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丘逢甲佚文《嘉应彭孝廉炜瑛涉趣园钞序》与佚《次韵答彭少颖同年龙川七绝二首》为《丘逢甲集》所失载,亦未见学界有所披露,系新发现之丘氏佚佚文。对研究丘逢甲之文学思想及创作,有颇高的史料价值。

  • 标签: 丘逢甲 文学思想 佚文 佚诗
  • 简介:中国百年新诗发展一直秉承重视语言本体的创作精神,借助语言形成的结构"张力"与审美空间。陈仲义教授的专著《现代:语言张力论》吸纳西方"新批评"理论成果而又自我创新,使的各种形式、技巧展示与研究均指向了"张力"之美。此书的出版对现代的话语研究与诗人创作实践均具理论指导价值。

  • 标签: 张力 现代诗 语言 文学空间
  • 简介:中国古代游记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意蕴,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是其重要价值取向。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山水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游历大好河山时流露出的不仅有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关爱生命的思想,也具有回归自然、融入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古代游记中环境伦理思想文本呈现途径有:追寻自然的精神价值,谴责破坏自然行为.崇尚“天人合一”精神。

  • 标签: 中国古代 游记 环境伦理
  • 简介:本文以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为例,就如何撰写所谓"好的批评",从文学批评的内容、形式到批评的意义和目的,结合个人的写作与阅读经验进行了讨论。希望通过阐释当代英语文学批评的本质和功用,而唤起当代语言研究者的使命感与责任。

  • 标签: 文学批评 阅读的本质 评论的撰写 批评的意义
  • 简介:泰戈尔与纪伯伦同为东方文坛两颗耀眼的巨星,两人的散文都受到了各自哲学思想“梵”与“神”的影响。该篇拟从两人的散文入手,通过丰富的例证指出“梵”与“神”的趋同性、“梵人合一”与“神人合一”的相似性以及“梵”与“神”的相异性给两人的散文带来的相异的气息。

  • 标签: 泰戈尔 纪伯伦 散文诗 梵神
  • 简介: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对《七月》之注,存在一些瑕疵:或当注而未注,或注之而不当,或注之而不深。这些瑕疵,既值得此教材的编者和将来的修订者注意,也值得此教材的使用者注意。

  • 标签: 王力 《古代汉语》 《七月》
  • 简介:中国古代戏曲序跋体批评主要表现了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缘由、戏曲题材的来源、戏曲的流通与传播、戏曲发展史等内容。这些内容和戏曲序跋体批评者重视戏曲文学作品的道德内容、强调其社会功用的心理结构是分不开的。

  • 标签: 古代戏曲 序跋体批评者 心理结构
  • 简介:玉阳恋是李商隐在"学仙玉阳东"时与女冠发生恋情而写的相关诗歌。由于年龄正值锦瑟华年,再加上出家学道的局限,所以在玉阳恋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无题诗"的形式写的,而且呈现出若即若离、朦胧高雅的特点,同时,由于他的学道经历,诗中呈现出深情苦语的道教思想。

  • 标签: 李商隐 玉阳恋诗 无题诗 道教
  • 简介:清康熙帝曾作耕织图46首。这组诗中,《经》的首句是“织纴精勤有季兰”。“季兰”原义为小兰草,后用以指代从事蚕桑纺织的年轻女子。这种词义的形成是因为先秦时代的女子有佩戴兰草的风俗,而中国古代的蚕桑纺织又多由女子劳作。

  • 标签: 康熙 耕织图诗 季兰 词义 考辨
  • 简介:席豫为学精勤,为官清正,不畏权势,仗义而行,谨严节俭,弘扬教化。所作《蒲津迎驾》,被当时人收入《国秀集》中,千年以降,竞被修纂《全唐诗》的清人误羼宋景名下。诗中少许异文予以考辨之。

  • 标签: 席豫 《蒲津迎驾》 襄阳
  • 简介:中国诗学向来提倡意象浑成,意与象的契合是诗人诗思的用力之所在。古代诗词作品中流淌着诗情画意,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这些意象,使诗意与课件之象完美契合,这是制作课件的首要标准,为此,需要专业教师对诗歌作品有深入的理解与正确把握,还需要多学科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另外,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一味地注重动画与图片的插入,结果可能是画蛇添足,有害而无益。

  • 标签: 古代诗词教学 意与象 多媒体课件制作
  • 简介:文章拟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文选》的山水书写作一番考察,主要观点有:一、古代并无山水的分类传统,所谓山水、田园是今人强行分派;二、《文选》中的山水书写主要集中于游宴、游览、游仙、招隐、行旅这几个类中,根据各个类中山水书写的不同手法、山水呈现的不同面貌将之分为以下三个模式:(1)游宴式的山水书写——以园林山水为书写对象,充满优游行乐的趣味,山水清丽有致,其特点是巧言切状、酷不入情;(2)行旅式的山水书写——以旅途中所见野外山水为书写对象,充溢着行路难的忧愁和羁宦之情,山水荒凉沉郁,其特点是居高临下、极目远眺式的全览概述;(3)仙隐式的山水书写——以深山幽谷的山水为书写对象,大体凭印象或想象来写。根据书写对象的差异分别概括为园林、旅林、山林。

  • 标签: 文选 山水 宴游 行旅 仙隐
  • 简介: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构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双向互动.不同时期欧洲学者对《论语》《易经》《史记》的译介和研究,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典籍在欧洲的传播与接受,显示了跨文化交流中东学西渐的一面及其重要性,对今后的史学发展有可贵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文化交流 东学西渐 中国古代典籍
  • 简介:2014年11月18日上午,“纪念牟子诞辰千年暨梧州作为岭南古代佛城地位学术研讨会”在梧州学院召开。会议由梧州学院主办,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和广西社会科学杂志社协办。此次研讨会以“梧州:岭南古代佛城地位”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专家、学者充分发掘了梧州作为古代岭南佛城的人物、史迹与证据,论证并确立梧州作为“古代岭南佛城”的地位。这是首次公开在牟子故乡(梧州)纪念梧州先贤--牟子,并探讨和论证梧州作为古代佛城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梧州 古代 岭南 牟子 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