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遗传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的临床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HS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20例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样本,应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靶向捕获或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可疑突变位点应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共43例患儿纳入研究(男23例,女20例),中位发病年龄1岁11个月(1个月~10岁)。面色苍白(27/43例,62.79%)是主要的发病症状,典型临床表现为贫血(36/43例,83.72%)、黄疸(35/43例,81.40%)、脾大(33/43例,76.74%)、肝大(27/43例,62.79%)。外周血及骨髓血涂片球形红细胞比例≥0.1的患儿分别为23例(23/43例,53.49%)、17例(17/43例,39.53%),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阳性20例(20/43例,46.51%)。29例患儿输血前后比较:输血后血红蛋白(Hb)[(88.69±11.22) g/L比(78.24±14.47) 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9.37±7.15) fL比(84.08±7.49)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9.12±2.70) pg比(27.36±1.95) 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61.79±32.27) g/L比(356.31±31.43) g/L]均升高,总胆红素(TB)水平较输血前下降[(33.27±16.42) μmol/L比(41.58±15.40)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38、-5.187、-5.412、-7.404、2.527,均P<0.05)。7例患儿行脾切除术:术后Hb[(116.00±5.54) g/L比(75.71±9.96) g/L]、MCH[(29.87±1.62) pg比(24.61±1.65) pg]、MCHC[(391.14±12.99) g/L比(315.14±51.99) g/L]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34、-4.330、-4.031,均P<0.05)。手术组患儿Hb较输血组升高明显,治疗效果更显著(t=-9.247,P<0.05)。13例患儿在3种基因(ANK1、SPTB及SPTA1)检出13种致病变异(11种是未报道的新变异),8例为ANK1变异,4例为SPTB变异,1例为SPTA1变异。13例变异中,除1例遗传自母亲外,余12例为新生变异(de novo)。结论儿童HS多以贫血、面色苍白为首发症状,输血可暂时改善贫血、黄疸症状,脾切除是有效的根本治疗手段。13例患儿获得基因诊断,为下一胎遗传咨询提供依据;在ANK1、SPTB、SPTA1基因中共发现11种新变异,扩展了HS的基因突变谱。

  • 标签: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分子遗传学 儿童 临床表型 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增厚胎儿的遗传学病因及预后。方法收集产前超声提示NT增厚(≥ 3.0 mm)的胎儿815例,根据NT的厚度将其分为3.0~3.4 mm组、3.5~4.4 mm组、4.5~5.4 mm组、5.5~6.4 mm组以及≥ 6.5 mm组,又根据是否合并其他结构异常分为单纯NT增厚组和合并其他结构异常组。应用染色微阵列(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对其进行分析,并追踪妊娠的结局。结果CMA检测共发现178例胎儿携带致病性CNVs,总体检出率为21.8%。其中染色数目异常138例,占77.5%;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14例,占7.9%;其余26例(14.6%)携带非综合征性致病性CNVs。614例成功随访,排除CMA检测阳性以及结构异常后,不良妊娠结局者仅占2.7%。不同NT厚度组胎儿致病性CNVs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329,P=0.000);合并与未合并其他结构异常组致病性CNVs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2,P=0.005);不同NT厚度组总体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146,P=0.000)。结论CMA可作为一线检测技术应用于早孕期NT增厚的胎儿,致病性CNVs的总体检出率高达21.8%,可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依据。NT厚度与合并超声结构异常、致病性CNVs以及胎儿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尤以NT ≥ 4.5 mm者为甚。胎儿NT增厚合并其他结构异常时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增加。

  • 标签: 颈项透明层增厚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拷贝数变异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在胎儿染色异常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于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行NIPT的12 085名孕妇的检测结果与介入性产前诊断确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2 085例样本中,检测成功12 067例,共检出染色异常179例,筛查阳性率1.48%,灵敏度98.39%,特异度99.02%。检测失败的18例中有3例行产前诊断,核型分析未见异常;分娩结果除1例双胎剖宫产一正常女性胎儿及一未知性别死胎外,其余新生儿均无异常。各检测指征中,超声提示异常组NIPT筛查阳性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IPT筛查阳性结果中122例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确诊21三25例、18三7例、13三3例、其他染色非整倍体异常4例、性染色非整倍体异常13例、微缺失/微重复9例,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6.21%、50.00%、23.08%、21.05%、46.43%、47.36%。结论NIPT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是一种高效的筛查手段。除对21、18、13号染色外,NIPT对其他染色非整倍体异常、性染色非整倍体异常、微缺失/微重复的提示结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能够为后续的核型分析和基因芯片验证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产前诊断 染色体非整倍体 微缺失/微重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伴骨髓转移的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初诊时骨髓染色核型分析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G显带的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收治的伴骨髓转移的NB患儿进行染色核型分析,总结临床特点、分析预后,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结果1.共120例患儿,男74例,女46例,≥18个月者98例(81.7%)。染色正常组60例,其中56例(93.3%)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INSS)-Ⅳ期,余4例为INSS-Ⅳs期;低危(LR)2例,中危(MR)9例,高危(HR)49例(81.7%);7例患儿MYCN基因扩增。染色异常组60例患儿均为INSS-Ⅳ期,MR 1例,余59例(98.3%)均为HR,14例MYCN基因扩增。2.染色异常患儿60例中单纯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者分别为4例、14例,42例患儿同时合并染色数目及结构异常。数目异常方面,21号、10号、11号染色缺失最为常见;结构异常方面涉及11q、1p、3p区段的异常发生率高。3.染色正常组患儿随访时间为4~44个月,17例出现肿瘤进展或复发;染色异常组患儿随访时间2~42个月,其中31例出现肿瘤进展或复发。所有患儿3年累积总生存率和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60.0%、48.4%;染色正常组患儿3年累积生存率为74.2%,3年累积无事件生存率为65.7%;染色异常组患儿3年累积生存率为47.5%,3年累积无事件生存率为24.9%;出现进展或复发患儿染色数目异常以10号染色缺失常见,结构异常以11q、1p、2p区域较多。结论NB患儿肿瘤细胞染色异常率高,但重复率低,个体间差异明显。10号染色缺失、11q、1p、2p区域结构异常可能为提示NB预后不良因素;通过骨髓标本进行肿瘤染色核型分析可行,可为更精准的危险度分层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骨髓转移 染色体核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费城染色阳性(Ph+)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G-ALL)的诊断、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2015年9月诊断为Ph+ G-ALL 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骨髓涂片中含颗粒的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占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中的23%,免疫表型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BCR-ABL融合基因阳性,Ph染色阳性,骨髓缓解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定期门诊复诊。结论成年人G-ALL少见,诊断依据骨髓形态学检查及免疫分型,治疗按照成年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方案,但其诱导缓解率、生存期低于非G-ALL。

  • 标签: 白血病,淋巴细胞,颗粒性,急性 细胞形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高通量测序与染色核型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二者在产前诊断中联合应用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期间来本院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共210例,同时进行胎儿染色核型分析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将二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10例胎儿样本经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拷贝数变异(CNV),发现染色和单体异常共8例,有明确致病的染色微缺失微重复9例,可能致病4例,有临床意义的变异检出率为10.00%;胎儿染色核型分析发现染色数目异常11例,结构异常12例包括平衡易位4例、倒位2例、易位型21-三1例,异常检出率为10.95%。结论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可检出小于5~10 Mb的染色变异,但却不能检出未发生基因剂量变化的染色结构异常。在产前诊断中将染色核型分析技术与高通量测序技术联合应用,可相互弥补彼此不足,提高胎儿染色异常检出率,减少漏诊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高通量测序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
  • 简介:摘要本共识主要针对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无不典型增生等子宫性疾病的14周前人工流产,从人工流产术前风险评估及预案、人工流产方法选择及并发症处理、人工流产同时行子宫性疾病手术的决策及方法、人工流产后避孕方法的选择等方面深入讨论,希望能加强合并子宫性疾病的早期人工流产的规范管理,保证手术安全。

  • 标签: 子宫体良性疾病 人工流产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遗传球型红细胞增多症(HS)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基因突变。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于昆明市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HS的1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儿为3例,男性为7例,平均年龄为4.5岁。收集这10例HS患儿一般临床资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进行HS相关基因突变检测。回顾性分析HS患儿的临床特征、相关基因突变及疗效。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结果①本研究10例患儿均以贫血、黄疸、脾大为临床表现。贫血以小细胞性贫血为主,重度贫血为4例,中度贫血为4例,轻度贫血为2例。患儿脾大以轻、中度为主,轻度脾大为4例,中度脾大为6例,无一例为重度脾大。患儿输血次数不一。3例患儿外周血球形红细胞比例增多,其余7例正常。4例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其余6例正常。患儿地中海贫血基因、铁蛋白及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水平均正常。②高通量基因测序结果显示,10例患儿中,6例存在ANK1、2例存在SPTA1、1例存在SPTB基因突变,1例存在SPTB基因2~3号外显子疑似重复。其中,ANK1基因c.4585C>T(p.R1529X)、c.3877C>T(p.R1293X)突变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专业版中,已有文献报道与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相关。ANK1基因c.1471C>T(p.Q491X)、c.1817delT(p.L606Cfs*31)、c.4390+5G>T(IVS36dsG-T+5)、c.4189C>T(p.L1397F)突变,在HGMD专业版中未见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考虑ANK1基因c.1471C>T(p.Q491X)、c.1817delT(p.L606Cfs*31)突变为新发可疑致病突变。SPTA1基因c.4766G>A(p.W1589X)、c.5432G>A(p.R1811Q)突变,SPTB基因2~3号外显子疑似重复未见文献报道。其中,考虑SPTA1基因c.4766G>A(p.W1589X)突变为新发可疑致病突变。SPTB基因c.4735C>T(p.R1579X)突变已有文献报道。SPTB基因c.797_798del(p.I266Nfs*28)未见文献报道,并且考虑为新发可疑致病突变。③本研究4例接受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患儿中,2例术后未再接受输血治疗;1例术后6个月内,未再接受输血治疗,6个月后每2~3个月接受1次输血治疗,1例失访。其余6例未接受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患儿中,1例每2个月接受输血治疗1次;5例血红蛋白(Hb)值>90 g/L。结论对于临床特征不典型的患者可以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辅助诊断HS。本研究发现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ANK1及SPTA、SPTB基因突变。

  • 标签: 球形红细胞增多,遗传性 突变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ANK1基因 SPTA基因 SPTB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遗传血小板减少症(HT)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诊治的5例HT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5例患儿中男3例,女2例,中位发病年龄为4岁2个月,中位确诊年龄为4岁4个月。均存在血小板减少,其中4例为巨血小板减少症,1例为正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表现以皮肤瘀点瘀斑为主,4例病初均被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接受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基因测序结果分别为MYH9基因突变(c.3493C>T)、MYH9基因突变(c.5878G>A)、NBEAL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295C>T;c.4169C>T)、GP1BA基因突变(c.1761A>C)和ANKRD26基因突变(c.5123A>G)。结论以反复孤立性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且对ITP治疗方案效果欠佳时,需警惕HT可能,尽早行基因筛查对患者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 基因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在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增厚胎儿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分析中的价值。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在宁波产前诊断中心筛查NT并行染色核型及CMA检测的180例胎儿(单胎)纳入研究。根据NT值分组。结果180例中共检出染色异常43例,其中核型异常33例。147例核型正常胎儿中,CMA额外检出10例CNV异常,其中6例(4.1%,6/147)为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5组不同NT值胎儿染色异常检出率比较,≥5.5 mm组异常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CMA可在核型正常胎儿中进一步检出6.8%的异常CNVs;NT增厚程度与孕妇年龄无关,NT≥5.5 mm染色异常发生率显著增高;致病性变异可出现在不同NT增厚程度中,NT≥2.5 mm即可建议行CMA检测。

  • 标签: 颈项透明层厚度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拷贝数变异 染色体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从不同指征介入性产前诊断的染色异常核型分布评估NIPT的临床应用。方法羊水细胞培养、染色制备、阅片过程均按操作常规进行;同时结合将(培养至7 d时置换出的)旧培养基放4℃冰箱保存种细胞的方法进行羊水细胞培养,可达到仅穿刺一次即培养成功的效果。统计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异常染色检出例数及种类,预测应用NIPT检测可能的检出率及漏诊风险。结果1 342例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孕妇中胎儿染色异常108例,检出率为8.0%,其中36例为染色平衡易位携带者,不具有临床表型;另72例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型,包括21-三39例、18-三9例、13-三1例,性染色数目异常14例、性染色结构异常3例、部分单体或三4例、三倍2例。结论以不良妊娠史者、染色平衡易位携带者为第一指征者,胎儿染色异常种类多不在NIPT检测范围内,故建议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以超声胎儿结构异常为指征者,将有36.4%的染色异常不在检测范围之内,建议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以高龄、母血清学筛查高风险者,除染色平衡易位携带者外,胎儿多为21、18号等染色数目异常,在介入性产前诊断资源不足、孕妇有羊穿禁忌证或拒绝介入性产前诊断的情况下,可慎用NIPT技术进行检测,但在NIPT前应当充分告知孕妇其检测范围的局限性及漏诊风险。

  • 标签: 产前诊断 染色体异常 NIPT 冷"休克"M期羊水细胞 传代培养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中期母血清标记物(二联)的筛查对检出胎儿染色异常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010年 1月— 2017年 4月年德阳市人民医院内自愿接受产前筛查的 55436名孕中期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55436例孕妇中唐氏综合症、爱德华综合征、神经管缺陷阳性率分别是 5.03%、 0.31%、 0.40%;检出率分别为 63%、 100%、 100%。当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值大于 1:1000时对 13三综合征、性染色异常、嵌合体、染色结构异常以及染色正常变异的检出率分别达 100%、 100%、 83.3%、 80%、 88.2%。 结论 应用以及推广二联产前筛查并结合产前诊断是降低染色异常胎儿出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孕中期 产前筛查 唐氏综合征 染色体异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成年人费城染色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传统化疗效果差,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使Ph+ ALL治疗模式发生改变,改善了患者生存期。在TKI时代,关于下列问题仍未达成共识,如移植是否仍需要、移植前后TKI如何应用、免疫治疗又有哪些新进展及免疫联合靶向治疗效果如何,文章就Ph+ ALL治疗现状及展望进行综述。

  • 标签: 费城染色体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 免疫治疗
  • 作者: 刘雪霞 张璘 任梅宏 宋桂宁 张颜秋 李艳晖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0-09-15
  • 出处:《医师在线》 2020年第18期
  • 机构: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目前诊断胎儿是否有染色体疾病的较为安全可靠及常用的方法 [1],但羊水细胞培养一直存在着标本难以复得、 培养周期长、 易污染、 分裂象少等问题 [2-4]。羊水从抽取后进行培养,到制备出可分析的良好染色体核型,整个过程步骤繁多;其中包括羊水细胞接种、培养、收获,及羊水染色体制片、 G显带、染色等过程,每一个步骤都对实验的成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分析羊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制备的影响因素以及探索提高实验成功率和质量的方法,对满足临床需求和提高染色体异常诊断率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结合本人的工作积累和目前羊水培养和染色体制备的关键环节进行综述,现综述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遗传肾病综合征(HNS)是指因编码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蛋白或功能蛋白的单基因突变所致的肾病综合征。已发现50多个单基因突变可导致HNS。疾病动物模型对人类全面了解HNS病因和发病机制,探寻HNS特异治疗方法非常重要。小鼠因其基因背景与人类相近,常被用于HNS模型研究。本文简要介绍HNS小鼠模型及其应用,有助于临床医生深入理解HNS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药物探索。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 2020年 2月 7日 开远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 1列遗传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局部皮损创面采用夫西地酸乳膏、湿润烧伤膏混合药物治疗 12 天后改为单纯性应用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治疗 12 天后,创面明显缩小,患儿出院,于家中自行用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出院随访,创面大部分愈合,愈合皮肤留有少许色素沉着,无明显增生性瘢痕形成。

  • 标签: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湿润烧伤膏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