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马超 蔡洪庆 张敏杰 叶士露 孟肖利 何洁 万经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合肥 23060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021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合肥 2306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癌脑转移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得完整的资料共83例,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应用R软件将影响因素绘制成列线图并进行验证。结果83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27.0个月。单纯手术患者中位OS为15.7个月,手术联合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患者的中位OS为27.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5,P=0.0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χ2=4.652,P=0.031)、有无吸烟史(χ2=8.239,P=0.004)、术后是否靶向治疗(χ2=13.697,P<0.001)、术后有无辅助治疗(χ2=8.735,P=0.003)、转移灶病理(χ2=11.799,P=0.001)、肺肿瘤相关分子分级预后评估指数(Lung-molGPA)评分(χ2=11.333,P=0.004)可影响患者OS。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HR=0.311,95%CI为0.107~0.901,P=0.031)、术后靶向治疗(HR=3.563,95%CI为1.286~9.868,P=0.015)、转移灶病理(HR=0.364,95%CI为0.137~0.965,P=0.042)、Lung-molGPA评分(HR=0.595,95%CI为0.374~0.946,P=0.028)是影响肺癌脑转移手术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为了进一步个体化评估患者预后,采用以上4个独立的预后因素绘制了列线图,该模型准确度较高,能较好地评估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结论有手术指征的肺癌脑转移患者能从手术中受益,术后积极辅助治疗可进一步延长患者OS。采用吸烟、靶向治疗、转移灶病理、Lung-molGPA评分4个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可以很好地个体化评估患者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肺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预后 列线图 脑转移瘤
  • 作者: 刘飞宇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7期
  • 机构:流行性出血热属中医温病范畴,其病因病理为外感“温热疫毒”侵袭营血,迫血妄行,故有皮肤,粘膜,腔道,内脏出血等诸证,本人通过望舌对流热预后判断深有体会,在某种程度上舌诊重于脉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国内资料报道脑转移瘤占颅内肿瘤的3.5%~10%[1],国外报道占23.3%[2].近年来随着CT、MRI等检查手段的发展,检出率明显提高;另外一方面,随着医疗整体水平的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因此脑转移瘤临床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3](NationalCancerInstitute,NCI)2000年资料,癌症患者有20%~40%最终发生脑转移.本文对1993年3月至2002年3月收住我院的238例脑转移瘤病人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如下.

  • 标签: 脑转移瘤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及意义。方法从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症肺炎患者中随机选取12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分析。根据预后情况,其中有52例患者死亡,为死亡组;有74例患者存活,为存活组。全部患者均经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治疗,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在年龄、呼吸频率、氧合指数、血清PCT、血浆白蛋白、血乳酸、合并急性肾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法发现,感染性休克、年龄、血乳酸、血清PCT、血浆白蛋白、合并呼吸衰竭均为ICU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存活组治疗后血清PCT及CRP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HR、合并急性肾损伤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影响ICU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多因素感染性休克、年龄、血乳酸、血清PCT、合并呼吸衰竭与血浆白蛋白等。临床上需给予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重症肺炎 危险因素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随着胰腺移植技术的发展,胰腺移植数量的增多,供体短缺已成为制约胰腺移植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使用边缘性供胰能一定程度缓解供体短缺的情况。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供体比例随之增多。以往研究表明低龄和高龄供体胰腺均对与胰腺移植有不利影响。本文就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 标签: 胰腺移植 胰腺生理
  • 简介:摘要:胃癌是指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生存期短、死亡率高的疾病特点,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针对胃癌患者临床治疗,需要先确定患者病例分析情况,从而判断患者病情状况,便于给予对因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对此,本文探讨病理分型的方法和评价患者预后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手足口病是国家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但部分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较重,发展快,容易导致死亡,临床治愈时间较长。本研究收集了138例重症病例临床和实验指标等15个因素,以期找出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提供依据。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病例 相关因素分析 肠道病毒71型 预后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与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中接受胃癌根治术者共306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肿瘤分型及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根治程度,辅助化疗、血管神经侵犯等因素进行总结,并进行严格随访,以了解患者生存情况。结果使用Logistic回归软件进行分析,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因素为肿瘤分型及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根治程度,辅助化疗以及血管神经侵犯程度。结论早期胃恶性肿瘤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于胃癌患者,肿瘤分型及侵犯程度,合理的淋巴结清扫、R0根治\血管神经受侵,科学有效的辅助治疗等因素均能影响预后情况。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预后情况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微量镇痛对病人的影响。方法:用一次性微量持续输注镇痛泵输注布比卡因加哌替啶混合液持续镇痛48小时。结果:硬膜外微量镇痛对剖宫产病人的术后镇痛效果非常显著,并有助于产妇早期下床活动,提早泌乳,促进母乳喂养,而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产后出血及胃肠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并且病人的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症状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持续输注微量低浓度布比卡因和哌替啶混合液镇痛,可达到充分镇痛,促进泌乳的目的,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和新生儿母乳喂养。故硬膜外微量镇痛方法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值得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镇痛 剖宫产 预后 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胃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实施D2根治术且资料完整的109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早期胃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2%,96.3%和9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患者预后与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中组织学类型(RR=19.171,95%CI:5.767~63.736,P=0.000)和淋巴结转移(RR=13.988,95%CI:2.618~74.753,P=0.002)是早期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早期印戒细胞胃癌伴(或)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差,应行D2手术,并应接受综合治疗及严格随访。

  • 标签: 早期胃癌 预后 影响因素 淋巴转移 组织学类型
  • 简介:[摘要] 经过多年的时间检验,自体牙移植具有短期内修复缺失牙,不损伤邻牙,经济效益高,成功率高的优点。在规范的自体牙移植手术操作流程下实施手术,才能提高自体牙移植的成功率。自体牙移植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就自体牙移植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所作一综述。

  • 标签: [] 自体牙移植 供牙 牙周膜 根管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推拿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积极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组,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单行针灸推拿。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改善情况更为理想,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更佳(P

  • 标签: 针灸推拿 脑卒中患者 预后 护理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盆腔炎患者接受临床综合治疗的预后情况。方法:2020-3到2021-3期间从我院选取一共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取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将盐酸左氧氟沙星单独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展开治疗,观察组实施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0.00%、82.50%(P<0.05)。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观察组显著较低,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接受临床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且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盐酸左氧氟沙星 桂枝茯苓胶囊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脑梗死是我国脑卒中的最常见的类型, 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对健康的危害十分严重,但目前为止仍没有一个准确的评价预后的指标。目前有许多关于脑梗死预后的研究,旨在寻找用来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风险的指标。本文对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阴离子间隙(AG)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脑梗死 CRP 红细胞分布宽度 阴离子间隙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APACHE评分进行患者病情预后判断作用效果分析。方法:本次APACHE评分判断预后研究时间为: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选择患者为重症患者100例,分为各26例重症死亡组与74例重症康复组,对比两组APACHE评分、其他平分,分析判断愈后判断能力。结果:两组危重症患者的不同评分结果中重症康复组 APACHE评分、REMS评分、SIRS评分、重症救治经验评分均低于重症死亡组。两组危重症病房患者危重症病房评分差异性明显,P<0.05。同时APACHE评分与死亡率关系数据分析,明显可发现APACHE评分越高则死亡率随之攀升,差异性极为明显,P<0.05。结论:预后判断是临床极为重要的治疗方式参考内容,尤其是重症患者多数病情复杂且变化速度较快,及时使用APACHE评分察觉患者危险信号能够及早对患者采取干预措施,以此来避免严重情况出现,因此在重症患者抢救方面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危重症病房 APACHE评分 重症患者 预后判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MIPSS70-plus预后积分系统对中国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PMF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rank和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应用似然比检验比较MIPSS70-plus和动态国际预后积分系统(DIPSS)的预后评估效能。结果113例PMF患者中男71例,女42例,中位年龄55(20~70)岁。依据MIPSS70-plus染色体核型分组标准,染色体核型预后良好组90例(79.6%),预后不良组23例(20.4%)。二代测序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示,JAK2V617F突变63例(55.8%),CALR外显子9突变20例(17.7%)(其中1型CALR突变15例,2型CALR突变5例),MPLW515突变5例(4.4%),25例(22.1%)未检测到JAK2、MPL和CALR基因突变(三阴性)。高分子风险(HMR)突变检出率依次为ASXL1突变44例(38.9%)、SRSF2突变8例(7.1%)、IDH1/2突变5例(4.4%)、EZH2突变4例(3.5%);51例患者(45.1%)有1种以上高危基因突变。MIPSS70-plus预后积分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分别为28例(26.7%)、20例(19.0%)、41例(39.0%)、16例(15.3%),2年预期总生存率分别为100%、89.7%(95%CI 76.2%~100.0%)、64.8%(95%CI 47.0%~82.6%)、35.0%(95%CI 10.3%~59.7%)(P<0.001)。MIPSS70-plus的-2log似然比显著低于DIPSS(86.355对95.990,P=0.001),表明MIPSS70-plus较DIPSS有更准确的预后分组预测效能。结论MIPSS-70plus较DIPSS预后积分系统对中国PMF患者有更好的预后评估效能。

  • 标签: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染色体核型 基因突变 预后 预后积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ABC分型的预后及最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3.0和中国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小组(COSSH)最新COSSH-ACLF Ⅱ评分对ACLF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对1 409例随访队列进行ABC分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分析和MELD、MELD 3.0、COSSH-Ⅱ及住院3 d后COSSH-Ⅱ评分(COSSH-II-3d),评估对患者360 d预后的预测能力,同时比较了对不同分型及不同病因ACLF预后预测的差异。结果1 409例ACLF患者生存曲线显示,A型ACLF与B型、C型ACL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Mantel-Cox)χ2=80.133,P<0.01;A型与C型比较,χ2=76.198,P<0.01;B型与C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17,P>0.05。AUROC分析MELD、MELD 3.0、COSSH-Ⅱ及COSSH-Ⅱ-3d AUROC[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644、0.655、0.817和0.839(P值均<0.01)。COSSH-II对A型ACLF及HBV相关ACLF(HBV-ACLF)360 d预后有更好的预测能力,AUROC(95% CI)分别为0.877和0.881(P值均<0.01)。而MELD3.0未显示出比MELD更好的预测能力。结论ACLF 的ABC分型与预后密切相关,COSSH-Ⅱ评分对A型ACLF及HBV-ACLF预后具有更高的预测能力,患者住院3d后COSSH-Ⅱ评分对预后有更好的评估价值,提示应当重视ACLF入院初期的救治。

  • 标签: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临床分型 预后 评估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3.0 中国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小组-慢加急性肝衰竭Ⅱ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