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肾脏病(CKD)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3个月的疾病,其中包括影像学检查异常、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超过3个月。根据目前国际公认的CKD分期依据:美国肾脏基金会制定的指南分为1~5期。CKD 1~5期囊括了疾病进展的整个过程,若持续发展,慢性肾衰竭(CRF)将成为其共同结局,常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和全身系统症状。CRF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肾性贫血和出血倾向,虽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可提高血红蛋白(Hb)水平,但铁缺乏、炎症、甲状旁腺亢进及血清中红系造血抑制物增多等均可导致EPO治疗反应低下。

  • 标签: 慢性肾脏病患者 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静脉泵推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观察。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94例(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开展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A组(47例)采用静脉滴注奥美拉唑钠进行治疗,B组(47例)采用静脉泵推生长抑素。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住院时间和止血时间)和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B组A组和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止血时间分别为(6.82±2.79)d(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对静脉输高危药物的认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我院急诊科护士25名作为研究对象,设计静脉输高危药物知识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回收的问卷调查方式,统计急诊科护士对静脉输高危药品的认知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急诊科护士的问卷测试平均得分是(60.7±1.4)分,其中静脉输液实践操作评分为(13.2±0.5)分,生理学知识评分为(20.8±1.1)分,药理学基础知识评分为(27.9±1.4)分;影响因素主要有学历、护龄、职称、既往差错史等。结论:当前急诊科护士对静脉输高危药物的认知水平降低,可根据影响因素定期开展培训,提升护士的护理能力。

  • 标签: 急诊科 护士 高危药物 静脉输注 认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浅述了店渡槽槽身内壁防渗,混凝土表面防碳化,墩帽、墩顶横墙、B型横梁裂缝及乙型墩(非加强槽墩)加固处理,分析新工艺新材料在应用中出现的新特点及在建设管理过程中的控制,为今后渡槽除险加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 标签: 渡槽 加固处理 新工艺新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行大血管手术的新生儿使用改良超滤联合血小板、冷沉淀等血制品序贯输对其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大动脉手术患儿83例,分为对照组(常规超滤,51例)和处理组(改良超滤+血制品序贯输,32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基本资料、围手术期凝血指标以及术后12、24 h胸腔引流量。结果处理组年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的体外循环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与术前资料相比,对照组患儿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明显增加,术后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降低(P<0.01),而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APTT、PT、INR明显增加,术后血小板计数和FIB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患儿术后12、24 h胸腔引流量明显高于处理组(P<0.01)。结论在新生儿大血管手术中,应用改良超滤联合血制品序贯输,能够显著改善患儿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减少纵隔出血量。

  • 标签: 新生儿 体外循环 凝血 血制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危重症新生儿的治疗中早期行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新生儿82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41例。对照组患儿采取综合治疗的方式,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采取治疗中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进行泵,比较两组患儿经过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经过治疗中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危重症 新生儿 多巴胺泵注 治疗中早期
  • 简介:摘要胰升糖素样肽1(GLP-1)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进食并促进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基础研究表明,生殖系统也是GLP-1的一个靶器官。由于GLP-1受体激动剂目前广泛用于管理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因此有必要明确GLP-1对人体生殖系统的影响。J Clin Endocrinol Metab杂志发表了1篇《胰升糖素样肽1对健康男性生殖系统的影响》文章[Izzi-Engbeaya C, Jones S, Crustna Y, et al. Effects of Glucagon-like Peptide-1 on the Reproductive Axis in Healthy Men[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20,105(4). DOI: 10.1210/clinem/dgaa072],在获得原文刊发杂志授权同意后,本文为该文的中文编译。该文以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设计,研究了急性GLP-1输对健康男性性激素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睾酮的平均水平以及LH和睾酮的脉冲在GLP-1输期间均无明显改变。该研究结果表明,急性GLP-1给药不会影响健康男性的性激素分泌。

  • 标签: 胰升糖素样肽1 黄体生成素 卵泡刺激素 睾酮 生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已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和盐酸氨溴索静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7月我院收纳8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n=41,对照组:n=41)。对照组使用盐酸氨溴索静,观察组使用已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对比最终结果。结果:观察组病患临床症状(发热、气促、肺部湿罗音和咳嗽咳痰)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P

  • 标签: 已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 盐酸氨溴索静注 临床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丙泊酚和依托咪酯靶控输在支气管镜麻醉效果,对两者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对本院内科室内部需要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初步筛选,抽取其中86例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随机选取43人,采取丙泊酚靶控输在支气管镜进行麻醉,命名为A组;剩余43人为一组,采取依托咪酯靶控输在支气管镜进行麻醉,命名为B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数值的波动情况和麻醉相关情况以及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最后汇总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通过分组采取不同药物进行麻醉后,分析对比记录数据,从生命体征波动情况和麻醉情况来看,B组数值与A组相比较而言,患者的生命体征更加平稳,但是患者术前的入睡时间和术后的苏醒时间较长;从不良反应情况来看,A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B组且麻醉起效速度更快。结论:综合分析认为,采取丙泊酚靶控输在支气管镜进行麻醉虽然患者生命体征稍有波动,但是其具有患者麻醉起效快,苏醒时间更短,且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人数较少,几率较低的优点,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推广意义。

  • 标签: 丙泊酚 依托咪酯 支气管镜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预防静脉输高渗液体造成静脉炎的护理中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静脉输高渗液体治疗的患者59例分成两组,针对A组29例患者实施基础性护理干预,针对B组30例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静脉炎预防效果差异。结果:两组静脉输高渗液体治疗患者干预后的静脉炎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静脉输高渗液体治疗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预防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静脉输注 高渗液体 静脉炎 预防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导致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前房气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月于本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致角膜后弹力层脱离通过前房气术治疗的患者16例(16只眼),其中大于1/2角膜面积广泛后弹力层脱离2例(伴有部分后弹力层缺失),大于1/4并小于1/2角膜面积脱离4例,小于1/4角膜面积脱离1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毕前前房注入无菌空气,利用气泡顶压脱离的后弹力层复位。复位不良或空气吸收仍未复位者,以同样方法再次气。结果 前房内空气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主要探讨靶控输舒芬太尼或者瑞芬太尼应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接收的12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并利用数字表法分成两组(A、B组),A组选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方案麻醉,B组选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方案麻醉,观察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T0)、诱导后3min(T1)、插管时(T2)、切皮(T3)、腹腔探查时(T4)、拔管(T5)时指标上,相比T0时刻,两组患者T1收缩压与舒张压、心率均降低,且A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低于B组,T5时刻时A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高于B组,P

  • 标签: 靶控输注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腹腔镜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静脉靶控输瑞芬太尼对剖宫产术中娩婴后腹部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时间起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皮下注射与静脉泵奥曲肽治疗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展开对比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平均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奥曲肽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用静脉泵奥曲肽的方式对患者展开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饮食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水平恢复时间以及出院时间更短,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胰腺炎患者来说,同皮下注射方式相比,采用静脉泵奥曲肽方式展开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饮食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静脉泵奥曲肽的临床效果更好,本院今后对胰腺炎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时候,将优先选择静脉泵奥曲肽的治疗方式。

  • 标签: 皮下注射 静脉泵注 奥曲肽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 PIEB)模式下硬脊膜穿破硬膜外(dural puncture epidural, DPE)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意义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产房后要求硬膜外镇痛时宫颈扩张<5 cm、孕37~42周、单胎头位、ASA分级Ⅰ-Ⅱ级的初产妇298例。采用在线随机数生成器将产妇分为3组:连续硬膜外输(continuous epidural infusion, CEI)模式下硬膜外(epidural, EP)阻滞组(CEI+EP组,99例)、PIEB模式下EP阻滞组(PIEB+EP组,98例)和PIEB模式下DPE阻滞组(PIEB+DPE组,101例)。记录产妇达到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 NRS)≤1分的时间,罗哌卡因用量,两侧感觉阻滞平面上限,宫口开全时NRS评分,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长,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例数,不对称阻滞、镇痛不全、更换导管、产间发热、改良Bromage评分≥1分、胎心过缓、低血压、低氧血症、恶心、瘙痒、头痛、剖宫产、器械助产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体重、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和出生后5 min时Apgar评分≤7分的发生情况。结果PIEB+DPE组NRS≤1分的时间短于CEI+EP组和PIEB+EP组(P<0.05)。PIEB+EP组和PIEB+DPE组宫口开全时NRS评分、罗哌卡因用量及镇痛不全、不对称阻滞、产间发热发生率低于CEI+EP组(P<0.05),PIEB+DPE组宫口开全时NRS评分、罗哌卡因用量及镇痛不全、不对称阻滞、产间发热发生率低于PIEB+EP组(P<0.05)。PIEB+EP组和PIEB+DPE组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比例高于CEI+EP组(P<0.05),PIEB+DPE组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比例高于PIEB+EP组(P<0.05)。产妇其余指标及新生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EB模式下DPE技术可缩短镇痛起效时间,减少罗哌卡因用量,降低产妇发热的比例。

  • 标签: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 硬膜外阻滞 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注 连续硬膜外输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普通悬浮红细胞输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凝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0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需要输血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组(简称少白组,57例)和普通悬浮红细胞组(简称普通组,57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环孢素和康力龙治疗,并输血浆、血小板等血液制剂。在此基础上,少白组均加以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普通组均加以普通悬浮红细胞输。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ed blood cell-C3b receptor garland rate,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ed blood cell-circulation immune complex,RBC-CIC)以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ed blood cell-superoxide dismutase,RBC-SOD)]和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并对比两组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少白组和普通组红细胞免疫功能与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BC-C3bRR、RBC-CIC和RBC-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少白组:(18.36±2.44)%比(13.67±1.98)%,(14.36±2.26)%比(8.38±2.11)%,(70.34±12.68)μg/mg比(50.77±7.69)μg/mg,t值分别为11.268、14.602和9.963,P值均<0.05;普通组:(15.72±2.67)%比(13.39±2.14)%,(11.25±2.38)%比(8.42±2.04)%,(65.95±9.42)μg/mg比(51.08±8.61)μg/mg,t值分别为5.141、6.816和8.797,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少白组RBC-C3bRR, RBC-CIC,RBC-SOD和FIB均高于普通组[(18.36±2.44)%比(15.72±2.67)%,(14.36±2.26)%比(11.25±2.38)%,(70.34±12.68)μg/mg比(65.95±9.42)μg/mg,(3.48±0.37)g/L比(2.83±0.41)g/L,t值分别为5.511、7.154、2.098和8.886,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PT、APTT、T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少白组:(14.31±2.49)s比(18.25±2.36)s,(35.64±5.15)s比(42.39±4.16)s,(16.65±2.34)s比(19.46±2.66)s,t值分别为8.671、7.698和5.988,P值均<0.05;普通组:(16.86±2.57)s比(18.67±2.62)s,(38.61±5.34)s比(41.54±4.31)s,(17.97±2.15)s比(19.35±2.96)s,t值分别为3.723、3.224和2.848,P值均<0.05],且治疗后少白组PT、APTT、TT均短于普通组[(14.31±2.49)s比(16.86±2.57)s,(35.64±5.15)s比(38.61±5.34)s,(16.65±2.34)s比(17.97±2.15)s,t值分别为3.155、3.022和3.136,P值均<0.05];少白组输血反应发生率低于普通组[(1.75%比7.02%),χ2=2.83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少白红细胞输,较普通悬浮红细胞输可以更好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凝血功能,且输血反应发生率更低。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普通悬浮红细胞 免疫功能 凝血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弹力层脱离(DMD)患者进行前房气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弹力层脱离患者中随机抽取41例进行,所选患者均接受前房气术治疗,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对比,治疗后更低,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26例(63.41%)患者视力达到0.6以上,12例(29.27%)视力在0.3-0.5,3例(7.32%)患者视力在0.25以下。术后共11例患者出现术后眼压升高,经处理后均恢复正常。 结论 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弹力层脱离患者进行前房气术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改善患者视力,且安全性较高,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角膜弹力层脱离 前房注气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优势。方法: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共计110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将使用去白悬浮红细胞输血治疗的一组作为去白悬红组(n=40),采用悬浮红细胞输血治疗的一组作为悬红组(n=40)和未进行输血治疗的一组作为对照组(n=30)。统计不同输血组治疗期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手术后创口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去白悬红组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0%)明显低于悬红组(22.5%),P <0.05;去白悬红组术后各类感染的总发生率(12.5%)略低于悬红组(17.5%)及对照组(20%),P>0.05;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去白悬红组更短,且住院时间亦缩短。结论: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应用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输血治疗可减少不良输血反应,缩短术后创口愈合时间,且并未增加机体术后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结直肠癌 输血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胃肠外科老年厇的空肠肠内营养及胃肠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58例胃肠外科老年患者,基于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及胃肠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的肠内营养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胃肠外科 老年患者 护理干预 肠内营养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0 kV管电压联合个体化对比剂低剂量注射方案行颈动脉CT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需要行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136名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区段法分成A、B、C、D 4组,A组为100 kV 15 s团常规组,53例;其他3组为80 kV 10 s团对照组,根据≤50 kg、50~70 kg、70~90 kg体重分为B、C、D组,分别给予20、25和30 ml对比剂,B组20例,C组38例,D组25例。比较4组的有效剂量(E)、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和客观指标。结果B、C、D 3组的E分别为(1.85±0.91)、(1.89±1.08)和(2.14±1.27)mSv,显著低于A组的(5.66±0.56)mSv,差异有统计意义(F=169.34, P<0.05),B、C、D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图像的主观评价和诊断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颈总动脉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F=14.90、12.94、14.43,P<0.05),但所有颈动脉靶血管内CT值均在250 HU以上,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结论80 kV管电压10 s团方案,可有效降低颈部CTA检查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而并不影响诊断效果。因此,该扫描方案可行且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颈动脉 CT血管成像 对比剂 辐射剂量 管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