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龄和出生体重新生儿左右心室Tei指数及其参考范围。方法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收治、无需正压通气、无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均在出生>24 h且7 d内测量并计算Tei指数,部分新生儿在第1次测量1~2周后复查。根据龄分为<32周组、32~36周组、≥37周组,根据出生体重分为<1 500 g组、1 500~2 499 g组、≥2 500 g组,根据测量日龄分为1~7 d组、>7 d组。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比较不同性别、龄、出生体重、日龄新生儿左右心室Tei指数,分析日龄1~7 d新生儿Tei指数参考范围。结果最终纳入128例。<32周42例、32~36周43例、≥37周43例;<1 500 g 42例、1 500~2 499 g 42例、≥2 500 g 44例;早产儿>7 d复查63例,足月儿>7 d复查31例。日龄1~7 d时,≥37周组左右心室Tei指数小于32~36周组和<32周组(左心室:0.382±0.069比0.431±0.069、0.439±0.060,右心室:0.373±0.038比0.431±0.035、0.452±0.064),32~36周组右心室Tei指数小于<32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36周组与<32周组左心室Te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2 500 g组左右心室Tei指数小于1 500~2 499 g组和<1 500 g组(左心室:0.385±0.069比0.434±0.067、0.434±0.064,右心室:0.376±0.039比0.431±0.043、0.450±0.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500~2 499 g组与<1 500 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和足月儿>7 d时左右心室Tei指数与1~7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龄1~7 d时新生儿Tei指数参考范围均随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结论足月儿和出生体重≥2 500 g新生儿左右心室Tei指数明显小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日龄1~7 d时新生儿左右心室Tei指数参考范围与龄和出生体重均成负相关。

  • 标签: 心室功能 婴儿,新生 参考值 胎龄 出生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消失综合征(VTS)存活儿围生期结局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北京市围生保健管理登记卡"中登记的155 560例分娩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孕母是否为双妊娠,将VTS存活儿纳入研究组(n=381),妊娠儿(以下简称为胎儿)纳入对照组(n=155 179)。根据孕母受孕方式,将研究组与对照组胎儿进一步分为N研究亚组(n=187,自然受孕胎儿)与A研究亚组[n=194,采取辅助生殖技术(ART)受孕胎儿],以及N对照亚组(n=149 900,自然受孕胎儿)与A对照亚组(n=5 279,采取ART受孕胎儿)。采用成组t检验、χ2检验、连续性校正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研究组与对照组及其不同亚组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足月小于龄儿、围生期死亡、出生缺陷等,研究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孕母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分娩儿围生期结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性别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规定,通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8-KY-039-01)。结果①研究组、N研究亚组、A研究亚组新生儿出生龄<34周、<37周及出生体重<2 500 g、足月小于龄儿与出生缺陷发生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N对照亚组、A对照亚组新生儿,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N研究亚组与N对照亚组、A研究亚组与A对照亚组新生儿围生期死亡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新生儿孕母高龄(分娩年龄≥35岁)、首次妊娠、初产妇、ART受孕、不良孕产史、子宫异常史、孕前3个月至早孕期规律服用叶酸、三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分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分娩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TS存活儿发生出生缺陷、早产、低出生体重和足月小于龄儿的风险分别是胎儿的2.291倍(OR=2.291,95%CI:1.643~3.196,P<0.001),2.572倍(OR=2.572,95%CI:1.939~3.413,P<0.001),3.577倍(OR=3.577,95%CI:2.654~4.821,P<0.001)和4.178倍(OR=4.178,95%CI:2.445~7.140,P<0.001),但是围生期死亡风险与胎儿比较,增加不显著(OR=1.589,95%CI:0.386~6.536,P=0.521)。结论本研究VTS存活儿与胎儿的围生期死亡率基本相当,但是VTS存活儿早产、低出生体重、足月小于龄儿、出生缺陷风险及孕母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风险较胎儿增高。早孕期超声发现VTS,并加强产前检查和胎儿畸形筛查,对于改善其母婴围生期结局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妊娠,双胎 双胎消失综合征 存活儿 围生期结局 危险性评估 先天畸形 婴儿,小于胎龄 婴儿,出生时低体重 婴儿,早产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双妊娠母婴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772例双绒毛膜性双妊娠孕妇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孕妇基本信息和母婴围产结局数据(包括年龄、孕产次、孕周、受孕方式、分娩方式)及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等。所有研究对象于孕24~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OGTT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GDM组(157例)和糖耐量正常(NGT)组(615例)。137例GDM孕妇检测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按照HbA1c是否达标,将GDM孕妇分为血糖控制未达标的GDM组(HbA1c≥5.5%,25例)和血糖控制达标的GDM组(HbA1c<5.5%,112例)。组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GDM组双妊娠孕妇年龄明显大于NGT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DM组≥35岁的高龄孕妇比例高于NGT组[分别为28.0%(44/157)和17.1%(105/615),P=0.002]。GDM组孕前肥胖患病率较NGT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GDM组与NGT组双妊娠孕妇在分娩孕周、剖宫产率、早产率,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呼吸窘迫、畸形/发育异常、双死亡及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达标的GDM组、血糖控制未达标的GDM组和NGT组孕妇比较,分娩孕周、剖宫产率、早产率以及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血糖控制未达标的GDM组可见早产、胎儿生长受限、胎膜早破发生率呈增加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子代结局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妊娠女性中,GDM未增加母婴不良围产结局。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妊娠,多胎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二高龄产妇分娩助产中情志干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40例二高龄产妇为对象,按护理方法将产妇分为两组,每组20例。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0%,组间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情志干预 二胎高龄产妇 分娩助产 应用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中心双向队列研究共纳入2 594例患者,其中回顾性队列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肺叶切除患者1 902例,前瞻性队列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期间于我院行肺叶切除患者692例。全组女1 348例(51.97%),男1 246例(48.03%);中位年龄61(54,67)岁。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和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对纳入变量先后行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全组无术后院内死亡。术后在院期间随访发现111例POAF事件,发病率4.28%。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老年(≥60岁)(OR=1.58,95%CI:1.01~2.47,P=0.044)、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史(OR=2.50,95%CI:1.04~6.03,P=0.041)、除房颤/房扑外其他心律失常病史(OR=3.96,95%CI:1.95~8.00,P<0.001)、左肺上叶切除(OR=1.73,95%CI:1.11~2.68,P=0.015)、术前白蛋白水平偏低(OR=1.07,95%CI:1.00~1.14,P=0.048)及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OR=4.70,95%CI:1.38~15.98,P=0.013)是肺叶切除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中心肺叶切除术后POAF发生率为4.28%。老年患者(≥60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史、除房颤/房扑外其他心律失常病史、左肺上叶切除、术前白蛋白水平偏低及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肺叶切除术后POAF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肺叶切除 并发症 术后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基因遗传性肺病是单个基因变异导致的一系列肺部疾病。由于其具有罕见性与复杂性等特点,很多患者得不到正确的诊断而延误治疗,最终导致严重的呼吸系统损伤。精准医疗可以帮助人们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治疗指导并改善预后。随着呼吸内科遗传学意识的提高和分子诊断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呼吸内科中复杂且罕见的基因遗传疾病得以通过基因检测进行早期诊断,并开展相应的精准治疗。不同于哮喘、支气管炎、慢阻肺等多基因遗传性肺病,基因遗传性肺病由于具有单一性致病位点从而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药物研发上具有先天性优势。因此,对于基因遗传性肺病的全面深入了解对于疾病的正确诊断和精准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本篇综述将系统的介绍多种常见的基因遗传性肺病的致病基因、临床指征及现有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医师在基因遗传性肺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例侧肺静脉闭锁患儿的临床特点并文献复习。方法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儿科收治的2例侧肺静脉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儿均为男童,年龄分别为3岁、12岁,因反复咳嗽、咯血于外院诊断为肺炎,给予抗感染、止血等治疗病情仍有反复。于我院行胸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示侧肺静脉闭锁并肺动脉发育不良,经保守治疗好转。2例患儿均拒绝肺移植,随访1年,1例未再出现咯血,另1例仍有反复咳嗽、咯血。对文献报道的92例肺静脉闭锁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儿童侧肺静脉闭锁43例,年龄6 d至18岁,左侧肺静脉闭锁21例,右侧肺静脉闭锁22例。2例无特殊临床表现,余均表现为反复咳嗽、喘息、咯血及运动后呼吸困难。侧肺静脉闭锁患者中行肺切除及心脏修补术8例,术后咳嗽、咯血等症状消失,余均保守治疗。结论侧肺静脉闭锁罕见,常因反复肺部感染、咯血、呼吸困难等就诊,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胸部CTA检查可确诊。

  • 标签: 儿童 肺静脉闭锁 咯血 肺动脉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执行病种质量控制管理方案,做好探究。方法:选取本病区收治的病种资料,对病种资料进行编码,统一诊断标准,并初步选定8个病种,采用院科两级管理方式。结果:冠状动脉硬化、急性淋巴结白血病、肝恶性肿瘤、颅骨骨折、骨髓异常综合征、脑血栓、先天性结肠症、股骨骨折总例数分别为15例、27例、20例、13例、10例、30例、12例、8例,在进行治疗量控制方案后,整体治愈好转率分别为100.00%、90.0%、90.0%、92.31%、90.0%。结论:对病种质量控制方案进行控制,整体效果良好。

  • 标签: 单病种 质量控制 方案管理
  • 简介: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围产医学和新生儿救治技术的飞速发展,超早产儿救治存活率和预后均有很大改善。但许多超早产儿未能在设置有省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具备救治条件的医院出生,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比例较低。为提升我国超早产儿救治的水平,本文就超早产儿救治的出生龄低限和分娩场所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 标签: 婴儿,极度早产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 综合疗法 复苏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东省早产小于龄儿的发病情况。方法数据来源于广东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广东省的早产小于龄儿的发病趋势和地域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共纳入了2014至2019年广东省出生的474 459例早产,其中早产小于龄儿36 622例,总体发病率为7.72%。2014至2019年每年早产小于龄儿的发病率分别为8.00%(6 209/77 636)、8.03%(5 854/72 933)、7.28%(6 395/87 815)、7.81%(6 308/80 817)、7.59%(6 055/79 757)、7.68%(5 801/75 501),珠三角地区的发病率最低,为7.42%(21 564/290 651),粤东地区发病率最高,为8.85%(4 967/56 117)。结论广东省早产小于龄儿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中等水平,但广东省内各区域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地域、二政策可能是影响早产小于龄儿发生的因素。

  • 标签: 早产小于胎龄儿 发病率 变化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规范化早孕期超声筛查在双异常妊娠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双异常妊娠产妇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一共30例,对所有产妇在孕早期进行超声筛查,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0例产妇经规范化早孕期超声筛查,发现有3例妊娠异常(无脑儿、腹部囊性包块、胎盘水泡样变性),胎儿异常数2个,其中双异常妊娠1例,双异常妊娠发生率为3.33%,超声筛查准确性为66.67%。结论:在双异常妊娠中采用规范化早孕期超声筛查,能够将双异常妊娠的检出率得以提高,减少误诊和漏诊风险,并早期进行干预,值得研究和推广。

  • 标签: 规范化早孕期超声筛查 双胎异常妊娠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黄体酮联合滋肾育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院内先兆流产者为研究对象,样本筛选工作定在2020年1月~2022年1月,得到74例,以治疗药物为标准并做分组,接受单一黄体酮治疗的37例为对照组,联合滋肾育丸的37例为观察组,针对相关临床指标做差异分析,进而对比整体疗效。结果:治疗后的临床相关指标间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的P、E2及β-HC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亦有显著差异,相较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黄体酮与滋肾育丸的联合使用可有效改善先兆流产者的临床指标,整体疗效也明显好于单一药物治疗。

  • 标签: 黄体酮 滋肾育胎丸 先兆流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在胎盘早剥早期识别中,规范化护理联合心监护应用效果。方法:择我院收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心监护,观察组联合规范化护理,分析组间干预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胎盘早剥早期识别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较高、护患纠纷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胎盘早剥早期识别中,心监护联合规范化护理应用效果理想,值得研究。

  • 标签: 规范化护理 胎心监护 胎盘早剥 早期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荆州市区妇女生育意愿,并探讨影响妇女三胎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荆州市区三所妇幼保健院1060例二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之后收集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统计。以描述性方法对影响妇女生育意愿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此次调查的结果,在1060例妇女中,有三胎生育意愿的妇女有428人,占总人数的40.38%。此外,外地户籍妇女的生育意愿相较于本地户籍妇女的生育意愿更高,中高收入家庭的妇女生育意愿相较于收入较低家庭的妇女生育意愿较高。结论:根据调查结果,该区域女性生育意愿普遍较低,家庭收入以及户籍是影响妇女生育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三胎 生育意愿调查 育龄妇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监护仪监测联合全程助产护理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0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实验组(n=51),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心监护仪监测联合全程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焦虑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结局。结果:实验组产妇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新生儿Apgar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中应用心监护仪监测联合全程助产护理,有助于改善产妇心理状态,优化新生儿结局,值得推广。

  • 标签: 胎心监护仪 全程助产护理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泌尿系结石成分特点及其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的分布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行结石成分分析的592例泌尿系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男430例,女162例;中位年龄4.0(0.3~18.0)岁。592例中,457例为上尿路结石(其中424例为侧,33例为双侧),124例为下尿路结石,11例为上尿路合并下尿路结石。泌尿系结石标本获得方式为经皮肾镜取石术、输尿管镜取石术、开放手术或患儿自行排出。对于多发结石患儿,取不同位置结石进行分析。共获取643例次结石样本,其中结石位于肾313例次,输尿管194例次,膀胱89例次,经尿道自行排出47例次。分析结石成分及其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分布差异。结果592例(共643例次)中,单一成分结石419例次(65.2%),混合成分结石224例次(34.8%)。主要结石成分为草酸钙361例次(56.1%)、尿酸氢铵130例次(20.0%)、胱氨酸56例次(8.7%)、磷酸钙33例次(5.1%)、尿酸类33例次(5.1%)、磷酸铵镁25例次(3.9%)和黄嘌呤5例次(0.8%)。女性较男性草酸钙结石的比例高[65.6%(118/180)与52.5%(243/463),P<0.05]。女性上尿路结石占比高于男性[93.4%(168/180)与73.2%(339/463),P<0.05]。不同年龄组中草酸钙、尿酸氢铵、胱氨酸、磷酸铵镁结石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草酸钙结石在6~10岁占比最高(35.6%),尿酸氢铵和胱氨酸结石在1~2岁占比最高(分别为45.4%和42.9%),磷酸铵镁结石在3~5岁、6~10岁及11~18岁的占比均为24%。结论儿童泌尿系结石主要成分以草酸钙为主,其次是尿酸氢铵和胱氨酸。年龄和性别与结石成分的分布相关,草酸钙结石常见于女性及6~10岁儿童,尿酸氢铵和胱氨酸结石常见于1~2岁儿童,磷酸铵镁结石在3~5岁、6~10岁及11~18岁儿童中均较常见。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儿童 结石成分 性别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心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预后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诊治的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资料,以总生存期(OS)作为预后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OS≥6个月)及预后不良组(OS<6个月)。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将患者按照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及不同治疗方案分组后绘制生存曲线并比较其总体生存率。结果研究共纳入173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75例,预后不良组87例。2组患者在KPS评分、肺腺癌原发病灶控制与否、是否应用第3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是否采取全身化疗和全脑放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PS评分和肺腺癌原发病灶控制与否是影响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OR=4.186,95%CI:1.583~11.070,P=0.004;OR=4.198,95%CI:1.499~11.760,P=0.006)。生存曲线显示所有患者中位OS为8.2个月(95%CI:6.5~9.8)。低风险组(KPS≥60分)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高风险组(KPS<60分),应用第3代TKI治疗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未应用第3代TKI治疗组,TKI联合全身化疗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独TKI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PS高评分及肺腺癌原发病灶控制好的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预后相对较好,应用第3代TKI治疗及联合治疗可提高患者整体生存率。

  • 标签: 肺腺癌 脑膜转移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预后
  • 简介:摘要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原醛症的常见类型,可通过患侧肾上腺切除手术进行治疗。术后病理评估是侧原醛症诊断的重要环节,并有助于指导其后续治疗及随访。组织形态学评估是侧原醛症病理诊断的基础,而近年来兴起的醛固酮合酶免疫组化染色则极大地提升了侧原醛症的病理诊断水平。然而,目前侧原醛症的病理诊断也存在着命名体系和诊断标准不统一等不足。因此,以Tracy Ann Williams为首的多中心专家团队制定了《国际侧原醛症病理诊断共识》,并于2021年发表于J Clin Endocrinol Metab杂志。本文将对该共识所涉及的要点进行解读,以期帮助临床科研工作者更全面地理解此共识,为侧原醛症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单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病理诊断 共识 醛固酮合酶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