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CHPPC)治疗肝胆胰恶性肿瘤临床应用和技术方法.方法我科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收治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和8例胰腺癌患者,其中根治术后31例和9例晚期恶性腹水患者行CHPPC治疗,观察灌注前后反应和近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共40例,随访时间3~18个月,20例肝癌根治切除后患者中,1例巨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8个月,1年累积复发率为8.0%;7例肝门部胆管癌术后有1例肝内转移复发,复发时间术后9个月;其余根治病例无肿瘤局部、腹腔、腹膜、膈肌、大网膜等转移.9例恶性腹水患者经腹腔热灌注化疗,7例腹水消失,2例腹水明显减少,症状缓解总有效率(RR)100%,其中2例已死亡,距灌注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10个月,最终无腹水出现,5例已存活6个月以上.CHPPC副作用包括4例出现恶心、呕吐,3例出现白细胞下降,无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作为治疗肝胆胰恶性肿瘤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能有效预防术后复发,晚期患者恶性腹水控制好,很好应用前景.

  • 标签: 腹腔热灌注 化疗 恶性腹水 肝胆胰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鉴别诊断水平.观察药物与手术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21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特点、实验室及病理检查等情况.采用利福平和四环素及链霉素联合药物治疗同时,均采取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其中3例加内固定治疗.结果(1)21例均有与羊、羊皮、羊肉接触史.本组病例均有发热,多为典型波浪热.腰部疼痛7例,脊柱,四肢大关节及肌肉痛14例,经治疗后均遗位置固定腰痛;均有乏力,多汗,食欲减退,消瘦.(2)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病灶除1例为T11~12,余均分布于腰椎.骨破坏灶小而多发,多局限于椎体边缘,病灶周围明显硬化、增生,新生骨组织中有新破坏灶形成.椎间隙变窄较结核轻,少或无椎旁脓肿形成,无死骨形成.(3)化验布氏杆菌试管凝集试验均为阳性,虎红平板凝集试验15例+++、4例++、2例+.血沉增快21例,为35~110mm/h.(4)超声检查见肝脾肿大6例,腹腔间隙积液3例.(5)病灶清除后均留标本送病理检查符合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之诊断.(6)对初治6例和复治15例均采用利福平、四环素,链霉素药物治疗同时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或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疼痛即刻缓减,2周疼痛消失,血沉开始下降.2~3个疗程血沉恢复正常,布氏杆菌试管凝集试验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转为阴性.结论布氏菌杆性脊柱炎可以通过接触史、典型临床表现、影像特点、特殊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采用利福平、四环素、链霉素联合治疗同时手术综合治疗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布氏杆菌 脊柱炎 诊断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采用集中式术前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将186例拟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102)和对照组(n=84),试验组采用集中式术前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术前健康教育,利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参加术前健康教育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6.1%,明显优于对照组(85.7%),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分别为(55.6±15.7)、(57.4±17.5)和(50.2±10.7)、(52.6±9.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进行健康教育后,再次评定结果显示,术前1d、术后1d和7d,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下降,但试验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集中式术前教育,有助于患者掌握手术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术前、术后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结直肠癌 护理 术前教育 集中式 效果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腰椎棘突间Coflex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和术后椎间盘再突出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1月40例采用棘突间Coflex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男16例,女24例,年龄39~77岁,平均58.3岁;后路单纯开窗减压+Coflex固定15例,开窗减压、髓核摘除+Coflex固定25例.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随访均拍摄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观察手术节段活动度(ROM)及椎间隙高度指数变化.症状缓解不明显患者行腰椎MRI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1.2个月.ODI和VAS评分分别由术前43.88±16.34和5.94±1.39降至末次随访14.63±6.84和1.13±0.9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椎间隙活动度8.32±3.56,术后3.64±2.7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间隙高度指数明显提升(P〈0.05),随访末期椎间隙高度指数逐渐下降,与术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例行单节段减压、椎间盘切除+Coflex固定患者术后6个月内原有症状加重,MRI检查提示椎间盘再突出,再突出率7%;1例患者行翻修手术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棘突间Coflex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近期疗效显著,但术后有再突出风险,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选择需慎重,术后指导不可忽视.

  • 标签: 腰椎 退变性疾病 COFLEX 棘突间固定 再突出
  • 简介: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位置距齿状线距离对肛门功能恢复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90例.根据术后吻合口位置距齿状线距离,将所有病例分为三组:Ⅰ组吻合口位置距齿状线0~1.0cm;Ⅱ组为1.0~2.0cm;Ⅲ组为2.0cm以上.术后1、3、6和12个月随访并记录患者肛门功能状况,比较三组间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间,性别、年龄、T分期、Dukes分期、组织学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肛门功能评价优良率分别为63.3%、80%和83.3%.术后第12个月各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达优良百分率分别为80%、86.7%和93.3%.术后第1、3个月,Ⅰ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差于Ⅱ组(P<0.05),Ⅱ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差于Ⅲ组(P<0.01);术后第6和12个月,Ⅰ组与Ⅱ组之间、Ⅱ组与Ⅲ组之间肛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Ⅲ组两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各时间段,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位置距离齿状线越近,肛门功能恢复情况越差,恢复所需时间越长,大多患者可在术后6个月恢复,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远期效果较好.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肛门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11C-鬼臼毒素(^11C—PDT)肺癌和炎症模型小鼠体内生物分布,评价^11C—PDT作为新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示踪剂对肺癌与炎症鉴别价值。方法肺癌模型小鼠和炎症模型小鼠各12只,分别根据示踪剂种类随机等分为两组,于模型小鼠尾静脉注入^11C-PDT或^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注药后60min用井型探测仪测量^11C-PDT或^18F—FDG小鼠体内生物分布。结果^11C—PDT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值(%ID/g)高于炎症组织(0.63±0.25vs.0.29±0.09,P〈0.05);^18F-FDG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值高于炎症组织(7.56±1.77vs3.83±O.71,P〈0.01);^11C-PDT和^18F—FDG示踪剂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值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组炎症对肌肉放射性摄取值比值为1.58±0.11,明显高于^11C—PDT组0.734-0.28(P〈0.05)。结论^11C—PDT具有更高肿瘤特异性,将来有望作为PET示踪剂用于肺癌和炎症鉴别诊断。

  • 标签: 11C-鬼臼毒素 生物分布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 简介:目的探讨牵引复位联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低位颈椎骨折脱位疗效。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22例低位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第局部麻醉下行颅骨牵引术,第二步牵引复位情况,行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结果该组病例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X线片显示骨折脱位均复位,颈椎正常序列及生理弧度恢复,植骨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及松动。按Frantgkel分级,显效f降低2级)6例,有效(降低1级)13例,无效3例。结论颈椎牵引复位基础上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低位颈椎骨折脱位有效方法。

  • 标签: 低位颈椎 骨折脱位 牵引 复位 前路减压
  • 简介:目的探讨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合并肺癌围手术期肺功能变化及处理措施。方法2004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26例中重度COPD合并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15例,肺段切除术6例,肺楔形切除术5例。围手术期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氧疗、辅助排痰、呼吸康复训练及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比较术前综合治疗后与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患者肺功能与血气分析情况。结果26例患者术前经综合治疗后,MVV、FEV1和FVC均明显改善(P〈0.01),PaO2、SpO2上升(P〈0.05),PaCO2显著下降(P〈0.01)。术后1个月MVV、FEV1和FVC较术前低(P〈0.05),PaCO2较高(P〈0.05),PaO2和SpO2已无差异(P〉0.05)。3个月时各项指标均已达术前水平(P〉0.05)。26例术后死亡2例(7.7%),24例康复出院。结论中重度COPD合并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给予适当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增加手术耐受性,有利于术后肺功能康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癌 肺功能保护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阿霉素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增殖及TRAIL受体表达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分别检测阿霉素、TRAIL及低浓度阿霉素联合TRAIL处理HepG2和SMMC-7721细胞生长抑制率;RT-PCR和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阿霉素作用前后HepG2和SMMC-7721细胞TRAIL受体DR4、DR5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3浓度阿霉素(0.86、8.6、86μmol/L)作用24h后,对HepG2和SMMC-7721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84±0.44)%和(8.67±1.22)%、(24.12±1.11)%和(25.39±2.26)%、(64.55±4.05)%和(66.2±3.74)%,呈浓度依赖性,不同浓度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浓度TRAIL(10、100、500、1000ng/ml)作用24h后,对HepG2和SMMC-7721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83±0.25)%和(5.66±0.56)%、(9.60±1.38)%和(8.96±1.13)%、(11.87±1.43)%和(12.11±1.84)%、(15.12±3.84)%和(16.16±1.41)%,其他3浓度分别与10ng/mlTRAI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浓度阿霉素联合TRAIL作用于HepG2和SMMC-7721细胞,低浓度阿霉素能够增加HepG2和SMMC-7721细胞对TRAIL治疗敏感性,并且随着时间延长和TRAIL浓度增加,细胞抑制率逐渐增加,呈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无论mRNA还是蛋白水平,阿霉素处理后HepG2细胞死亡受体DR4、DR5表达水平较未处理组显著增加;SMMC-7721细胞,阿霉素处理后,DR5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DR4表达水平与阿霉素未处理组相似。结论低浓度阿霉素能够增加肝癌细胞对TRAIL治疗敏感性,机制可能是阿霉素增加死亡受体特别是DR5表达水平,从而诱导细胞凋亡增加,TRAIL肝癌治疗方面存在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阿霉素 TRAIL 肝细胞癌 增殖 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94例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康莱特注射液100ml,静滴,第1-7天,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FOLFIRI方案化疗,2次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观察临床有效率,毒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化疗后临床有效率分别为34.1%和16.0%(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提高分别为56.8%和12.0%(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重度延迟性腹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能提高化疗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起到减毒增效作用。

  • 标签: 康莱特注射液 FOLFIRI方案 晚期胃肠道肿瘤 化疗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直肠上动脉灌注化疗用于进展期直肠癌安全性和可行性,比较与常规根治手术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进展期直肠癌根治患者,根据术中是否选择直肠上动脉灌注化疗,分为动脉灌注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病理资料、术后并发症、化疗相关副作用以及远期生存和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Duke分期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如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腹腔感染、术后肠道出血、尿潴留和切口脂肪液化以及远期并发症如吻合口狭窄、肠梗阻、排便功能不良无显著性差异.灌注化疗组发生Ⅲ级和Ⅳ级化疗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尽管灌注化疗组患者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灌注化疗组术后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5.8%,显著高于对照组62.1%(P<0.05).结论进展期直肠癌根治术中行直肠上动脉灌注化疗安全、可行,并不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化疗副反应可接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 标签: 直肠癌 直肠上动脉灌注化疗 并发症 化疗 预后
  • 简介:代谢组学(metabonomics/metabolomicel是近年来继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后又迅速发展学科川。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具有累加性和补偿性,有效微小变化可在代谢物上得到放大,故而代谢组学是研究最终方向。通过研究机体代谢组变化,能更简易、精确地反映机体状态。作为门新兴学科,已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热点。而骨肉瘤作为骨肿瘤中危害性巨大疾病,能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是减少危害最有效办法。骨肉瘤发生、发展是个受多基因调控动态过程,最终导致肿瘤代谢组学发生变化。而将代谢组学应用于骨肉瘤研究,将有助于人们了解发生和发展机制、明确诊断、监测手术和化疗效果、寻找治疗新靶点等。本文就代谢组学概况、研究方法及其骨肉瘤诊治中应用作综述。

  • 标签: 代谢组学 骨肉瘤 蛋白质组学 后基因组时代 基因组学 机体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联合顺铂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腹水近期疗效,并分析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方法27例恶性腹水患者通过超声引导、开腹及腹腔镜辅助下腹腔置管,先行持续腹腔热灌注治疗(生理盐水2,000ml+顺铂50mg/m2)4次,于末次灌注化疗结束后排净灌洗液,经导管注入43℃生理盐水100ml+地塞米松15mg+鸦胆油乳100ml后拔管.评估鸦胆子油乳联合顺铂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对恶性腹水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本组27例恶性腹水患者治疗后,腹胀症状明显改善,超声检查腹水显著减少.治疗组中完全缓解者18例,部分缓解者7例,稳定者2例,总体有效率高达92.6%(25/27).治疗过程中无Ⅲ或Ⅳ级严重毒副反应,无肠粘连和肠梗阻等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鸦胆子油乳联合顺铂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腹水,安全、微创、不良反应少而轻、近期疗效明显.

  • 标签: 循环热灌注 鸦胆子油乳 顺铂 恶性腹水
  • 简介:目的比较近端胃癌行近端胃切除并食管-残胃吻合+残胃-空肠Roux-en-Y改良重建与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重建临床效果,探讨近端胃癌根治术合理重建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我院施行近端胃癌根治术采用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残胃-空肠Roux-en-Y吻合与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两消化道重建术式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以及远期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以及大体分型、病理类型、组织分型、TNM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近期并发症或远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生活质量评估,患者倾倒综合征、腹泻、返流性食管炎和Visick评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近端胃切除组和全胃切除组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7.5%和4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端胃癌行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残胃-空肠Roux-en-Y吻合重建与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相比,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并不增加返流性食管炎风险,而且患者远期生存率相当.

  • 标签: 近端胃癌 近端胃大部分切除 全胃切除 并发症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熊果酸对人肝癌SMMC-7721裸小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强度,为本药步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荷瘤裸小鼠作为移植性肿瘤实验动物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和熊果酸组。阳性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20mg/kg,熊果酸组给药剂量为4.5mg/kg,阴性对照组给予等量无菌注射用水,每日次腹腔注射,连续14天。给药期间定期测定动物体重和瘤体积。实验结束后处死裸鼠,取出瘤体称重,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给药期间动物般状况未见明显改变,饮食未见异常,体重较实验前有所增加。熊果酸组瘤体积缩小,瘤株抑瘤率达53.7%,阳性对照组抑瘤率为39.2%,两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熊果酸组和阳性对照组相对肿瘤体积(RTV)分别为33.16±22.36,21.61±12.88,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62.09±32.80)(P〈0.05),两组相对肿瘤增殖率均小于60%。结论:熊果酸对人肝癌SMMC-7721裸小鼠移植瘤明显抑制作用。

  • 标签: 熊果酸 动物模型 抗肿瘤 抑瘤率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Ki-67表达情况,乳腺癌术后不同辅助化疗方案及辅助化疗后接受不同内分泌药物治疗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694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均接受蒽环类或蒽环类序贯紫杉类方案化疗;再选取其中ER阳性且绝经261例患者,均接受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或芳香化酶抑制剂(AI)内分泌治疗。对Ki-67不同表达情况,不同辅助化疗方案及辅助化疗后不同内分泌药物治疗与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527例Ki-67阳性乳腺癌患者中位DFS和OS分别为37.0个月和38.0个月,其中蒽环类方案组和序贯紫杉类方案组中位DFS分别为36.5个月和38.0个月(P=0.046),OS分别为38.0个月和39.0个月(P=0.045);167例Ki-67阴性患者中位DFS和OS分别为49.4个月和51.5个月,蒽环类方案组和序贯紫杉类方案组中位D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i-67和ER表达4组合中,仅Ki-67+ER-表达组蒽环类方案与序贯紫杉类方案中位DFS(30.5个月们.35.9个月,P=0.030)和中位OS(39.2个月伽.42.1个月,P=0.160)差异统计学意义。(2)261例ER阳性且绝经患者中,200例Ki.67阳性者中位DFS和OS分别为38.0个月和39.0个月,另外61例Ki-67阴性患者中位DFS和OS分别为52.0个月和53.3个月;无论Ki-67阳性或阴性表达,接受SERM或AI治疗患者DFS和OS均无显著差异。结论Ki-67阳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蒽环类序贯紫杉类方案疗效优于蒽环类方案。ER阳性接受内分泌治疗绝经患者中,SERM和AI不同Ki石7表达者中疗效相当。

  • 标签: 乳腺癌 KI-67 生物标志物 化学治疗 内分泌治疗
  • 简介:目的考察部分外阴鳞状细胞癌妇女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代替腹股沟股淋巴结清扫安全性。患者和方法选取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至少1mm,且肿瘤≥2cm并≤6cm女性患者。原发瘤应局限于外阴部,且无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临床提示。所有患者接受术中淋巴结定位、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腹股沟股淋巴清扫。标记病理超分期前哨淋巴结。

  • 标签: 前哨淋巴结活检 外阴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定位 妇女患者 妇科肿瘤 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观察腹腔热灌注化疗(intraperitonealhyperthermicperfusionchemotherapy,IHPC)治疗腹部恶性肿瘤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37例胃肠癌手术患者和7例恶性腹水患者使用BR-TRG-Ⅱ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进行IHPC,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结果,评估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44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7例恶性腹水患者中5例腹水患者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有效率为100%;患者生存质量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治疗前为(57.14±7.56),治疗后上升为(80.00±11.55),差异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血压偏低、脉搏偏快、高热发生率分别为6.8%、20.5%、6.8%,低蛋白、低钠血症发生率为68.2%和18.2%.化疗药物引起Ⅰ/Ⅱ度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肾毒性发生率分别为8.8%、23.5%、2.9%,少见Ⅲ/Ⅳ度毒副反应.10例姑息切除胃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期13.2个月,1年生存率达56%.结论IHPC是消除恶性腹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治疗手段,IHPC后毒副反应小,根治术后患者有望能预防腹膜种植复发,改善预后.

  • 标签: 腹部肿瘤 恶性腹水 腹腔热灌注化疗 毒副反应
  • 简介:垂体瘤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第3位,因其细胞增殖及内分泌特性而表现出各种生物学行为。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对垂体瘤发病机制认识已有很大提高。垂体瘤发生、生长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存在密切相关性,对信号转导通路特殊靶点干预可能为垂体瘤提供新治疗机会。本文重点综述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与垂体瘤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方面的进展。

  • 标签: 垂体腺瘤 发病机制 信号转导通路
  • 简介:目的探索利用食管癌患者首周放射治疗时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图像,建立个体化计划靶区以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可行性。方法选取行根治三维放射治疗食管癌患者10例,获取每位患者治疗首周前5次及后续每周治疗前CBCT验证图像,将其导入治疗计划系统中,与治疗前定位CT图像配准融合。然后每个CBCT图像上按患者治疗前靶区勾嘶原则,再次勾画临床靶区(clinictmnorvolume,CTV),并根据首周治疗摆位误差平均值外扩生成计划靶区(planningtumorvolume,PTVo将首周5个CBCT上勾画PTV轮廓映射到定位CT上合并生成PTVl,以此法生成后续2-6周IYFV2,、按照初始计划(PlanA)参数设置,保持靶区处方剂量及各危及器官限量要求不变,以PTV1为靶区,制定个新放射治疗计划,即患者个休化自适应放射治疗计划(PlanB)。用新计划(P1anB)95%等剂量线评估PTV2覆盖度,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来比较PlanA与PlanB中肺、心脏和脊髓受照射剂量。结果PTV1体积比PTV休积小(P〈0.05);PlanB中处方剂量95%等剂量线覆盖率分别为:PTV1=(98.9±2.0)%和PTV2=(99.1±2.0)%,筹异兀统计学意义(P〉0.05)。PlanB危及器官所受剂量均小于PlanA:肺V20(25.1%vs26.9%)、平均剂量(14.0Gvvs15.1Gy),心脏平均剂量(16.7GyUS19.7Gy)和脊髓最大剂量(42Gy:US43G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患者治疗白饲CBCT图像资料反馈信息,可以有效减少计划靶区体积。修改后汁划可在后续治疗中开展,并能进步减少靶区周同危及器官照射剂量和潜在提高靶区剂量。

  • 标签: 食管肿瘤 自适应放射治疗 千伏级锥形束CT 危及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