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难治性大出血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性研究,并选取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对比分析法是对采用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患者与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对比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难治性大出血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比较组,其中比较组的患者实施子宫动脉结扎术,观察组的患者实施动脉栓塞术,每组患者各4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其治疗时长、出血量、流血时间、子宫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均小于对照组,因而二组数据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脉栓塞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止血并保留患者子宫,取得了有效的治疗疗效,具有经济价值与意义。

  • 标签: 难治性大出血 妇产科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低钠血症,脑血管痉挛与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的关系。方法动态测定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脑利钠肽水平,隔天测定血钠浓度,按血钠是否正常分为正常血钠组(A组)和低钠血症组(B组),按是否出现脑血管痉挛分为无脑血管痉挛组(C组)和脑血管痉挛组(D组),比较不同组别不同时间段的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患者血浆中脑利钠肽的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且B组患者血浆中脑利钠肽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A组患者的血浆中脑利钠肽的水平(P<0.05)。其中A组患者血浆的脑利钠肽在第7天达到高峰,两周后开始下降,而B组患者血浆中脑利钠肽在第14天达到高峰,三周后开始下降。与对照组相比,C组和D组患者血浆中脑利钠肽的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且D组患者血浆中脑利钠肽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C组患者的血浆中脑利钠肽的水平(P<0.05)。其中C组患者血浆的脑利钠肽在第3天达到高峰,一周后开始下降,而B组患者血浆中脑利钠肽在第14天达到高峰,三周后开始下降。结论血清脑利钠肽可作为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引发低钠血症,脑血管痉挛等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利钠肽 蛛网膜下腔出血 低钠血症 脑血管痉挛
  • 简介:小肠出血占所有消化道出血的3%~5%,不能为常规胃镜及肠镜检查所发现,其定位、定性诊断给临床消化科医生带来一定的难度。随着双气囊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以往难以确诊的小肠出血病因得以明确。胶囊内镜具有无痛苦、操作简单、无创、检查范围广等独特优点。适合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本次研究对71例小肠出血性疾病进行了OMOM胶囊内镜检查,报道如下。

  • 标签: 小肠出血性疾病 胶囊内镜检查 内镜诊断 双气囊小肠镜 消化道出血 肠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和病理机制,应用有效的急救措施和其他治疗方法,总结临床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搜集并分析我院16例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改变等,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急救措施。结果1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死于泵衰竭,剩余15例患者在我院进行急救等综合治疗1~3周后症状得到有效缓解,黑便患者在4天左右颜色转黄,所有患者在治疗5~9天后便血症状改善,出院后持续行质子泵抑制剂加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确保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出血征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应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方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消化道出血 诊断标准 急救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程度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2012年6月896例原发性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PCVI)的患者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69例患者进行系统抽样调查,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及下肢深静脉的反流程度对患者进行Kistener分级,探讨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程度与临床症状分级(C分级)、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VCSS)及功能障碍评分(VDS)的相关性。结果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程度与C分级、VCSS、VDS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437、0.505和0.449,P<0.001);穿通支病变对临床症状分级、临床症状严重度、劳动力丧失度有重要影响,并与下肢深静脉反流程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5、0.709、0.845和0.902,P<0.01);伴发疾病、是否处理伴发病及是否穿弹力袜对临床症状分级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处理伴发疾病对临床症状严重度及劳动力丧失度有相关性(P<0.05)。结论PCVI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受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程度及穿通支静脉功能状态的影响,深静脉瓣膜修复对本病的远期疗效及降低复发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Kistener分级 CEAP分级 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 功能障碍评分 系统抽样调查
  • 简介: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过程中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昆明市延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0年以来需要行颈内静脉穿刺插管的血液透析患者100例,在穿刺前、穿刺过程中应用心电监护仪观察患者心律失常情况并实时记录,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气分析、电解质、肾功能情况,观察局部麻醉效果、穿刺是否顺利、穿刺导丝进入长度情况,分析心律失常与相关观察因素的关系。结果29/100(29%)在穿刺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导丝进入血管的长度有关(P〈0.05),而与年龄、身高、局部麻醉效果、穿刺顺利与否及电解质、PH值、动脉氧分压、氧饱和度等无关。心律失常多表现为房性及室性早博,以房性早博多见。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穿剌插管过程中有较高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而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导丝过深插入有关,避免过度插入导丝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颈内静脉 心律失常 导管
  • 简介: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fistulas,AVF)具有方便、安全、长期通畅率高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首选的通路类型。由于动静脉内瘘在动静脉间建立了血液分流,它对于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一直为。肾科医师关注。本文就AVF建立后短期血流动力学变化、长期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左心室肥厚(1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LVH)、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尤其是高输出量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缺血、中心静脉狭窄及对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影响做一综述。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患者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并发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流动力学变化
  • 简介:目的总结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24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分析手术前影像学资料、术中特殊处理、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46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死亡率0.81%。198例恢复顺利,48例术后出现常见并发症或合并症,发生率为19.35%,包括肺部并发症17例(肺部感染8例、左胸腔积液6例、肺不张3例),大量腹水12例,脾静脉血栓性静脉炎9例,腹腔严重渗血5例,消化道出血2例,左膈下脓肿1例,胰漏1例,肺栓塞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手术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远期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脾切除术 高血压 门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肺静脉血流频谱对妊高征胎儿心脏功能监测的价值。方法选取妊娠24~32周的妊高征产妇48例(观察组),另选取相同年龄段孕妇及同期孕龄胎儿48例(对照组)。两组孕妇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胎儿标准四腔心切面检测胎儿肺静脉血流频谱,观察心房收缩期A峰有无降低、缺失或反转,监测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各自的峰值的速度(S峰、D峰)、心房收缩期时峰值的速度(A峰),多切面扫查胎儿心脏,观察胎儿心脏结构有无异常。结果两组胎儿S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9例胎儿A峰反转,15例A峰减低,4例A峰无变化;对照组胎儿的肺静脉血流频谱未见异常。观察组胎儿的D峰和肺静脉血流指数(PI)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胎儿的A峰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1周后,两组胎儿S峰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肺静脉的A峰未见反转,观察组新生儿肺静脉的A峰、D峰与对照组接近;观察组新生儿的PI值仍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胎儿肺静脉可有效观察妊高征胎儿的心脏发育情况,以评估胎儿的心功能状况。

  • 标签: 肺静脉 血流频谱 妊高征 功能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6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8例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效果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给予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服药治疗过程中,对其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中具有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率低等优势,在临床用药中值得优先考虑。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莫沙必利 反流性食管炎 临床效果
  • 简介: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因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称为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健康。在各种非损伤性脑出血的病因中,高血压占60%左右,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高血压脑出血传统的开颅手术风险大、费用高、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术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分析发病原因,为治疗老年人急性消化道出血提供有利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28例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急性老年人消化道出血以呕血、黑便(75.30%),上中腹痛(40.55%)为首发症状较为多见,病因依次为应激性溃疡并出血(39.94%),消化性溃疡并出血(25.91%),胃癌(17.68%),急性胃黏膜病变并出血(11.28%),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83%),胃血管畸形破裂出血(1.22%),贲门黏膜撕裂并出血(1.22%),Dieulafoy氏病3例(0.91%)。结论老年人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发病原因为应激性溃疡及消化性溃疡。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 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来我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80例患者,经过患者的同意后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患者为治疗组,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另一组为对照组,接受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治疗。结果通过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观察效果。两组患者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于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高于普通开颅手术,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等特点,适合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脑出血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并与内科保守疗法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病者临床资料,按照其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62和对比组55例,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的是立体定向手术,对照组则是内科保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死亡率上、消除血肿时间、术后半年内身体机能恢复以及住院时间和住院开销方面,远远优于对照组,对比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手术比之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更优,为挽救患者脑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应积极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立体定向手术 内科保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乳癌根治术后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等分成两组,Ⅰ组麻醉诱导前5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Ⅱ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4h(T2)和术后24h(T3)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6-酮前列腺素1(6-Keto-PGF1)浓度。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A)镇痛泵(吗啡1mg/ml,氯胺酮1mg/ml;PCA每次1ml,有效按压时间5min/次),并在术后4h、12h、24h记录镇痛泵按压次数。观察患者是否有头晕、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并进行镇痛效果评价(VAS评分)。结果与T0比较,两组T1、T2、T3各时点的血浆6-Keto-PGF1水平均明显升高,而Ⅰ组T1、T2、T3各时点的血浆6-Keto-PGF1水平均明显低于Ⅱ组相同时点(P〈0.05);Ⅰ术后4h、12h、24h的VAS评分及静脉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能具有良好的超前镇痛效应,能安全用于乳腺手术患者。

  • 标签: 乳腺癌 超前镇痛 帕瑞昔布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莫匹罗星软膏在护理深静脉留置针中的临床疗效,探讨静脉置管后导管出口感染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导管出口感染病例160例患者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普通换药的方式外加莫匹罗星软膏对患者进行外用治疗,治疗应每日一次;对照组的80例患者只采用普通药物进行治疗,每周1次,观察患者换药及治疗胡的效果。结果常规换药外加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导管出口感染,该种方式的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常规换药治疗,χ2检验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检验比较两组治疗疗程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的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平均疗程分别是3.45±0.14和4.45±0.17。结论普通换药+莫匹罗星软膏在治疗中心静脉置管后导管出口感染的疗效较单纯换药处置有效,为CVC后导管出口感染的治疗护理工作提供了参考方法。

  • 标签: 莫匹罗星 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出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0年12月份至2011年12月份急诊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患展开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病患冠状动脉的再通率以及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研究50例病患中,经尿激酶溶栓治疗之后,有46例病患的冠脉再通,再通率高达92%。有4例病患出现轻微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8%。有2例病患是由于梗死面积比较大,致使心源性休克病发肺水肿死亡,总的病死率为2%。结论临床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法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安全,疗效令人满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心肌梗死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造成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440例,对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文440例患者中共25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将其作为观察组,患者均存在1个以上的合并症,包括糖尿病、肾功能障碍、高血压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另选取440例患者中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可得,观察组的卧床时间更长、年龄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与高龄、合并疾病、长期卧床有关。

  • 标签: 人工髋关节 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致黄斑囊样水肿(CME)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确诊的118例CRVO致CME患者均给予格栅样光凝治疗,术后1周、1月、3月对视力水平、经眼底荧光造影(FFA)及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进行复查。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视力水平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时视力水平较术前、术后1周均有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118例患者给予光凝治疗后1个月内黄斑水肿消退105例(88.9%),2个月内水肿全部消退(100%),3个月后进行FFA复查,其中2例2眼水肿复发加重,给予再次格栅样光凝治疗后消除,6个月复查无水肿复发病例。结论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致黄斑囊样水肿效果理想,可促进视力恢复和黄斑水肿消退,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格栅样光凝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黄斑囊样水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在神经内科应用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2例,A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管,B组患者采用股静脉置管,C组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A、B、C三组患者深静脉置管的穿刺一次成功率、留置管留置的时间、患者的舒适度,留置管引发的并发症等。结果三组患者的穿刺一次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的静脉置管的留置时间低于A、C两组,p<0.05;A组患者的留置管引发的并发症低于B、C两组,p<0.05;C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高于A、B两组,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在神经内科应用过程中具有安全、方便、快捷等优点,但临床使用中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深静脉置管方法。

  • 标签: 神经内科 三种深静脉置管 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