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2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戏曲的审美形态研究应是观众读者参与作品再创作时的一种动态效应。这个动态效应结构要素中的戏剧冲突的发展势态、人物行动的表现形态、观众(读者)参与创作的审美情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以这三要素为比点,探讨中国悲剧、喜剧、正剧形态的审美特征,以区分和把握它们的审美个性。

  • 标签: 正剧 中国戏曲 审美个性 悲剧 审美特征 审美形态
  • 简介:国家剧院首部儿童歌剧《渔公与金鱼》,取材于普希金长篇叙事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由著名作曲家莫凡编剧、作曲。青年指挥家张少担任指挥,青年歌剧导演沈亮执导。从2015年11月10日至20日,在国家剧院小剧场演出l0场。每天演出开始之前,导演沈亮都会特意出场,针对场内绝对多数的小观众做一个开场白,主要是告诉孩子们:什么是歌剧,歌剧演员的演唱与其他的演唱有什么不同,观赏歌剧的基本礼仪等等。沈亮说:"在座的很多小观众都是第一次看歌剧,开场前的一点讲解,加上接下来的演出,

  • 标签: 沈亮 童话诗 国家大剧院 剧场演出 绝对多数 日至
  • 简介:京剧《金钱豹》是短打武生戏中难度较高的一出,至今甚少人演。凡演《金钱豹》的,武生都得有绝活,如耍叉、抛叉、翻跟头……没有功夫是不成的。另外必须找一个最佳搭档来演猴,此戏才有看头。豹子再好,没有一个好猴,也会大为逊色。红花必须有绿叶衬托,这才是一出好戏。

  • 标签: 掌声 金钱豹 武生 京剧
  • 简介:初露锋芒1880年初冬,22岁的普契尼来到了米兰,这个年纪对于想到音乐学院求学的人来说可能了点,但普契尼最终还是得到了机会。12月18日,就在他生日前4天,普契尼给远在鲁卡的母亲写了一封信:“昨天我跟随巴志尼上了第二堂课,事情进展得很顺利。目前,这是我唯一的功课。不过,这个星期五我要开始学美学。我每天的日程如下:早晨八点半起床,练一会儿钢琴,十点半开始吃早餐,接着我外出,到巴志尼先生家里上课,大概从下午三点到五点个小时,五点后我回到钢琴旁,开始读那些古典音乐的总谱……

  • 标签: 普契尼 意大利歌剧 大师 1880年 音乐学院 古典音乐
  • 简介:结合对国家剧院剧场功能要求与舞台机械配置的介绍,总结不同的演出形式下舞台机械配置、使用的情况。

  • 标签: 国家大剧院 演出形式 舞台机械
  • 简介:对我来说,做戏如日游,读书如夜祷。那些如戏般生里梦里的不可尽的事,不可解的结,不可了的愿,不可言的苦,不可说的欢,在夜半至拂晓的光阴里,都会从漫漫文字的海底,渐渐亮起点点的星,点点的灯,和点点的晨曦,化作平和,慰藉和希望。读书不再是填鸭式的他人灌输,也不是急功近利的自我驱动。非但读文艺书如此,读学术书也能让我独坐欣宜,通悟机趣。近日拜读了熊源伟的观剧日记《等到天黑》,陈世雄的学术专著《三角对话》和到永来的戏剧文集《与戏剧共舞》,受益匪浅,满心喜悦,更觉书中亦有“剧场“。

  • 标签: 书评 《等到天黑》 戏剧评论 《三角对话》 《与戏剧共舞》
  • 简介:琉球御座乐“唱曲”,指的是有歌词的声乐曲.同时也用乐器来进行伴奏。在《通航一览》、《琉球关系文书》等诸多历史文献中,留下了在江户朝贡活动等场合已经歌唱或者计划歌唱的、呔十五首曲目名称,以及多首歌词。本文就是以这些史料记载和歌同为基础,试图从《四景》与中国音乐相关曲目的比较对照中,来寻探该曲目的源流。

  • 标签: 琉球 唱曲 历史文献 朝贡活动 史料记载 中国音乐
  • 简介:舞台上,一佗身穿花绸旗袍的中国姑娘怀抱琵琶,轻掩慢捻,抑扬顿挫的琵琶声伴着婉转深情的评弹吟唱。另一侧,英俊青年手持竹箫深情走来,瑟瑟箫音在空中弥漫开来。

  • 标签: 获奖节目 陀螺 琵琶 竹箫 评弹
  • 简介:儿童与杂技,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在杂技的发展历史上,儿童一直是杂技表演场上最活跃的观众,同时,少年儿童参加杂技表演不仅古来有之,而且他们表演的节目很受观众欢迎。因此可以看出,儿童与杂技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儿童需要杂技,杂技的发展也离不开儿童。历代的文人墨客都为"童子功"留下了笔墨。新中国的杂技,也由于重视了从儿童抓起,使我国的杂技因具有过硬的技巧,而在世界杂技马戏界占有重要的位置。尤其是近十几年来,我国举办了四次全国性杂技比赛和次"新苗杯"比赛,其中许多获金奖的节目,都

  • 标签: 杂技艺术 少年儿童 事业发展 发展历史 杂技表演 比赛
  • 简介:<正>《唐帕斯夸莱》是我第三次专程从上海到北京去看歌剧,似乎这几年来,同行的朋友也渐渐多了起来。大家都感叹,国家剧院的歌剧制作好像是一块不断强化的磁石,正吸引全国各地的乐迷去欣赏歌剧。在自己的位置坐定,身边的观众操着山东口音,问我今晚的剧目是讲什么,是谁在演。我一一解答之余,也好奇地问了他的来意:他的票确实是自己买的,不过纯属旅行路过,就进来观赏,所以一无所知。中场回来他依然在我旁边安静地享受演出,散场时他对我说:"没想到真不错。"且不提那些美妙动人的旋律,百多年前的意大利喜剧,现在看起来还

  • 标签: 国家大剧院 对我说 专场音乐会 多尼采蒂 石倚 二幕
  • 简介:如果说品特对施暴者心理的无政治关注与他道德明察之间的矛盾态度决定了他在政治问题上的双重观点,那么这种双重观点又以新的形式表现在他对性别主题的处理上。品特性别主题的双重性不是沿着社会和心理的方向发展的,而是巧妙地通过种声音表现出来——作为男性的品特私人之音和作为作家的品特社会之音。前者以父权观视女人为母亲和性交对象;后者采取客观的正义感言说传统的性关系中女性遭受的压抑和不公。这样的双重性给品特的戏剧赋予了别具特色的艺术效果。

  • 标签: 剧作家品特 性别主题 双重性
  • 简介:在艺校学习期间,自己的学习成绩虽然不敢说数一数二,也是较好的,唱、念、做、打我都学得不错.所以,那时我总是觉得做一个戏曲演员的难度不大,走上了工作岗位,定能大展拳脚,而且,时常梦想一帆风顺的艺术道路.

  • 标签: 戏曲演员 道白 唱腔 人物塑造 思想感情
  • 简介:莎士比亚的传奇剧《辛白林》中有大量的旅行,从行动情态来看,有主动旅行、被动旅行;从旅行的原因来看,有流放之旅、打赌之旅、爱情之旅、报复之旅、避难之旅、谈判之旅、战争之旅、赎罪之旅。从旅行所反映的本质来看,有性之争、王位之争、民族之争;性冲突、政治冲突和民族冲突导致了旅行,旅行又缓解了诸种矛盾。从主题来说,“旅行”拓展了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从戏剧功能来说,“旅行”这一行动元是该剧场景转换的内推力,它扩大了场面,丰富了戏剧冲突,构成了戏剧的循环结构。

  • 标签: 辛白林 旅行 性别冲突 政治冲突 民族冲突
  • 简介:在有些剧团全力寻找"高品味"、能打动专家、稳拿大奖的剧本时,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在拿百分之六十工资的情况下,平稳心态,自创自演现代戏.他们自筹资金,自带行头,带着自己"生产"的"产品"上山下乡,为群众演出.

  • 标签: 创作现代 剧团创作 怀宁县剧团
  • 简介:剧作家田川作为民族歌剧的又一面旗帜,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歌剧发展的历史,可谓是了如指掌。本文通过连载的方式,较为全面地梳理田川的歌剧思想,反映出这位歌剧前辈独到的艺术见解与正确的歌剧史观,为后人提供一点可资借鉴的经验。

  • 标签: 创作论 《小二黑结婚》 八九十 艺术构思 名著改编 小二黑
  • 简介:好的唱词不是蜜,却能粘住人的思绪情性;不好的唱词不足糠,但能引发人的逆反心理。在浩翰的戏曲作品是,剧作家们写出了多少如诗如蜜情真意浓美如珠玉的好唱词。使唱者言真字确,声韵传神。使听者闻声动情,入耳生根(?)但也有个别不通或谬于历史的病词,倒人胃口。所以李笠翁说:“琢字炼句,亦须新而妥,奇而确。妥与确总不越一‘理’字,欲望句之惊人,先求理之服众。“(《笠翁全集·窥词管见》)理者:事理、辞理、道理也。本文不拟侈谈唱词高一级的诗、味、美。只谈谈由妥而确的来表达事理的“理”。

  • 标签: 李笠翁 戏曲作品 窥词管见 卓文君私奔相如 姬昌 韵字
  • 简介:二、一“刊”和刘豁公一“刊”,就是民国十革年(1928)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戏剧月报》它的主编是刘豁公。

  • 标签: 产生历史背景 名旦产生 四大名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