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术后并发下肢静脉形成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抽取我院 82例甲状腺术后并发下肢静脉形成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原因分析,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下肢静脉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下肢静脉改善率分别为 92.68%、 68.2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分别为 95.12%、 73.1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癌术后并发下肢静脉患者,分析原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有重要作用,能提高下肢静脉改善率,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癌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为骨科患者应用护理流程再造预防静脉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30例和参照组30例。为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为研究组患者提供护理流程再造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预防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预防效果相比于参照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流程再造 骨科 深静脉血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 住院 老年痴呆患者特有的 静脉危险因素, 为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提供指导依据 。方法:对 2018 年 9 月 -2019年 10 月在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老年精神科 住院确诊的 652 例老年痴呆患者为调查 研究对象, 将其中发生 DVT 的 25 例患者与未发生 DVT 的 627 例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对比,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 老年痴呆患者 DVT形成的风险因素。结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痴呆患者静脉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长期卧床 / 坐椅、糖尿病、静脉史等。 结论:在血栓形成的各项因素中,长期卧床 / 坐椅、糖尿病、静脉史 等因素对于住院老年痴呆患者 DVT 的形成密切相关 。

  • 标签: 老年痴呆 DVT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 ICU长期卧床患者出现下肢静脉在临床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相比治疗,预防显得更为重要,但在临床护理中往往会忽视对下肢静脉的预防,尤其忽略腹内压的控制等因素。本文通过从下肢静脉形成的病因、高危人群、预防措施及护理等方面进行叙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依据。

  • 标签: ICU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盆腔手术患者预防静脉时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观察该种护理方法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7年6月--2019年12月的盆腔手术13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第一组与第二组,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效果。结果:第一组和第二组静脉发生率对比中,第一组为1.53%,第二组为12.30%,(x2=19.562,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盆腔手术患者预防静脉时采用综合护理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围手术期 盆腔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 临床护理路径 , 对预防呼吸内科老年卧床患者下肢静脉的应用 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 从 2017 年 -2019 年这两年间我院接收的 呼吸内科老年卧床患者 中 ,抽选二百名来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两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通过研究表明,观察组院外带入 DVT 例数比对照组高( P < 0.05 ) ,院内 DVT 例数比对照组低( P < 0.05 ),患者预防 DVT 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 P < 0.05 ) 。结论 通过实行 临床护理路径 能够 使得效果更佳,对老年卧床患者发生 DVT 进行有效预防 ,提升了护理满意度,此次研究的护理方法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呼吸内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ICU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早期系统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患者下肢静脉(DVT)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下肢血流流速、住院时间、下肢静脉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2周后和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血流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为3.45%,对照组为20.6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10%,对照组为82.76%,P<0.05结论:在ICU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血流量,对于预防下肢静脉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 标签: []ICU 下肢深静脉栓 早期 系统化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 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的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6 月所收治的 92 例骨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术后未形成下肢静脉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形成下肢静脉患者为观察组,每组人数均为 46 例。对骨科创伤患者下肢静脉的因素进行分析 。 结果 对照组患者自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有过血栓史例数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制动时间均显著少于观察组患者,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经过不同治疗后, 综合手术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92.3% ,显著高于机械药物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61.5% ,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结论 骨科创伤患者下肢静脉的因素主要分为自身因素(如自身患有 高血压、糖尿病、有血栓史)与手术因素(手术时间、制动时间),因此,在 下肢静脉患者 治疗过程中,应采用综合手术治疗方式,不仅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 标签: 骨科创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结合功能锻炼操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静脉(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神经内科置入PICC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功能锻炼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栓预防知识、信念以及行为得分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静脉(deepveinthrombosis,DVT)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栓预防知识得分为(8.39±1.35)分,血栓预防信念得分为(6.88±1.14)分,血栓预防行为得分为(13.12±1.48)分;对照组的血栓预防知识得分为(6.73±1.23)分,血栓预防信念得分为(5.28±0.98)分,血栓预防行为得分为(10.26±1.61)分。观察组患者血栓预防知信行得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t=5.820、6.815、8.374,均P<0.05);干预后2周,对照组DVT发生9例(21.95%),观察组DVT发生1例(2.44%);干预后4周,对照组DVT发生11例(26.83%),观察组DVT发生2例(4.76%)。干预后2周和干预后4周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置入PICC的患者而言,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结合功能锻炼操的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血栓预防知信行水平,显著降低患者DVT的发生率,并能优化护理质量,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导管插入术,外周 深静脉血栓形成 健康教育 自体锻炼 病人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导管接触性溶栓(CDT)与AngioJet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PMT)治疗急性下肢静脉形成(DVT)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34例急性DVT合并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CDT联合髂静脉腔内成形术组(CDT组,68例)和PMT(AngioJet)联合髂静脉腔内成形术组(PMT组,66例)。观察两组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静脉和支架血流通畅情况,Villalta评分以及CIVIQ-2评分。结果CDT组和PMT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均在溶栓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CDT组Ⅲ级血栓清除率为76.5%(52/68),Ⅱ级血栓清除率为23.5%(16/68),支架植入41例(45枚),滤器回收率为88.2%(60/68)。PMT组Ⅲ级血栓清除率为75.8%(50/66),Ⅱ级血栓清除率为24.2%(16/66),支架植入42例(56枚),滤器回收率为86.4%(57/66)。CDT组住院时间[(10.09±3.27)d]较PMT组[(7.94±3.08)d]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 306, P<0.001);两组术后3 d患肢小腿周径与术前比较的周径差分别为(1.51±1.21)cm和(2.48±1.8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 502,P=0.001)。CDT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7.6%(12/68),PMT组3%(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8,P=0.006),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肾功能障碍、致死性肺栓塞、严重颅脑出血。随访时间为(10.57±7.44)个月(范围:1~33个月),CDT组和PMT组术后12个月的静脉通畅率分别为88.9%(16/18)和95.2%(4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6);两组Villalta评分和CIVIQ-2评分差异仅在术后1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01)。结论急性下肢DVT合并IVCS行AngioJet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联合同期髂静脉腔内治疗,较CDT联合髂静脉腔内治疗,患肢肿胀消退、疼痛减轻更快,围术期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机械血栓切除术 导管接触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4种不同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下肢静脉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235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168例,女67例;年龄为18~90岁,平均43.5岁。根据静脉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分别采用RAPT、Caprini、Wells、Autar评估量表对患者DVT的发生风险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4种血栓风险评估表评分;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4种血栓风险评估表对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下肢DVT的预测价值。结果235例患者中104例(44.3%)患者发生DVT。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DVT组患者的RAPT评分、Wells评分及Autar评分显著高于非DVT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PT、Caprini、Wells、Autar评估量表的AUC分别为0.84±0.02、0.65±0.05、0.81±0.02、0.72±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4,P=0.031);RAPT、Wells评估量表的AUC显著大于Caprini、Autar评估量表,而Autar评估量表的AUC又显著大于Caprini评估量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PT、Caprini、Wells、Autar评估量表诊断DVT的灵敏度分别为94.0%、65.0%、90.6%、84.0%,特异度分别为62.1%、51.8%、67.2%、32.5%。结论虽然4种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下肢DVT的发生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但是RAPT及Wells评估量表的风险预测价值较高。

  • 标签: 骨盆 髋臼 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在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间收治的 88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分析患者下肢静脉诱发的原因、临床特点以及预防措施。并探讨在综合性护理干预下患者的静脉发生率、自理能力频分级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长。结果 两组患者在静脉发生率、自理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及住院时长对比差异显著,且( p< 0.05)结论 在妇科肿瘤术后患者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患者静脉的发生率,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度和自理能力,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减少住院时长,值得借鉴。

  • 标签: 综合护理 妇科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 LEDVT)介入术中应用新型导丝技术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20年 3月收治的经院内自制导丝技术进行介入治疗的 LEDVT患者 40例作为观察组,而同期收治的经常规导丝技术介入手术治疗的 LEDVT患者 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介入术治疗成功率与治疗效果优良率,以及术后疼痛情况 。结果:观察组介入术治疗成功率与治疗效果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疼痛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LEDVT介入术治疗患者应用院内自制新型导丝技术处理,相比常规导丝技术可进一步提高介入术治疗成功率与治疗效果,同时可以减轻介入术后疼痛,值得应用 。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介入术 新型导丝技术 成功率 优良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肢静脉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下肢静脉及非下肢静脉患者各48例,分别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两组比较,分析下肢静脉形成的危险因素;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分析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下肢静脉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发热、长期坐卧、感染性疾病、静脉病史(P<0.05)。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5.83%(46/48)。结论:下肢静脉形成的危险因素较多,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方法能取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多普勒超声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人们的日常活动量相应减少,长期卧床及肢体活动不足则是导致静脉形成的高危因素。静脉是血管栓塞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在众多疾病并发症中发病最多的。因此,静脉的患者作为特殊人群被关注。本文从患者的饮食指导和功能锻炼方面进行 阐述,以期在特殊时期为静脉患者提供 指导。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深静脉血栓 饮食指导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静脉(DVT)的发生规律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6月— 201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48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6例,女289例;年龄16~102岁,平均74.6岁。根据术前和术后下肢静脉彩超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术前DVT组、非DVT组和术后DVT组、非DVT组。统计患者术前、术后DVT发生率及术前到术后变化规律。评估术前、术后DVT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液量、手术方式、术中输血量、血清学指标等。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前DVT发生率为36.5%,术后DVT发生率为57.1%(P<0.05)。术前单侧DVT发生率为30.5%,术后单侧DVT发生率为37.5%(P<0.05)。术前双侧肢体DVT发生率为6.0%,术后双侧肢体DVT发生率为20.0%(P<0.05)。术前近端、混合、远端DVT发生率分别为2.8%、6.7%、90.4%;术后近端、混合、远端DVT发生率分别为2.2%、4.7%、93.1%。术前到术后血栓无变化293例(60.4%),加重164例(33.8%),减轻28例(5.8%)。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术前DVT组与非DVT组在骨折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受伤至入院时间、纤维蛋白原、骨折AO分型、合并内科疾病、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D-二聚体、既往有静脉栓塞症(VTE)病史、合并其他部位损伤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VT组与术后非DVT组在年龄、骨折侧别、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液量、ASA评分、受伤至入院时间、术中输血量、骨折AO分型、合并内科疾病、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合并其他部位损伤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性别、手术方式、受伤至手术时间、既往有VTE病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既往有VTE病史、合并其他部位损伤与术前发生DVT显著相关(P<0.05);术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既往有VTE病史与术后发生DVT显著相关(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DVT发生率较高,术后较术前有明显上升,血栓类型以远端血栓为主;预防性抗凝效果并不理想;女性、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既往VTE病史、合并其他部位损伤是术前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受伤至手术时间、既往有VTE病史是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股骨骨折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下肢骨折静脉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 60例,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各有 30例,一组视为对照组,施行术后常规静脉预防护理,一组视为观察组,施行常规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静脉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产生静脉的例数、患者的满意例数、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 TT/s(凝血酶时间)、 Fib (g. L-1 )(纤维蛋白原)、 PT/s(凝血酶原)的数据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产生静脉的例数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例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短;观察组患者 TT/s(凝血酶时间)、 Fib (g. L-1 )(纤维蛋白原)、 PT/s(凝血酶原)的数据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可有效的预防下肢骨折静脉,于护理有很大的利用优势,应注重以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下肢骨折静脉的应用,以加速患者的术后愈合。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钠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在广泛子宫术后下肢静脉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笔者将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40例广泛子宫术患者为对象,按护理方法将其分为2组,各组患者7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率比较,对照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为5.71%、观察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为30.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广泛子宫术后下肢静脉预防中采取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干预效果,降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广泛子宫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