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购自上海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BMP-9组。模型组和BMP-9组通过摘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8周后手术折断右侧股骨建立骨质疏松骨折模型。假手术组仅摘除卵巢周围脂肪组织。BMP-9组大鼠于骨折部位注射过表达BMP-9的腺相关病毒1×1010 v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于骨折部位注射对照腺相关病毒1×1010 vg。分别取注射后第7周模型大鼠,X线摄片后用半定量评分法对骨折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测定骨折处行骨密度检测;生物力学检测骨折愈合的力学参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骨代谢指标变化;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骨折部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核因子-κB(NF-κB)受体激活物配体(RANKL)的mRNA水平。计量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法。结果与模型组(1.15±0.21)比较,BMP-9组大鼠骨折部位BMP-9 mRNA水平(3.94±0.34)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9,P<0.05)。与模型组X线评分和骨密度[(2.23±0.25)分、0.077±0.002]比较,BMP-9组大鼠X线评分和骨密度显著增加[(4.10±0.31)分、0.023±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7、3.091,P<0.05)。与模型组碱性磷酸酶(ALP)、骨保护素(OPG)和骨钙素(BGP)水平[(20.33±3.05) U/L、(1.12±0.07) μg/L、(2.21±0.36) μg/L]比较,BMP-9组大鼠血清ALP、OPG和BGP水平[(29.18±3.29) U/L、(1.39±0.09) μg/L、(4.48±0.51) μg/L]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9、2.514、2.814,P<0.05)。与模型组比较,BMP-9组大鼠股骨生物力学参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1、2.104、2.810,P<0.05)。与模型组VEGF和RANKL水平(1.23±0.24、1.00±0.19)比较,BMP-9组大鼠VEGF和RANKL水平(2.58±0.31、3.29±0.22)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4、2.914,P<0.05)。结论腺相关病毒介导BMP-9在骨折部位表达,可显著改善骨代谢,提高骨折部位愈合,提高骨密度。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形态发生蛋白-9 愈合 骨代谢
  • 作者: 张宇 严宏(审校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22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眼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眼科研究所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眼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眼科研究所 400016;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陕西省眼科医院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广仁医院 710004
  • 简介:摘要眼球后壁形态分类对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诊断和治疗起关键作用。目前眼球后壁的主要检查手段有检眼镜、B型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和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检眼镜对眼球后壁形态分类评估的参考客观性较差且较困难,B型超声检查的显示范围局限且不准确,3D-MRI可全方位且清晰地显示眼球后壁形态,OCT可观察巩膜曲率变化,可用于近视性眼底病变的研究,但扫描范围有限。广角OCT(WF-OCT)联合高分辨率3D-MRI用于眼球形态分类具有较高的价值。本文对检眼镜、B型超声、MRI以及OCT用于高度近视患者眼球后壁形态的分类方法进行分析,并评估不同类型的眼球后壁形态对视力和近视性黄斑病变的影响,为临床客观评价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和预后的评估提供依据。

  • 标签: 高度近视 后巩膜葡萄肿 眼球形态 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镜像疗法(MVF)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并采用超声影像观察MVF干预前、后其患侧胫骨前肌(TA)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镜像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镜像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MVF训练,而对照组则进行假MVF训练。2组患者均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MA量表的下肢部分(FMA-LE)和Berg平衡量表(BBS)分别对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进行评估,并采用超声技术获取2组患者胫骨前肌(TA)静息和最大等长收缩(MVC)时羽状角(PA)、肌肉厚度(MT)和肌纤维长度(FL)。结果治疗后,2组患侧TA静息和MVC时的PA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增加,且镜像组治疗后患侧TA静息和MVC时的P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像组患侧TA静息和MVC时的MT较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LE和BB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且镜像组的FMA-LE和BBS评分分别为(24.39±6.99)分和(38.67±9.80)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超声影像可量化评估脑卒中患者TA形态结构的变化,为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超声 肌肉结构参数 胫骨前肌 脑卒中 镜像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病毒工具研究视网膜到脑的神经环路中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细胞之间的联系方式,并根据其示踪方向性和跨细胞突触性质,探索其用于研究视觉环路中细胞形态和连接分布情况。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周龄实验小鼠随机分组,每组4只。野生型C57BL/J小鼠用于荧光金、腺相关病毒(AAV)、伪狂犬病毒(PRV)和1型单纯疱疹病毒129株(H129)示踪实验;转基因鼠GAD2-Cre小鼠用于AAV的示踪实验;转基因鼠Thy1-Cre小鼠用于狂犬病毒(RV)跨单突触示踪实验。病毒方向选择性示踪:(1)逆向示踪 在小鼠双侧上丘注射逆向神经示踪剂荧光金、AAV、PRV或RV,在特定时间点处死小鼠并取视网膜铺片,观察投射到脑的视网膜细胞形态分布和数量;(2)顺向示踪 在小鼠玻璃体腔注射H129等顺向示踪剂,在相应时间点取小鼠的大脑切片,观察视网膜投射到脑的细胞形态分布和数量。结果逆向标记中,荧光金标记到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比AAV标记到的数量更多,但AAV标记的神经节细胞有更多细胞突起的精细结构,荧光金仅能标记细胞的胞体。玻璃体腔注射H129和视觉投射脑区定位注射PRV能跨多突触后显示环路中串联起来的细胞分级投射。跨单突触示踪病毒,RVG缺失的重组RV在结合辅助病毒后,可有效逆向跨1个突触,标记下一级的细胞。结论AAV病毒通过其携带的荧光蛋白可研究细胞精细的形态学特征。H129、PRV和RV可用于研究视觉环路中神经连接。结合Cre/loxP、Caspase-3、DTA、Gcamp等基因元件技术,病毒工具能精确调控表达特定类型细胞的功能,同时进行非常细致的视觉功能和形态研究。

  • 标签: 示踪 荧光金 病毒工具 视觉环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在正常人体形态学课程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新疆医科大学2017级、2018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118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018级)和对照组(2017级),每组各59人,分别采用课堂授课的传统教学法和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课程结束后,通过统计软件SPSS 23.0对成绩结果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期中、期末、综合成绩;对观察组通过调查问卷获得教学满意度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期中[(74.02±8.71)分vs. (62.00±8.97)分,t=-6.073,P<0.001]、期末[(83.21±7.73)分vs.(70.44±11.43)分,t=-6.250,P<0.001]、综合成绩[(82.26±9.53)分vs.(70.52±11.09)分,t=-6.012,P<0.001]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期末成绩优秀率(23.72% vs. 3.45%,χ2=10.412,P=0.001)、综合成绩优秀率(18.64% vs. 5.08%,χ2=5.187,P=0.023)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混合式教学普遍认同且整体满意度较高。结论混合式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获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广泛认可。

  • 标签: 混合式教学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正常人体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管理对提高护士优质服务意识的影响。方法:我院2019年5月至2015年5月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综合护理中应用全科护理意识的效果。 方法: 2018 年 9 月 --2020 年 4 月为研究时间,对此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 64 例患者进行分组,采用抽签形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 32 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全科护理意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 结果: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低;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基层医院综合护理中应用全科护理意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基层医院 全科护理意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实习医学生加强医疗纠纷防范意识的教育价值 。 方法: 选取本院 2015.6-2019.6 期间收教的实习医学生 360 例,采用资料回顾式分析的方式,将实习医学生分为两组,对照组( 180 例,进行常规教育),实验组( 180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医疗纠纷防范意识加强教育),对比资料中两组患者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与相关事件知识掌握程度,对加强医疗纠纷防范意识的教育重要性展开相关探讨。 结果: 经过不同得教育工作展开,实验组实习医学生的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明显较低 ,相关事件知识掌握程度对标对照组较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 加强医患纠纷防范意识是实习医学生开启职业之路的必要途径,只有真正了解了医患关系,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服务于岗位,实现医生岗位的人才更迭。

  • 标签: 实习医学生 医疗纠纷 防范意识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管理对提高护士优质服务意识的影响。方法:我院2019年5月至2015年5月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 职业病防治是我国慢性病预防的重要措施,健康意识培养可使劳动者了解职业病的危害,及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可最大程度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也可最大程度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健康意识在职业病防治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简要介绍职业病及职业病防治的内容,对健康意识培养现状及提升方法进行论述,为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 标签: 健康意识 职业病防治 卫生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具有不典型形态学表现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2019年2月收治的1例具有不典型形态学表现的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倾向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或淋巴瘤白血病,而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提示为AML微分化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检测并未对疾病的诊断给出明确的结论。结论AML微分化型在临床中比较少见,形态学诊断相对困难,应注意鉴别AML微分化型与ALL或淋巴瘤白血病,应用各种实验室检测技术明确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白血病,髓系,急性 免疫表型分型 形态学 染色体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包载骨形态发生蛋白(BMP)-4的腺病毒并利用其骨骼肌内异位成骨特性,探索移植异位形成的自体骨进行骨缺损修补的体内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将BMP-4基因构建入AAV载体内,纯化出AAV-BMP-4。将AAV-BMP-4吸附于明胶海绵(Gelfoam)上并植入郑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PF饲养室饲养的SCID小鼠的股肌袋内,4周后进行AAV-BMP-4的活性测定。在小鼠背部皮下应用AAV-BMP-4,观察骨骼肌肉诱导异位成骨,待骨组织形成稳定后,取出这些骨组织移植入事先制备好的小鼠的颅骨缺损模型中,观察其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成功构建出纯化后浓度达5×1012 vp/ml的AAV-BMP-4病毒颗粒。病毒颗粒植入小鼠的股肌袋内可成功诱导异位骨组织的形成,小鼠背部皮下植入AAV-BMP-4+Gelfoam复合体后4周出现了少量的新生骨组织,骨量达1 cm×2 cm×2 cm。X线和MicroCT的检查均证实了小鼠的背部皮下骨组织形成。经修剪移植入小鼠颅骨缺损模型处的骨组织在植入缺损处后,没有出现异常增生的现象,而是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着外形的轻微改建,颅骨缺损得到了良好的修复。结论体外构建的AAV-BMP-4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AAV-BMP-4+Gelfoam在骨骼肌肉中可有效诱导成骨,利用新生骨组织可以成功地修复颅骨缺损的动物模型。移植的骨组织植入颅骨缺损后未出现过度生长的现象,且与宿主骨结合良好。

  • 标签: 腺病毒 AAV-骨形态发生蛋白-4 诱导分化 骨缺损 成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智能图像教学系统在临床医学本科生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名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学生平均分为实验组(人工智能图像教学系统教学)和对照组(传统教学),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实验组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运用骨髓细胞形态学图片储存和传输系统进行检索、学习、自适应考试。对照组采用传统多媒体教学和显微镜读片。针对两组学生实施读片客观考核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比较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骨髓细胞形态学读片成绩为(89.6±5.7)分,对照组学生骨髓细胞形态学读片成绩为(81.4±4.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细胞形态识别和血液病诊断两种题型中,实验组学生均表现出明显优势[细胞形态学部分(74.7±4.0)vs.(68.7±4.9);血液病诊断部分(14.9±3.0)vs.(12.9±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应用人工智能图像教学系统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表示肯定和支持。结论应用人工智能图像教学系统进行临床医学细胞形态学教学,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习资源,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人工智能 骨髓细胞形态学 临床医学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60例血液检查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分别采取单纯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诊断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比其诊断准确度。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诊断阳性检出率为21.67%,联合检测的检出率为8.33%,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低于单独检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血常规检验中,单独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诊断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而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可以将检验准确度进行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误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 BMP7)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作用。方法SPF级SD大鼠10只,雄性,4周龄,体重约110 g,以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成脂诱导、成骨分化检测BMSCs多向分化能力。将BMSCs随机分为对照组、25 ng/ml、50 ng/ml、75 ng/ml及100 ng/ml BMP7组,MTT法检测BMP7对大鼠BMSCs增殖的影响;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大鼠BMSCs诱导后形态学变化;qRT-PCR检测诱导得到的细胞NF200、SYN1、MAP2、GFAP mRNA相对表达量;免疫荧光检测NSE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第3代大鼠BMSCs呈长梭形,细胞聚集生长呈漩涡状。大鼠BMSCs成脂诱导后胞浆内出现脂滴,油红"O"染色呈阳性;大鼠BMSCs经成骨诱导后出现不透光团状矿物质结节,茜素红染色呈阳性。诱导1后第1天,各组细胞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后2~6 d,各组细胞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诱导后第6天时,对照组、25 ng/ml、50 ng/ml、75 ng/ml、100 ng/ml BMP7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370±0.003、0.399±0.003、0.404±0.003、0.410±0.003、0.397±0.001,其中75 ng/ml BMP7组细胞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均P< 0.05)。75 ng/ml BMP7组细胞形态学变化最为显著,细胞形态上类似神经元。75 ng/ml BMP7组NF200、SYN1、MAP2、GFAP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47±0.59、1.48±0.38、2.86±1.65、4.41±0.1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75 ng/ml BMP7组NSE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率高于对照组(32.94%±1.62%比0)。结论BMP7具有体外诱导大鼠BMSCs分化为神经元的能力。

  • 标签: 大鼠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7 间质干细胞 神经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面部创面整形修复患者使用局部皮瓣修复治疗的成活率及面部形态恢复情况 。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至 2020年 2月 内收治的 61例 面部创面整形修复患者,所有患者行局部皮瓣修复进行面部修复治疗,统计分析患者的皮瓣成活率(切口愈合良好)及面部形态恢复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中, 57 例患者切口愈合效果良好,皮瓣生活率为 93.44% , 4 例患者皮瓣尖端坏死,皮瓣失败率为 6.56% , 且 56 例患者面部形态恢复情况良好, 5 例患者面部形态恢复情况较好,未有恢复效果不好的患者,因此,使用 局部皮瓣修复进行面部创面整形修复,其 面部恢复情况均较理想,总恢复情况为 100% 。结论:对面部创面整形修复患者使用局部皮瓣修复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皮瓣成活率,促进患者创面形态有效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期间分析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以及分析仪应用可行性。方法:将我院 2018年 04月~ 2020年 03月收治的 48例血常规异常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临床分别采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A2组)以及血细胞分析仪检查( A1组)方法进行疾病诊断,就组间白细胞分类各水平以及血常规形态学检出率展开对比。 结果:A1组血常规异常患者 NE水平、 MO水平、 EO水平以及 LY水平同 A2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但 BA水平高于 A2组明显( P<0.05); A组血常规异常患者核左移、白细胞减少以及红细胞异常检出率同 A2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异常血小板、幼稚红细胞以及异型淋巴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明显( P<0.05)。 结论: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比较,血细胞分析仪检查方法的有效运用,可使得血常规异常患者检查效果获得显著提升,对于白细胞分类以及血常规形态学检出均表现出显著优势,最终实现血常规异常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有效治疗、预后。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血细胞分析仪检查 血液系统疾病 白细胞分类 血常规形态学检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pilon骨折中累及胫骨腓切迹的后外侧骨折块的发生率及CT形态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中日友好医院骨科收治的31例后pilon骨折患者的CT图像及临床资料,年龄20~68岁,平均42岁;男17例,女14例;左侧13例,右侧18例。统计患者累及胫骨腓切迹的后外侧骨折块的发生率,并测量其骨折线的轴向角度、受累面积、骨折块高度、矢状位角度等形态学参数。结果在31例患者中均检测到存在累及腓切迹的后外侧骨折块,在后pilon骨折块中的发生率为100%。累及胫骨腓切迹骨折块的骨折线偏于冠状位,骨折线轴向角度为20.25°±9.48°,累及下胫腓联合的骨折块面积占整个胫骨远端关节面面积的比例为15.78%±6.75%,骨折块高度为(36.59±10.70)mm,骨折线矢状位角度为18.37°±5.45°。结论所有后pilon骨折均存在累及胫骨腓切迹的后外侧骨折块,关节面骨折块累及的关节面面积较小,骨折线通常位于冠状面。该结果可以为手术入路及内固定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下胫腓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