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子弟又称清音子弟,是一种地道的满族曲艺形式。由于它是昔日八旗子弟所创,故名曰子弟。它大约产生于清代乾隆初年,兴盛于乾隆中后期,一直流行到清末,其间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之久。子弟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现今所见子弟书目大约有一千数百部之多。子弟的语言是很有特点的。由于清代满汉文化的相互影响,使它既有满语的某些特点,又有汉语的某些特点。从现有子弟看,它大体可以分为:“满汉合壁”、“满汉兼”、“汉夹满(汉语中夹杂一些满语”、纯汉语等四种形式。探论这四种语言形式的特点,指出其产生的原因,是本文所论及的。

  • 标签: 清代满族 满汉 清代乾隆 曲艺形式 中国文学史 汉族文化
  • 简介:朝鲜司译院刊行的清学(满语教材)中,(1777)、(1777)、(1765)的某些本子的满文右方见有用笔头印加的朱圆(红色圆圈),它跟(1748)、(1771?)中所印加的识别记号的谚文拼法大体一致.从而认为这类朱圆跟识别记号一样,表示的是满语的拼写和读音的不一致.

  • 标签: 朝鲜司译院 清学书 朱圆 满语发音
  • 简介:一般认为,满文作为“国书”在清代前期的公文中曾经广泛使用,但在清后期则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民国年间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公文仍然用满文书写,同当时该衙门及其所辖驻防八旗体制的长期存在和清代对满文的尊崇与公文应用满文的规定有关。尽管全国范围内满文早已停用,但该衙门档案满文在书写、遣词造句等方面仍相当标准规范,这是满文发展史上的特殊现象。只有对一般和特殊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考察了解,才能全面把握满文发展的历程轨迹。

  • 标签: 清末至民国 呼伦贝尔地方公文 使用满文 考察报告
  • 简介: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的锡伯族,在语言接触和语言转用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其双语表现为锡伯语功能退化、汉语比重上升、双语人群的结构化问题凸显等特点。现在锡伯族完全转用汉语的人还比较少。转用者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并且人数有增多的趋势。

  • 标签: 锡伯族 双语现状 比较研究
  • 简介:本文以对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锡伯族语言使用情况的田野调查为基础,以人类语言学的视角对锡伯族母语保持及与其相关的双语教育、民族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其中表现出的不同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

  • 标签: 锡伯族 母语保持 相关语言 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