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据统计,在高校发生盗窃案件中,内盗案件占一半以上,成为危害校园公私财产安全一大隐患,严重影响高校声誉和教学秩序稳定。高校内盗案件,作案手段简单、易于得手,传统侦查手段难以取得证据。科学运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侦破高校内盗案件,缩小侦查范围,不失为解决此类案件行之有效办法。运用SMT、CQT、GKT、POT四种测试方法,对高校内盗案件进行测试研究,测试准确度高,能够成功缩小侦查范围,提供可靠线索。

  • 标签: 高校内盗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测试图谱
  • 简介: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改革已在全国进入试点阶段,随之而来将是在改革经验基础上适时作出立法跟进。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立法应当充分体现改革政策精神,但也要遵循立法一般规律。在承包地经营权抵押制度设计时,应当对承包地经营权与承包地经营权抵押制度统一筹划;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并充分考虑承包地经营权特殊性;坚持集体所有,稳定承包关系,不改变土地用途;努力实现抵押权对承包地经营影响最小化。根据承包地经营权特点对相关抵押制度作出合理安排。

  • 标签: 农村承包地经营权 承包经营权 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融资
  • 简介:梁丽案件中当事人自相矛盾,源自传统民法在定位遗失物权利结构之时,严重忽视了如下事实:即无论拾得人还是所有权人,在遗失物问题上都存在严重有限理性。这一疏忽导致民事立法对当事人施加了大量无谓成本,也助长了刑法界中对此类行为动辄归罪不当倾向。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判断具有体系上合理性,但其实际体现了如下不当预设——即国家对遗失物控制要比个人更加稳妥和可靠,这不仅违背法治精神,且会因严重违背民众一般认知而引发不必要非议与反感。立法应当放弃以权利性质来定位权利效力陈旧进路,转而以把握权利归属过程为核心,明确具体当事人权利具体内容。

  • 标签: 遗失物 有限理性 梁丽案件 物权法
  • 简介:自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开始,“外籍法官”一直都是其司法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探讨过去一百七十多年间“外籍法官”角色之演变,具体包括对香港法治实质贡献以及象征意义。透过对殖民地时期和回归后“外籍法官”角色详细分析,本文指出“外籍法官”对香港作用与重要性,已从殖民地早期实质贡献,逐渐演变为主要具有象征意义。如今,在实质贡献方面,虽然“外籍法官”仍有一定重要性,但并非不可被“本地法官”所取代。就其象征意义而言,文章认为,在中国建设法治国家过程中,在香港社会以至国际社会眼中,“外籍法官”存在仍相当重要。当中国法治国家治理体系全面确立之后,“外籍法官”在香港历史使命将正式结束。

  • 标签: 外籍法官 本地法官 一国两制 香港特别行政区 法治
  • 简介:《吕氏春秋》意在探寻治国之要术,兼容并包诸家学说。农家学派亦有贡献,其中以"十二纪"纪首和《上农》《任地》《辨土》《审时》四篇农学论文为代表。以上文献中包含丰富政治法律思想,却尚未得到学界重视。吕氏农家提出了以农为宪治国方略,审四时以为政政令观,取用有度、顺应自然生态法观念以及亲耕礼仪制设计,形成了比较完整农业国治理体系。《吕氏春秋》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法制中重农理念。

  • 标签: 吕氏春秋 治国以农 吕氏农家 传统法
  • 简介:我国公务执法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冒充执法人员诈骗案件也频繁发生,这导致司法实务中经常出现执法相对人对公务行为合法性产生认识错误案件。对这一问题处理结论,直接关系到罪与非罪界限,因而具有重大实务意义。公务行为合法性认识错误问题,与此要素在妨害公务罪中体系地位密切相关。认为公务行为合法性是构成要件要素观点,被认为存在刑事政策上难题;而客观处罚条件说则会导致自相矛盾结论,也无法妥善处理基于合理原因认识错误;违法要素说没有成功区分合法性基础事实和合法性评价本身,并且与二分说一样,都建立在公务行为合法性等于反抗行为违法性这一错误假设基础之上。既然妨害公务罪行为构造是反抗合法公务行为,那么,公务行为合法性就应该属于构成要件要素,至于构成要件要素说可能引发刑事政策上难题,可以通过行为人所属外行人领域平行评价理论和未必故意理论来解决。

  • 标签: 妨害公务罪 公务行为合法性 外行人领域的平行评价 未必的故意
  • 简介: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对于法治状态进行定量评价法治评估实践。伴随着法治评估方兴未艾,中国法治评估发展也面临着理论上和实践上转型。当前学界对于法治评估理论基础可以概括为规范法治观,是一种理念上建构和抽象思辨,在思维方向上坚持形式法治观与实质法治观二元分析框架。规范法治观始终困囿于“法治应该是什么”这一本体式循环追问,影响了法治评估客观性难题破解和创新。实践法治观提出,能够避免理论上独断与徘徊,着眼于法治实际运行和存在形式,在保证法治评估开放理论空间基础上,实现法治评估未来转型即本土化建构道路。

  • 标签: 法治评估 规范法治观 实践法治观 中国法治实践学派
  • 简介:德国补充养老保险是其三大养老保险支柱体系之一,也是法定养老保险重要补充。德国通过不断完善立法来规范其运作流程降低雇主设立障碍和吸引雇员参保,并以直接承诺和间接承诺等多种方式来实施。特别是立法建立了递延薪酬、转移接续及支付不能救济等制度,这些制度成功实施既便利了企业设立补充养老保险,又解除了雇员后顾之忧。而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德国成熟经验为我国建立完善企业年金制度指明了改革方向。

  • 标签: 德国 补充养老保险 法定养老保险 年金破产保护
  • 简介:国际化是期货市场本质属性,是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基础条件之一,而期货市场国际化必然要求法治化。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和自贸实验区建立,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期货市场自身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已势不可挡。但目前我国关于期货公司、投资者和期货品种准入制度等方面存在准入门槛过高、双向交流不够畅通、程序繁琐和不够透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影响我国期货市场在国际大宗商品上定价权和话语权,为此需要从法治化路径入手,完善期货立法,优化期货市场国际化法治环境,实行负面清单管理,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优化市场准入程序,完善相应风险防控机制,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保证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有序开展。

  • 标签: 期货市场 国际化 法治化 市场准入 负面清单
  • 简介: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侦查机关及人员制作使用情况说明现象极为普遍,情况说明已经由法律解释取得了证据能力。但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未明确其证据属性,加之与直接言词原则相背离,致使情况说明长期以来为学界所诟病。法律解释中情况说明面临着一些矛盾面向,司法实践中情况说明也与立法存在相当拉锯,这些无不使情况说明显示出多维复杂样态。承认情况说明及其解释性规则相对合理性,构建一种有限度提供情况说明认识论,并共同规范其形式和内容、引入“看得见”制作与使用机制、细化完善瑕疵证据合理解释条款,有助于在现行诉讼体制下对情况说明进行必要规制。

  • 标签: 刑事诉讼 情况说明 证据 法律解释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和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发展,大量外来人口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涌入城市,随之而来犯罪问题也日益凸显。为预防和减少外来人口犯罪,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出良好法治和社会环境,T市B区检察机关在办案原始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T市B区十年来外来人口犯罪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从两个层面提出防控对策建议。在刑事政策和犯罪调控层面,引入社会支持理论与社会控制结合运用;加强对危害严重犯罪打击力度;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社会政策和服务管理层面,建立外来人口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融入;完善外来人口服务管理措施,实行分级管理;创新外来人口居住地管理模式,实现自我管理。

  • 标签: 外来人口犯罪 统计分析 刑事政策 社会政策
  • 简介:万般因缘,清末变法修律以来,我国法律移植走上大陆法系法制道路。这固然是因为师法日本多有各种便利,但其后效如何仍有商榷之余地,故有董康于20世纪20年代起力主效法英美,亦有居正于30年代起多般反思借鉴英美。此乃必然乎,偶然乎?民国司法改良者是否对最初路径选择产生过质疑与动摇?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改良司法路径选择有何异同?作为北洋与南京政府司法代表董康与居正何以会主张“效法英美”?

  • 标签: 司法 改良 路径 法律思想 居正 董康
  • 简介:我国司法解释依据“欺诈市场理论”,在证券虚假陈述诉讼中,推定交易上因果关系成立。由于司法解释制定时间较早,相关规定已经不能适应证券市场新发展。“新三板”中做市商交易挂牌公司由于在做市商数量、流动性以及分析师数量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因此投资者不能适用交易上因果关系成立推定。根据“价格影响理论”,当被告证明其所披露信息对于股票价格没有影响时,交易上因果关系不成立。机构投资者在适用交易上因果关系成立推定时,需要提供研究报告等证明其履行了注意义务。

  • 标签: 欺诈市场理论 有效市场假说 交易上因果关系 价格影响理论
  • 简介:我国未来民法典分则侵权责任编应该增加破坏生态侵权责任规定。新增破坏生态侵权责任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与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在数人环境、生态侵权中,应该扩大连带责任适用范围。除严格比例因果关系下适用按份责任外,其他数人环境、生态侵权应该适用连带责任。在企业法人等环境、生态侵权案件中,有过错特定个人与该法人承担连带责任。环境、生态侵权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保护范围不同,是两种不同制度,环境、生态侵权责任较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责任应优先受偿。

  • 标签: 破坏生态侵权责任 连带责任 直索责任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 简介:教义刑法学是德国刑法学界一个重要刑法概念,从字面含义上来讲,刑法应当被当做一种信仰予以遵守。但是,法律是人制定,存在人思维上局限性。强制性、权威性并不是法律应当被信仰理由。教义刑法学应当是理解刑法原则与规则一种批判性思维理念,其信仰并不是制定法本身,而应当是一种解释法律、适用法律理性方法。通过对教义刑法学价值分析,有利于对教义刑法学进行更加深入地认识,将信仰法律规则转向质疑并信仰法律规则。

  • 标签: 教义刑法学 价值 法益
  • 简介:民事送达具有“粗疏”鲜明特征,并体现在邮寄、直接、公告等各种送达方式之中。“粗疏送达”从外在视角看是由司法资源投入相对不足引起,从内在视角看送达制度规定不合理、复审监督宽纵含糊等则加剧了这一现象。因为送达粗疏产生程序保障瑕疵,极易引发当事人不满并经常导致民事裁判被二审或再审撤销,既使民事裁判丧失终局性与公信力,又难以通过程序实现正当化。为了改革“粗疏送达”,除了提升司法在宏观资源分配格局中位次之外,还应通过对现行制度作合理化改革,提高司法资源使用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审判监督,逐渐实现“有限责任-精密司法”新制度均衡。

  • 标签: 法院送达 精密司法 有限责任
  • 简介:认识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关系,需要探寻学科外理论基石。分权理论明确了两种权力不同属性和各自应恪守界限。权力制约理论在肯定司法权监督行政权前提下,表明两种制度衔接目的在于形成良性竞争机制。诉权理论以诉权自治为视角,以保障基本权利为目的,强调了救济制度顺畅衔接必要性。撤除行政终局裁决藩篱,认可司法裁决终局效力,既是司法最终裁决理论应有之义,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

  • 标签: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衔接 理论基础
  • 简介:刑法主客观主义标签对立意义仅限于犯罪论中行为违法性(不正当)本质对立,二者争点在于"行为"对于不法判断意义,表现为主观不法论与客观不法论。刑法主观主义始终将行为视为与结果分离"犯意支配下身体举动",行为只有征表危险性格证据意义,不法决定因素是"法益敌视态度",这种在定罪中坚持从主观到客观"行为人中心主义"成为主观归罪方法论根源;刑法主观主义者错用了康德、李斯特之行为正当性评价方法,其对主观主义方法论辩护不成立。刑法主观主义将社会防卫作为刑法最高价值,无视社会防卫与个人自由之间价值冲突,滥用了边沁功利主义中"最大幸福"等原则与信念,误读了密尔危害原则自由主义内涵,导致定罪论完全成为刑罚目的之附庸,沦为极端社会防卫论,秉持这样价值观,主观归罪命运自然在劫难逃。因此,应当彻底驱逐以"目的证明手段合理"为信条刑法主观主义。

  • 标签: 刑法主观主义 行为人中心 社会防卫 功利主义 目的证明手段
  • 简介:由于《刑法修正案(九)》第四条"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执行有期徒刑"数罪并罚制度规定存在语言不详情况,采用文理解释者认为:拘役与有期徒刑并罚采用了吸收规则,即有期徒刑与拘役数罪并罚时,由有期徒刑吸收拘役。这一见解违背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数罪并罚原则,也不符合体系解释规则。应采伦理解释"折算有期徒刑执行规则",即拘役和有期徒刑并罚时应当按照拘役1日折抵有期徒刑1日规则将拘役折抵成有期徒刑,并按照限制加重原则决定最后应执行刑期。这不仅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数罪并罚原则,而且还符合体系解释规则。在量刑具体操作上,折算规则适用具有刑法依据、折算现实基础以及司法操作便捷性。

  • 标签: 拘役 有期徒刑 数罪并罚 限制加重 折算规则
  • 简介:近年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非法制售普通发票犯罪持续高发,特别是"营改增"税改政策全面推进以来,诱发税收犯罪因素相应增加,发票犯罪形势更为严峻,公安税侦部门急需深刻认识形势,科学分析发票犯罪新特点,认真总结近年来打击涉税犯罪实战经验和成果,全面梳理情报分析研判在案件发现、线索梳理、犯罪事实查证、犯罪嫌疑人及犯罪网络查证等各个环节运用方法,探索情报主导下发票犯罪侦查新思路,全面提升预警和打击防范能力。

  • 标签: 发票犯罪新特点 侦查思路 情报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