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研究已普遍运用于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有认知损伤的帕金森病患者的功能网络连接发生了一些改变,这些改变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在该综述中,作者试图总结最近的RS-fMRI研究,讨论早期帕金森病功能连接特征的局限性和潜在意义,以跟踪和预测未来的PD进展。了解临床进展和并发症的神经相关因素和潜在的诱发因素对指导新的临床试验和制定预防策略非常重要。

  • 标签: 功能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 生物标志物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损伤 静息状态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推拿对颈椎病慢性疼痛患者静息脑功能默认网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9月23例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慢性疼痛患者。给予中医推拿治疗,评价治疗前后患者静息脑功能默认网络的状态。结果中医推拿前后患者VAS评分与颈椎病症状量表结果显示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推拿用于颈椎疼痛患者,能帮助调整患者静息脑功能的默认网络,能提升患者认知,改善视觉以及记忆等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中医推拿 颈椎病慢性疼痛 静息态脑功能默认网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联合应用局部一致性(ReHo)和功能连接(FC)对主观认知下降(SCD)患者进行研究,探讨静息下SCD的机制。方法对25例SCD及30例性别、受教育年限、民族等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静息功能磁共振(RS-fMRI)扫描,应用DPARSFA2.3和SPM8软件分析筛选SCD组ReHo值异常脑区,以后扣带回/楔前叶作为种子点行全脑FC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CD组右侧枕中回、左侧楔前叶ReHo值升高[体素水平(Voxel)水平,Alphasim校正,P<0.05];右侧颞下回、右侧眶部额下回、左右侧丘脑ReHo值减低(Voxel水平,Alphasim校正,P<0.05);后扣带回/楔前叶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发现Cerebelum _Crus2_R连接增强(Voxel水平,Alphasim校正,P<0.05),而与右侧眶部额下回、左侧颞下回、颞极功能连接强度低于健康对照组(Voxel水平,Alphasim校正,P<0.05)。结论默认网络(DMN)可能在SCD的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脑区异常可能最早发生于后扣带回/楔前叶。

  • 标签: 主观认知下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高血压临床效果、血压水平及心理转影响。方法以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为对象,常规干预30例(参照组),临床护理路径30例(研究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在干预以后,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参照组,HAMA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P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老年 高血压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发作期和临床治愈期的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静息下缰核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特征。方法对35例发作期抑郁症患者(first-episode current MDD,fMDD)、35例经住院治疗达到临床治愈期抑郁症患者(remitted MDD,rMDD)和性别、年龄、教育年限相匹配的30例健康对照被试(healthy controls,HC)进行静息fMRI扫描。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以缰核为感兴趣区进行FC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并对差异脑区FC值与病程、HAMD17评分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与HC组相比,fMDD组缰核与左侧枕中回(x,y,z=-48,-84,3,t=-4.335,P<0.05)FC减低,缰核与左侧缘上回(x,y,z=-66,-30,36,t=4.876,P<0.05)、左侧额上回(x,y,z=-6,-33,51,t=4.402,P<0.05)、双侧顶下小叶(左侧:t=3.300,P<0.05,右侧:t=3.557,P<0.05)FC增强;与HC组相比,rMDD组缰核与左侧枕中回(x,y,z=-48,-84,3,t=-4.321,P<0.05)、左侧丘脑(x,y,z=-9,3,3,t=-3.971,P<0.05)FC减低,缰核与左侧颞中回(x,y,z=-48,-39,9,t=4.062,P<0.05)、左侧缘上回(x,y,z=-51,-15,45,t=2.906,P<0.05)、左侧额上回(x,y,z=-24,-21,39,t=3.044,P<0.05)、双侧顶下小叶(左侧:t=2.880,P<0.05,右侧:t=3.512,P<0.05)FC增强;(2)fMDD组缰核与右侧眶额皮层(t=-3.899,P<0.05)、左侧颞中回(t=-4.023,P<0.05)功能连接低于rMDD组,缰核与左侧缘上回(t=4.157,P<0.05)、左侧额上回(t=3.327,P<0.05)、左侧丘脑(t=3.316,P<0.05)、左侧顶下小叶(t=3.909,P<0.05)FC高于rMDD组;(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以上差异脑区FC值与HAMD17总分均无相关性,缰核与左侧枕中回FC值与病程具有边缘相关性(r=0.328,P=0.063)。结论发作期与临床治愈期MDD患者缰核与默认网络、视觉网络、奖赏网络功能连接异常,可能参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rMDD患者缰核功能连接未恢复正常。

  • 标签: 抑郁症 发作期 临床治愈期 缰核 功能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复发性抑郁症(recurrent depressive episodes, RDE)与首发性抑郁症(first depressive episode, FDE)杏仁核静息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差异,以探索RDE的FC改变特征。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RDE患者、FDE患者及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 HCs)各21例,采集3组受试者静息脑功能MRI数据,并完成临床抑郁、焦虑及冗思等量表的评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双侧杏仁核与全脑FC差异,并对结果进行高斯随机场校正。提取3组间FC有差异脑区的时间序列均值(FC值),对FC值进行事后两两比较,所得结果进行Bonferroni校正(P<0.016)。最后对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的FC值与临床量表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与FDE组比较,RDE组左侧杏仁核与左、右侧前扣带回/左侧眶部额上回的FC增强,RDE组右侧杏仁核与右侧中央前回/右侧楔前叶、右侧补充运动区/右侧中扣带回的FC增强。与HC组比较,RDE组左侧杏仁核与左、右侧前扣带回/左侧眶部额上回的FC增强。(2)RDE组左侧杏仁核与左、右侧前扣带回/左侧眶部额上回的FC值与中文版冗思量表(Rumination Response Scale, RRS)评分呈正相关(r=0.460,P=0.033)。结论RDE与FDE在杏仁核与边缘神经环路、奖赏环路、体感运动区及默认网络的FC值存在差异,且RDE存在更为广泛的FC改变特征,这可能是RDE神经病理机制更为复杂的原因。

  • 标签: 复发性抑郁症 首发性抑郁症 杏仁核 静息态 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系统性探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运动网络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改变,并观察频率特异性FC模式。材料与方法经过严格质控,最终前瞻性纳入28例PD患者与34例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整合来自模板的双侧小脑(Ⅳ~Ⅴ、Ⅵ、Ⅷ小叶)、黑质、基底节(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运动皮层(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共计36个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 ROI)组成PD特异性运动网络,使用常规低频(0.01~0.1 Hz)以及slow-3(0.073~0.198 Hz)、slow-4(0.027~0.073 Hz)、slow-5(0.01~0.027 Hz)子频段下的FC分别构建连边。经过基于网络的统计分析,探究频率特异性FC改变模式。使用Spearman偏相关分析观察异常FC与临床运动及认知评分的相关性。结果PD患者在常规低频下展现了广泛的FC减低。在P=0.01的连边阈值与P=0.05的子图阈值下,观察到包含22个ROI和29条连边的子图(P=0.017),其中网络间连接以丘脑-小脑-基底节为著,以及黑质-壳核、中央后回-小脑的连接。网络内连接主要集中于小脑双侧Ⅵ小叶间、双侧壳核间、双侧中央旁小叶与右侧中央后回。在P=0.05的连边与子图阈值下与常规低频对比,slow-4展现了更多的丘脑-基底节的FC改变。slow-5频段的特异连边主要集中在“小脑-黑质-基底节-丘脑”的网络间连接。slow-3频段未发现异常FC。常规低频下,丘脑-苍白球及壳核间FC与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Ⅲ, UPDRS-Ⅲ)呈负相关(Pcorrected=0.04及Pcorrected<0.01)。结论PD患者表现了整合运动网络复杂且广泛的FC受损,并且具有频率特异性改变模式。包含“小脑黑质-基底节-丘脑-运动皮层”多环路的脑网络功能异常可能是PD运动障碍的神经病理学机制之一,而纹状体、丘脑等皮层下结构可能具有疾病诊断与监测的潜在生物学价值。

  • 标签: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运动网络 频率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比率低频振幅(fALFF)值分析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T2DD)患者的脑自发神经活动的异常模式,明确T2DD患者脑损害的神经影像学特征。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自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5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52例T2DD患者进入研究,另设同期57例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限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HC)组。收集3组被试临床资料、精神心理量表评分、rs-fMRI扫描结果等资料;计算3组被试全脑fALFF值并比较不同脑区fALFF值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fALFF值与临床变量及精神心理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被试双侧楔前叶fALF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C组相比,T2DD与T2DM组双侧楔前叶fALFF值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D组fALFF值较T2DM组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D组、T2DM组患者fALFF值与临床资料及精神心理量表评分均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双侧楔前叶脑自发神经活动异常可能是T2DD患者脑损害的重要神经影像学标记。

  • 标签: 糖尿病,2型 磁共振成像 脑损伤,慢性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功能连接和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的方法探讨梅尼埃病患者静息脑活动的变化。材料与方法选取梅尼埃病发作期患者12例和健康对照组12例,进行rs-fMRI扫描,基于REST-plus软件,以双侧丘脑为感兴趣区,比较两组脑功能连接差异;运用肯德尔一致系数局部一致性 (Kendall′s coefficient concordance regional homogeneity,KCC-ReHo)和相干性局部一致性(coherence regional homogeneity,Cohe-ReHo)两种方法分析数据,比较两组受试者的ReHo值。结果梅尼埃病患者组双侧丘脑和右侧额下回功能连接增强;KCC-ReHo增高的脑区主要位于左侧颞下回,减低的脑区主要位于右侧额上回;Cohe-ReHo增高的脑区主要位于右侧小脑、左侧颞下回,减低的脑区主要位于右侧额上回、右顶上回、右侧楔前叶(Alphasim校正,校正后P<0.05)。结论静息状态下梅尼埃病患者脑功能连接和ReHo值均发生改变,主要涉及中枢前庭系统和视觉皮层相关脑区,可能与梅尼埃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 标签: 梅尼埃病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局部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静息状态下脑自发神经活动的改变。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45例RVO患者为RVO组,其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51.24±5.86)岁;同期将43例与RVO组性别、年龄等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对照组,其中男性19例,女性24例,年龄(49.79±7.31)岁。对受试者进行全脑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扫描,检测分数低频振幅(fALFF)值,分析RVO组相对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脑功能自发神经活动的改变,对两组fALFF数据的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单样本t检验和双样本t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VO组的fALFF值存在显著改变,在左侧小脑(-0.68±0.48,t=3.808)、右侧小脑(-0.79±0.47,t=4.590)、右侧脑干(-0.57±0.50,t=3.964)、左侧岛叶(-0.22±0.27,t=3.587)的fALFF值升高;在右侧距状沟(0.60±0.72,t=-3.521),右侧丘脑(-0.68±0.43,t=-3.846)及左侧舌回(-0.12±0.33,t=-3.876)的fALFF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VO患者存在包括视觉通路及情绪认知处理等多个脑区自发神经活动和功能受损,局部脑区可能存在代偿性脑功能增强。(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66-271)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闭塞 磁共振成像 大脑 神经网
  • 作者: 崔健 王赟 周媛 王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88;首都医科大学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 10006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88;首都医科大学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 100069;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049
  • 简介:摘要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有效,但其机制不明,也难以客观预测疗效。目前抗抑郁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局部自发脑活动的变化多集中在背外侧前额叶、腹内侧前额叶、前扣带回、楔前叶区域;脑功能交互涉及情绪环路、默认网络、中央执行网络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未来研究应优化试验设计、增加样本量、减少样本异质性,比较不同类别抗抑郁药物的影响。文章从静息功能磁共振影像角度系统综述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脑功能活动的影响,以期促进对抗抑郁药物作用机制的理解,促进可预测抑郁症药物治疗反应客观标记的发现。

  • 标签: 抑郁症 抗抑郁药物治疗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后静息脑功能磁共振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间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次后进行形态测量学结构磁共振成像、静息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结果第8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大范围脑组织区域均出现脑灰质及白质明显改变(P<0.01),校正族错误率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左侧额中回区域脑灰质明显减少(P<0.01);双侧额上回区域脑白质明显减少(P<0.01),右侧颞上回区域及岛叶区域脑白质明显增加(P<0.01)。第8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双侧小脑后叶、双侧小脑前叶、右侧丘脑脑区的低频振幅值明显高于电休克治疗前(P<0.01),右侧小脑前叶、额叶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回脑区及左侧顶下小叶的低频振幅值明显低于电休克治疗前(P<0.01)。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的机制与右侧颞叶、岛叶、小脑功能活动改变明显相关。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 电休克疗法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对海洛因成瘾者脑网络核心节点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招募26名海洛因成瘾短期戒断者(heroin abstinence,HA)与25名美沙酮维持治疗6个月余的海洛因成瘾者(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及42名健康对照者(health control,HC)。对三组被试进行静息功能磁共振数据采集。基于图论理论分析比较三组被试大脑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值差异,并分析差异脑区DC值与海洛因成瘾史及美沙酮治疗史的相关性。结果MMT组和HC组左内侧前额叶及双侧顶下小叶DC值均低于HA组,MMT组左侧楔前叶比HC组显著性增高,HA组与MMT组左侧眶额回、左侧额中回DC值均比HC组显著性增高,MMT组右侧岛叶比HC组、HA组显著性降低(P<0.001,Alphasim校正后P<0.05,体素>25)。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可能有利于海洛因成瘾者自我意识、自我监测等功能的恢复。但突显性、决策制定、抑制性控制等功能仍存在异常,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或其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才能恢复。

  • 标签: 美沙酮维持治疗 海洛因成瘾 度中心度 脑网络 功能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活雪旺细胞(activated schwann cells,ASCs)干预骨髓间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联合异种神经移植体(acellular nerve xenograft,ANX)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取大鼠骨髓腔内BMSCs,另取大鼠的ASCs和普通SCs,行原代培养。将两种细胞置于Transwell培养皿中培养并分成三组:BMSCs组,SCs-BMSCs组及ASCs-BMSCs组。在培养皿中培养后第2、4、6和8天,用CCK-8法检测各组BMSCs生物学活性,通过q-PCR检测各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mRNA表达水平。在无菌条件下制备10 mm坐骨神经缺损的大鼠模型,制作异种神经支架复合体(兔源胫神经)。将SD大鼠分为三组(n=10):ANX+BMSCs组,ANX+SCs-BMSCs组及ANX+ASCs-BMSCs组。将各组细胞打入支架,复合支架培养3 d,移植到大鼠模型中。术后8周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测各组患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使用q-PCR检测神经移植体内神经营养因子(BDNF、NGF和bFGF)表达水平,另比较三组模型的下肢患侧/健侧腓肠肌细胞横截面积比恢复率。结果CCK-8测定发现共培养系统中BMSCs组细胞增殖活性强于单细胞组,第2天和第4天,三组的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天ASCs-BMSCs组增殖活性强于BMSCs组与SCs-BMS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SCs组与SCs-BMSC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q-PCR检测BMSCs组中BDNF、NGF及bFGF的mRNA表达最低,ASCs-BMSCs组含量最高(P<0.05)。经8周饲养后的动物实验,通过检测发现,ANX-ASCs-BMSCs组的SCV,ANX内相关神经因子表达量以及ANX-ASCs-BMSCs组的大鼠患侧/健侧腓肠肌肌细胞横截面积均最大。结论ASCs能够促进BMSCs的分化增殖;运用ANX-ASCs-BMSCs促进周围神经功能再生。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异种神经移植体 激活态雪旺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患者静息状态下的局部神经活动变化特征及其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DSM-5单相抑郁诊断标准, 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评分>20分,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分≥12分的15例产后抑郁患者(PPD组)及与之年龄等相匹配的16名产后健康产妇(对照组),进行3.0 T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和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值,将差异脑区的ALFF值及ReHo值与HAMD24、EPDS评分分别进行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PD组右侧小脑前叶(山顶)和左背外侧前额叶ALFF值增高,右顶叶ALFF值减低(单个体素P<0.005,体素值>10,Alphasim校正);PPD组左侧眶部额上回、眶部额下回、额上回、额中回、楔前叶及顶下小叶ReHo值增高,右侧枕下回、额下回、额叶和左侧小脑下半月小叶的ReHo值减低(单个体素P<0.005,体素值>10,Alphasim校正);左背外侧前额叶ALFF值与PPD组HAMD24评分呈正相关(r=0.585,P=0.022),校正年龄、教育程度和体重指数后,偏相关系数依然有统计学意义(r=0.561, P=0.046)。结论PPD患者存在情绪调节相关脑区神经活动改变;左背外侧前额叶ALFF值越高的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

  • 标签: 抑郁症,产后 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局部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牵引状态下中频电疗联合针灸对于患者治疗疗程及效果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一年间收治的94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为对象,将其分作电疗组与配合组,电疗组患者接受牵引下的中频电治疗,配合组患者则需要联合接受针灸治疗,对双方治疗疗程及具体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配合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电疗组,且疗程更短,双方数据接受比对后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牵引状态下的电疗配合针灸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牵引 中频电 针灸 疗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种子点到全脑的功能连接、低频振幅变化,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功能成像与临床量表、炎性指标(hs-CRP、IL-6、IL-2、IL-10、IL-17a及IFN-γ)的关联。方法纳入2016年至2020年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剔除12例头动较大和数据不完整的患者,最终纳入55例。收集基线数据,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得分≧7分的患者分为PSD组(28例),HAMD-17得分<7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收集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进行分析,并测定血清炎症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SD组以L-DLPFC为种子点时1个差异团块内功能连接降低,体素129 mm3,MNI坐标(x=9, y=30, z=33),对应AAL脑区左前扣带回、右内侧扣带回、左内侧额上回;以R-DLPFC为种子点时1个差异团块内功能连接降低,体素44 mm3,MNI坐标(x=-27, y=12, z=47),对应AAL脑区左额中回。PSD组以R-DLPFC为种子点的异常脑区功能连接值与卒中时间呈正相关(r=0.433,P=0.027)。对照组以L-DLPFC为种子点的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值与MoCA呈负相关(r=-0.417,P=0.038),以R-DLPFC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值与IFN-γ呈正相关(r=0.620,P=0.001),异常脑区功能连接值与其他临床量表、炎症指标、病灶体积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执行控制网络内部及其与突显网络之间的功能连接异常可能参与PSD的发生机制,且可能与脑卒中时间、认知功能、IFN-γ有关。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 功能连接 低频振幅 炎症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并结合低频振幅分数(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ation,fALFF)和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来探讨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SD)患者是否存在某些脑功能上的异常,从而为躯体症状障碍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信息。材料与方法45例右利手SSD患者和43名右利手健康对照组参与静息磁共振扫描,fALFF和DC分析探测SSD患者静息下自发性脑活动上的特征。SPM12软件用于磁共振数据的分析,组分析采用双样本t检验fALFF和DC统计阈值为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经过family wise error (FWE)校正,P<0.05,且大于10个体素的团块将被报道。结果静息脑功能结果显示SSD患者在边缘叶、丘脑处(t=4.91) fALFF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SSD患者在额叶、扣带回(t=5.20)的DC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这些异常的区域可能与SSD的发病机理有关,这些区域的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个体情绪处理、自我感觉和身体知觉功能的异常。

  • 标签: 躯体化症状障碍 低频振幅分数 度中心性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联合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低频波动幅度方法及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观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的自发脑活动特征及连接功能。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PD患者36例(PD组)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 HC)者31例(HC组),分别行3.0 T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BOLD)rs-fMRI和高分辨率3D-T1WI序列扫描,经图像处理,分别获取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低频振幅分数(fractional ALFF, fALFF)、低频振幅百分比(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 PerAF)值,所有结果均进行标准化,得到mALFF、mfALFF、mPerAF,进行基于体素的组间差异比较。然后,再基于ALFF、fALFF和PerAF的差异脑区与全脑其余体素进行基于种子的FC。分析差异脑区的mALFF值、mfALFF值、mPerAF值与统一帕金森病等级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评分、病程、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相比,PD组的mALFF值在左侧楔前叶显著减低;mfALFF值在右侧内侧额上回、左侧后扣带回显著减低;mPerAF值在右侧直回、左侧眶部额下回显著减低(Alphasim校正后P<0.05)。PD组左侧楔前叶与双侧角回、左侧背外侧额上回之间的FC减低,与右侧岛盖部额下回的FC增强。PD组左侧后扣带回与左侧楔前叶、右侧眶部额中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内侧额上回及右侧角回之间的FC减低,与右侧岛盖部额下回、右侧缘上回及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的FC增强(FWE校正后P<0.05)。PD患者左侧楔前叶的mALFF值与病程呈负相关(r=-0.330,P=0.049),左侧后扣带回(r=-0.409,P=0.013)、右侧内侧额上回(r=-0.352,P=0.035)的mfALFF值与病程呈负相关。结论联合几种rs-fMRI ALFF方法和FC可以更全面地显示PD患者的异常脑功能活动,结果主要稳定在默认模式网络区域和前额叶。

  • 标签: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自发脑活动 功能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探讨耳电针,即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的即刻脑效应。材料与方法纳入34例TRD和34例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s,HC),评估每位受试者相关临床量表,随后对TRD进行30 min taVNS即刻刺激治疗,采集相关rs-fMRI数据。比较患者与健康对照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值,以及刺激前后的ALFF值变化;再与临床量表评分进行偏相关分析;再将差异脑区作为种子点,计算其与全脑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结果刺激前,TRD组在左侧苍白球/下丘脑/尾状核、左侧中央前回/额中回的ALFF值较高;左侧中央前回/额中回分别与双侧扣带回、双侧辅助运动区、左侧内侧额上回、左侧豆状核(包括苍白球和壳核)的FC较高;左侧中央前回/额中回ALFF值分别与HAMD-17 (P=0.013,r=0.442)、SDS (P=0.026,r=0.400)评分成正相关。TRD治疗后在左侧额下中回眶部、双侧小脑1区、左侧小脑2区的ALFF值显著升高。结论TRD患者存在边缘系统-皮层-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神经环路脑功能活动异常,其中认知及运动皮层相关脑区脑功能异常可能与负性情绪有关;taVNS可即刻调节TRD患者的脑自发活动,涉及情感认知相关脑区,可能是耳甲电针治疗TRD的脑功能潜在靶点脑区。

  • 标签: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难治性抑郁症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 即刻效应 额叶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