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eNO联合肺功能与慢性咳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呼吸内科门诊治疗的慢性咳嗽患者根据病情选择eNO联合肺功能检查,共502例。进行统计学描述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追踪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和(或)FnNO阳性和(或)FeNO阳性和(或)CaNO阳性467例中,症状改善患者459例(98%),无改善患者8例(2%)。肺功能组和肺功能联合FeNO组进行χ2检测,χ2值为18.69(P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化工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进步。室内检测结果表明,由于弱碱三元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使溶液颜色变深导致测定聚合物浓度时吸光值偏高,检测结果偏高,最大误差可达100%。为消除采出液中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浓度检测结果的影响,对淀粉-碘化镉法、盐析-萃取法、标准曲线校正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对比发现,标准曲线校正法可以将检测误差控制在5%以内,准确率较高,而且此方法按照正常浊度法进行检测,易于操作,可行性好,便于推广。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他开展弱碱三元复合驱的区块,及时为现场提供准确、可靠的采出液数据,便于分析试验区块的开采状况,为下步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 标签: 三元采出液聚合物浓度检测方法 可靠性研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患者肝素结合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44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Excel软件随机分组分为A组(22例)与B组(22例),均对两组患者实施基础治疗,且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普通肝素治疗方法,B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素结合蛋白浓度及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肝素结合蛋白浓度无显著差异,治疗后,B组患者肝素结合蛋白浓度低于A组(P<0.05);B组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对脓毒症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肝素结合蛋白浓度,并减少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脓毒症 肝素结合蛋白 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期间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选取90例麻醉与疼痛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浓度为0.25%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研究组采用浓度为0.20%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比患者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麻醉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0.05)。结论:在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期间,0.20%罗哌卡因麻醉效果相对较好,值得进行推广普及。

  • 标签: 罗哌卡因 药物浓度 疼痛评分 麻醉效果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期间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选取90例麻醉与疼痛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浓度为0.25%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研究组采用浓度为0.20%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比患者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麻醉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0.05)。结论:在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期间,0.20%罗哌卡因麻醉效果相对较好,值得进行推广普及。

  • 标签: 罗哌卡因 药物浓度 疼痛评分 麻醉效果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氨磺必利血药浓度进行分布情况调研,采用二维液相色谱测定。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二维液相色谱对氨磺必利血药浓度进行检测,对血药浓度问题进行探索。根据患者的血药浓度、服药记录等进行分项分析。结果:从数据可见,所有患者的平均血药浓度为566.89ng/ml,且男性和女性存在较大差异,男性为549.33ng/ml,女性则为629.47ng/ml,高于指南参考范围。在不同年龄跨度患者的氨磺必利血药浓度测定上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采用二维液相色谱测定氨磺必利血药浓度,可见我国群体血药浓度水平高于AGNP推荐范围,这与多因素有关,应当给予密切关注。

  • 标签: 二维液相色谱测定 氨磺必利 血药浓度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患者肝素结合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44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Excel软件随机分组分为A组(22例)与B组(22例),均对两组患者实施基础治疗,且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普通肝素治疗方法,B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素结合蛋白浓度及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肝素结合蛋白浓度无显著差异,治疗后,B组患者肝素结合蛋白浓度低于A组(P<0.05);B组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对脓毒症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肝素结合蛋白浓度,并减少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脓毒症 肝素结合蛋白 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手术过程中选择0.5%罗派卡因应用于手术患者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我院中出现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每组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内患者在接受麻醉时,罗哌卡因用药剂量为0.1%。实验组内患者在接受麻醉时,罗哌卡因用药剂量为0.5%。麻醉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患者的妊娠状况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期出现的并发症事件明显更低,而实验组中所有患者的妊娠结局更优较少,出现会阴侧切以及手术的情况,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患者的手术麻醉时,选择0.5%的罗哌卡因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麻醉效果,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同时不会导致患者出现额外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应用价值。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罗哌卡因 手术 麻醉分析
  • 简介:摘要:从增加通风风量、挡风帘和导风帘的安设、采空区地表裂隙封堵、工作的设计、密闭施工监测和后期喷浆维护、监测监控系统的应用和设备操作等几个方面, 阐述了解决综采工作面回风隅角氧气浓度低的主要措施。

  • 标签: 氧气浓度 上隅角 治理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以过氧化氢氧化法处理低浓度含氰废水简述为切入点,分析了各种关键要素对过氧化氢氧化法处理低浓度含氰废水处理效率的影响,再次基础上探讨了过氧化氢氧化法处理与次氯酸钠氧化法处理之间的差异,得出了过氧化氢氧化法应用性价比更为优越的结论,希望能为我国废水处理的效率与质量提升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过氧化氢 氧化反应 氰化物 废水处理
  • 简介:摘要:前几年浙江省温州市环境空气存在一定的局部臭氧(O3)浓度高的问题,但尚未有当地O3污染影响因子分析的相关研究。为分析O3污染特征,探究O3污染影响因子,基于2014年浙江省温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O3、NO2、SO2、PM2.5、PM10、CO自动监测数据、挥发性有机物(VOCs)检测数据和常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应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其展开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月份O3浓度平均值在52~116μg/m3之间,整体变化呈双峰型变化特征,其中在6月份和10月份分别达到峰值;工作日O3浓度要高于周末O3浓度;O3浓度在6:00出现谷值,在过了7:00后迅速上升,到10:00后维持在高值,直到14:00后才迅速下降。(2)O3浓度与NO2浓度和CO浓度呈负相关,而与PM10浓度呈正相关;其中,O3浓度与NO2浓度相关系数最大;O3与烷烃、芳香烃和烯/炔烃均呈负相关。(3)风速、气温和日辐射总量与O3浓度呈现正相关关系,而降水量与O3浓度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中,日辐射总量与O3浓度相关性最大。(4)O3高污染日中,在日总辐射量处于2000-2500w/m2区间,日平均气温达到20-30℃,风速在1-1.5m/s区间,风向为东北或东南且风速在1~2m/s时受偏东风气流影响,O3浓度更容易达到120μg/m3以上,污染程度最重。

  • 标签: 臭氧(O3) 前体物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气象因子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针对竹制品废水有机物浓度高(平均COD2000mg/L),色度大,污染物成分复杂等特点,采用曝气氧化池+微电极+一级多元体电絮凝+二级多元体电絮凝+USAB处理+A2/O+二沉处理工艺处理高浓度竹制品废水,经调试后运行结果表明:工艺运行稳定,且经过该工艺处理后,原水COD由15400mg/L下降至84mg/L,BOD5由617.5mg/L下降至17.95mg/L,SS浓度由84mg/L下降至16.4mg/L,NH3-N由35.95mg/L下降至2.58mg/L,TP由4.935mg/L下降至0.256mg/L,色度由64下降到4,去除率分别达到99.5%,97.7%,80.5%,92.8%,94.8%和93.8%,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

  • 标签: 高浓度,竹制品,废水处理,工程设计,运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新采血检测对于胎儿游离DNA(cell free fetal DNA,cffDNA)浓度过低导致的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失败病例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NIPT检测的20 387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对因cffDNA浓度过低而首次检测失败的孕妇重新采血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并随访妊娠的结局。结果17例因cffDNA浓度未达到要求而首次检测失败者全部接受了重新采血,重采率为0.08%。二次采血后有16例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4.12%。1例样本因两次cffDNA浓度均不达标而检测失败。结论因cffDNA浓度过低导致检测失败时,若孕周合适同时超声未发现严重异常则建议进行重新采血检测。

  • 标签: 无创产前检测 胎儿游离DNA浓度 失败 重新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秋水仙碱浓度与中毒时间乘积(浓度时间乘积)在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为早期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10月,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秋水仙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口服秋水仙碱剂量、中毒时间等一般资料,以及患者入院后首次实验室检测指标和血浆秋水仙碱浓度,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血浆秋水仙碱浓度、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血气分析等临床指标的差异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3例秋水仙碱中毒患者,年龄20~85岁,其中存活15例(65.22%),死亡8例(34.78%),入院首次血浆秋水仙碱浓度为0.42~53.61 ng/ml,浓度时间乘积10.08~2 147.04 h·ng/ml。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入院首次血浆秋水仙碱浓度浓度时间乘积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浓度中毒时间乘积>132.48 h·ng/ml、C-反应蛋白、D二聚体、剩余碱绝对值升高是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12.000,95%CI:1.118~128.836;OR=1.053,95%CI:1.009~1.098;OR=1.219,95%CI:1.039~1.429;OR=1.360,95%CI:1.044~1.773;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是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0.941,95%CI:0.892~0.993;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浓度时间乘积、C-反应蛋白、剩余碱绝对值、D二聚体预测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8、0.888、0.867、0.837,凝血酶原活动度预测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88(P<0.05)。结论首次血浆秋水仙碱浓度与中毒时间乘积与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评估中毒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

  • 标签: 中毒 秋水仙碱 血浆浓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压高浓度吸氧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均切除左侧肾脏建立孤肾模型,1周后采用数字随机分配到3个组,每组6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组)、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E组)。S组仅钝性分离右侧肾蒂,但不予缺血处理;C组和E组均以动脉夹夹闭肾蒂致右肾缺血40 min。24 h后3组均置于密闭氧舱中,S组和C组吸入常规浓度氧气(21%),E组吸入高浓度氧气(50%~55%),每天1次,每次2 h,持续7 d。术后第8天取大鼠右侧肾脏,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水平、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Nrf2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组和E组大鼠肾脏皮质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高于S组(12.18±1.82、3.96±0.99比0.74±0.20,F=145.003,P<0.05)。C组和E组大鼠肾脏组织MDA含量高于S组[(15.20±0.84)、(8.33±0.33) μmol/L比(5.53±0.38) μmol/L,F=465.303,P<0.05]。C组和E组大鼠肾脏组织SOD含量低于S组[(5.72±0.39)、(10.71±0.65) nmol/L比(14.20±0.52) nmol/L,F=381.495,P<0.05]。C组与E组中Nrf2 mRNA表达水平高于S组(3.01±0.28、6.23±0.60比1.00,F=469.948,P<0.05)。C组与E组中Nrf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S组(0.79±0.03、1.03±0.02比0.56±0.02,F=1 095.493,P<0.05)。C组与E组肾脏皮质中肾小管上皮细胞Nrf2吸光度(A)值高于S组(14.58±1.73、23.95±2.38比7.45±1.05,F=292.009,P<0.05)。结论常压高浓度吸氧能够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 标签: 肾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对新生儿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行心脏手术的110例新生儿(出生≤28 d)的围术期资料。根据优化急性肾损伤儿科参考变化值(pROCK)标准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2组患儿人口统计学资料、主要诊断、实验室检查、围术期管理和术后结局等指标。血清NT-proBNP浓度为术后12 h内常规测定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析血清NT-proBNP浓度与术后AKI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判断血清NT-proBNP浓度对术后AKI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新生儿106例,术后AKI发生率54.7%。2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血清肌酐浓度和血清NT-proBN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浓度升高是新生儿心脏手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2.49,95%可信区间1.18~5.23,P=0.016)。血清NT-proBNP浓度预测新生儿心脏手术后AKI的曲线下面积为0.66,其95%可信区间为0.55~0.76(P=0.007)。结论血清NT-proBNP浓度升高是新生儿心脏手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对AKI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密切监测围术期NT-proBNP水平有助于早期识别高风险患儿。

  • 标签: 利钠肽,脑 婴儿,新生 心脏外科手术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有效性。方法:此次研究中筛选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我医院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经电脑随机抽取方式将纳入的患者划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手术麻醉镇痛分别运用0.2%罗哌卡因、0.25%罗哌卡因;将最终两组镇痛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最终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运用0.2%罗哌卡因进行麻醉镇痛获得的效果较好,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程度均较轻,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也均较少,最终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和苏醒所用时间较短,两组指标对比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0.2%罗哌卡因实施临床手术麻醉镇痛处理,所获得的麻醉阵痛效果和安全性均较高,并且能够提高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效率。

  • 标签: 临床麻醉 疼痛治疗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 有效性分析
  • 简介:摘要:水质测定中低浓度铅的测定对于了解水质状态,保障生产生活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针对低浓度铅的测定方法较多,不同类别的测定方式应用范围和应用效果也存在差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作为一种在无机物检测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仪器,使用其完成水质中低浓度铅的测定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水质 低浓度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危重症患者治疗中应用渗透性疗法的作用。方法:观察目标为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重症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依据双盲法平均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单一药物渗透性治疗,B组患者给予多种药物联合渗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结果:经过对于治疗后,相较于A组,B组患者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明显更低,但在15至20mg/L标准范围内,A组患者的达标率为33.33%,B组均为达标,P<0.05,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结论:对于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的神经危重症患者而言,通过给予针对性的渗透性治疗,有利于降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和效果。

  • 标签: 神经危重症 渗透性治疗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与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出现颅内进展性出血分为未发生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对照组50例以及出现颅内进展性出血的观察组30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并进行对比,利用Sperman相关性分析法检验颅内进展性出血与血浆D二聚体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颅脑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呈正相关性(r=0.67,P<0.001)。结论:颅脑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与血浆D二聚体浓度呈正相关性。

  • 标签: 颅脑外伤 颅内进展性出血 血浆D二聚体浓度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