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8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黄连、萸黄连饮片制备技术规范的有效论述,不但能够有效提升整体药品制备质量水平,从而为药品使用环境提供更加稳定的市场适用平台,同时更能够凭借抗肿瘤活性的有效鉴别,增强临床医疗工作开展的可靠性,为后续药品生产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基础的制备方法保障。本文根据黄连、萸黄连标准饮片制备技术规范展开分析,在明确抗肿瘤活性与标准规范满足当前市场用药的要求同时,期望能够为后续药品生产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参照。

  • 标签: 黄连药材 萸黄连饮片 制备技术 主要成分 抗肿瘤活性
  • 简介:摘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临床上尤为常见,其发病率较高,必须要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此,笔者结合以往的临床研究结果,对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了详细整理,并对其进行如下综述。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护理进展
  • 作者: 葛仲夏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09-19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9期
  • 机构:葛仲夏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医院儿科河北沧州062350【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89-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02年1月至2007年8月,我们对112例贲门癌患者实施术中瘤体活性蓝标记。根据着色情况,观察瘤体所在部位的淋巴回流途径,决定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以达到既清除转移淋巴结,又不过多切除尚未转移的淋巴结,提高根治效果,现将初步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淋巴结清扫范围 贲门癌术 活性 转移淋巴结 淋巴回流 根治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反义寡核苷酸对胆囊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对胆囊癌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方法:设计针对端粒酶RNA亚基模板序列并经硫代磷酸修饰的反义、正义和随机序列寡核苷酸,并以正常人成纤维细胞作对照,观察其对人胆囊癌细胞(GBC-SD)端粒酶活性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作用以及对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的作用.结果:反义寡核苷酸可有效地抑制胆囊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并明显的抑制胆囊癌细胞的生长,对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生长无明显作用.结论:硫代反义寡核苷酸(PS-ODN)对胆囊癌端粒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用并促进细胞凋亡.

  • 标签: 胆囊肿瘤 端粒酶 寡核苷酸类 反义
  • 简介:背景:目前已有大量基于介孔二氧化硅平台构建刺激响应药物运输体系的报道,但在控制循环过程中仍存在药物泄露情况.目的:研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药物载体(MS@FcAA/P@CD@RGD)的制备方法及生物活性.方法:利用MCM-41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作为细胞内控制药物释放的载体,在其孔道中包载二茂铁和荧光探针,再用β-环糊精堵孔,用整合素抑制剂RGD作为靶向基团,合成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药物载体MS@FcAA/P@CD@RGD.以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分别作为目标细胞和对照细胞进行MTT实验,评价不同质量浓度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药物载体的细胞毒性.将传代后的HeLa细胞分3组培养,分别加入含佛波酯(诱导细胞生成大量H2O2)+MS@FcAA/P@CD@RGD的培养基、含二甲基亚砜(清除细胞内H2O2)+MS@FcAA/P@CD@RGD的培养基、含MS@FcAA/P@CD@RGD培养基,培养3h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纳米颗粒荧光的变化,评价该纳米载药体系对细胞内H2O2的响应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当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药物载体质量浓度在10-100mg/L范围内时,均有85%以上的HeLa细胞和MCF-7细胞存活;②与加入含MS@FcAA/P@CD@RGD培养基的HeLa细胞比较,加入佛波酯+MS@FcAA/P@CD@RGD的HeLa细胞荧光强度明显升高,加入二甲基亚砜+MS@FcAA/P@CD@RGD的HeLa细胞荧光强度明显降低;③结果表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药物载体对细胞毒性很小,对内源性过氧化氢有一定的响应.

  • 标签: 介孔二氧化硅 纳米药物载体 活性氧 毒性 生物材料
  • 简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予(GCSF)是调节粒系造血的特异性生长因子,它不仅能够刺激骨髓前体细胞的增殖,而且能够强有力地诱导骨髓前体细胞分化成熟为中性粒细胞,这些生物学活性都是通过细胞表面特异受体G-CSFR实现的。G-CSFR由胞外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胞内结构域三部分组成。胞外结构域又由三部分组成。类Ig区(类免疫球蛋白区),细胞因子受体同源区(CRH区),3个纤连蛋白Ⅲ型区(FnⅢ区)。

  • 标签: 生物学活性 高效表达 结合肽 骨髓前体细胞 细胞表面特异受体 特异性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80名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进行研究。将病人按照随机法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4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实施机械通气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实施机械通气法的同时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气指标、临床指标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优于对照组;心率、呼吸频率、血气中PH值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气指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内随机选择60(60)例,即将治疗形式作为分组依据,即实验与对照,各组病患人数分别为30(30)例。对照组整体病患均接受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实验组整体则接受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氧疗时间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发现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5%,对比发现P<0.05。结论: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实施nSIMV((应该是nSIMV))联合PS治疗,可以提升疗效,缩短氧疗时间,改善血气指标,促使患儿康复。

  • 标签: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接收的6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通气指标和血清炎性介质水平。结果:观察组的 PaO2 、SaO2、PaCO2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都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重症肺炎 无创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 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老年患者中落实集束化护理,评价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4月~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94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均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案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1例(2.13%)、对照组8例(17.0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0%、对照组89.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有效提高了老年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性,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老年患者 血管活性药物 使用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措施,分析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呼吸窘迫综合征,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54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则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分析治疗成效。结果从治疗疗效上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6%(25/27),对照组则为81.5%(22/27),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患者血气、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的改善中,观察组的改善结局优于对照组。最后,在血气中pH指标的改善中,观察组为(7.43±0.05),对照组则为(7.34±0.04)。结论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方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治疗,有助于改善其肺部功能指标,有利于病情的缓解,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鬼臼毒素母核C-4位的酰胺化,以获得高效、低毒、抗多药耐药的新型酰胺类鬼臼毒素衍生物。【方法】将邻-氨基-4-脱氧表鬼臼毒素和4'-去甲基-4β-氨基-4-脱氧表鬼臼毒素的C-4位经酰胺化,分别引入小分子芳香羧酸:2-氯异烟酸、6-氯吡啶-3-乙酸、4-苯氧基苯甲酸以及4-苯氧基苯乙酸,得到C-4位为不同酰胺基团的鬼臼毒素类衍生物,通过MTT法筛选,对K562和Hela细胞进行药理活性评价。【结果】合成得到A、B两个系列共8个化合物,所有化合物都经过HR—ESI—MS、1HNMR和13CNMR验证,其中化合物A1、B1、B3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且优于阳性对照药物Etoposide(VP—16)。【结论】(1)鬼臼毒素C-4’位羟基的游离性对其发挥体外细胞毒活性很关键。(2)鬼臼毒素C-4位成酰胺可显著影响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 标签: 鬼臼毒素衍生物 芳香羧酸 酰胺 体外抗肿瘤活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活性银离子抗菌液用于艾滋病患者的 口内 真菌感染的临床 疗效。 方法 收集 2016 年 10 月至 2019 年 9 月期间我科门诊就诊的 82 例艾滋病患者 ,随机分成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1 例。 观察组给予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含漱结合制霉菌素局部涂用,对照组单用 制霉菌素局部涂用,观察两组的临床 疗效。结果 经治疗 2 周后及随诊 3 个月,两组疗效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 )。 结论 艾滋病患者 发生口内 真菌感染,使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含漱 效果显著 。

  • 标签: 艾滋病 真菌感染 活性银离子抗菌液 制霉菌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县级基层医院中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RDS对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治愈率的作用,并评估使用注意事项。方法:选取了我院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期间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早产儿病例,均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48小时内气管插管内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100mg/kg。结果:观察组肺部影像学恢复时间(24小时100%好转)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对照组72小时影像恢复仅占7例(46.6%),在PIP及用氧浓度上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100%,83.7%。住院时间缩短4.84±1.23d。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在基层医院RDS治疗中的疗效显著,减少了早产儿死亡率及转诊率,降低早产儿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上级医院的医疗压力,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了技术支持。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基层医院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措施,分析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 1 5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呼吸窘迫综合征,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 54 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则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分析治疗成效。 结果:从治疗疗效上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 92.6% ( 25/27 ),对照组则为 81.5% ( 22/27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患者血气、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的改善中,观察组的改善结局优于对照组。最后,在血气中 pH 指标的改善中,观察组为( 7.43±0.05 ),对照组则为( 7.34±0.04 )。 结论: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方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治疗,有助于改善其肺部功能指标,有利于病情的缓解,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安全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我院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安全因素,应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实施前和实施后患者的心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之前的120例患者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91%;应用护理对策之后下降为1.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护理之前,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安全因素有很多,如管理因素、护士因素等,只有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才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心力衰竭患者 血管活性药物 不安全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银尔通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在晚期肝病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200例晚期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实验组(包括上消化道出血禁食患者46例,肝衰竭患者54例)采用银尔通活性银离子抗菌液行口腔护理,观察口腔感染、出血、口臭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口腔感染、出血、口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期肝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及肝衰竭患者)应用银尔通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口腔护理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口腔护理。

  • 标签: 活性银离子抗菌液 上消化道出血 肝衰竭 口腔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过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及其调节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TFPI)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发色底物法检测了43名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浆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活性,其中20例为未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患者(肾衰竭组),23例为慢性MHD患者在一次透析开始前(透析前组)和透析结束时(透析后组)的血浆TF、TFPI活性指标.同时观察透析过程中肝素对血浆TF、TFPI活性的影响.并对23名健康自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了血浆TF、TFPI活性的测定.结果①TF活性在肾衰竭组和透析前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1.1790±0.2937)nmvs(0.3055±0.1901)nm;(0.8848±0.5461)nmvs(0.3055±0.1901)nm,(P均<0.01)];肾衰竭组高于透析前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TFPI活性在透析前组和肾衰竭组均较对照组轻度升高,且肾衰竭组TFPI活性低于透析前组,但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③一次透析过程中,透析后组TFPI活性明显高于透析前组[(2.1105±1.3637)u/mlvs(1.3347±0.8419)u/ml,(P<0.05)].透析后YF活性较透析前降低[(0.6816±0.3798)nmvs(0.8848±0.5461)nm,(P=0.071)];④MHD患者透析前后TFPI活性差值与透析过程中使用的肝素量有直线相关性(R2=0.190,P<0.05).但透析前后TF活性差值与肝素量无相关;⑤肾脏病患者TF活性与TFPI活性有直线负相关性(r=-0.263,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有血浆TF活性的明显升高和TFPI活性的轻度升高.MHD患者的TF活性低于未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而TFPI活性则有所升高,这种变化在透析结束时更为明显.透析前、后血浆TFPI活性的差值与透析过程中的肝素用量成正相关.提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异常在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液透析及透析过程中的某些因素(如肝素)对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血液透析 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