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会阴无保护分娩对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住院分娩产妇120例作为无保护组,选同时期我院经阴道正常分娩的产妇120例为常规组(两组均为初产妇),比较会阴裂伤的程度以及盆底肌肌力。结果无保护组产妇会阴裂伤发生的几率为75.0%(90/120),常规组产妇会阴裂伤发生的几率为83.3%(100/120),无保护组的Ⅰ裂伤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Ⅱ度裂伤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两组在Ⅱ类肌纤维肌力方面比较,无保护组大于常规组(P<0.05)。结论会阴无保护分娩有利于降低盆底肌力损伤,减少会阴裂伤的发生。

  • 标签: 会阴 无保护 分娩 盆底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前往我院分娩的10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产科护理新模式)各50例,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效果。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80%、剖宫产率20%,同期对照组自然分娩率64%、剖宫产率3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新模式有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可作为临床护理的优选方案推广使用。

  • 标签: 产科护理新模式 自然分娩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人性化的护理方式,促进自然分娩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生产的1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分娩,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对分娩的全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产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孕妇的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为80.0%;对照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为46.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生以及生产后的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的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人性化护理的护理方式,在孕妇分娩的过程中全程陪护,能够有效提高孕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的比例,同时能够有效的确保产妇与婴儿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自然分娩率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妊娠合并心脏病可危及母婴安全,并且流产、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对于有心脏病的育龄妇女一定要求做到孕前咨询,以明确心脏病的类型和程度,心功能状态等,只有加强孕期保健,才能降低心脏病孕产妇死亡率,现将3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妊娠及分娩的临床护理措施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接收的初产妇105例,按35岁为界限分成对照组(年轻初产妇)52例和观察组(高龄初产妇)53例,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分娩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剖宫产率为40.38%,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为67.92%,并发症发生率73.58%;对照组患者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初产妇应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高龄初产妇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分娩结局,值得研究。

  • 标签: 高龄初产妇 妊娠 分娩 干预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程中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护理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待产产妇进行分组研究,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选择传统分娩,实验组选择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护理,对2组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护理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加快产程进展,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和推广价值。

  • 标签: 镇痛分娩 体位护理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100例正常分娩产后会阴伤口出血的原因,探讨如何减少会阴部出血和相应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分娩的会阴出血的产妇100例,观察组(n=55),会阴侧切,同时给予5%利多卡因5mL加去甲肾腺上素,同时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n=45),单纯用5%利多卡因,同时给予常规护理,两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外阴出血明显减少,愈合良好52例(94.5%),无局部血肿;对照组产妇外阴出血量也减少,愈合良好40例(88.9%),2例产妇出现小血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妇会阴出血因素较多,通过给予合适的处理和护理能够明显降低出血量。?

  • 标签: 产妇会阴出血 常见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助产士心理护理对于自然分娩的作用,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针对40例自然分娩孕妇进行常规护理,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自然分娩孕妇进行助产士心理护理,并归为观察组,两组产妇来自于我院2014年2月到2016年7月间收治。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的平均用时为5.35±1.31小时,对照组为9.56±2.11小时,组间比较观察组更优;同时两组顺产率比较,观察组相对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分娩中助产士心理护理的作用分析发现,其对于产妇的心理情况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能够在促进产妇状态较好的情况下确保自然分娩的顺利进行,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自然分娩 助产士 心理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500例分娩的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250)和对照组(n=250),对照组采用传统会阴保护方法,实验组选择无创分娩,对两组产妇的会阴侧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程及裂伤等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实验组会阴侧切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73.0%(P<0.05),实验组产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会阴Ⅰ度裂伤与会阴完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与产后出血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创分娩提高了分娩成功率,减少了会阴损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无创分娩 初产妇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塞时间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跨度为2014年12月至2017年8月,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历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用药治疗,实验组则在疾病急性发作期间(1周)实施康复技术干预,对照组则在疾病恢复期(>2周)实施康复技术干预,从而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不同时间康复治疗后,其实验组患者在FMA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在发病早期1周内及时实施康复技术,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尽早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对明显降低致残率具有显著疗效,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早期康复 急性脑梗塞 时间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配药护士右手保持无污染时间。方法将输液室10名配药护士随机分成观察组(1、2)和对照组。分别监测配药护士右手在30min、60min、90min时染菌量(cfu/cm2)及一次性大剂量配药后注射器活塞合格率。结果观察(1、2)组配药护士右手的染菌量(cfu/cm2)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注射器活塞用后均合格。结论在配药过程中,只要配药护士右手保持在无污染状态,在连续配药90分钟时不需要进行手清洁消毒,符合手卫生标准。

  • 标签: 连续配药 护士右手 无污染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咯血的时间性规律,并总结其针对性资料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咯血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观察所有肺结核患者咯血时间,研究其时间性规律,并总结治疗干预对策。结果时间规律调查结果显示,98例患者有59例于晚6点至晚9点期间发作,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结论肺结核咯血患者咯血时间存在一定的规律,一般以晚6点~9点为咯血高峰期,临床应结合患者病情,在易发时间段予以合理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做好咯血抢救的准备工作,提升患者住院的安全性。

  • 标签: 肺结核 咯血 时间性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血液化验结果受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患者,共44例,将这些患者的血标本进行收集,再对其展开化验。结果通过研究发现,随着标本放置时间的持续延长,红细胞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分类的检测结果也以逐渐递减的趋势呈现出来,时间越长,而递减的速度也越快。而血小板计数、单个嗜碱细胞分类以及淋巴细胞分类的检验结果却以递增的趋势呈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递增的速度也会越快。当标本放置的越久,清蛋白、总蛋白、丙氨酸基转移酶、K+、葡萄糖、总胆红素以及磷酸盐等各类生化指标也将出现显著的差异,标本放置得越久,差异也展现得越明显。结论血标本放置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血液化验的结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其结果差异也将更明显。

  • 标签: 血标本 放置时间 血液化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安眠药中毒患者在进行急诊时出现滞留现象,分析其滞留时间影响因素。方法在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出现安眠药中毒并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取4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其安眠药中毒急诊滞留时间长短进行分组,急诊滞留时间小于3小时的患者列入A组,共有30例,急诊滞留时间大于3小时的患者列入B组,共有18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疗效等进行观察对,急诊滞留时间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果在年龄、药物服用量、就诊治疗时长等方面上,B组的均明显高于A组,并且B组需进行插管及具有严重内科病史的人数多过A组的,对两组患者进行早期预警风险(MEWS)、昏迷指数(GCS)进行评估,B组两项评估得分均明显高于A组,存在统计学差别。综合上述说明,患者的年龄、药物服用量、就诊治疗时长及MEWS、GCS等评分与患者急诊滞留时间相关。结论在对安眠药中毒的患者进行急诊时滞留的时间长短与患者治疗效果、年龄、MEWS等指标相关,滞留时间长还会与患者的昏迷程度有关。

  • 标签: 安眠药中毒 急诊 滞留时间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62例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与排气的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并不是阴道断端出血的直接原因,因而对子宫全切术后的患者不家过分强调延长术后卧床时间,且早期下床活动对肠功能的恢复有利,所以术后在机体能够耐受的情况下,均宜早期下床活动。

  • 标签: 阴式子宫全切除 阴道断端 下床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蟒脂痔宁膏对出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研究出血时间时,采用剪尾法将50只小鼠(每只20g左右,雌雄各半)均匀分成五组,即对照组、槐角丸组、蟒脂痔宁膏高、中、低剂量组,每天给药一次,连续7天,然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凝血时间时,采用了毛细玻璃管法和玻片法,采用同样的分组方法进行指标观察。结果给药各组分和模型组对比显示高剂量蟒脂痔宁膏表现出较短的出血时间,蟒脂痔宁膏具有凝血作用。结论蟒脂痔宁膏在出凝血观察中效果理想,可使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明显缩短,此结果为蟒脂痔宁膏的临床治疗痔疮提供了客观依据,对蟒脂痔宁膏的中药新药进一步研发具有一定贡献性意义。

  • 标签: 蟒脂痔宁膏 出血时间 凝血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产妇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产程进展情况。结果①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高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并加速产程进展,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高龄产妇 心理护理 分娩方式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带绕颈的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37例妊娠脐带绕颈初产妇,选取同期单胎、足月妊娠、无脐带绕颈初产妇2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脐带绕颈组自然分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经阴助产率及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脐带绕颈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脐带绕颈周数的增加,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增加,剖宫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阴道分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产前检查及胎心监护,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 标签: 脐带绕颈 产妇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中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在本院收治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100例,依据护理干预措施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参照组,两组各有产妇5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实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0%,参照组为16.0%,治疗组显著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中的预防作用显著,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率,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阴道分娩产妇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程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受的10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产妇进行分析,观察其产程并积极配合有效护理措施,分析100例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100例产妇阴道成功分娩率是56.0%,剖宫产率44.0%,均无任何子宫破裂、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加强产程观察并积极配合有效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剖宫产率,提升阴道分娩率。

  • 标签: 剖宫产术 再次妊娠 阴道分娩 产程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