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干预探讨。方法 累计在 2017年 8月到 2019年 8月间抽取宫颈癌患者 80例,患者依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护理方法,常规护理下的 40例患者被划分为对照组,余下 40例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将其划分为观察组。结果 对比术后一周、两周患者下肢周径变化量观察组明显较高( P<0.05),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明显较低( 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开展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术后患者的下肢周径,具有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宫颈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外科术后患者静脉防治中实施压力波治疗系统的价值。方法:纳入时间为 2019年 9月至 2020年 6月,抽取 100例来我院就诊的外科术后患者,分组方法为计算机表法,各 50例。参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行均行压力波治疗系统治疗。研究本组涉及的下肢静脉发生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指标、下肢静脉流速度。结果:实验组下肢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指标、下肢静脉流速度经比较无明显差异性( p> 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指标、下肢静脉流速度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外科术后患者静脉防治中实施压力波治疗系统,其预防下肢静脉的效果较优。

  • 标签: 外科术后 深静脉血栓 防治 压力波治疗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予以结直肠癌手术患者 5A护理模式在预防和减少下肢静脉 DVT形成等方面的价值,以促进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11月 -2019年 6月期间收治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疾病患者,总计 100例。采取 1:1比例法完成患者分组,对照组以及干预组各 5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 5A护理模式。比较 2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以及 DVT情况。结果:干预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进食、下床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 DVT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予以结直肠癌手术患者 5A护理模式预防和缓解患者 DVT情况价值突出,加速了患者康复。

  • 标签: 5A护理模式 结直肠癌手术 DVT 康复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应用对术后静脉形成(DVT)的影响。方法:在本院骨科2019年1月-2020年5月诊治的下肢骨折患者中选出100例为对象,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术后DVT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术后DVT发生率14.0%,P<0.05;实验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护理干预的实施减少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静脉形成,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出院,值得推广。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护理干预 饮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Wells评分中低危老年患者静脉(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18年2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115例Wells评分中低危(Wells评分≤2分)的老年(≥70岁)急诊科留观住院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查,根据是否存在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采用成组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两组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凝血指标、是否接受手术、罹患肿瘤和房颤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15例Wells评分中低危老年患者中40例诊断DVT,发病率为34.78%。与非DVT组比较,DVT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合并肿瘤者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留观老年患者,Wells评分≤2分,具有较高DVT风险;合并肿瘤者,DVT风险更高;辅以D-二聚体检查,能更好地筛查DVT患者。

  • 标签: 老年患者 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 Well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术后恢复护理方案在预防老年肺癌患者术后静脉(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肺癌手术患者9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术后恢复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分别对比两组在DVT发生率,术后康复情况以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胸管留置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各项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术后恢复护理方案应用于老年肺癌患者中可发挥显著的预防术后DVT的作用,且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肺癌 深静脉血栓 综合术后恢复护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 : 分析脊柱外科患者围手术期静脉形成的原因与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共计 108 例,主要是选取的我院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脊柱外科患者,需要将该部分患者按照列表法分为对照组( 54 例)与观察组( 54 例),对照组脊柱外科患者围术期需要运用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脊柱外科患者需要对围术期静脉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做好研究记录,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恢复率以及治愈率等。 结果 :观察组脊柱外科患者在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后静脉恢复率 92.45% 、治愈率 96.78% ,而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脊柱外科患者 静脉恢复率 86.79% 、治愈率 92.09% ,观察组患者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存在差异( P < 0.05 )。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 1.34% ,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发生率低 18.64% ,组间存在差异( P < 0.05 )。 结论 :对脊柱外科患者围术期静脉形成原因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下肢静脉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脊柱外科患者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预防护理措施针对 危重患者形成下肢静脉 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危重患者为对象 ,并需要开展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80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 预防护理措施。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 察组的发生率为 7.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0.0% ,组件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平均为( 95.6 ±4.1 )分,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平均为( 76.7 ±2.9 )分,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预防护理措施针对 危重患者 能降低 形成下肢静脉 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进一 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预防护理 危重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AngioJet机械吸栓治疗能否改善静脉(DVT)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恩泽医院收治的急性髂股型DVT患者103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机械吸栓(PMT)组48例和单纯抗凝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及病程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MT组患者治疗后1及6个月的VEINES-QOL/Sym问卷评分分别为[(65.04±1.34)分/(70.60±2.03)分、(77.79±1.64)分/(78.14±1.63)分],高于单纯抗凝组[(60.44±1.65)分/(65.33±2.44)分、(73.32±2.12)分/(73.94±1.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679、14.463、11.743、11.640,均P<0.05);远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率PMT组与单纯抗凝组(33.3%比4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6)。结论相对于急性下肢DVT形成的单纯抗凝治疗,AngioJet PMT治疗能明显改善DVT患者近期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股静脉 髂静脉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抽吸 抗凝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11 月 -2019年 1 2月我院 48 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 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情况 。结果:观察组 静脉形成发生率 (4.17%) 低于对照组 (16.67%) ,有统计学比较意义( P < 0.05 ) 。结论:护理干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形成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预防 全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癌手术患者应用预警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 2019年 4月至 2020年 6月在我院手术的 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30例 /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预警性护理干预,对比预防和干预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术后静脉形成率与对照组相比相对较低,且住院时间更短,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P< 0.05。 结论:将预警性护理干预运用预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上有积极意义,更有利于预防术后静脉的形成,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预警性护理干预 肺癌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降低静脉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将随机抽取的122例自2017年7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分成两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试验组集束化护理。结果:试验组静脉等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肿瘤 PICC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气压治疗仪配合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择我院2019.2-2020.4内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4例,气压治疗仪配合护理干预),观察下肢血流速度改善情况、下肢静脉(DVT)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下肢血流速度较快,DVT发生率仅为4.1%,显著较27.2%的对照组低,P<0.05。结论: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生DVT,建议采纳气压治疗仪配合护理干预模式,在改善患者下肢血流速度并降低DVT方面具有显著价值。

  • 标签: 气压治疗仪 脑卒中 偏瘫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效果
  • 作者: 刘飞 司龙妹 张佩英 王影新 张萌 丁炎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7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31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北京 100034;北京大学医学部循证护理研究中心 100191,北京大学医学部循证护理研究中心 10019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34,北京大学医学部循证护理研究中心 10019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护理部,北京 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北京 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34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并获取成人手术患者使用弹力袜预防DVT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官网、国际血管联盟官网、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CNKI中关于成人手术患者使用弹力袜预防下肢DVT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临床决策、系统评价、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0月14日。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结果共纳入文献29篇,包括指南8篇、证据总结4篇、临床决策2篇、系统评价12篇、专家共识3篇。从使用禁忌证、适用人群、应用时机、长短选择、使用方法5个方面进行证据总结,归纳出12条推荐意见。结论对于存在下肢DVT风险的成人手术患者,推荐逐级加压弹力袜作为机械预防方式之一,且推荐在预防周期内尽可能长时间穿着;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意愿选择逐级加压弹力袜的类型,并确保正确穿戴和定时评估。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手术 弹力袜 证据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盆底重建术后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实行盆底重建手术的患者 16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预防性护理,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中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P<0.05)。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小于实验组,差别较大( P<0.05)。实验组的下肢静脉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P<0.05)。结论:在实行盆底重建手术的患者中使用预防性护理,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下肢静脉发生率,让患者满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盆底重建术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腹部行大手术后的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预防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从而为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依据。 方法:以 2018 年 10 月份 -2019 年 10 月份中在我院接受腹部大手术的 90 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经过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以此预防患者在手术后下肢静脉的形成。 结果: 90 例接受预见性护理的患者中仅有 2 例(占比 2.22% )患者出现静脉,而其他患者在术后的情况良好且并未出现。 结论:对于腹部行大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降低术后风险,并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

  • 标签: 腹部大手术,深静脉血栓,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非手术科室护士对静脉形成(DVT)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情况,以便提高非手术科室护士预防DVT的能力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应用方便抽样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电子问卷,选取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住院部非手术科室129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静脉形成(DVT)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结果调查问卷平均得分56.25分(满分100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非手术科室护士在不同学历、职称、岗位都对DVT知识认知有显著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护龄、职称、岗位护士的基础知识得分有显著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学历护士的临床观察与治疗得分有显著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学历、职称护士的评估与护理得分有显著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手术科室护士对DVT知识掌握欠佳,尤其是低学历、低职称的初责护士,但护士学习意愿强烈,可采取多途径多形式且有侧重点的培训,并积极开展DVT风险评估。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知识态度和行为 调查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我科在外贴 “ 琥珀 活血散瘀 黑膏药 ” 治疗大 ( 小 ) 隐静脉曲张取得良好疗效的启示下 : 外贴 “ 琥珀黑膏药 ” ,治疗下肢静脉病人 。 十多年来 , 积累 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 现报告如下 : 从 200 8 年 6月 -- 2019 年 6 月 , 我们共 诊治 26 例患者 , 确诊为下肢静脉 病人 ,全部采用外贴 “ 黑膏药 ” 治疗 。 外贴方法: 一周贴 1 个,外贴 5 个为一疗程,连续 2--3 个 疗程临床治愈 。 共 计 临床治愈 2 3 例,其余 3 例患者 , 外贴 2--3 个膏药后, 局部 肿胀 、 肿痛明显好转 , 其他 症状减轻, 未坚 持继续治疗,无法进行效果统计 。 治愈者最长随访 3 年 , 最短随访 2 年 , 均未发现病情复发 。 治 愈 率 87% ,有效率 100% 。

  • 标签: 外贴 “ 琥珀 散瘀 黑膏药 ” 治疗深静脉血栓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和术后下肢静脉形成(DVT)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7月— 2017年10月西安交通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1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5例,女133例;年龄32~102岁[(76.0±11.9)岁]。213例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4例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1例接受外固定术。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判断DVT的发生情况。下肢静脉分为远端血栓、近端血栓和混合血栓。根据术前和术后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术前82例(37.6%),术后128例(58.7%)]和非血栓组[术前136例(62.4%),术后90例(41.3%)]。分别记录术前及术后DVT的部位及转归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素评估,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输血量、失血量、输液量、引流量及血清学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术前DVT发生率为37.6%,术后DVT发生率上升到58.7%,血栓类型以远端DVT为主,分别占术前和术后静脉的86.6%和90.6%,术后有2.8%的远端DVT延伸至腘静脉以上,23.4%的患者在术前没有血栓形成,而在术后出现远端、近端或混合DVT(分别为22.0%、0.5%和0.9%)。没有发生致命性肺栓塞。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栓组与术前无血栓组在年龄、性别、骨折侧别、合并其他疾病、体重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入院D-二聚体和入院C-反应蛋白(CRP)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至住院时间和骨折至手术时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栓组与术后无血栓组在年龄、性别、骨折侧别、合并其他疾病发病率、体重指数、住院时间、ASA分级、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输血量、失血量、输液量、引流量、入院时D-二聚体和入院时CRP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至入院时间、骨折至手术时间、术前D-二聚体、术后1 d D-二聚体,术后5 d D-二聚体水平和术后5 d CRP等方面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折至入院时间(OR=1.137,95%CI 1.002~1.290,P<0.05)和术后1 d D-二聚体(OR=1.087,95%CI 1.033~1.142,P<0.05)与术后DVT显著相关。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血栓类型以远端DVT为主,骨折至住院时间是术前和术后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骨折至手术时间是术前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干预(早期入院和早期手术)可能会降低DVT的发生率。

  • 标签: 股骨骨折 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本文在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进行,选择我院80名患者为对象,根据护理手段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一般护理,观察组预防血栓护理,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和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对照组出现血栓的有4例,占比10%,观察组仅有1例,占比2.5%,观察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的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髋部骨折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