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晚期(T3、T4期)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LNM)规律,为喉癌放疗颈部靶区勾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0-20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局部晚期喉癌患者,所有患者至少行双颈Ⅱ-Ⅳ区淋巴结清扫,计算颈部各区LNM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NM相关因素。结果共272例患者纳入研究,全组患者LNM率为57.1%(156/272)。根据原发病变部位分3个组:A组(72例),原发灶局限于一侧;B组(86例),原发灶主体偏于一侧但侵犯过中线;C组(114例),原发灶为巨大或中央型病变。各组不同颈部分区LNM率:A组同侧颈部Ⅱ区36.3%、Ⅲ区26.4%、Ⅳ区6.9%,对侧分别为13.9%、8.3%、1.4%;B组:同侧颈部Ⅱ区41.9%、Ⅲ区29.1%、Ⅳ区11.6%,对侧分别为18.6%、14.0%、1.2%;C组:左侧Ⅱ区24.6%、Ⅲ区23.7%、Ⅳ区2.6%,右侧分别为21.9%、26.3%、6.1%。局限单侧(A组)与中线受侵(B、C组)双侧LNM率相近(15.3%、25.0%,P=0.093)。同侧Ⅲ区是否转移和临床淋巴结分期与对侧颈是否LNM相关(OR=2.929,95%CI为1.041~8.245,P=0.042)和OR=0.082,95%CI为0.018~0.373,P=0.001)。同侧Ⅱ区、Ⅲ区转移是同侧Ⅳ区转移的危险因素(P=0.043、0.009)。结论双侧颈部Ⅱ、Ⅲ区是高危LNM区,Ⅳ、Ⅴ区转移较少见;同侧Ⅱ、Ⅲ区转移是同侧Ⅳ区及对侧颈LNM的相关因素,cN0期患者少见对侧颈LNM。

  • 标签: 局部晚期喉癌 鳞状细胞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兔眼部局部应用小檗碱溶液的安全性及其对兔眼角膜上皮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日本大耳白兔9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一般情况组(32只兔,64只眼)和角膜损伤组(60只兔,60只眼)。一般情况组再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个组,每组8只兔(16只眼),根据给予去离子水或0.5、1.0、1.5 mg/ml小檗碱溶液,分为一般情况对照组及一般情况A、B、C组;双眼给药,每只眼先单次给药,观察72 h后再连续4周多次给药。角膜损伤组兔右眼制作角膜上皮损伤模型后,根据给予去离子水或0.5、1.0、1.5 mg/ml小檗碱溶液,分为角膜损伤对照组及角膜损伤A、B、C组,每组15只兔(15只眼),连续给药1周。一般情况组兔进行行为学观察,并应用Draize眼刺激性评分系统,对兔角膜、结膜、虹膜受累的面积、程度和反应进行评分,测量不同时间眼压,视网膜电图(ERG)检测b波振幅。角膜损伤组兔于角膜缺损后1、2、3、4、5、6、7 d观察角膜上皮缺损修复情况。所有兔停药后进行角膜组织病理学观察。兔泪液pH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Draize眼刺激性评分采用秩和检验,眼压、视网膜电图b波振幅及角膜上皮损伤面积和修复时间的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SNK-q检验。结果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后一般情况组兔均无明显异常行为。一般情况对照及A、B、C组在多次给药1、2、4周时Draize眼刺激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一般情况C组的Draize眼刺激评分分别为7(0,12)、6(0,10)、6(0,16)分(χ2=1.640,0.265,1.963,1.381;P>0.05)。一般情况对照及A、B、C组在多次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的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65,0.292,0.015,0.041;P>0.05)。在多次给药前及给药后2、4周一般情况对照组的b波振幅分别为(127.75±17.12)、(129.18±15.83)、(128.81±13.58)μV,一般情况A组为(130.68±18.75)、(131.38±16.96)、(130.62±12.18)μV,一般情况B组为(128.00±16.74)、(128.44±16.64)、(129.06±16.16)μV,一般情况C组为(131.81±19.37)、(132.13±18.36)、(129.94±12.60)μV,各组在给药前后不同时间b波振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37,0.011,0.017,0.702;P>0.05)。一般情况对照组与一般情况A、B、C组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角膜损伤各组在不同时间的角膜上皮缺损面积有统计学意义(F=5.316,25.864,127.613;P<0.05),角膜损伤对照组与角膜损伤A、B、C组之间两两比较,角膜损伤C组的角膜上皮缺损面积明显大于其他3个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5.153,10.313,6.976;P<0.05)。角膜损伤对照及A、B、C组的修复愈合时间为(83.0±1.85)、(82.9±2.07)、(83.7±2.09)和(101.6±2.20)h,角膜损伤C组角膜上皮缺损修复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1.437,P=0.000),角膜损伤对照组及角膜损伤A、B组之间比较,角膜上皮缺损修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13,P=0.450);修复结束后,角膜损伤组之间角膜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兔眼局部应用小檗碱溶液较安全,兔眼眼表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对视网膜未见明显影响。1.5 mg/ml浓度小檗碱溶液可延迟兔眼角膜上皮缺损修复,但对修复后的角膜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无影响。(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31-137)

  • 标签: 小檗碱 眼药水 投药,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护理要点。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以经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扩张咯血局部治疗的 80 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患者被随机分入对照组( 40 例)和研究组( 40 例)。对照组仅作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咯血停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等指标。 结果: 研究组 的住院时间和 咯血停止时间 均 短 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低于对照组, 差异 均 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 可改善患者的病情,辅以综合护理干预则能加快患者病情改善、促进健康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支气管扩张咯血 纤维支气管镜 局部治疗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肺脓肿患者接受经纤支镜局部灌洗及注药治疗的效果,对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进行分析,探讨该治疗方式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根据 2004年 1月至 2014年 7月我院接收的 79例肺脓肿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全部患者都接受了经纤支镜局部灌洗及注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情况进行了统计,探讨改治疗方式的效果。 结果:经过治疗,共有50例治愈病例, 20例显效病例, 5例有效病例, 4例无效病例,临床中的治疗有效率是 94.9%。 结论:肺脓肿患者临床中除了接受常规治疗,增加经纤维支气管镜向病变部位局部灌洗及注药治疗能够获得更加优秀的治疗效果,而且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比较高,对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肺脓肿; 灌洗注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观察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72例、2018-2020年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局部晚期 NSCLC患者临床资料,按简单分样法分组,比较对照组(n=36,序贯放化疗治疗)和研究组(n=36,同步放化疗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34/36)与对照组72.22%(26/36)相比明显更高,数据统计显示(P

  • 标签: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序贯放化疗 同步放化疗 生存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局部解剖学是按照人体各局部进行解剖,探讨由浅入深的组成结构、器官形态特点、层次位置及毗邻关系等的学科。本学科是临床各学科的重要基础与桥梁,能很好地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应用相结合,针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明显影响着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如何让学生们扎实地学好本课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临床能力,为临床打下牢固的基础,本文就此作一探讨。本文基于融合线上线下教学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 标签: 融合线上线下教学 局部解剖学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为了观察牙周病的治疗中局部使用的 替硝唑明胶海绵的临床效果 。 ,方法: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随机将本院住院的 100 名牙周病患者分成对照群和实验群。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替硝唑,实验组使用替硝唑明胶海绵治疗。 用 替硝唑明胶海绵单独处理了对比群的 50 名患者群,并局部吸收了实验组的患者。结果 : ,实验组和对比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 98.0% 和 71.4% ,在统计学上显示出明显差异( p<0.05 )。结论:在牙周病的治疗中,局部使用 吸收性 替硝唑明胶海绵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推进的价值。

  • 标签: 局部应用 替硝唑明胶海绵 牙周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在10kV配电网运行状态下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监测器的可行性。通过研究当前国内外先进的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监测技术,我们将比较并选择有效、准确、便携式且易于测量的电缆局部放电监测器。监测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收集数据,以获取电缆局部放电的特征信号,并通过软件和硬件的处理,实现了工作状态下电力电缆的局部放电监测。

  • 标签: 10kV配电网 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监测 相关研究
  • 简介:摘要:在和货物运输相关的行业当中,橡胶输送带是相关人员使用次数较为频繁的一种工具。然而随着使用周期的日益提升,很多橡胶输送带难免会发生一些比较严重的磨损问题,为降低投入成本,大部分单位均会聘请专业人士前来修复橡胶输送带的破损之处。鉴于此,对常见的输送带损伤修补方式及冷粘修补工艺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质量控制措施,旨在为类似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橡胶输送带 局部损伤 冷粘修补 质量控制
  • 简介:        摘要:现阶段,电力变压器朝着电压等级高、体积小的方向发展。但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变压器的绝缘所承受的工作场强越来越大,进而导致局部放电的风险也随之升高。因为局部放电伴随着电、热等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会严重削弱变压器的绝缘性能,所以会对变压器的正常安全使用造成不利影响。通常来说,变压器的绝缘老化大多是其内部发生局放造成的,而长时间处于放电状态会显著加速绝缘老化的问题,甚至引发绝缘被击穿或短路等故障隐患,所以对变压器的局部放电进行检测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带电检测;处理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逐渐增大。电力变压器是输送变电的关键设备,是保障电力变压器的稳定可靠运行成为重要环节之一。电力变压器运行较长周期后,有可能会绝缘劣化,就会产生电力变压器的局部放电,从而引发电力故障和事故。所以对电力变压器的局部放电的隐患要定期检测、排查和定位诊断。         1 变压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的意义         城市化的重要枢纽处的大型变压器承担的输送电力的重要任务,如果发生故障将会造成以片为区域的民用和工业等停电事故。鉴于电力设备的重要性,保证电气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行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避免,一方面可以使用质量较为可靠和绝缘强度较好的绝缘材料,另一方面要定期检测电气设备的绝缘情况,有损坏时及时更换和处理,减少因此导致的电气事故发生。在实际测试和总结的电气设备损坏统计中,发生绝缘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变压器局部放电导致的。因此检测变压器局部放电情况,能够凸显出电气设备的绝缘状态,能够第一时间检测到运行的电气设备绝缘情况,参考其检测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局部放电隐患存在。此项工作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方法分析         2.1 超声波检测法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在放电区域,分子间产生剧烈的撞击,这种撞击在宏观上表现为压力,由于局部放电是一连串的脉冲形式,由此产生的压力波也是脉冲形式的,即声波,它含有各种频率分量,频带很宽,范围为 101Hz ~ 107kHz ,频率超过 20kHz 声波称为超声波。由于局部放电区域很小,局放源通常可看成点声源。利用超声波检测变压器时,变压器内部绝缘材料、绕组等部件在电场力等其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该变形处即为一个局放故障点,对此故障点进行确定位置、评价这个局部放电点是否会对变压器的运行产生影响;在变压器内部运行环境发生变化时,气泡、绝缘材料、金属材料、绝缘介质等在较大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了某些变形,变形继续发展直至产生局部放电声波;从局部放电点发出的超声波,其传播路径、通过的介质及发生的折反射是固定的,固定在变压器外壳金属材料上的传感器接受超声波并将其转变成电信号,超声波检测装置放大器及其他设备可以放大处理电信号。在产生超声波的过程中,电场力或其他作用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2 特高频检测法         局部放电的变压器会产生特高频的电磁信号本身有很好的抵抗干扰能力,并且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对较快,可以根据其特性进行放电迅速定位。由于特高频的电磁波自身的局限性很难穿透金属物,但是电力变压器的组成结构比较复杂,绝缘纸板和绕组等等都会对电磁波的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避免该因素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在油纸复合绝缘的介质中,电磁波被干扰和损耗的影响很小,但是在良导体里面电磁波传播的损耗很大,在测试过程中要全面考虑。         2.3 超高频法和超声波法的联用         通过将超声波法和超高频法结合使用,可以对变压器局放进行准确定位。具体而言,可将超高频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都安装在变压器内部,并经过放大装置将二者测得的信号传输给计算机。因为二者的信号传播速度不同,所以接收两者初始信号就会存在一个时间间隔,这样计算机就可以通过计算二者输入信号的第一峰值时间差来对放电缺陷进行定位。在对干式变压器的局放进行检测时,虽然信号在变压器内部会经过一定的折反射,这对信号衰减和传播耗时会产生重要影响,但相关研究已经证明,变压器内部结构对电磁波的传播影响很小,所以作为超高频信号的电磁波,其传播速度几乎不会受到影响,可用光速进行表示。与超高频信号不同,超声波信号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材料和传播路径有着直接联系,超声波信号在通过不同的介质材料时会发生折反射,并且伴随着一定程度的信号衰减情况,所以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往往没有超高频信号平滑。同时,因为声波和电磁波在特性上的差异,造成声波的检测难度也相对较高,有时距离过远或传感器安装角度不合适,都有可能导致无法检测到超声波信号。当超高频法和超声波法两者联用时,以超高频信号的第一峰值为参考时间,然后利用检测到的超声波信号与超高频信号间的时间差作为放电缺陷到传感器之间的传播时间。在此基础上,用等值声速 v 乘以延迟时间 t ,就可以得到放电缺陷到传感器间的空间距离,进而实现对放电缺陷的定位目的。         2.4 化学检测法         电力变压器在发生局部放电故障时,经常会产生绝缘材料的分解和破坏,从而生成新的组成物,把新的生成物进行分解和检测,形成有效的判断据。化学检测方法能够很好的抵抗电磁干扰,本身具有便捷经济自动识别的功能。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因为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导致新的生成物产生时间较长,所以在检测过程中,不能对突发性的故障进行检测,只能检测早期的问题。此方法只能有针对性的检测,不能实现批量检测,在使用气体传感器检测生成物时,其灵敏性较高,所以容易导致检测的结果有误差。         2.5 脉冲电流法         脉冲电流法首先将变压器等效成一个电容,如果变压器内部发生局部放电,那么就会在检测回路中形成脉冲电流信号。然后对这个脉冲电流信号进行检测并用方波对其进行定量校正,就可以获得局部放电量的大小值。因为脉冲电流法的测量频率一般都在 1 MHz 以下,所以运用该方法可以得到很高的检测灵敏度,但同时检测过程也极易受到外部电磁干扰和影响,所以给该方法的实际应用造成了一定的限制。目前脉冲电流法主要被用于室内检测或现场离线试验,这主要是因为室外环境或工作现场拥有很多极为强烈的干扰因素,而这些干扰可能会淹没原本就非常微弱的脉冲电流信号,所以如何对外部干扰进行有效的识别和管控是推广该方法运用过程中的一个主要技术难题。近年来,很多学者针对在线检测运用提出改善措施,比如开设相位窗口、进行窄带选频测量或采用脉冲极性鉴别技术等等,但总的来说,对外部干扰的抑制效果并不够理想,所以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作进一步的努力。         结语         经过对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的情况大量的测试和实验,已经得出多种检测方法,但是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各不相同,实际场景应用和检测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电力变压器的构成结构较为复杂,想要在出现故障第一时间快速准确的定位其放电故障点困难相对较大。在不同场景中,测试检测方法也不相同,需要反复通过多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逐渐提高检测手段和方法,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宁佳欣 . 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高频在线监测方法研究 [D]. 重庆:重庆大学, 2007.         [2] 邢伟娜.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研究与设计[ 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14 .         [3] 张泽华,陆国俊,王勇,等 . 变压器局部放电带电测试在电网中的应用 [J]. 高电压技术, 2007 , 33 ( 10 ): 217-218.         [4] 郭俊,吴广宁,张血琴 . 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J]. 电工技术学报, 2005 , 30 ( 8 ): 29-3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局部复发直肠癌(LRRC)肿瘤手术根治性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LRRC患者病例资料。术前根据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对盆壁的累及情况行"北大医院F分型",即将骨盆划分为前方、两侧盆壁和骶骨4个方向,根据盆壁累及程度分为F0(无累及盆壁,肿瘤累及临近脏器或向前方侵犯泌尿、生殖器官或小肠)、F1(肿瘤累及一个方向的盆壁,如骶骨、两侧盆壁之一)、F2(累及两个方向的盆壁)和F3(累及3个方向的盆壁)。病例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及活检病理学检查(穿刺或肠镜活检)确诊为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2)随访资料和临床资料完整;(3)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书。排除因心肺等功能不全无法耐受手术治疗、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为F3或有远处转移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对肿瘤的手术根治性进行评价。患者术后每12个月进行随访。影响肿瘤根治性的单因素风险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风险分析采用Logistic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于预后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共计入组111例LRRC患者,其中男性59例,女性52例,复发年龄≥65岁者36例,癌胚抗原水平≥15 μg/L者48例。根据"北大医院F分型"结果,F0、F1和F2患者分别有70例、38例和3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28例,后盆腔脏器切除术32例,全盆腔脏器切除术51例(其中联合骶尾骨切除1例)。根据术后病理评价,R0、R1和R2切除分别为83例、20例和8例。单因素分析提示,LRRC的手术根治性与LRRC手术方式、北大医院F分型以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北大医院F分型为F1~2是不能完成R0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256,95%CI:8.572~161.912,P<0.001)。全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2.5%(25/111),围手术期病死率1.8%(2/111),LRRC术后局部复发率为37.8%(42/111)。全组患者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1.2%和21.9%,其中LRRC术后化疗组与未予化疗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52.7%与32.4%(P=0.005);癌胚抗原水平<15 μg/L与≥15 μg/L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52.9%与24.3%(P<0.001);R0、R1和R2切除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9.8%、21.3%和8.5%(P=0.002);F0、F1和F2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52.7%、22.0%和0(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手术根治性(HR=2.088,95%CI:1.095~3.979,P=0.025)、术前癌胚抗原水平(HR=1.857,95%CI:1.157~2.980,P=0.010)和是否接受术后辅助化疗(HR=1.826,95%CI:1.137~2.934,P=0.013)是影响LRR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LRRC手术必须严格限制手术适应证。评估复发肿瘤累及盆壁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手术根治性。术前较低的癌胚抗原水平、提高肿瘤手术根治性和术后辅助化疗是延长LRRC患者总生存期的关键因素。

  • 标签: 直肠肿瘤 局部复发 全盆腔脏器切除 多学科会诊 根治性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外敷治疗肿瘤术后局部寒证型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对2017年9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肿瘤科患者展开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治疗、中药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1%,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中药外敷 肿瘤术后 局部寒证型粘连性肠梗阻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在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治疗方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3例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入住本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与MRI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与影像学特征表现。结果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4.52%,较CT检查的82.19%明显更高(P<0.05);CT扫描显示患者髋前存在不对称分布的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行增强扫描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反应,肿块边缘有不同程度的环状强化,病灶累及盆腔、膀胱、前列腺、子宫、阴道等;MRI扫描显示,患者骶前部有叶状肿块,吻合口存在不规则软组织肿块,T1WI序列呈低信号,T2WI与增强扫描序列呈高信号,行增强扫描后可见不同程度强化反应,病灶累及膀胱、前列腺、子宫、阴道、精囊腺等,复发肿瘤间未见脂肪间隙,部分患者器官内现类似于肿瘤的信号。结论MRI在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治疗方案中具一定临床价值,可有效检测出患者复发情况,且影像学特征表现可反映出病灶的范围及其与周边组织之间的关系,为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结直肠癌术 局部复发 MRI 治疗方案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放射剂量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9月于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18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数据和心脏剂量参数,采用K-M分析心脏剂量参数与总生存率的关系,通过多因素COX回归识别N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子。结果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3.4个月。单因素分析提示计划靶区剂量≥56 Gy(HR1.54,95%CI1.28~2.86,P=0.011)、高血压(HR1.42,95%CI1.34~1.89,P=0.012)、平均心脏剂量≥13.9 Gy(HR1.12,95%CI1.05~2.61,P=0.031)、V5≥70%(HR1.08,95%CI1.01~2.16,P=0.044)、V30≥40%(HR1.16,95%CI1.04~3.01,P=0.041)、V50≥20%(HR1.23,95%CI1.11~2.81, P<0.001)和V60≥5%(HR1.03,95%CI1.00~1.89,P=0.037)是N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经过多因素调整之后,化疗是NSCLC患者预后的有利因素(HR0.711,95%CI0.35~0.89,P=0.005);患有高血压是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HR1.641,95%CI1.56~1.86,P=0.034);心脏剂量中的V50≥20%(HR1.161,95%CI1.13~3.82,P=0.002)是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论心脏剂量中V50是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心脏照射剂量的增加,可以增加潜在的死亡风险,临床实践中可以通过减少心脏放射剂量来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治疗 生存状况 心脏毒性 辐射剂量学
  • 作者: 吴道诩 贾晓玉 谭颖 于重燕 程叙扬 金其庄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22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 卫生部肾脏疾病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慢性肾脏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4;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肾内科,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 卫生部肾脏疾病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慢性肾脏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4
  • 简介:摘要探讨建立一种简便易行单重血浆置换的枸橼酸钠抗凝参考方案。选择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就诊并接受局部枸橼酸钠抗凝单重血浆置换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3例次,根据枸橼酸钠抗凝的方式分为A组(n=9)和B组(n=10),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无一例因滤器跨膜压(TMP)达到上限或动静脉小壶凝血而提前终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B组患者体内离子钙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且更接近正常目标值,提示B组方案更为安全有效。本研究结果提示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方案简便易行,抗凝效果理想,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可保证单重血浆置换安全有效地进行。

  • 标签: 血浆置换 低钙血症 枸橼酸钠 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