够高效表达,并最终实现预防小反刍兽疫目的。本实验最终成功构建了五条载体:pBI121-CsVMV-GFP-F-MAR12-MAR34、pBI121-CsVMV-GFP-F-KDEL-MAR12-MAR34、pBI121-CsVMVF-MAR12-MAR34、pBI121-CsVMV-F-KDEL-MAR12-MAR34、pBI121-F。

  • 标签: 小反刍兽疫 转基因植物疫苗 苜蓿
  • 简介:目前中国番木瓜产业受到环斑花叶病等病害严重威胁,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创制新种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成为番木瓜产业发展亟需。本研究以‘尺瓜’品种140-150d龄果实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其体细胞胚诱导和植株再生技术。结果发现了种非常简单有效外植体杀菌消毒方法,即用自来水将果实外表清洗干净,然后用70%酒精对果实进行表面消毒即可。该品种成熟种子理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组成为:1/2MS(MurashigeandSkoog,1962)+2mg/L2,4-D(2,4dichlorophenoxyaceticacid)+400mg/L谷氨酰胺+60g/L蔗糖+7g/L琼脂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45%。将胚性愈伤组织置于含1mg/L2,4-D增殖培养基继代培养2个周期后,可获得大量均质表面含有白色体细胞胚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团在不含任何激素培养基上可完成体细胞胚诱导、成熟、萌发和生根过程。挑取具有芽和根体细胞胚转移到再生培养基培养30d后可获得具有正常叶片和根系完整植株,其发育为正常植株百分率为52.5%。本研究为番木瓜生物技术育种建立套简单、高效体细胞胚再生技术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 标签: 番木瓜 '一尺瓜’品种 成熟种子 体细胞胚 植株再生
  • 简介:木薯是世界第三大薯类作物,所产淀粉广泛用作食品和工业原料,是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木薯蔗糖合酶是将光合同化物蔗糖向淀粉转化个关键酶,前期本课题组通过酵母单杂交分析发现αNAC可能是木薯蔗糖合酶Ⅰ基因调控因子,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αNAC基因转录序列并克隆其编码序列,发现编码蛋白具有典型NAC和UBA保守结构域。αNAC基因在木薯地上部叶和地下部块根肉中转录活性较高,为β-actin基因5%~25%,在施用外源激素条件下转录活性显著上调,其中茉莉酸达到峰值时间最短,水杨酸次之,乙烯、脱落酸、赤霉素和生长素较长。此外,在MeSuSy1Promoter::GUS转化株中二次过表达αNAC基因,发现二次转化株中GUS酶活显著低于单价转化株,表明过表达αNAC基因可以显著抑制木薯蔗糖合酶Ⅰ基因转录活性。

  • 标签: 木薯 蔗糖合酶 α-新生多肽复合体 激素 转录活性
  • 简介:本研究对219份茄子种植资源进行耐涝性鉴定,获得了219份材料耐涝表型数据。用196个SSR标记对219份茄子种质资源基因组进行扫描,分析219份茄子材料群体结构及亲缘关系,并采用TASSEL软件般线性模型(GLM)方法对标记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最终得到了219份茄子材料群体结构、亲缘关系以及与茄子耐涝性紧密关联27个分子标记,为茄子耐涝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定参考。

  • 标签: 茄子 耐涝性状 SSR分子标记 关联分析
  • 简介:DREB类转录因子是类植物中特有的,在非生物逆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调控因子。本研究以割手密为材料,采用同源基因克隆方法克隆获得2个DREB2类转录因子基因SsDREB2-1和SsDREB2-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U963264和KU963265)。序列分析表明,这2个基因长度分别为814bp和709bp,分别编码262和227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28.66kD和24.95kD,等电点(PI)分别为5.42和6.47。氨基酸亲水/疏水性分析表明,这2个转录因子属于亲水性蛋白。多序列比对分析表明,两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8.7%。原核表达分析表明,这2个基因编码区能正常表达出目的蛋白,说明得到这2个基因为功能基因而非假基因。

  • 标签: 割手密 DREB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 简介:在2005—2006年连续两年在条播条件下对国内外62份苜蓿种质55个4龄苜蓿品种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多样性和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参试苜蓿品种间种子产量差异比较大,生殖枝数/m^2、每生殖枝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花序小荚数,每小荚种子数品种间存在较大变异,遗传多样性比较复杂。通过对两年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种子产量与生殖枝花序数在两年中相关均极显著,可以作为高种子产量品种选育重要指标之。实际种子产量占潜在种子产量百分比在品种之间和茬次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发现两年中实际种子产量占潜在种子产量几乎均小于4%,绝大部分在1%~2%之间。研究发现千粒重与其它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国内品种千粒重表现比较大变异,多数品种间千粒重差异较大,但国外品种间(除Jindera外)千粒重变异较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

  • 标签: 苜蓿 种子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遗传多样性
  • 简介:DNA分子标记为直接从遗传物质进行育种材料选择提供了有效手段,在玉米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不断发展,功能标记开发与应用成为个新发展方向。功能标记与重要农艺性状直接相关,具有育种材料选择直接性和准确性。为了在玉米育种中更广泛地应用功能标记辅助选择,本综述简要介绍了功能标记含义和功能标记开发策略。在此基础上,对玉米中功能标记开发与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玉米 DNA分子标记 功能标记
  • 简介:干旱应答元件结合蛋白(dehydrationresponsiveelementbindingprotein,DREB),在植物应对干旱、盐碱和低温胁迫反应中起非常重要调控作用。利用已知甘蔗栽培种DREB2转录因子序列,设计引物,按照同源克隆方法,获得了2个割手密DREB2基因组DNA序列,分别命名为SsDREB2-a和SsDREB2-f(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U963272和KU963277)。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sDREB2-a基因序列全长为1578bp,SsDREB2-f基因序列全长为1729bp,2个基因均包含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SsDREB2-a和SsDREB2-f基因cDNA序列全长分别为824bp和971bp,均编码262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2个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6.6%,编码蛋白相似性为98.9%,存在3个氨基酸变异位点。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割手密DREB2转录因子与高粱、牛鞭草、斑茅、玉米等植物DREB2转录因子同源关系最近。基因获得为下步了解DREB2基因表达与割手密抵御非生物胁迫能力之间关系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割手密 DREB2 基因克隆 比较分析
  • 简介:水稻白叶枯病是由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引起种细菌性枯萎病害,严重危害水稻产量。水稻受白叶枯侵染后,通过对相关基因表达变化进行检测,是研究水稻-白叶枯病菌分子互作机理种重要手段。为了筛选出稳定表达内参基因,以确保后续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可靠性,本研究以接种了白叶枯病菌PXO61、PXO99水稻叶片为研究材料,在侵染后不同时间点取样,对6个常用水稻内参基因(TUB,EF1α,UBQ5,ACT,18SrRNA和GAPDH)表达进行qRT-PCR检测并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三种软件对6对常用内参基因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6个内参基因在两种白叶枯病菌侵染后表达量变化均有差异;综合三种软件算法,受白叶枯PXO61和PXO99侵染后水稻叶片中表达最稳定基因为EF1α、ACT和TUB,为水稻响应白叶枯病菌基因表达及其进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水稻白叶枯 水稻内参基因 QRT-PCR
  • 简介:为有效利用SSR-PCR技术分析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银缕梅遗传多样性,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16(43),即3因素4水平,对影响SSR-PCR扩增结果因素(引物,模板DNA浓度和循环数)进行优化筛选,并在此基础上对聚丙烯酰胺凝胶上样量进行优化,建立了适合银缕梅最佳SSR-PCR反应体系:10μL2×PCRMix、40ng模板DNA、10μmol/L引物,其余用ddH_2O补齐至20μL。PCR扩增程序为:95℃预变性15min,95℃变性30s,57.5℃退火1.5min,72℃延伸1min,30个循环,循环结束后,60℃延伸30min,扩增产物4℃保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样量以1.5~2.0μL为最佳。利用优化后体系进行引物筛选,从18对引物中筛选出11对具有多态性引物,说明该反应体系具有良好稳定性。该体系建立可以为今后利用SSR标记对银缕梅遗传多样性分析、系统发育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基础。

  • 标签: 银缕梅 正交设计 SSR-PCR 最佳上样量 引物筛选
  • 简介:针对果实成熟时表现不同颜色甜樱桃品种(黄色品种‘佐藤锦’,红色品种‘拉宾斯’),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分析其果实生长中花色苷主要成分及含量,采用RT-PCR克隆‘佐藤锦’个MYB基因,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PacMYBA基因在两个品种甜樱桃果实生长过程中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拉宾斯’果实转色后花色苷积累上升趋势明显,成熟后花色苷含量高且组分由单种逐渐丰富为3种;‘佐藤锦’果实转色后花色苷含量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且花色苷组分单;二者在转色后PacMYBA相对表达上升趋势明显,成熟时‘拉宾斯’PacMYBA相对表达远高于‘佐藤锦’。本研究对解释甜樱桃果实生长过程中色泽变化及推测PacMYBA对甜樱桃果实花色苷起正调控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甜樱桃 MYB 花色苷积累 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