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咽喉反流发病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相关性。方法应用反流体征指数量表(RFS)及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对2016年3月—2017年3月北京中医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耳鼻喉科诊断为咽喉反流患者进行筛选,最终纳入12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问卷调查,填写统一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中华中医学会标准),与12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咽喉反流患者体质类型分布规律。结果咽喉反流患者体质类型出现频次分布特点为:气虚质(21.35%)〉痰湿质(20.22%)〉阴虚质(13.20%)〉阳虚质(12.92%)〉气郁质(11.52%)〉湿热质(9.55%)〉特禀质(4.49%)〉血瘀质(3.93%)〉平和质(2.81%)。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喉反流发病与中医体质具有相关性,以气虚质痰湿质为主。

  • 标签: 咽喉反流 中医体质 分布情况 相关性
  • 简介:岭南医学博大精深,对于眩晕认识及治疗既遵循古中医基本原则,又结合岭南气候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从而形成了富于地域特色理论体系.对于眩晕病因病机,历代岭南医家虽有所侧重,但均注重"湿(痰)"及"热(火)"在本病发生与发展中重要性.治疗上,均不离"补虚泻实、调整阴阳"治疗原则,后世医家更重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眩晕,同时越发重视食疗在本病防治中作用.本文主要简单介绍古今岭南内科医家对眩晕认识.

  • 标签: 岭南 眩晕 病因病机 治疗
  • 简介:胃息肉是临床常见胃癌癌前疾病之一,目前首选内镜下手术切除对胃息肉根治效果尚不理想。疏理、祛湿、消散、理中"四法",是在临证诊治胃息肉疾病时,分析并借鉴古人经验为基础,就胃息肉气郁湿阻、痰瘀互结发病机制总结治法。笔者临证运用以上四法辨治胃息肉病,收效良好。

  • 标签: 胃息肉 疏理法 祛湿法 消散法 理中法
  • 简介:近年来随着耐药菌株增加,单纯抗生素治疗尿路感染效果不甚明显。中医治疗尿路感染优势独特,尿路感染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思考三个方面分析从中医角度论治尿路感染。

  • 标签: 尿路感染 中医药 病机 辨证论治
  •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分期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异位妊娠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分期治疗,先口服杀胚中药,当血β-HCG值下降超过50%时改服祛瘀消癥、软坚散结中药汤剂。治疗观察4周后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1%,对照组为81.25%,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痊愈患者血β-HCG水平转阴时间、包块开始缩小时间以及包块缩小≥30%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明显低于对照组14.06%(P<0.05)。[结论]中医分期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分期治疗 异位妊娠 中医药疗法
  • 简介:胃癌前病变属于胃癌前状态,是由胃炎转变为胃癌一个渐变过程。治未病思想是祖国医学当中一种相当于现代预防医学思想,常用于指导胃癌前病变临床诊疗,为减少胃癌发病率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主要从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包括既病早治、已病防传)、初瘥防复等三个方面来论述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胃癌前病变预防、治疗中运用。

  • 标签: 治未病 胃癌前病变 防治
  • 简介: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是医学生实现由基础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过渡重要环节,通过多年中医教学摸索与临床工作积累,尝试将认知心理学中"记忆规律"运用到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实践中。通过概念图式信息"采集"、多通道式"编码""贮存"、多场景式"提取"、多次重复式"巩固"、协同式"完善"5个阶段练习,帮助学生提高中医临床学习效率,顺利完成由学生到医师角色转化。

  • 标签: 记忆规律 中医内科学 临床教学 应用
  • 简介:脑卒中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常导致神经系统功能损害。吸入性肺炎是其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发病原因包括高龄、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包括一般护理、康复护理辨证护理在内中医护理在应对此病时注重发挥中西医各自特长,能够提高人体正气及抗病能力,有效预防治疗吸入性肺炎。

  • 标签: 脑卒中 吸入性肺炎 中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