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技术在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诊断为关节软骨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61例,患者均采用X线和磁共振检查,并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结果MRI检查结果显示61例ACDD患者中软骨损伤22例(91.67%),软骨组织肿胀16例(94.12%),半月板变性7例(58.33%),骨质增生9例(90.00%),关节面不平6例(66.67%),关节间隙狭窄7例(70.00%),软骨下囊变4例(80.00%);X线检查结果显示软骨损伤1例(4.17%),软骨组织肿胀0例(0.0%),半月板变性0例(0.0%),骨质增生8例(80.00%),关节面不平4例(44.44%),关节间隙狭窄7例(70.00%),软骨下囊变2例(40.00%),MRI技术在检查软骨损伤、软骨组织肿胀、半月板变性、软骨下囊变和关节面不平上其结果准确性优于X线检查,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骨质增生和关节间隙狭窄检查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MRI检查技术可以提高ACDD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对该病的治疗及预后均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磁共振 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 MRI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肺栓塞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38例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均实施MSCT检查,并对其图像资料情况实施整理分析,并探究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价值。结果CT轴位共计检测出380支动脉受累,后处理则共计检出400支动脉受累,CT轴位和后处理对Ⅰ型检出率基本相同,Ⅱ、Ⅲ、Ⅳ型则均为后处理的检出率更高。结论在肺栓塞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价值显著。

  • 标签: 肺栓塞 图像后处理技术 多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消化内镜技术治疗消化道早癌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化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消化内镜技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1%,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1%,两组差异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较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情况较对照组高(97.1%VS71.4%),两组差异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消化内镜技术治疗消化道早癌患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消化内镜 消化道早癌 可行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采用C反应蛋白(CRP)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44例急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我院同期接收的44例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对照组,2组婴幼儿均实施CRP检验,对比2组CRP检验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44例患儿CRP检验结果异常率较高,且C反应蛋白值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44例婴幼儿,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实施CRP检验技术,可辅助判断患儿病情,为患儿预后治疗提供参考,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儿科 急性感染性疾病 C反应蛋白 检验方法
  • 简介:摘要研究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预防技术推广与应用,同时探讨适宜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宜技术推广机制、模式。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技术推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通量检测技术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分子诊断结果。方法通过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的100例临床诊断,疑似为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通过借助CNVplex(高通量)检测技术,针对致病诱因拷贝数变异研究,并且借助靶向获得及高通量检测技术的测序,完成致病基因单核苷酸的细胞水平变异检测,实现精准分子诊断。结果经研究发现高通量检测技术,监测发现其中85例患者,都存在假肥大型营养不良分子基因致病变异,其中主要包括了60例不同大小外显子缺失重复,8例单核苷酸水平小缺失及重复情况,7例无义变异,以及分别2例剪接位点变异、错义变异情况。结论通过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因素进行临床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确诊意义,借助高通量监测技术能够实现对不同类型致病基因变异完成检测,达到对患者及时确诊的临床诊断意义。

  • 标签: 高通量监测技术 假肥大型营养不良分子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超声微泡介导的基因靶向治疗技术在心血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技术是通过各种物理、化学修饰携带各种基因在超声场强破坏作用下进行靶向治疗,具有无创,免疫原性低,毒性低,重复性好,时空目标特异性强等优点。本文对UTMD介导基因靶向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基因 靶向破坏微泡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开放伤及感染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04月—2018年04月收治的骨科开放伤及感染创面患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5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引流技术,研究组接受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94.29%VS74.29%),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开放伤及感染创面中予以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效果确切,可加快创面愈合,值得临床骨科广泛推广。

  • 标签: 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骨科 开放伤 感染创面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品检验工作开展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性能,对其进行验证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技术标准。方法对药品检验用的仪器设备性能进行分析,并对其验证工作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要想促进药品检验机仪器设备的质量,则需要严格遵循相关工作原则,并加强探究药品检验仪器设备的设备验证技术。结论快速制定药品检验所用的仪器设备性能指导原则,促进其技术标准的实现,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药品检验用仪器设备 性能验证 指导原则 技术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膝关节损伤术前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评判的作用及价值进行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2018年1月我院诊治的65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手术证实;术前均行MRI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和术中所见的符合情况。结果本组组患者术前MRI检查,共发现325个软骨面,其中MRI表现异常202个(62.2%),包括I级71个,图像显示轮廓完整,软骨内存在点、片状的高或者低信号;II级37个,图像显示软骨一定程度变薄、缺损,但低于全层50%,或软骨表层不光整,软骨内存在点、片状高低信号混杂影,关节腔内能见积液信号;III级44个,图像显示软骨显著变薄,软骨缺损超全层50%,且大多数关节腔内积液;IV级50个,图像显示局部软骨全层缺损,缺损位软骨下骨质暴露且伴临近组织结构异常,与术中观察所见基本一致。结论在膝关节软骨损伤术前采用MRI检查,可确定损伤位、大小及累及范围,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技术 膝关节软骨 术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痛护理技术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18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均占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无痛护理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以及疼痛程度(VAS)情况。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以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给予无痛护理技术干预,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无痛护理技术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访,时间为6至22个月,比较术前、术后即刻、一周、三月、六月以及十二月的日本骨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视觉模拟分数、疼痛功能指数评分等指标,分析实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6例患者手术后日本骨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较术前明显提高,视觉模拟分数与疼痛功能指数评分较术前降低,且数据检测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疗效显著。

  • 标签: 椎间孔镜技术 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规范化特殊染色技术对肺真菌感染性疾病病理诊断的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近两年收治的最终确诊为肺真菌感染性疾病患者60例,进行HE染色、传统手工PAS染色法、传统手工六胺银染色法和全自动特殊染色法染PAS和六胺银。将两种特殊方法进行规范化比较,分析观察镜下结果。将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与临床初诊进行比较。结果从肺真菌感染性疾病确诊率和真菌分型率上来看,临床初步诊断准确率最低,其次是HE染色法,再次是HE染色联合传统手工特殊染色法染PAS和六胺银,最高的是HE染色联合全自动特殊染色法染PAS和六胺银,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全自动特殊染色法染PAS和六胺银操作简单、流程规范、受人工环境影响小、耗时短、准确率高。结论HE染色联合全自动特殊染色法染PAS和六胺银更加规范,对于肺真菌感染性疾病病理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规范化特殊染色技术 肺真菌 感染性疾病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NSS)中使用免打结倒刺线分层缝合技术的效果。方法2010年10月至2018年5月,对患者65例肾肿瘤患者行后腹腔LNSS,采用免打结倒刺线缝合法分别缝合肾脏创面基底和全层肾实质,观察肾脏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以及术后肾功能。结果65例手术全部获得成功;术中平均肾脏热缺血时间(21.5±5.4)min,平均手术时间(75.1±12.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0ml(50~450ml),无术中输血病例。术后病理检查肾细胞癌肿瘤切缘均为阴性。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8d(6~16d),1例患者术后1月血尿,均予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出血停止;术后肾功能正常。所有患者随访3~40个月,均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LNSS术中使用免打结倒刺线分层缝合技术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临床可行性。

  • 标签: 腹腔镜 肾脏 免打结 倒刺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运用调节低温技术,对患者血流速度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外科确诊收治的32例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选做研究对象,在运用标准化临床操作规程针对患者展开治疗过程中,结合运用调节低温技术对患者展开治疗干预,观察比较本组患者在接受调节低温控制前后的血流速度指标。结果接受调节低温控制后,本组患者的血液流动速度指标显著低于接受调节低温控制前,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为急诊外科临床中确诊收治的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运用调节低温技术展开处置干预,能够获取较好临床结果,减慢患者的血流速度,减少出血,控制性保障重要脏器有效血供,为进一步临床治疗提供机会及平台打下了基础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调节低温技术 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 血流速度 影响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技术应用于孕妇产前ToRCH检测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此文研究资料是2015年4月—2018年5月本医院开展产前检测的1000例孕妇,采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技术开展产前ToRCH检测,总结孕妇ToRCH免疫球蛋白M抗体、免疫球蛋白G抗体测定结果。结果孕妇弓形虫-免疫球蛋白M、风疹病毒-免疫球蛋白M、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M阳性总检出率分别是0.20%、3.40%、0.50%,弓形虫-免疫球蛋白G、风疹病毒-免疫球蛋白G、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G、疱疹病毒Ⅰ+Ⅱ-免疫球蛋白G阳性总检出率分别是1.70%、90.10%、97.20%、92.80%。结论在孕妇产前ToRCH检测中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技术呈现较优效果。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技术 孕妇 产前 ToRCH
  • 简介:摘要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要求,201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其中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100304)中的医学检验(100304*)变更为医学技术类(1010)中的医学检验技术(101001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新的医学检验技术突出了专业的检验技术要求,所以在学制、学位及归属类别以及学生的培养目标都发生了改变,同时该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必然发生转换,临床实习作为医学类专业的重要构成内容,也因此亟需改进,通过三年的医学检验技术学生的临床带教经验,对如何做好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临床实习工作提出一些思考。

  • 标签: 四年制 医学检验本科 临床实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治愈难愈性创面修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已及治疗效果。方法将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诊治的50例难愈性创面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诊治时间均为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所有患者均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50例难愈性创面修复患者中42例患者经过一次负压封闭引流术即创面修复,肉芽组织新鲜、平坦、无水肿以及渗出物的出现;另其余8例患者在经过第2次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成功修复创面。50例难愈性创面修复患者治疗时间为15~20天,平均治疗时间为(17.22±0.25)天。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能够有效促进创面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及减轻患者在治疗中的疼痛感值得推广。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VSD 难愈性创面 修复 临床应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6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及32例肝脏正常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不同性质肝脏占位性病变及正常肝脏组织的ADC值。结果在b=1000s/mm2时原发性肝癌ADC平均值为(1.85±0.25)×10-3mm2/s、肝转移瘤ADC平均值(2.01±0.27)×10-3mm2/s,相比正常肝脏组织ADC平均值(1.33±0.11)×10-3mm2/s及肝脏良性病变(肝血管瘤ADC平均值(2.45±0.28)×10-3mm2/s、肝囊肿ADC平均值(2.52±0.23)×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与肝转移瘤ADC平均值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b=1500s/mm2时原发性肝癌ADC平均值为(1.51±0.15)×10-3mm2/s,相比肝转移瘤ADC平均值(1.18±0.22)×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肝脏肿瘤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预防骨与软组织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选取开放性骨折患者64例,顺利进行骨折复位手术(外支架固定或内固定)。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及护理干预)。结果经过30d护理后,对照组患者总感染率为28.1%。观察组患者总感染率为12.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骨与软组织的感染率,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预防骨与软组织感染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