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激素和脂素分子受体3(PAQR3)在食管-胃交界腺癌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PAQR3、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蛋白表达水平。食管-胃交界腺癌细胞株及人正常胃黏膜和食管黏膜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60例食管-胃交界腺癌(Siewert Ⅱ型)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取自于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手术患者;以食管-胃交界腺癌细胞系(OE19)和近端胃癌细胞系(NCI-N87)为模型细胞株建立带绿色荧光蛋白(GFP)标签过量表达野生型PAQR3的稳定细胞株及相对应的过表达GFP的对照细胞株,通过一系列体外实验,检查过表达PAQR3对食管-胃交界腺癌细胞生长、转移和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行配对t检验。结果与无转移组比较,转移组肿瘤组织中PAQR3、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显著下调(正常组织比肿瘤组织PAQR3 IHC平均分数为2.9比7.0,χ2=32.00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GF-β、卷曲蛋白(Twist)、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上调[无转移组比转移组PAQR3 IHC平均分数为5.2比0.7,χ2=28.000,P<0.05;无转移组比转移组E-cadherin IHC平均分数为4.1比0.9,χ2=11.600,P<0.05;无转移组比转移组TGF-β IHC平均分数为1.4比7.0,χ2=42.400,P<0.05;无转移组比转移组Twist IHC平均分数为6.4比11.2,χ2=9.700,P<0.05;无转移组比转移组Vimentin IHC平均分数为6.0比11.3,χ2=8.70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过程伴随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量变化,以OE19细胞为例,与OE19-Vector比较,OE19-PAQR3 OV组中N-钙黏蛋白(N-cadherin)下调0.42倍(χ2=10.200,P<0.05)、蜗牛蛋白(Snail)下调0.38倍(χ2=9.700,P<0.05)、Twist蛋白下调0.32倍(χ2=8.400,P<0.05)、Vimentin蛋白下调0.29倍(χ2=14.300,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1.9倍(χ2=13.20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侵袭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下调0.36倍(χ2=7.900,P<0.05)、MMP-9下调0.31倍(χ2=8.7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GF-β/Smad通路关键蛋白分子Smad2/3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Smad2/3蛋白下调0.94倍(χ2=15.500,P<0.05),而p-Smad2下调0.24倍(χ2=14.300,P<0.05)、p-Smad3下调0.19倍(χ2=12.600,P<0.05)和TGF-β1下调0.21倍(χ2=9.70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AQR3在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调;PAQR3可抑制食管-胃交界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等生物学作用,起着抑癌基因功能;PAQR3通过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抑制食管-胃交界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换过程,并参与抑制食管-胃交界腺癌的进展。

  • 标签: 食管-胃交界腺癌 孕激素和脂联素分子受体3 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通路 上皮-间充质转化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双歧杆菌三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对照组(66例,奥曲肽治疗)和观察组(66例,奥曲肽联合双歧杆菌三活菌肠溶胶囊治疗),均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功能、血清胰酶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腹痛、呕吐、发热症状缓解时间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及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IP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更低(均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双歧杆菌三活菌肠溶胶囊可明显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AMY、LIPA水平,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腹痛、发热等症状,安全有效。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奥曲肽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疗效 肠粘膜屏障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免疫法(LAg-Avidity EIA)估算我国重点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HIV-1新发感染率,分析估算结果的偏差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估算结果准确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群组随机化社区干预对照研究设计,根据人口规模及MSM中HIV感染者数选择20个城市作为研究现场;基于MSM中HIV-1感染率(7%),估算样本量共700例(各城市HIV-1新发感染者35人)。通过MSM手机社交软件,建立检测预约和问卷填写系统,于2019年4-11月开展基线横断面调查并对符合新发感染检测条件的样本进行LAg-Avidity EIA检测;将试验所得参数代入WHO指南中估算公式,得到MSM的HIV-1新发感染率,根据实际情况对结果进行校正。同时梳理样本收集及检测流程,分析影响新发感染率的因素。结果研究对象完成HIV-1初筛10 650例中,阳性反应799例,样本缺失198例。实际送检621例,排除误报样本后,完成LAg-Avidity EIA检测520例,其中判定为HIV-1新发感染155例。20个城市MSM的HIV-1新发感染率为4.06%(95%CI:3.27%~4.85%);校正样本缺失后,HIV-1新发感染率为5.53%(95%CI:4.45%~6.60%);同时校正缺失及误报情况后,HIV-1新发感染率为5.66%(95%CI:4.67%~6.65%)。20个城市MSM的HIV-1新发感染率实际值为4.06%~5.66%。结论样本缺失及误报可能导致HIV-1新发感染率的估算偏差。确保样本均来源于调查人群并对样本收集及检测各环节进行严格质控,可减小HIV-1新发感染率的估算偏差。

  • 标签: 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法 HIV-1新发感染率 男男性行为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GeneXpert)联合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酶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沈阳市胸科医院70例TBM患者(TBM组)和30例非TBM患者(非TBM组)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GeneXpert和T-SPOT.TB检测。以脑脊液MGIT960液体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GeneXpert和T-SPOT.TB诊断TBM的情况。结果TBM组GeneXpert、T-SPOT.TB、两种方法并联及两种方法串联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TBM组[27.14%(19/70)比0、72.86% (51/70)比46.67%(14/30)、78.57%(55/70)比46.67%(14/30)和21.43%(15/70)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种方法并联诊断TBM的灵敏度最高为78.57%,准确度达71.00%;而两种方法串联诊断TBM的特异度为100.00%,误诊率为0。结论GeneXpert和T-SPOT.TB两种方法并联诊断TBM的灵敏度最高,两种方法串联及GeneXpert单独检测的特异度均高达100.00%,两种方法串联可降低TBM的误诊率,并联可降低漏诊率。

  • 标签: 结核,脑膜 诊断 核酸扩增技术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格列净联合双歧杆菌三活菌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糖脂代谢、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平煤总医院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在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研究组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双歧杆菌三活菌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脂代谢、肠道菌群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h PG)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PG、HbA1c、2hPG水平较之前降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脂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下降幅度及HDL-C水平上升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粪便中双歧杆菌总菌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粪便中双歧杆菌总菌数较治疗前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粪便中双歧杆菌总菌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各项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达格列净、双歧杆菌三活菌胶囊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优,有利于改善机体糖脂代谢情况及肠道菌群数量。

  • 标签: 2型糖尿病 达格列净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受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7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并接受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 mg/d、替格瑞洛180 mg/d)的ACS患者。收集符合纳入标准(年龄>18岁、用药时间≥1年且有完整随访记录)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1年内是否发生出血事件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无出血组,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ACS类型、合并疾病、合并用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基线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发生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80例,男性135例,女性58例;年龄(57±10)岁,范围31~81岁;出血组39例,无出血组141例,出血事件发生率为21.7%。2组患者在性别分布、年龄、合并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和合并用药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血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无出血组[(197±49)×109/L比(220±60)×109/L, t=2.254, P=0.025]。出血组39例患者出血发生时间最短者为用药第14天,最长者为用药第12个月,用药3、6和12个月时,出血事件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2.2%(22/180)、18.3%(33/180)和21.7%(39/180)。出血事件全部为小出血,以皮肤黏膜瘀斑发生率最高,为15.0%(27/180);其次为牙龈出血或鼻出血,为7.2%(13/180);眼底出血发生率为1.7%(3/180),胃肠道出血和血尿发生率均为0.6%(1/1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低是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91, 95%CI: 0.984~0.999, P=0.020)。结论ACS患者接受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发生出血事件风险较高,但多为小出血。对于血小板计数较低的ACS患者,应谨慎使用该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并做好全程用药监测。

  • 标签: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出血 危险因素 替格瑞洛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脂素(APN)、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以及胰岛素抵抗水平,并分析其与合并心肌梗死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海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肌梗死将其分为合并心肌梗死组(36例)和非心肌梗死组(412例),并选择50例同期在该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APN、HMGB1、凝血指标、炎性指标、心肌梗死标志物以及胰岛素抵抗水平。结果合并心肌梗死组患者的心肌梗死标志物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b)]、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抗凝血酶Ⅲ(AT-Ⅲ)、活化凝血时间(ACT)]、炎性水平[HMGB1、APN、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胰岛抵抗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稳定模型评估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非心肌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K-MB:(25.33±4.61)μg/L比(21.85±4.73)μg/L,t=6.028,P<0.001;cTnⅠ:(7.96±0.98)μg/L比(4.89±1.05)μg/L,t=24.135,P<0.001;Mb:(91.07±15.21)g/L比(147.53±16.04)g/L,t=28.981,P<0.001;APTT:(34.02±6.12)s比(37.21±6.31)s,t=4.144,P=0.005;PT:((14.32±1.21)s比(12.94±1.37)s,t=8.390,P<0.001;AT-Ⅲ:(144.62±18.35)s比(167.53±20.04)s,t=9.382,P<0.001;ACT:(135.84±15.21)s比(145.06±16.02)s,t=4.711,P<0.001;HMGB1:(25.61±3.84)μg/mL比(19.27±4.21)μg/mL,t=12.456,P<0.001;APN:(6.03±0.78)mg/L比(9.16±0.97)mg/L,t=26.995,P<0.001;CRP:(46.12±2.87)mg/L比(39.36±3.21)mg/L,t=17.608,P<0.001;IL-6:(8.76±1.42)mg/L比(5.04±1.22)mg/L,t=25.238,P<0.001;FPG:(6.27±0.98)mmol/L比(5.62±1.05)mmol/L,t=5.106,P<0.001;FINS:(24.07±4.25)mIU/L比(15.84±4.46)mIU/L,t=15.235,P<0.001;HOMA-IR:(6.68±0.68)比(3.96±0.84),t=27.217,P<0.001;ISI:(-5.03±0.84)比(-4.57±0.97),t=3.963,P<0.001]。合并心肌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K-MB:25.33±4.61)μg/L比(20.04±4.52)μg/L,t=7.280,P<0.001;cTnⅠ:(7.96±0.98)μg/L比(4.04±0.95)μg/L,t=24.482,P<0.001;Mb:(91.07±15.21)g/L比(194.23±14.79)g/L,t=42.067,P<0.001;APTT:(34.02±6.12)s比(40.89±6.02)s,t=7.090,P<0.001;PT:(14.32±1.21)s比(10.94±1.15)s,t=16.326,P<0.001;AT-Ⅲ:(144.62±18.35)s比(225.31±19.64)s,t=26.249,P<0.001;ACT:(135.84±15.21)s比(161.32±15.77)s,t=10.342,P<0.001;HMGB1:(25.61±3.84)μg/mL比(6.72±3.78)μg/mL,t=29.484,P<0.001;APN:(6.03±0.78)mg/L比(12.54±0.82)mg/L,t=44.604,P<0.001;CRP:(46.12±2.87)mg/L比(7.64±2.52)mg/L,t=79.626,P<0.001);IL-6:(8.76±1.42)mg/L比(2.22±1.29)mg/L,t=35.249,P<0.001;FPG:(6.27±0.98)mmol/L比(5.15±0.96)mmol/L,t=6.989,P<0.001;FINS:(24.07±4.25)mIU/L比(10.64±3.96)mIU/L,t=19.751,P<0.001;HOMA-IR:(6.68±0.68)比(2.44±0.66),t=33.705,P<0.001;ISI:(-5.03±0.84)比(-3.94±0.79),t=7.460,P<0.001]。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的发生与与APN、AT-Ⅲ呈显著负相关(APN:r=-0.405,P=0.001;AT-Ⅲ:r=-0.554,P<0.001),与HMGB1以及HOMA-IR呈显著正相关(HMGB1:r=0.624,P=0.005;HOMA-IR:r=0.667,P<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的发生与APN水平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与HMGB1、胰岛素抵抗水平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 标签: 梗塞,大脑中动脉 心肌梗塞 脂联素 胰岛素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炎症趋化因子类 凝血酶原时间 抗凝血酶Ⅲ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GeneXpert)联合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酶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沈阳市胸科医院70例TBM患者(TBM组)和30例非TBM患者(非TBM组)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GeneXpert和T-SPOT.TB检测。以脑脊液MGIT960液体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GeneXpert和T-SPOT.TB诊断TBM的情况。结果TBM组GeneXpert、T-SPOT.TB、两种方法并联及两种方法串联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TBM组[27.14%(19/70)比0、72.86% (51/70)比46.67%(14/30)、78.57%(55/70)比46.67%(14/30)和21.43%(15/70)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种方法并联诊断TBM的灵敏度最高为78.57%,准确度达71.00%;而两种方法串联诊断TBM的特异度为100.00%,误诊率为0。结论GeneXpert和T-SPOT.TB两种方法并联诊断TBM的灵敏度最高,两种方法串联及GeneXpert单独检测的特异度均高达100.00%,两种方法串联可降低TBM的误诊率,并联可降低漏诊率。

  • 标签: 结核,脑膜 诊断 核酸扩增技术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活菌片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及对胃动素(MT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50例FD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四活菌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采用超声显像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胃窦收缩频率(ACF)、胃窦收缩幅度(ACA)及胃窦运动指数(MI)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胃泌素(GAS)、MTL水平的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随访6个月,记录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3%(70/75)比78.67%(5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700,P<0.05);观察组治疗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58 ± 0.45)d比(3.22 ± 0.68)d、(3.56 ± 0.62)d比(4.10 ± 0.70)d、(2.54 ± 0.46)d比(3.24 ± 0.69)d、(2.66 ± 0.56)d比(3.40 ± 0.6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CF、ACA、M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4.32 ± 0.90)次/min比(3.58 ± 0.83)次/min、(0.34 ± 0.12)mm比(0.30 ± 0.10)mm、1.33 ± 0.42比1.14 ± 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5-HT、NO水平低于对照组[(164.77 ± 30.34)mg/L比(184.45 ± 28.90)mg/L、(38.27 ± 10.20)mmol/L比(46.54 ± 9.48)mmol/L],GAS、MTL水平高于对照组[(115.23 ± 15.70)ng/L比(98.50 ± 14.29)ng/L、(266.67 ± 32.76)ng/L比(238.40 ± 28.9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33%(4/75)比16.00%(1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478,P<0.05)。结论小儿FD采用双歧杆菌四活菌片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身体恢复,并调控MTL水平改善胃动力,复发率低。

  • 标签: 消化不良 儿童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红霉素 胃动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伊托必利、奥美拉唑、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交替分组法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奥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比较两组症状缓解率、胃肠排空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和抑郁情绪量表(HAD)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早饱、恶心、腹痛、嗳气、餐后饱胀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肠排空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SQI评分、HAD抑郁评分、HAD焦虑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73%,7/51)与对照组(7.69%,4/5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托必利、奥美拉唑、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胃肠排空,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且安全性高。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伊托必利 奥美拉唑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活菌片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及对胃动素(MT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50例FD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四活菌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采用超声显像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胃窦收缩频率(ACF)、胃窦收缩幅度(ACA)及胃窦运动指数(MI)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胃泌素(GAS)、MTL水平的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随访6个月,记录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3%(70/75)比78.67%(5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700,P<0.05);观察组治疗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58 ± 0.45)d比(3.22 ± 0.68)d、(3.56 ± 0.62)d比(4.10 ± 0.70)d、(2.54 ± 0.46)d比(3.24 ± 0.69)d、(2.66 ± 0.56)d比(3.40 ± 0.6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CF、ACA、M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4.32 ± 0.90)次/min比(3.58 ± 0.83)次/min、(0.34 ± 0.12)mm比(0.30 ± 0.10)mm、1.33 ± 0.42比1.14 ± 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5-HT、NO水平低于对照组[(164.77 ± 30.34)mg/L比(184.45 ± 28.90)mg/L、(38.27 ± 10.20)mmol/L比(46.54 ± 9.48)mmol/L],GAS、MTL水平高于对照组[(115.23 ± 15.70)ng/L比(98.50 ± 14.29)ng/L、(266.67 ± 32.76)ng/L比(238.40 ± 28.9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33%(4/75)比16.00%(1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478,P<0.05)。结论小儿FD采用双歧杆菌四活菌片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身体恢复,并调控MTL水平改善胃动力,复发率低。

  • 标签: 消化不良 儿童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红霉素 胃动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活菌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消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温岭市中医院治疗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联合双歧杆菌三活菌胶囊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消化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57/63),高于对照组的为76.19%(48/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9,P=0.03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嗳气、便秘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75、5.235、4.866、4.958,P=0.000、0.000、0.000、0.00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消化功能指标包括胰淀粉酶(PAMY)、胰高血糖素(GLU)、胃泌素(GA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06、4.256、4.822,P=0.000、0.000、0.000)。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87%(10/63)、9.52%(6/6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5,P=0.285)。结论双歧杆菌三活菌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各项胃肠道相关症状,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治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胃肠疾病 胃肠病用药 消化不良 淀粉酶类 胰高血糖 胃泌素类素 多潘立酮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MRI三维(3D)平衡稳态自由进动(b-SSFP)电影成像技术评估儿童法洛四症(TOF)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30‌例TOF术后患儿,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社会招募10‌名儿童健康志愿者。TOF术后患儿及儿童志愿者均进行心脏二维(2D)b-SSFP和3D b-SSFP序列电影成像,记录总成像时间。以5‌分法对图像质量评分,≥3‌分为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分别测量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和心指数(CI)。2‌种序列测量的心功能参数的比较,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Wilcoxon检验。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2‌种图像测量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2D b-SSFP序列成像时间为(426.5±13.0)s,3D b-SSFP为(24.7±2.5)s。2D b-SSFP图像质量评分优于3D b-SSF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OF术后患者:Z=-3.879,P<0.001;志愿者:Z=-2.646,P=0.003)。所有2D和3D b-SSFP序列采集图像质量评分均≥3‌分,可用于临床诊断。2D和3D b-SSFP序列测量TOF术后患儿及志愿者心功能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序列测量TOF术后患儿左心室的EDV、ESV、SV、EF、CO和右心室的EDV、ESV、SV呈高度正相关(r均>0.8,P均<0.05);儿童健康志愿者左心室的EDV、ESV、SV和右心室的EDV、SV呈高度正相关(r均>0.8,P均<0.05)。结论与2D b-SSFP序列相比,3D b-SSFP序列采集时间短,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需求,且心功能测量数据准确,在儿童心脏MRI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儿童 法洛四联症 磁共振成像 三维平衡稳态自由进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存在碎片状QRS波(fQRS)导的数量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因STEMI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成功行PPCI治疗的840例STEMI患者,在PPCI术后48 h内进行的12导心电图(ECG)分析并记录存在fQRS导联数量,并根据fQRS导联数量分为<3个fQRS导联组(698例)和≥3个fQRS导联组(142例)。Logistic回归分析fQRS导的数量与院内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住院期间,75例(8.9%)患者死亡。亚组分析发现,与<3个fQRS导联组比较,≥3个导联组的院内全因死亡率更高(24.7%比5.7%),Q波出现频率较高(71.8%比54.9%),Q波型fQRS的发生率也更高(70.4%比21.8%)(均为P<0.01)。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存在fQRS导的数量是行PPCI患者院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OR=2.215,95%CI:1.205~3.982,P=0.028)。结论12导ECG上出现fQRS导的数量是行PPCI的STEMI患者院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碎片状QRS波 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院内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含西罗莫司的四免疫抑制剂方案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肾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肾移植手术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治疗方案分为A组(66例)和B组(49例)。A组男29例、女37例,年龄(47.6±14.3)岁,采用三免疫抑制治疗;B组男23例、女26例,年龄(45.2±14.7)岁,在三免疫基础上加含西罗莫司的四方案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丢失、肺部感染及死亡等情况。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肾移植手术患者Scr、β2-MG、Cys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B组患者Scr、β2-MG、CysC水平分别为(104.39±30.91)μmol/L、(2.94±1.71)mg/L、(0.79±0.15)mg/L,均低于A组(128.54±37.21)μmol/L、(3.57±1.29)mg/L、(0.86±0.1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肾移植手术患者CD3+、CD8+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肾移植手术患者CD4+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B组患者CD3+、CD8+及CD4+/CD8+水平分别为(60.90±10.15)%、(20.06±6.69)%、(1.21±0.14),均低于A组(65.29±10.58)%、(22.65±6.94)%、(1.27±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肾移植手术患者术后6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给予含西罗莫司的四免疫抑制剂方案,调节免疫功能更佳,且不会加重肾功能损伤。

  • 标签: 肾移植 西罗莫司 免疫抑制剂 肾功能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脂素与炎性标志物、营养状态及重度急性加重次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AECOPD男性患者163例,根据血清脂素水平将患者分为低脂素组(血清脂素≤ 102.38 μg/L,97例)和高脂素组(血清脂素>102.38 μg/L,66例),比较两组白细胞介素(IL)-6、IL-8、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体质量指数(BMI)及随访1年重度急性加重次数,分析脂素与炎性标志物、营养状态及1年内重度急性加重次数的关系。结果低脂素组BMI、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明显高于高脂素组[(23.20 ± 3.26)kg/m2比(20.77 ± 3.78)kg/m2、(133.23 ± 17.13)g/L比(125.68 ± 20.83)g/L、(185.36 ± 57.60)g/L比(148.83 ± 64.79)g/L、(37.09 ± 4.06)g/L比(33.77 ± 5.8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总蛋白、IL-6、IL-8、CRP和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素与BMI、血红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呈负相关(r = -0.42、-0.28、-0.33和-0.31,P<0.01),与IL-6、IL-8、ESR、CRP无相关性(P>0.05)。低脂素组随访1年重度急性加重≥ 4次率明显低于高脂素组[8.25%(8/97)比22.73%(1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79,P<0.05)。结论低脂素AECOPD患者营养状态好,重度急性加重次数少。血清脂素可作为AECOPD患者重度急性加重的预测指标。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脂联素 营养状况 炎性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SphK1/S1P信号通路在脂素恢复七氟烷后处理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8~10周龄,体重250~300 g,采用高脂高糖喂养联合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柠檬酸盐缓冲液40 mg/kg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取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9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15):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烷后处理组(S组)、脂素预处理组(A组)、脂素预处理+七氟烷后处理组(AS组)和脂素预处理+SphK1特异性激活剂(K6PC-5)+七氟烷后处理组(AKS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缺血前15 min时A组、AS组和AKS组腹腔注射基因重组脂素5.0 μg/g,AKS组经尾静脉注射SphK1特异性激活剂K6PC-5 1 μg/g,再灌注即刻S组、AS组和AKS组吸入2.5%七氟烷5 min。于再灌注结束时抽取颈内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TnI浓度;采用TTC染色法确定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SphK1、S1P和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心肌SphK1、S1P和p-NF-κB p65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S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心肌SphK1、S1P和p-NF-κB p65表达下调(P<0.05);与S组比较,AS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心肌SphK1、S1P和p-NF-κB p65表达下调(P<0.05);与AS组比较,AKS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心肌SphK1、S1P和p-NF-κB p65表达上调(P<0.05)。结论SphK1/S1P信号通路参与了脂素恢复七氟烷后处理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 标签: 鞘氨醇 脂联素 麻醉药,吸入 心肌再灌注损伤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普拉唑片联合双歧杆菌四活菌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及对患者胃肠功能和胃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洛阳市第一人民医收治的SAP患者13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双歧杆菌四活菌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艾普拉唑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疗效,腹痛、血淀粉酶、腹胀和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胃肠功能和胃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05%,61/67)高于对照组(74.63%,50/67),P<0.05。观察组腹痛、血淀粉酶、腹胀和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胃泌素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而胃动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胃泌素和VIP水平低于对照组,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血清D-乳酸、DAO和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艾普拉唑片联合双歧杆菌四活菌片治疗SAP患者效果明显,且患者胃肠功能和胃肠黏膜屏障功能明显改善。

  • 标签: 胰腺炎 艾普拉唑片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胃肠功能 胃肠黏膜屏障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长铋剂和质子泵抑制剂服用时间的四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Hp清除率的影响。方法抽取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Hp相关性胃炎患者134例,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每组7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四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延长铋剂和质子泵抑制剂服用时间。观察两组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32(IL-32)、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机体炎性应激反应状态变化。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功能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Hp清除率。结果治疗前,两组IL-8、IL-32、CRP、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炎性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G I、PGⅡ、G-17等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80%,67/77)及Hp清除率(87.01%,67/77)均高于对照组(83.11%,64/77;62.33%,4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p相关性胃炎患者实施四疗法并延长铋剂和质子泵抑制剂服用时间,可提高临床疗效及Hp清除率,缓解机体炎性应激反应,同时有助于胃功能恢复。

  • 标签: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四联疗法 炎性因子 幽门螺杆菌清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