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麻醉,观察组应用丙泊酚麻醉。比较2组患者各时点临床相关指标(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麻醉效果(麻醉诱导时间、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结果检查时、检查后,观察组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波动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心动过缓、呼吸异常及低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体动反应、胃肠道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术后患者的精神活动在满足离院标准时已基本恢复,老年患者恢复较慢,但可通过适当延长离院时间得以恢复。

  • 标签: 丙泊酚 无痛胃肠镜检查 精神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品管圈(QCC)活动在小儿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21年1月到2022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68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儿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34例。常规组实施传统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给予品管圈(QCC)活动干预,对比两组恢复情况。结果: 通过比较两组患儿在干预后的情况,发现实验组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性明显。结论: 将品管圈(QCC)活动模式,应用到小儿肺炎患儿护理中,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与恢复情况,进而不断提高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QCC)活动 小儿肺炎患儿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近三年在我院进行救治的1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提供毫针针刺,研究组提供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浮针 再灌注活动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6000件医疗器械参与研究,其中将2020年2月至2020年8月使用的3000件手术器械实施常规清洗消毒措施,设为对照组,而将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使用的3000件手术器械进行品管圈活动处理,设为观察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器械包完整度、器械灭菌合格率以及返灭菌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器械包完整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器械灭菌合格率高于对照组;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器械返灭菌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消毒供应室 手术器械管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儿科病房护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探讨该护理模式对提升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以2021年3月~2022年3月儿科病房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共计240例。整理儿资料采用1∶1分组方式,组别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住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实施常规管理,后者住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实施品管圈活动。分析各环节护理评分来总结该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以基础护理、整体护理、病区管理、书写质量等指标为依据,评估两组护理质量提升情况,观察组各项评分更优益,对照组相对稍低,二者比较结果(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能够改善儿科病房传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基础护理到整体护理,护理质量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 标签: 儿科病房 品管圈活动 护理质量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主要选取了到我院门诊输液室护理的患者,探讨了品管圈活动对输液室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主要的研究样本是选择来我院门诊输液室护理的患者,样本量抽取80例,之后采用随机做分组处理,将这些样本量分两组,其中一个组设定成常规组,该组中的患者共有4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另外一个组则设定为研究组,该组中的患者共有40例,该组患者均采用品管圈活动;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级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门诊输液室患者采取品管圈活动的方案进行护理管理,效果明显。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门诊输液室 护理管理 应用 价值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下床活动对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40例实施术后24小时后下床,探究组40例术后3-6小时后下床,最后比对早期下床活动对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预后影响。结果:通过对不同时间下床活动后,探究组并发症率2.50%低于常规组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探究组早期下床活动满意度97.5%高于常规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早期下床活动对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早期下床活动能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起搏器植入 早期下床活动 预后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DCE-MRI)增强定量参数用于测评克罗恩病(CD)的活动度。 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前来我院就诊的95例CD患者,均采用MRI、DCE-MRI 扫描及检测容积转运常数(Ktans)值,采集入选患者的CD内镜评分(CDEIS)及弥散系数(ADC)等资料,参照CDEIS评分将患者分为静止组、轻-中度活动组与重度活动组,分别30例、37例、23例,比较3组患者ADC、Ktans检出值,解读活动期与慢性期CD患者MRI特征性表现及MRI、ADC、Ktans值的关系。结果静止组、轻-中度活动组与重度活动组ADC 依次为(2.83±0.43)×10-3、(1.45±0.22)×10-3、(1.16±0.17)×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8.13,P

  • 标签:
  • 简介:【摘 要】背景 加速康复外科(ERAS)提倡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在亚重症科室,常规术后监护时长一般不超过24小时,而患者解除常规监护后下床活动是否存在风险尚无定论。目的 通过统计患者术后长时间生命体征异常报警的分布情况,研究通过使用可穿戴监护延长监护时间对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风险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集使用可穿戴监护的62例消化外科术后患者自术后到出院真实的3327次生理异常报警,对报警的种类、时间分布和患者分布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人均每小时生理报警在0-24小时和24-48小时内分别为0.91次和1.22次,无明显的时间分布差异(p>0.05);在48-72小时内为0.36次,与前两者存在明显的时间分布差异(p

  • 标签: 可穿戴监护 早期下床活动 风险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护理中品管圈活动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时间区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60例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进行研究。将双盲对照原则作为本次实验所选60例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的分组依据,研究人员在参照组所选患者护理中采取常规护理,在观察组患者护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记录参照组及观察组所选患者压力性损伤出现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实施对比分析。结果:参照组及观察组所选患者中分别有6人及1人出现压力性损伤,压力性损伤出现概率分别为20.00%及3.33%,组间对应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参照组及观察组所选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2.5±4.9)分及(94.1±3.8)分,数据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p<0.05)。结论:在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护理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显著,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高危患者 品管圈活动
  • 简介:【摘要】慢性肾病目前被广泛关注,维持性血液透析(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 为临床治疗慢性肾病终末期的主要方法。MHD 治疗可有效延长肾衰竭患者生存期,我国MHD患者生存质量较发达国家仍处于较低水平。体力活动是指机体通过骨骼肌收缩和关节运动导致能量代谢增加的各种肢体运动,是人们满足生活、学习、工作需要和各种任务的活动能力。体力活动不足可导致机体功能下降、增加心血管系统慢性炎性反应及内皮功能障碍,使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国外已有MHD患者体力活动研究的相关报道,而国内相关研究匮乏。为提高MHD患者体力活动水平,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本文对MHD患者体力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慢性肾病 体力活动水平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手术患者在其术后疼痛管理中采用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术后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运用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结果:术后24h、48h的活动性以及静息性NRS疼痛度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进食、下床活动以及住院等各项时间均为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手术患者于术后运用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能够有效提升疼痛管理质量,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及加快其术后康复进程。

  • 标签: 手术 疼痛管理 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 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品管圈活动在肿瘤TNM分期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2年2月至7月,70例肿瘤患者,依据入院先后时间将其分为两组:甲组(35例,常规护理风险管理)、乙组(35例,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乙组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甲组(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升肿瘤TNM分期护理风险管理效果。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肿瘤 TNM分期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 QCC) 活动对提高中药贴膏剂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以“提高中药贴膏剂在临床使用中患者的满意率”为该期品管圈活动主题,分析影响中药贴膏剂在临床使用中患者不满意率的主要原因,运用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寻找问题真因,讨论并制定相应对策,落实整改,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中药贴膏剂患者满意率的变化。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改善,中药贴膏剂患者使用满意率由活动前的80%提高至活动后的96.5%,全体圈员在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品管圈掌握手法上均有明显提升。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中药贴膏剂患者使用满意率,促进产品质量、工艺、性能、使用方法等全面的品质提升,进一步提升患者使用中药贴膏剂的满意率及使用效果。

  • 标签: 品管圈 中药贴膏剂 临床使用 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用于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到2022年3月,选取14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实施单双数分组,单数患者72例、双数患者71例,分别是观察组、对照组,前者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者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血压、血脂、血糖达标率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血压、血脂、血糖达标率更大,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2型糖尿病 达标率 常规护理 品管圈活动 心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在减少ICU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于2022年3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将同年4月我科收治的70例ICU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品管圈活动分析身体约束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方法,统计2022年4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的情况。结果:在通过品管圈活动制定对策并实施后,ICU住院患者的身体约束使用率低于开展前;患者的皮肤损伤、皮下瘀斑、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得到明显改善;意外拔管以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低于开展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ICU住院患者身体约束中,应用品管圈活动能够根据现有的情况,明确改善方向,从而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最终达到避免约束造成损伤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达到降低住院患者的身体约束率的目的,值得研究和借鉴。

  • 标签: 品管圈 ICU住院患者 身体约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老年人活动义齿修复中对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10-2021.10月,1年内收治的82例老年活动义齿修复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1例,使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41例,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MD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活动义齿修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焦虑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论康复护理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脑瘫患儿10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50例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另50例实施康复护理(观察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对于各项数据的对比来说,观察组护理方法的各项数据更加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ADL、GMF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日常生活活动,并将其扩展到家庭护理当中,有助于减轻孩子家庭的经济负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