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肝胆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焦虑发病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1月─2010年5月,对我院收治的80例肝胆恶性肿瘤病人,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定。结果本组病人抑郁焦虑总发生率为40%,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有病人疼痛情况,既往身体状况,睡眠状况,对病情了解程度,对疾病的恐惧感以及担心治疗效果等。结论既往身体状况差,睡眠状况差,伴疼痛,对病情不了解,对疾病有恐惧感以及担心治疗效果的病人更容易并发抑郁焦虑症状。

  • 标签: 恶性肿瘤 焦虑症 抑郁症 心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肝胆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肝胆恶性肿瘤患者中抽选出88例展开系统调查,按照随机双盲法划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悬殊,P

  • 标签: 肝胆胰恶性肿瘤 术后并发症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护理在肝胆外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胆外科恶性肿瘤患者60例,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选择患者的时候都是随机进行的,并且征得了患者家属的同意。实验组的30例患者给予规范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从而挑选出最好的针对肝胆外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方式。结果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高于实验组。而且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要低于实验组。两组患者护理前PT、aPTT、TT、Fbg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PT、aPTT、TT指标均明显上升,Fbg指标下降(P<0.05)。结论规范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具有良好临床疗效,降低了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肝胆胰外科 恶性肿瘤 规范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规范护理对肝胆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3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肝胆外科行恶性肿瘤手术的 76 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 组和对照组, 各 38 例患者。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 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护理干预,比较两 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的 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干预后 2 周、 4 周及 6 周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研究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 1 例,发生率为 2.53% ;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 7 例,发生率为 18.42% ;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规范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防护 有一定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规范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 生活质量 恶性肿瘤 围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CHPPC)治疗肝胆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和技术方法.方法我科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和8例胰腺癌患者,其中根治术后31例和9例晚期恶性腹水患者行CHPPC治疗,观察灌注前后的反应和近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共40例,随访时间3~18个月,20例肝癌根治切除后患者中,1例巨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8个月,1年累积复发率为8.0%;7例肝门部胆管癌术后有1例肝内转移复发,复发时间术后9个月;其余根治病例无肿瘤局部、腹腔、腹膜、膈肌、大网膜等转移.9例恶性腹水患者经腹腔热灌注化疗,7例腹水消失,2例腹水明显减少,症状缓解总有效率(RR)100%,其中2例已死亡,距灌注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10个月,最终无腹水出现,5例已存活6个月以上.CHPPC副作用包括4例出现恶心、呕吐,3例出现白细胞下降,无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作为治疗肝胆恶性肿瘤一种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能有效预防术后复发,晚期患者恶性腹水控制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腹腔热灌注 化疗 恶性腹水 肝胆胰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性护理在肝胆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法选择总共78个样本的研究,疾病是胰腺恶性肿瘤肝脏、胆囊,他们都在我们医院进行手术治疗,随机样本,分别实现集群共同组出发,研究小组(术后并发症护理),两组术后并发症评估生活质量相比之下频率。结果,研究小组中的3名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频率为7.69%,与一般人群中的统计差异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肝胆胰恶性肿瘤术后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在普通外科领域,Rossi和McGahan等1990年首先报道利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致肝组织深部热损伤的实验研究,提出不能手术切除的小肝癌有可能通过射频热损伤而毁损。1992年McGahan等又以猪肝进行射频灭活试验,使用单极射频针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消融,

  • 标签: 胆胰恶性肿瘤 射频消融治疗 技术探讨 微创手术 新器械 不能手术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胆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5月进行治疗肝胆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总例数为6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划分为参照组(31例)与研究组(31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预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更优,检验结果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预防护理干预应用在肝胆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肝胆胰恶性肿瘤 围手术期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胆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肝胆恶性肿瘤治疗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和预防性护理的两组患者各50例,观察比较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结果(1)对比两种护理方式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对照组50例患者中出现了8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发生率为16%;观察组患者中仅有2例,发生率为4%(P<0.05)。(2)护理满意度对照组患者有39例表示认可此次临床护理,护理满意度为78.0%;观察组47例患者表示认可,满意度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胆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采用预防性护理,可减小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胆胰恶性肿瘤 围手术期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胆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的综合性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04月--2023年04月,将入院治疗的肝胆恶性肿瘤患者80例为范例,以数字分组法分为2组,分析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价值。结果:护理前分析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指标对比后均无差异,即P>0.05。分组护理干预后,分析组护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临床比较价值。分析组患者发生率为0.25%;对照组患者发生率25.00%,即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胆恶性肿瘤患者而言,术后早期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后,能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肝胆胰恶性肿瘤 围手术期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肝胆恶性肿瘤术后护理期间选用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肝胆外科2022年3月~2023年2月间收治的70例行手术治疗的肝胆恶性肿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护理期间分别予以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各组均35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无组间对比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提升,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胆恶性肿瘤术后护理期间选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肝胆胰恶性肿瘤 术后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肝胆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价值,观察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肝胆恶性肿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35,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与研究组(n=35,以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疼痛评分、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较高,疼痛评分较低,P<0.05;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对肝胆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缓解疼痛感并加快血流速度,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肝胆胰恶性肿瘤 围手术期护理 血流速度 下肢静脉血栓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肝胆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胆恶性肿瘤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变换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57.94±6.79)明显高于对照组(46.38±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8%,显著高于对照组75.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20%,显著低于对照组34.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胆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积极的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建议积极开展应用。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肝胆胰 恶性肿瘤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围手术期护理对肝胆恶性肿瘤的应用效果。方法:82例患者,平分成对比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围手术期护理)。对比疼痛、生活质量、血栓发生率。结果:对比对比组,实验组的疼痛、生活质量评分更低(t=8.583/11.140,P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肝胆胰 恶性肿瘤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性护理对肝胆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21年11月份-2022年11月份中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86例肝胆恶性肿瘤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应用预防性护理的观察组,每组各43例。分别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较低,P

  • 标签: 肝胆胰 恶性肿瘤 围术期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就肝胆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肝胆恶性肿瘤患者展开,共60例,基于随机数字法的前提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30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常规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结果:观察组围术期经预防下肢血栓护理干预后,术后无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后,术后仅1例下肢静脉血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改善,各指标评分较高,反观对照组则相对较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胆恶性肿瘤围术期护理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的实施尤为必要,应给予重视。

  • 标签: 肝胆胰恶性肿瘤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胆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遴选本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肝胆恶性肿瘤为探究主体,应用数字双盲法实施分组,在围手术期间,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护理干预,对比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与参照组数据相对比,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较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较高,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肝胆恶性肿瘤患者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风险,促进护理满意度提升,具有临床借鉴价值。

  • 标签: 肝胆胰恶性肿瘤 围手术期 下肢静脉血栓预防 护理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胆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DVT(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中,将预防护理作为临床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肝胆外科恶性肿瘤,且行手术治疗患者,共68例。2019.04至2022.01选入。抽签法分组。每组均34例。参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预防护理干预。评析各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肝胆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DVT预防中,选用预防护理模式,可有效减少DVT发生率。

  • 标签: 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 术后DVT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预防护理干预在肝胆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综合,发现预防护理干预对于减少肝胆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DVT的发生具有显著的效果。它能够通过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血栓形成的阻断,减少血栓风险,并有效预防和治疗术后DVT。

  • 标签: 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 术后DVT 预防护理