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ni-CEX情景模拟联合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急诊科本科护生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急诊科实习的64名本科护生,采取随机对照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Mini-CEX情景模拟联合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然后对其进行考核,对比评价两组护生的操作考核成绩及人文关怀能力。结果:观察组学生的操作考核成绩和人文关怀得分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Mini-CEX情景模拟联合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急诊科本科护理生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操作水平和人文关怀能力。

  • 标签: Mini-CEX情景模拟 SPOC混合式 教学模式 急诊科 本科护生
  • 简介:[摘要]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该学科不仅是护理学生接触临床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系统性学科,而且还是护理学生掌握临床护理方法和理念的重要学科。然而由于内科护理学内容较多较复杂,兼顾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因此对刚刚接触临床学科的护理学生而言存在较大的学习难度。混合式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学科的授课中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而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混合式教学更是对提高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基于思维导图的混合式教学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思维导图 混合式教学 内科护理学教学 应用研究 进展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不断出现,微课、翻转课堂逐渐进入教学视野,成为教学改革中探索的一个热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带教将面临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但是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相对于学生来说,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为住培医师提供了多种学习方式,丰富了学习的形式,是传统学习的补充。在实习过程中神经专业理论知识抽象,导致住培医师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及主动性。基于神经内科住培过程中突出的问题,该课题旨在研究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神经内科住培过程中应用研究,探讨新型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临床住培带教中的意义,为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信息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翻转课堂 混合式教学 神经病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合式血液净化[血液灌流(HP)联合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PHVHF)]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ICU住院的58例ARDS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5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51.9±17.2)岁;对照组男33例,女25例,年龄(52.7±14.4)岁。治疗组患者以HP+PHVHF治疗。比较ARDS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临床指标、炎症因子、生物标志物[血管生成素2、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和蛋白C]的浓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RDS患者治疗前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4 h,治疗组PaO2、SaO2分别为(63.6±16.4)mmHg(1 mmHg=0.133 kPa)、(86.3±6.5)%,均高于治疗前(59.5±17.3)mmHg、(81.8±7.5)%,PaCO2为(51.4±10.7)mmHg,低于治疗前(53.6±15.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8 h、12 h检测发现效果越明显。经组合式血液净化后,ARDS患者的临床症状、炎症因子、血清生物标志物(血管生成素2、KL-6和蛋白C)浓度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组合式血液净化治疗ARDS可改善血气指标,有效清除炎症介质,改善肺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组合式血液净化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炎症因子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ICU获得性衰弱是ICU危重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早期干预是预防和治疗ICU获得性衰弱的重要措施,科学规范的干预对患者预后有着积极作用。近年来,整合照护作为某些特定患病人群的管理手段,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成本,逐渐被应用到ICU获得性衰弱的防治中。本文对ICU获得性衰弱整合照护临床干预的研究现状进行描述,以期为构建ICU获得性衰弱整合照护干预的实践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综述 重症监护病房 ICU获得性衰弱 整合照护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乳腺癌患者重返工作(RTW)体验。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EBSCO、PubMed关于乳腺癌患者RTW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7月。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提炼56个明确的研究结果,将相似结果归纳组合形成8个新的类别,并综合成3个整合结果。整合结果1:自身工作状态和外环境的转变;整合结果2:提高主观能动性,积极寻求适应和发展;整合结果3:珍惜自己,感恩现状,实现个人价值。结论健康照护者应关注乳腺癌患者RTW过程中的身心体验、行为表现及需求等,加大对该人群的评估和管理,构建动态、多学科和针对性的指导方案,积极地鼓励患者RTW,回归生活常态化。

  • 标签: 乳腺肿瘤 重返工作 质性研究 系统评价 Meta整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多模式整合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改革中价值。方法 针对某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一班与二班的学生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除了采用的教育方法差异外,给予学生相等的教育资源,以教育方法的差异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4位学生,通过考试的方法获取教学成果,对现今医学教育中采用的多模式整合教学方法与传统教育方法开展比较剖析。结果 通过对搜集的信息开展剖析,证实运用多模式整合教育方法开展临床医学教育,能够促使学生的考试成绩由于传统教育方法所获得的成绩。此次研究所获取的信息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多模式整合教育开展临床医学教育革新,能够充分提升医学教育的成果,同时尽可能提高教育效果,值得广泛运用。

  • 标签: 多模式 整合教学法 临床医学教学改革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于术后护理中实施整合护理模式的有效性。方法:从本院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中抽选80例进行分析观察,抽选时间为2020年4月-2021年4月,抽签方法将病人均分成参比组和分析组,一组病人40例,参比组术后实施一般护理,分析组术后实施整合护理,比较二组护理效果。结果:分析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值均较参比组优(P<0.05)。结论:将整合护理方案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术后护理工作中,能够促进病人髋关节功能的康复效率。

  • 标签: 有效性 整合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装置吸入七氟醚复合右美托咪定小剂量泵注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5月至10月于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择期行包皮环切手术的80例患儿分为SD组和K组;SD组40例,年龄(6.04±1.04)岁,K组40例,年龄(6.05±1.06)岁。在麻醉准备间,SD组患儿使用便携式组合吸入装置吸入2 ml七氟醚,K组患儿予肌内注射氯胺酮4.00~5.00 mg/kg,两组患儿入睡后将其推入手术室,立即开放外周静脉,SD组予右美托咪定0.50 μg/kg,稀释至20 ml,K组予等量的盐水,两组均10 min泵注完成。术中两组依据体动反应分别追加七氟醚1 ml/次、氯胺酮0.50 mg/kg。记录两组入睡、苏醒、离室时间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评估苏醒期躁动和改良面部表情评分(FLACC)情况;记录两组围术期生命体征、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SD组入睡、苏醒和离室时间分别为(1.68±0.38)min、(13.08±1.61)min、(27.79±3.33)min,K组分别为(2.70±0.38)min、(25.61±3.12)min、(34.23±4.55)min,SD组入睡、苏醒和离室时间均明显降低(均P<0.05);SD组苏醒期躁动评分为(1.58±0.59)分,K组为(2.53±0.72)分,SD组苏醒期躁动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FLACC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入室时、苏醒时、离室时HR、MAP、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切皮时和术毕时,SD组的HR、MAP、SpO2分别为(92.93±4.08)次/min、(69.98±3.07)mmHg(1 mmHg=0.133 kPa)、(99.25±0.78)%、(87.28±3.99)次/min、(66.98±2.77)mmHg、(99.18±0.75)%,K组分别为(95.28±3.40)次/min、(71.95±4.49)mmHg、(99.00±0.72)%、(92.48±3.76)次/min、(70.87±3.22)mmHg、(98.93±0.76)%;与K组相比,在切皮时和术毕时,SD组的HR、MAP出现一过性地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O2无明显下降(均P>0.05)。两组患儿无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SD组的躁动发生率、气道分泌物增加均为0,K组分别为10%(4/40)、15%(6/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组合式吸入装置吸入七氟醚复合右美托咪定小剂量泵注,起效迅速、苏醒快、不良反应少,能为小儿包皮环切术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

  • 标签: 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装置 包皮环切手术 七氟醚 右美托咪定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负压组合式输尿管镜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URS)治疗单侧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单侧上尿路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f-URS治疗,研究组予以负压组合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b)、血肌酐(Cr)水平,统计两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54.12±6.25)min比(35.41±5.73)min](P<0.05),术后24 h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90.0%(36/40)比62.5%(25/40)](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2/40)比25.0%(10/40)](P<0.05);两组的住院天数和术后30 d的结石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Hb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Cr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单侧上尿路结石的患者,负压组合式输尿管镜与f-URS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与f-URS比较,负压组合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可避免更多的并发症,且对于直径>20 mm结石的治疗效果更明显。

  • 标签: 单侧上尿路结石 负压组合式输尿管镜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中医食疗与肿瘤防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基于慕课及微信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慕课及微信平台,实施翻转课堂的线上课程,线下课堂实行对分课堂,教学过程充分融合PBL+TBL的双轨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慕课 微信 混合式教学 中医食疗与肿瘤防治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本文重点阐明学科整合型PBL课程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的现实必要性。通过一些真实、完整案例的小组讨论教学过程,详细说明学科整合型PBL课程如何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通过课程思政,隐性渗透敬业、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贴近患者临床,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心理安慰水平。经过5年的教学实践,获得国家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的首肯、学生好评,效果明显,能扎实培养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的自主学习能力;能显著提高基础医学课程之间和基础医学与临床的双向整合能力;能明显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

  • 标签: 学科整合型PBL课程 临床思维 患者临床 问题导向学习 课程思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整合照护干预对ICU神经重症患者运动行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该院ICU收治的神经重症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标号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运动整合照护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运动行为、预后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实施早期运动整合照护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运动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预后结局优于对照组患者,无死亡率且复发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早期运动整合照护干预可显著提升ICU神经重症患者运动行为能力,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水平,降低死亡率,对患者获取良好预后结局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早期运动整合照护 ICU 神经重症 运动行为 预后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尽管近护士质量与安全教育(QSEN)项目开发并传播了质量与安全能力,但医院护理教学对其的接受却很缓慢。运用实施科学的方法有助于促进护理教育中质量与安全能力的整合。本文包括一个定义和描述的实施科学方法和实际实施策略,护士教育工作者考虑时,整合QSEN能力纳入护理课程。

  • 标签: 实施科学 护理教育 患者安全 护士质量安全教育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科研思维与临床技能兼备的高水平人才,优化其培养体系是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单纯目标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日益显露,过程管理被提出且运用于实践。本文旨在阐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四证合一"血液内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及评价机制,介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具体过程,分析过程管理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实践。

  • 标签: 专业学位研究生 线上教学 过程管理 四证合一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手术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82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观察组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术对患者展开治疗,对照组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六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更小,两组比较均呈显著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同传统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相比,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手术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手术值得优先考虑。

  • 标签: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术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四肢骨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检查预测重型颅脑损伤(sTBI)昏迷患者的预后。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因sTBI导致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于急救治疗1周内进行aEEG检查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其中头颅MRI测量9个感兴趣区(额叶灰质和白质、顶叶灰质和白质、颞叶灰质和白质、基底节区尾状核、豆状核、丘脑)的ADC值,并分别计算出额叶、顶叶、颞叶和基底节区的ADC均值。根据12个月后的随访结果,比较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1~2级〕与预后良好(GOS 3~5级)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aEEG和ADC对sTBI患者预后良好的预测能力,以及aEEG与ADC联合的预测价值。结果共入组52例sTBI患者,平均年龄(36.7±13.9)岁,其中男性35例;随访12个月后,有29例患者预后良好,23例预后不良。aEEG Ⅰ、Ⅱ、Ⅲ级患者分别为21、17、14例,相应有19、10、0例患者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组患者的9个感兴趣区ADC值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10-6 mm2/s:额叶灰质为924±107比531±87,额叶白质为804±95比481±74,颞叶灰质为831±93比683±72,颞叶白质为726±87比654±63,顶叶灰质为767±79比690±75,顶叶白质为716±84比642±62,尾状核为689±70比465±68,豆状核为723±84比587±71,丘脑为807±79比497±67,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EEG预测sTBI患者预后良好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6,最佳截断值为<1.5级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7%、72.8%;在各感兴趣区ADC值预测能力中,以额叶和基底节区ADC值预测sTBI患者预后良好的特异度较高,AUC分别为0.817、0.90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26×10-6 mm2/s、>624×10-6 mm2/s时,预测预后良好的敏感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63.4%、61.8%。多模态评估显示,额叶ADC、基底节区ADC与aEEG联合预测sTBI患者预后良好的敏感度为91.0%、特异度为93.7%。结论ADC联合aEEG技术可显著提高对sTBI昏迷患者远期预后的评估能力。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振幅整合脑电图 表观弥散系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应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THBC)的智能化健康干预所产生的促进产后恢复及母乳喂养结局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收入本院产检的100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年龄(26.46±3.12)岁,观察组年龄(26.59±3.33)岁。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ITHBC的智能化健康干预。比较两组孕产妇产后恢复及母乳喂养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巨大儿发生率为2.00%(1/50)、剖宫产发生率为4.00%(2/50)、会阴侧切率为6.00%(3/50)、下床活动时间为(26.79±3.78)h、恶露持续时间为(30.48±3.72)d、子宫复旧时间为(8.33±2.38)d、产后2 h出血量为(212.45±33.25)ml、首次哺乳时间为(3.07±1.31)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孕妇体质量控制率为96.00%(48/50)、每天哺乳次数为(8.05±0.51)次、产后3 d泌乳量为(192.18±23.28)ml、母乳喂养率为88.00%(44/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ITHBC的智能化健康干预能够有效促进孕妇体质量控制,降低巨大儿、剖宫产、会阴侧切、产后出血风险,督导产妇产后及时下床活动,促进子宫恢复、恶露排除,有效改善母乳喂养结局。

  • 标签: 健康干预 孕妇 产后 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