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聚甲酚磺醛溶液宫颈局部用药治疗在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样外观的实际效果。方法:择选2022年7月至2023年9月间本院接收的慢性子宫糜烂样改变患者共82例,遵照随机双色球法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各41例。参照组会为其合理应用保妇康栓,试验组则应用聚甲酚磺醛溶液局部用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各项症状改善用时显著性少于参照组(P<0.05),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为慢性子宫糜烂样改变患者实施治疗期间,为其应用聚甲酚磺醛溶液局部用药既有助于缩短症状改善用时,又有利于提升临床疗效,推荐参考。

  • 标签: 慢性子宫颈炎 糜烂样改变 聚甲酚磺醛溶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电环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护理。方法将165例宫颈病变行子宫电环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宫颈病变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加强护理。结果干预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术中不适及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是顺利实施子宫电环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重要保证,对妇女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子宫颈电环切术 宫颈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环形电切除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宫颈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宫颈锥切术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环形电切除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宫颈病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微生态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和妇科就诊的12例子宫正常受试者(37~47岁),21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患者(39~48岁),5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38~45岁)和3例宫颈鳞癌患者(42~43岁),填写调查问卷、行子宫检查,同时使用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分析子宫分泌物的微生态,生物信息学分析NGS结果。根据NGS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结果将受试者分为HPV阴性组、低危HPV(low-risk HPV,lrHPV)、16/18型高危HPV(high-risk HPV,hrHPV)和其他hrHPV感染组。分析数据的韦恩图、微生态的多样性、物种的相对丰度和共现性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所有受试者子宫分泌物共获得种属水平微生态物种909种,各组之间有重叠。在不同宫颈病变受试者中,总HPV感染率、16/18型hrHPV感染率和其他hr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按HPV感染分组,16/18型hrHPV和其他hrHPV感染患者的子宫微生态多样性升高(U分别为39.00和43.00,P均<0.05),而各组之间卷曲乳酸杆菌相对丰度无差异(H=4.37,P=0.213 6)。按子宫状况分组,子宫病变受试者子宫微生态多样性(H=14.60,P=0.002 2)升高,卷曲乳酸杆菌丰度下降(H=13.98,P=0.000 8)。在微生态物种中,支原体、衣原体和B族链球菌具有共现性;惰性乳酸杆菌、阴道加德纳菌、阿托波菌和二路普氏菌具有共现性。以卷曲乳酸杆菌相对丰度作为SIL诊断指标,其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为0.87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32~0.957],卷曲乳酸杆菌和詹氏乳酸杆菌以及支原体联合诊断SIL的AUC为0.943[95%CI:0.822~0.991]。结论子宫卷曲乳酸杆菌相对丰度下降和微生态多样性升高可能与HPV感染和子宫病变有关;NGS数据简化后可能有助于SIL诊断。

  • 标签: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微生态 多样性 下一代测序技术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子宫双球囊在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4月期间接治的 60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引产的孕妇为研究组, 将同期收治的60例孕足月第一胎要求顺产的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使用双球囊放置术,观察两组孕妇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孕妇通过治疗后,两组孕妇的宫颈Bishop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孕妇引产时间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孕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采用双球囊用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均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治疗方法均值得在临床上采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妇科病的座次表上,若论发病率之高,坐第一把交椅的当推宫颈糜烂。那么,宫颈糜烂是个什么医学概念?又该如何预防与治疗呢?且听笔者为你解说。宫颈糜烂子宫“烂”了吗供职于一家外资企业的林小姐,在一次单位组织的例行体检中,医生称她得了宫颈糜烂。她听后紧张不已——好端端的宫颈怎么一下子就烂了呢?

  • 标签: 宫颈糜烂 宫颈癌 微波治疗 妇科病 性生活 子宫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癌手术前后的护理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提高治疗对患者的治愈率,改善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子宫癌的患者在其治疗期间,根据患者情况为其制定的护理措施对治疗结果的影响。结果通过细心的合理的护理,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为患者的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促进其康复。

  • 标签: 子宫颈癌 手术 护理
  • 简介:1.神奇的子宫提及生育,人们就会想到女性体内产生卵子的卵巢和孕育胎儿的子宫,很少有人会联想到位于子宫下端的子宫(简称宫颈)。殊不知,在数百万年里,小小的宫颈却一直充当着人类繁衍过程中卵子与精子相遇的“红娘”;在生育过程中,宫颈一直默默无闻地充当着“无名英雄”。

  • 标签: 子宫颈 比林斯法 生育 卵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患者出院后对自身疾病和治疗的认识,观察其心理状态。并通过心理干预及家庭支持对其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促进患者身心全面康复。方法对25例在我院首次治疗后出院的子宫癌患者,采取定期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亲情关怀和家庭支持等延续护理。结果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看法,消除了对恶性肿瘤的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和意志。提高了其生活质量,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的身心康复。

  • 标签: 子宫颈癌 出院后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环扎术治疗习惯性流产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25例习惯性流产患者在传统保胎治疗基础上加用子宫环扎术治疗。结果除1例因宫颈环形断裂于孕36周剖宫产,其余24例37周以上分娩,所有围产儿均存活。结论子宫环扎术治疗习惯性流产,可延长妊娠时间,防治早产,同时术后行保胎治疗可降低子宫肌纤维张力及子宫下段负荷,使妊娠延长,增加新生儿存活率。

  • 标签: 子宫颈环扎术 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致液基细胞学筛查对子宫腺癌诊断准确率偏低的因素,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漏诊误诊。方法收集并分析15例经我院病理科组织学确诊为子宫腺癌的患者临床资料,复习全部病例的组织病理切片及液基细胞学涂片。结果经液基细胞学明确诊断出宫腺癌的仅1例(6.67%),完全未发现问题的9例(60%)。结论子宫腺癌难以被液基细胞学诊断,受解剖学结构、生长位置、生长方式所导致的取材受限,以及细胞学医师的诊断经验和水平,细胞学涂片缺少组织学结构等因素,应该通过患者、临床医师、病理医师的共同努力,达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宫颈腺癌 液基细胞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denoidbasalcarcinoma,AB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加强临床和病理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一例新发现的宫颈ABC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宫颈ABC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常在妇科体检或其他疾病治疗时偶然发现,其病理镜下表现为小巢团状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细胞异型不明显,需与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等鉴别,相比这些恶性肿瘤,其预后较好,治疗一般单纯性宫颈病灶切除或全子宫切除即可,无需放、化疗。结论宫颈ABC是一种罕见的宫颈恶性肿瘤,与宫颈其他恶性肿瘤相比,其生物学行为较善良,临床和病理均需仔细鉴别,避免过度治疗。

  • 标签: 子宫颈 腺样基底细胞癌 妇科肿瘤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