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7 个结果
  • 简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同志的著名论断和重要思想。早在1982年4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要有两手,一手就是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政策,一手就是坚持打击经济犯罪活动”。这是“两手抓”思想的最初表述。1983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讲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为社会主义社会所必须时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国

  • 标签: “两手抓”理论 学习邓小平理论 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两手硬 物质文明建设
  • 简介: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新当选的总书记胡锦涛就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河北西柏坡,回顾党的/力史,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教导,并在此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和行动,道出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获得了广泛的拥戴。人们普遍认为,“两个务必”不仅是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的需要,也是对我们的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种种弊病痛下针砭的需要。

  • 标签: “两个务必” 胡锦涛总书记 西柏坡讲话 作风 七届二中全会 党的建设
  • 简介:<正>近年来,各级政府、政府部门十分重视政风建设,在改进作风、提高效率、亲近于民、取信于民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在实践上还主要运行在操作层面上,缺乏一个宏观的定位。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为政风建设提供了宏观背景和思维框架。深化政风建设,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把政风建设的全部过程融入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来。

  • 标签: 改进作风 历史进程 政治生活 思维框架 权力运行机制 政治原则
  • 简介:新年伊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对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财税专题研讨班的学员发表了关于财税问题的重要讲话。《人民日报》专门为此发表了题为《学习财税知识,提高驾驭经济工作能力》的社论。笔者学习上述重要讲话和社论后,对财税工作的意义、作用和任务有了新的认识。

  • 标签: 财税工作 总书记 讲话 经济工作 主席 财政工作
  • 简介: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分析了进入新世纪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以转变作风的实际行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作风建设的《决定》。

  • 标签: 机关作风 领导作风 作风建设 "三个代表"思想
  • 简介:<正>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深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和丰富内涵,对于贴近中心,把握大局,增强税收征管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一,小康和小康社会的历史溯源“小康”一词,源自中国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诗经》。把“小康”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出自公元前1世纪成书的儒家著作《礼记·礼运》。“小康”通常与儒家提出的“大同”相对应,《辞源》对“小康”有两种解释:(1)政教修明,使人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如商汤文武周公之治,皆谓之小康(礼运)。(2)少有资产,足以自安者,谓之小康之家。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

  • 标签: 诗歌总集 礼运 税务人员 征管水平 历史范畴 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