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妇科手术后不同拔尿管时间对病人下床排尿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00例妇科手术后需留置尿管的病人分为3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手术后留置尿管24h拔尿管,实验1组留置尿管48h拔尿管,实验2组留置72h拔尿管,比较3组拔尿管后不适症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拔尿管后不适症状发生率为46.0%,实验1组为8.0%,实验2组为5.0%;对照组与实验1组比较,对照组与实验2组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1组与实验2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48h拔尿管比24h不适症状发生率低,而72h拔尿管由于留置时间长,影响膀胱的生理充盈和排空,易引起尿潴留及对尿道口刺激,建议妇科手术后48h拔尿管较合适。

  • 标签: 留置尿管 拔尿管 排尿
  • 简介:目的了解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浙江省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共16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新生儿医学指数评估表进行观察。结果多元线性回归显示鼻腔持续正压通气、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开始经口喂养纠正胎龄、医学指数及分娩方式是影响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于一般状况良好的早产儿可尽早建立经口喂养,对医学指数较高及鼻腔持续正压通气时间较长的早产儿可选择一定的干预策略改善其口腔运动功能,医护人员需结合早产儿健康状况采取针对护理策略解决经口喂养问题。

  • 标签: 早产儿 经口喂养过渡时间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唤护理对脑出血昏迷患者昏迷时间与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集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0月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昏迷患者 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呼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昏迷时间、家属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 GC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昏迷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呼唤护理能有效促进脑出血昏迷患者意识觉醒,缩短昏迷时间,提升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呼唤护理 脑出血 昏迷时间 家属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儿童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的因素.方法分析2002年3月至2003年5月27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儿童的留置时间与静脉炎、感染、堵管、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结果静脉炎是导致PICC留置时间不足1月的最主要原因,而1个月以后影响PICC留置的主要因素为堵管、感染.结论控制并发症可延长儿童PICC管留置时间.

  • 标签: 留置时间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ICC 并发症 儿童 静脉炎
  • 简介:目的监测静脉输液瓶口常规配药后放置不同时间段微生物的污染情况,探讨配药后30min内接上液体时不再重新消毒瓶口的可行。方法取210瓶100ml无菌生理盐水,分7组进行常规配药,30瓶/组。分别于消毒后、消毒配药后5,10,15,20,25,30min,7个不同时间段对瓶口进行微生物采样计数;同时进行治疗室空气培养。结果210瓶无菌生理盐水瓶口中有25个被微生物污染。其中微生物主要为G+杆菌、微球菌、类酵母样菌、凝同酶阴性葡萄球菌。不同时间段内所污染的瓶口数及各瓶口微生物污染菌落计数经χ^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配药后,如30min内接上液体,可不必再重新消毒瓶口。

  • 标签: 无菌溶液 细菌学 监测
  • 简介:目的对行剖宫产术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术前禁食、禁饮时间进行优化,以更好的指导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剖宫产分娩.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在术前8-禁食、6h禁饮.观察组在术前6h禁食、2h禁饮.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产妇术前低血糖发生率、产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新生儿出生1mm、3mmAPgar评分、出生体重以及新生儿出生后血糖水平等.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产妇产前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新生儿出生后1mm、5mmApgar评分及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较之术前8h禁食、6h禁饮,术前6h禁食、2h禁饮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剖宫产术
  • 简介:目的探讨20%甘露醇加温至35~37℃后微量泵推注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微量泵推注20%甘露醇的患儿随机分为加温组79例和常温组77例。加温组采用微量泵推注加热至35-37℃的甘露醇,常温组采用微量泵推注常温15~20℃的甘露醇,每日2~4次,3-5m1·k^-1·次^-1,15-30min内推注完毕。观察两组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两组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甘露醇加温微量泵推注可延长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 标签: 甘露醇 输注 静脉内/护理 留置针
  • 简介:临床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共有病理过程,其积极意义是机体致病因子的防御反应,增加机体抵抗力,又可作为疾病的诊断指标,但又有其消极一面,如导致消耗过度和重要器官损害。因此,临床对高热病人除进行病因治疗外,常采用药物方法进行对症治疗。对于降温效果的观测,教科书要求反馈降温后30min的体温,也就是以降温后30min为观察降温效果的时间

  • 标签: 药物降温 高热病人 体温 同时间 机体抵抗力 降温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黄金时间内规范化创伤急救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流程,观察组采用黄金时间内规范化急救流程;监测两组间隔时间、首次检查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入手术室时间、早期死亡率。结果 对照组间隔时间为 25.79 ±1.75 min,观察组为15.4±1.56 min,对照组首次检查时间为30.5±4.5 min,观察组为20.4±3.6 min,对照组急诊室停留时间为47.5±4.5 min,观察组为35.8±3.4 min,对照组入手术室或 EICU 时间为65.5±7.5 min,观察组为49.1±6.4 min。死亡率对照组为7.89%、观察组为 4.65%。医护人员的时间轴依从均>97%。结论 采用黄金时间内规范化创伤急救流程,增强急救时效、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改善了患者的结局。

  • 标签: 严重创伤 黄金时间 抢救成功率 时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分级分区护理干预的有效及对患者初步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本院急诊科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32例患者实施基础护理,针对研究组33例患者实施分级分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后的初步救治时间、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中实施分级分区护理干预的有效较为显著,优化急诊科的急救护理流程,缩短患者救治时间和就诊等候时间,提高急诊科救治成功率,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分级分区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初步救治时间 护理有效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全血静置时间对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制备成膜的影响。方法 同时采集静脉全血,分组静置不同时间(3分钟、15分钟、20分钟)后,离心制备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用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及宽度。 结果 静置不同时间后无细胞血浆(PPP)高度、纤维蛋白凝块(PRF)高度、红细胞基层高度及制备后PRF膜长、宽有所不同(P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 静置时间 离心
  • 简介:【摘要】目的  儿童外周留置针留置时间与相关并发症的关系分析。 方法  我院2018年7 月~2021年7 月600例小 儿外周留置针患儿采取计算机生成随机分配方案分为对照组组与实验组,实验组按临床指征更换外周静脉留置针, 对照组常规72-96h更换留置针,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儿对治疗满意度(96.33%)高于对照 组,数据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儿物价成本比对照组低,数据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6.30%)比对照组低,数据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结论  儿童外周留置针留置时间可影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按临床指征更换外周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 时间在5~6天,减少静脉穿刺次数的同时可降低物价成本,提高患儿满意度。

  • 标签: 儿童 外周留置针 留置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其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模式,对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价值探究。方法:病例样本均收录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收录60例,均收录于2020.6——2022.6期间,样本入组后行规范性分组,并通过应用不同的临床护理方案开展此次对比分析,分别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优质护理)。统计不同组别患者的救治时间差异,及两种护理方案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急救指标所需时间更短,P<0.05。就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观察组从服务态度、操作熟练度和规范性、宣教工作的全面以及家属满意度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其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模式,对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价值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优质护理 症状改善 救治时间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评价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诊收治的70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2022年1月-2022年6月,随机对患者进行编号,奇数设为对照组(n=35例),偶数设为观察组(n=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应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两组救治时间、救治效果观察和对比。结果:两组救治时间比较,观察组用时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救治效果比较,观察组致残率更低、抢救成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应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可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 急性出血性 脑卒中 救治时间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时间康复护理方案对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来自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期间将患者分组,研究组采用时间康复护理方案(5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50例),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统计两组护理后研究数据可见,吞咽功能评分研究组高于参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高于参照组;患者总满意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见差异性(P<0.05)。结论 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时间康复护理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症状,同时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增强患者的生存质量,应用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吞咽障碍 时间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近年来,心血管外科的出院流程和等候时间一直是患者及其家属关注的重要问题。优化出院流程并缩短等候时间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还能降低医疗纠纷的风险。为此,本研究旨在评估并优化心血管外科的出院流程,以实现等候时间的缩短。方法:1. 流程优化:通过对现有出院流程的分析,找出瓶颈和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可能的改进措施包括:优化预约制度、改进信息传递方式、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等。2. 效果评估: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等候时间,评估改进措施的效果。同时,收集患者对出院流程的满意度数据,以评估改进的成效。结果:1. 出院流程优化后,等候时间明显缩短。数据显示,优化后的等候时间较之前平均减少了20%。2. 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在实施出院流程优化后,患者对流程的满意度从原来的75%提高到了90%。结论:本研究通过优化心血管外科的出院流程,显著缩短了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这一成果不仅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未来,我们应继续关注出院流程的优化,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和问题。

  • 标签: 心血管外科 出院流程 等候时间
  • 简介:摘要:本论文以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护理手段下的恢复效果和恢复时间,同时探讨了预防措施对患者恢复进程的影响。研究方法使用观察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选择了大量实际病例进行实地和理论研究,获得了有力的数据支持。研究发现,有效的护理手段能显著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具备科学的护理计划和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影响;在预防方面,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早期干预,脑梗死的发病率得到了显著下降。此研究意在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改善和预防脑梗死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脑梗死护理 康复时间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工作中应用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的作用。方法:从我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4例患者,将104例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有52例患者,另一组为参照组也为52例患者。参照组护理工作应用常规管理,实验组护理工作中应用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事故发生率。结果:从护理满意度方面来看,实验组临床数据(96.08%)显著高于参照组(82.35%);从护理事故发生率来看,实验组临床数据(1.92%)显著低于参照组(13.46%),均P<0.0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应用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事故发生率,具有较强的实用,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目标管理 时间管理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加速康复理念下结直肠切除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风险因素。通过对大理州人民医院的患者数据进行回顾分析,我们发现有几个可能导致延长住院时间的因素。术前营养不良、合并疾病和高龄患者可能是延长住院时间的主要危险因素。手术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和肠梗阻等并发症也可能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术后合并感染、恶心呕吐和疼痛控制不良可能使患者康复困难,从而延长住院时间。加强对这些风险因素的认识和管理,有助于优化结直肠切除术后的康复过程,减少住院时间延长带来的不良影响。

  • 标签: 康复理念 直肠切除术后 时间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